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八面玲珑+无为(全2册)高级人性拆分现场社交处世思维以自在心于无为处倾听内心的声音修身养性无为
》
售價:HK$
606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500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301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327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500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153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352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301
編輯推薦:
★当代策展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从一个真实的、前沿的“学术现场”出发,试图为策展这个缺乏统一术语的领域构建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深入分析策展人当前所面临的紧迫议题:探讨了当代性对策展的意义,并审视了策展人在艺术家、公众、展览、机构,以及在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建构全球性艺术世界的生态位。★融入了历史中重要的展览案例、研讨内容和理念主张,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框架。
內容簡介:
《思考当代策展》是一本深入分析国际策展实践及其背后的思考与洞察力的书籍。 什么是当代策展思想?当前有关这一主题的讨论正在升温,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大胆想法和道德标准,其中包括合作策展(尤其是与艺术家的合作),对博物馆的重新想象,策展作为知识生产,展览制作的历史化,以及致力于艺术世界之外的参与性活动。还有一些问题虽不显著,但却日益受到关注,如重新思考观众的身份,让观众成为共同策展人,以及策展当代性本身所面临的挑战。 在本书中,艺术史学家和理论家特里?史密斯考察了策展人当前思考的国际格局;探讨了一些在最近、现在和过去的艺术中展现当代性的展览;描述了全球范围内展览基础设施的巨大增长,以及困扰它的不稳定性;重新审视了艺术家-策展人的贡献,并对利用艺术策略的策展人的崛起提出了质疑;最后,评估了策展回应当代现状的一些主要趋势。
關於作者:
特里?史密斯(Terry Smith),FAHA,CIHA,匹兹堡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Andrew W. Mellon)当代艺术史与理论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国家实验艺术研究所杰出客座教授。他曾于2010年获得美国大学艺术协会(College Art Association)颁发的马瑟(Mather)艺术评论奖,以及2010年澳大利亚委员会视觉艺术桂冠奖。在2001年至2002年期间,他是洛杉矶盖蒂研究所的盖蒂学者(Getty Scholar),并在2007年至2008年担任罗利-达勒姆国家人文研究中心的葛兰素史克高级研究员(GlaxoSmithKlein Senior Fellow)。从1994年至2001年,他是悉尼大学艺术与视觉文化基金会当代艺术Power教授,以及Power艺术与视觉文化基金会的主席。他曾是纽约艺术与语言小组(Art & Language group)的成员,也是悉尼Union Media Services的创始人。他撰写了多部著作,还是多本图书的编者。
目錄 :
ICI 的策展视野致谢策展的“诱饵”1 什么是当代策展思想?2 展览综合体的转变3 艺术家作为策展人/ 策展人作为艺术家4 策展当代性5 当今的策展实践基础设施图片版权说明作者简介ICI 董事会译后记
內容試閱 :
《思考当代策展》这本书最早的构思源自2011 年3 月11 日举办的“当下的博物馆”(The Now Museum)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CI)与纽约市立大学(CUNY)研究生中心、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合作举办。与会嘉宾包括艺术家、艺术史学家、策展人、美术馆馆长,他们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中围绕“当代艺术博物馆”概念的多样化发展进行了几轮小组讨论和对话,就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中东地区最新的当代艺术发展趋势以代际视角发表了观点。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实践在历史叙事中的重新审视(或其所遗漏的部分),传统博物馆架构的替代模式,以及愈发紧密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最新议题。整场研讨会展示出了发言者们对“当代美术馆”作为一个场所或一个概念的不同观点。显而易见的是,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之间,有时也会与观众之间因观点碰撞而出现一些分歧,即便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他们也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导致难以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很难在推进想法方面制订出合作计划。这种分歧在第一天下午的讨论中尤为明显,讨论主题为“当代化的历史/当代的历史化”。由克莱尔?毕晓普(Claire Bishop,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艺术史博士项目副教授)主持,讨论成员包括奥奎? 恩维佐[Okwui Enwezor, 德国“ 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总监]、安妮?弗莱彻[Annie Fletcher,范纳贝博物馆(Van Abbe museum)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副总监兼展览总监)和特里?史密斯。这种分歧在随后的多个会议中持续出现,成为整个研讨会中引人关注的“插曲”。大约在一个月后的一次晚餐上, 我把这个“ 插曲” 告诉了特里?史密斯,并询问他认为这件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这可能是由语言风格和使用方式的不同所致。艺术史学家通常被训练(也被期望)对任何给定的话题提出独特的观察视角(即使是微小的不同),概述与其相关的事实和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最终给出证明他们观点正确的结论。相比之下,策展人则采取一种更具探索性(通常较为迂回)的方式,他们从个人经验出发阐述相关问题,通过描述一个项目或不同艺术家的实践,将这些实践探索作为理解关键点的方法,最后提出开放式的建议并得出结论:研究正在进行。史密斯并不完全同意我的观点,他认为“插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由策展人主导的策展模式日益多样化所致。虽然通常认为策展人角色的“成熟”标志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实现其职业化和从官僚机构中独立出来,但我们仍在探索构成当代策展的真正内容是什么。如果策展人的角色定位延续不变,仍停留在幕后、务实并明显以服务为导向的工作目标,那对细节和术语的冗长描述或许是不必要的。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策展需求的增加,其表现形式正在发生改变,并逐渐脱离既有的惯例。此外,围绕策展的语言概念仍处于萌芽阶段,甚至多是尝试性的,这从实践者们经常使用的经验性、轶事性回应中可以看出。在我们深入探讨上述问题的同时又产生出新的同样重要的问题:当代策展思想有何独特之处?因此,《思考当代策展》成为第一部在这个尚在形成的领域中奠定基础的书籍。正如史密斯在致谢中所描述的那样,他积极地参与世界各地的许多展览、讨论会和项目,并对新兴和资深策展人的想法、实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了解。本书的内容结构是受一次专家闭门讨论会的启发,分五个章节来定义策展的五个方面或五种实践。史密斯探讨了当代性对策展的意义,并审视了策展人在艺术家、公众、展览、机构,以及在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建构全球性艺术世界的生态位。基于当代策展实践旨在颠覆传统的假设或立场,并重新思考地理和政治表征,史密斯还融入了历史中重要的展览案例、研讨内容和理念主张,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书是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出版的“策展视野”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旨在对策展人当前所面临的紧迫议题进行深入分析。自2010 年以来,ICI 发起了多项计划并以各种形式支持策展研究和发展:“策展人的视角”(The Curator’s Perspective)是在纽约举办并定期在美国各地巡回的系列讲座,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策展人提供平台,展示他们对社会、政治形势影响策展实践的见解,以及他们认为对策展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和引发思考的艺术家案例。《快讯》(DISPATCH)是一份线上季刊,每期邀请不同的策展人担任编辑,围绕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内容作为主题,为策展人提供一个灵活分享信息和创意的平台。“策展集训”(The Curatorial Intensive)是与国际机构合作的面向来自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的短期项目,每年在纽约举行两次,该项目促使参与者们能够交流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获得珍贵的同行反馈。虽然这些项目、会议和奖学金计划都为策展人提供了验证想法、畅所欲言、建立全球网络平台的机会,但这套丛书的核心使命是将研究提升到更深层次。“策展视野”旨在响应该领域的快速发展,通过在每本书中专注于某个单一主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拓展所探讨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在我们探讨策展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时需要放慢脚步、深入理解其真正意义。尽管《思考当代策展》是一个新的出版计划,但其参考先例可以追溯到2001 年ICI 出版的名为《智慧之言:当代艺术策展人指南》(Words of Wisdom: A Curator’s Vade Mecum on Contemporary Art) 一书, 此书是第一本有关策展实践的书。相比较而言,本书的编辑方法有明显不同,书中包含60 位专业人士的短文,这些专业人士在塑造策展领域的层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新一代的策展人提供了学习路径。他们包括林恩?库克(Lynne Cook)、比斯?库里格(Bice Curiger)、西尔玛?戈尔登(Thelma Golden)、侯瀚如(Hou Hanru)、瓦西夫?科尔顿(Vasif Kortun)、露西?R. 利帕德(Lucy R. Lippard)、玛丽亚?林德(Maria Lind)、让- 于贝尔? 马丁(Jean-Hubert Martin)、赫拉尔多?莫斯克拉(Gerardo Mosquera)、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塞斯?西格尔劳博(Seth Siegelaub)和哈拉尔德?泽曼(Harald Szeemann)等。今天很难想象,在十多年前美国只有一个策展研究硕士课程(全球仅有五个),有关策展主题的出版物也是寥寥无几。如今,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增加资料的数量,而是出版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性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推动该领域的话语建构和系统完善。特里?史密斯在《思考当代策展》一书中所做的工作确立其在此类著作中的重要地位,将成为未来多年内重要的参考书。本书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许多人和机构组织的帮助与支持。ICI公共项目经理切尔西?海恩斯(Chelsea Haines)在全程指导本项目中体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优秀的编辑奥黛丽?沃伦(Audrey Walen)和创意无限的ICI 设计师斯科特?波尼克(Scott Ponik)的辛劳让出版过程非常顺利;杰西卡?戈根(Jessica Gogan)在幕后默默地付出,确保图片和案例准确无误。感谢克莱尔?毕晓普和尤吉?朱(Eungie Joo),他们和我共同构思、策划“当下的博物馆”学术研讨会,感谢奥奎?恩维佐、安妮?弗莱彻和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他们与特里?史密斯共同讨论促成了本书的诞生。为重申史密斯的致谢,还要特别感谢参与2011年10月20日ICI 举行的“当代艺术:世界潮流”(Contemporary Art:World Currents)策展研讨会的与会者们,感谢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使本书得以成形。衷心感谢ICI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为ICI 注入活力的副主任雷诺?普罗赫(Renaud Proch),指导本项目的展览经理弗兰?吴?贾拉塔诺(Fran Wu Giarratano),以及确保本书顺利出版和传播的公关经理曼迪?萨(Mandy Sa)。《思考当代策展》能够顺利开展还离不开雷?格雷厄姆三世(Ray Graham Ⅲ)对ICI 的信任,以及伊丽莎白?费尔斯通?格雷厄姆基金会(Elizabeth Firestone Graham Foundation) 对新出版物制作的慷慨资助。罗伯特? 斯特林? 克拉克基金会(Robert Sterling Clark Foundation) 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玛格丽特? 艾尔斯(Margaret Ayers)和罗斯林?布莱克(Roslyn Black)在国际交流方面的贡献使ICI 能够在世界各地开展有意义的项目和研究。ICI 亦首次受益于新成立的国际论坛,该论坛的成员率先认识到ICI 建立全球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再次对ICI 董事会的持续支持和热情帮助表示衷心感谢。最后,向特里?史密斯表达最深切的谢意,与他共事让我深受启发。我希望这只是我们研究的开始,这本书是一份令人惊喜的礼物,再次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