新書推薦:

《
匹配
》
售價:HK$
403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352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285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編輯推薦: |
马文·明斯基(1927—2016)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前任主席。他曾经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影响了包括艾萨克·阿西莫夫、凯文·凯利、雷·库兹韦尔、李飞飞在内的一众大咖。
|
內容簡介: |
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思维的复杂结构及其运作机制。通过将思维分解为众多不进行独立思考的智能体,明斯基构建了一个心智社会的理论框架。 书中分析了思维的整体和部分、冲突与妥协、自我以及个体性等结构,揭示了这些结构如何影响思维的功能。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思维的过程与机制,包括个体性、洞察与内省、问题与目标设定以及记忆理论等。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详细分析,明斯基试图揭示思维如何与外部世界互动,包括感知、学习、记忆以及重新构想等过程。 书中还涵盖了意识、情感、发展、推理、词汇与理念、背景与意义不明确、跨框架通信等高级思维功能,提供了对人类思维在复杂环境中表现的深刻理解。本书不仅是对思维理论的探索,也是一场想象空间里的历险,带领读者领略思维的无限可能。
|
關於作者: |
马文·明斯基(1927—2016)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前任主席。马文·明斯基在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数学、计算语言学、机器人和光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
?“Artificial Inteligence(AI)”概念提出者,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
?第一个荣获图灵奖的人工智能学者;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开发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够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
?“虚拟现实”(VR)最早的倡导者。
……
他在人类智慧传播领域的贡献:
?业界巨星的导师,学生包括《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
?影响了《银河帝国》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失控》《必然》的作者凯文·凯利是他的忠实读者。
……
译者:任楠 心理学硕士,从事过图书编辑、翻译、健康管理等工作。曾翻译过《管理从讲故事开始》(科学出版社、署名)、《构建企业级业务连续性规划》(机械工业出版社、未署名)及其他数十万字新闻、广告、企业文件等。致力于长期从事翻译工作。
|
目錄:
|
赞 誉
第1章 引言 / 1
1.1 思维智能体 / 2
1.2 思维与脑 / 4
1.3 心智社会 / 5
1.4 积木的世界 / 7
1.5 常识 / 8
1.6 智能体和智能组 / 9
第2章 整体和部分 / 12
2.1 组件和联结 / 13
2.2 创新者与简化者 / 14
2.3 部分与整体 / 15
2.4 整体论与部分 / 16
2.5 容易和困难的事 / 18
2.6 人类是机器吗 / 19
第3章 冲突与妥协 / 21
3.1 冲突 / 22
3.2 无法妥协 / 23
3.3 等级 / 24
3.4 异层级结构 / 26
3.5 破坏 / 27
3.6 疼痛和愉悦带来的简化 / 28
第4章 自我 / 30
4.1 自我 / 31
4.2 一个自我还是很多个自我? / 32
4.3 灵魂 / 33
4.4 保守的自我 / 34
4.5 利用 / 35
4.6 自我控制 / 36
4.7 长期计划 / 38
4.8 理想 / 39
第5章 个体性 / 41
5.1 循环因果 / 42
5.2 无法回答的问题 / 43
5.3 自我遥控 / 44
5.4 个人身份 / 46
5.5 潮流与风格 / 47
5.6 性格特征 / 48
5.7 永久身份 / 50
第6章 洞察与内省 / 52
6.1 意识 / 53
6.2 信号与迹象 / 54
6.3 思维实验 / 55
6.4 B-脑 / 56
6.5 被冻结的反思 / 58
6.6 短暂的思维时间 / 59
6.7 随意的现在 / 61
6.8 不用想的思考 / 62
6.9 云雾中的头脑 / 63
6.10 没有思维的世界 / 64
6.11 洞察 / 66
6.12 内部沟通 / 67
6.13 自我知识很危险 / 68
6.14 困惑 / 69
第7章 问题与目标 / 71
7.1 智能 / 72
7.2 不平常的知识 / 73
7.3 猜谜原则 / 74
7.4 问题解决 / 75
7.5 学习与记忆 / 77
7.6 强化与奖励 / 78
7.7 本地责任 / 80
7.8 差异发动机 / 81
7.9 意图 / 83
7.10 天才 / 84
第8章 记忆理论 / 86
8.1 K线:一种记忆理论 / 87
8.2 记住 / 88
8.3 思维状态与倾向 / 89
8.4 局部思维状态 / 91
8.5 水平带 / 92
8.6 水平 / 94
8.7 边缘 / 95
8.8 记忆社会 / 97
8.9 知识树 / 98
8.10 水平与分类 / 99
8.11 社会的层次 / 101
第9章 总结 / 103
9.1 想要和喜欢 / 104
9.2 重新划分选区 / 105
9.3 从失败中学习 / 106
9.4 享受不舒服 / 108
第10章 派珀特原则 / 110
10.1 皮亚杰的实验 / 111
10.2 关于数量的推理 / 112
10.3 优先选择 / 113
10.4 派珀特原则 / 115
10.5 更社会 / 116
10.6 关于皮亚杰的实验 / 117
10.7 概念的概念 / 119
10.8 教育和发展 / 120
10.9 学习一种等级制度 / 121
第11章 空间的形状 / 123
11.1 看见红色 / 124
11.2 空间的形状 / 125
11.3 邻近 / 126
11.4 天生的地形 / 127
11.5 感知相似性 / 129
11.6 居中的自我 / 130
11.7 注定的学习 / 131
11.8 半脑 / 132
11.9 哑铃理论 / 134
第12章 学习意义 / 136
12.1 一个积木拱门场景 / 137
12.2 学习意义 / 138
12.3 统一框架 / 139
12.4 结构与功能 / 141
12.5 结构的功能 / 142
12.6 积累 / 143
12.7 积累策略 / 145
12.8 不统一的问题 / 146
12.9 例外原则 / 147
12.10 塔的工作原理 / 149
12.11 原因如何起作用 / 150
12.12 意义与定义 / 152
12.13 桥梁定义 / 153
第13章 看见与相信 / 155
13.1 重新构想 / 156
13.2 边界 / 157
13.3 看见与相信 / 158
13.4 儿童的绘画框架 / 159
13.5 学习脚本 / 161
13.6 边界效应 / 162
13.7 副本 / 163
第14章 重新构想 / 165
14.1 运用重新构想 / 166
14.2 主体-支撑概念 / 167
14.3 方法和目的 / 168
14.4 看见正方形 / 170
14.5 头脑风暴 / 171
14.6 投资原则 / 172
14.7 组件与整体论 / 173
14.8 消极思维的力量 / 175
14.9 相互作用-正方形 / 176
第15章 意识与记忆 / 178
15.1 记忆思维状态 / 179
15.2 自我检查 / 180
15.3 记忆 / 181
15.4 关于记忆的记忆 / 182
15.5 固有幻觉 / 184
15.6 多种记忆 / 185
15.7 记忆重新排列 / 187
15.8 记忆的解剖结构 / 188
15.9 干扰与恢复 / 189
15.10 失去条理 / 190
15.11 递归原则 / 192
第16章 情感 / 194
16.1 情感 / 195
16.2 思维发展 / 196
16.3 思维原型专家 / 197
16.4 交互排斥 / 199
16.5 雪崩效应 / 200
16.6 动机 / 201
16.7 利用 / 202
16.8 刺激与朿激 / 204
16.9 婴儿情感 / 205
16.10 成人情感 / 207
第17章 发展 / 209
17.1 自我教育的顺序 / 210
17.2 依恋学习 / 211
17.3 依恋简化 / 212
17.4 功能性自治 / 214
17.5 发展阶段 / 215
17.6 发展的先决条件 / 216
17.7 遗传时间表 / 218
17.8 依恋影像 / 219
17.9 不同的记忆跨度 / 220
17.10 智能创伤 / 222
17.11 智能理想 / 223
第18章 推理 / 226
18.1 机器一定要有逻辑吗 / 227
18.2 推理的链条 / 228
18.3 链接 / 229
18.4 逻辑链条 / 230
18.5 强有力的论证 / 232
18.6 从多少到大小 / 233
18.7 数字是什么 / 234
18.8 数学变得更难了 / 236
18.9 强韧与恢复 / 237
第19章 词汇和理念 / 239
19.1 意图的根源 / 240
19.2 语言智能组 / 241
19.3 词汇与理念 / 242
19.4 客体与属性 / 244
19.5 多忆体 / 245
19.6 识别器 / 247
19.7 权衡证据 / 248
19.8 泛化 / 249
19.9 识别思维 / 250
19.10 封闭圆环 / 252
第20章 背景与意义不明确 / 254
20.1 意义模糊 / 255
20.2 处理意义模糊 / 256
20.3 视觉上的意义模糊 / 257
20.4 锁定与清除 / 258
20.5 微忆体 / 259
20.6 忆体的螺旋 / 261
20.7 联结 / 262
20.8 联结线 / 263
20.9 分布式记忆 / 265
第21章 Trans-框架 / 267
21.1 思维的代词 / 268
21.2 代原体 / 269
21.3 Trans-框架 / 270
21.4 智能体之间的沟通 / 272
21.5 自动性 / 273
21.6 Trans-框架代原体 / 275
21.7 用代原体泛化 / 276
21.8 注意力 / 277
第22章 表达 / 279
22.1 代原体和多忆体 / 280
22.2 独原体 / 281
22.3 去专门化 / 282
22.4 学习与教学 / 283
22.5 推理 / 284
22.6 表达 / 286
22.7 原因与从句 / 287
22.8 干扰 / 289
22.9 代词和指代 / 291
22.10 语言表达 / 292
22.11 创造性表达 / 294
第23章 对比 / 296
23.1 差异的世界 / 297
23.2 差异与副本 / 298
23.3 时间闪烁 / 299
23.4 “更”的意义 / 301
23.5 外国口音 / 302
第24章 框架 / 304
24.1 思维的速度 / 305
24.2 思维框架 / 306
24.3 Trans-框架的工作原理 / 307
24.4 默认假设 / 309
24.5 非言语推理 / 310
24.6 方向忆体 / 311
24.7 图片-框架 / 313
24.8 图片-框架的工作原理 / 314
24.9 识别与记忆 / 315
第25章 框架编队 / 317
25.1 一次一个框架? / 318
25.2 框架编队 / 319
25.3 静止的世界 / 320
25.4 连续感 / 322
25.5 预期 / 323
25.6 框架理念 / 325
第26章 语言框架 / 327
26.1 理解语言 / 328
26.2 理解故事 / 329
26.3 句子-框架 / 330
26.4 聚会-框架 / 332
26.5 故事-框架 / 333
26.6 真正的句子与胡话 / 334
26.7 名词的框架 / 336
26.8 动词的框架 / 338
26.9 语言与视觉 / 339
26.10 学习语言 / 340
26.11 语法 / 342
26.12 出言有序 / 343
第27章 审查员和玩笑 / 345
27.1 恶魔 / 346
27.2 抑制器 / 347
27.3 审查员 / 349
27.4 逻辑中的例外 / 350
27.5 笑话 / 352
27.6 幽默和审查制度 / 353
27.7 笑 / 355
27.8 好心情 / 357
第28章 思维和世界 / 359
28.1 心理能量的谬误 / 360
28.2 量与市场 / 361
28.3 数量和属性 / 363
28.4 精神高于物质 / 364
28.5 思维和世界 / 365
28.6 思维和机器 / 367
28.7 个体身份 / 368
28.8 重叠的思维 / 370
第29章 思维的领域 / 372
29.1 思维的领域 / 373
29.2 同时运行的多重思维 / 374
29.3 并行代原体 / 375
29.4 跨领域通信 / 377
29.5 统一的弊端 / 378
29.6 孤独症儿童 / 380
29.7 相似和类比 / 381
29.8 比喻 / 382
第30章 思维模式 / 385
30.1 知道 / 386
30.2 知道和相信 / 387
30.3 心理模型 / 388
30.4 世界模型 / 390
30.5 认识自我 / 391
30.6 意志的自由 / 392
30.7 第三选项的谬误 / 393
30.8 智能与智谋 / 395
附录 / 397
A. 遗传与环境 / 397
B. 思维领域的起源 / 399
C. 姿势与轨迹 / 402
D. 脑的联结 / 404
E. 生存本能 / 409
F. 进化与目的 / 410
G. 隔离与相互作用 / 412
H. 人类思维的发展 / 414
后记与致谢 / 417
词汇与参考书目 / 424
|
內容試閱:
|
赞誉
关于思维是如何运作的……270篇原创精彩文章。
—艾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之父,雨果奖得主
一幅令人惊艳的拼贴画,边缘装饰着充满智慧的启示与揭示真理的格言。
—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集异璧之大成》的作者
他在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数学、计算语言学、机器人和光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我来说,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导师。
—雷·库兹韦尔,《奇点临近》的作者,
奇点大学校长,谷歌工程总监
一部深刻而引人入胜的著作,为解决当代最后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基础……是一个新纪元的标志。
—盖·塞勒利亚教授,日内瓦大学遗传
人工智能与认识论实验室
一部卓越的著作……我很感谢马文·明斯基带领我在自己的意识领域里畅游了一番。
—吉恩·罗登贝瑞,《星际迷航》的编剧
一部引人思考、令人愉悦、充满挑战、丰富、有趣、令人着迷的著作。
—迈克尔·克莱顿,《天外来菌》的作者
独创……令人兴奋……新鲜,充满妙语、格言和朴素的解说。一次令人愉快的阅读……它会引发你思考。这就是头脑应该做的事。
—《纽约时报》图书评论
各种笑话、智慧的引语……还有丰富的启示令本书闪耀出众。
—马丁·加德纳,《波士顿环球报》
处处都是宝藏……一定比人工智能的狭隘研究更具影响力。
—《圣何塞信使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