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347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352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50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352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653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編輯推薦: |
当世界趋于碎片化,宁肯的散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精神重建”的可能。作为宁肯的最新散文自选集,本书堪称一部“微缩的当代文学史”:它从深切的个体记忆出发,最终抵达人类共通的精神彼岸,完整展现了宁肯如何以散文为器,在四十五年的创作中持续探索汉语表达的边界。与宁肯同行,踏上一条通往过去、远方和内心的河流:于此岸观世界之大,于彼岸觉草木之盛;当河流汇入星空,你终于在无限里,照见了无数个自己。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新散文”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得主宁肯的散文自选集。全书以六辑为脉络,展开一场深邃的精神漫游:有挥之不去的北京记忆,有自由出走的西藏年华;有烟雾缭绕间的灵感碰撞,有对异质文化的穿梭观察,以及融汇东西的思辨重构;更有与冰心、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灵魂相约,同自我和他者的深度对话。宁肯以哲人的冷静与诗性的笔触,丈量现实与想象的边界,在散文的旷野中,完成了一场智识与美学的双重跋涉。
|
關於作者: |
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已出版《宁肯文集》八卷、散文集《北京:城与年》《思想的烟斗》《我的二十世纪》等,曾获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文、捷克文、阿拉伯文出版。近作为中短篇小说集《城与年》。
|
目錄:
|
辑一 自画像
我与北京 / 003
记忆之鸟 / 007
父亲,母亲 / 011
猫,鲁迅,前青厂 / 015
屋顶上的梦 / 020
胡同 / 026
探照灯 / 029
我的二十世纪 / 034
1999自画像 / 043
辑二 一条河的两岸
天湖 / 047
藏歌 / 053
一条河的两岸 / 060
磨房 / 070
秋天 / 074
在一棵树中回忆 / 077
喜马拉雅随笔 / 081
生命只有一次 / 088
我与新散文 / 102
辑三 思想的烟斗
《思想的烟斗》序 / 115
四月 / 117
五月 / 118
六月 / 119
七月 / 120
八月 / 122
九月 / 125
十月 / 132
十一月 / 136
十二月 / 142
辑四 虚构的旅行
睡眠与场景 / 157
时间戏剧 / 161
巴特之塔 / 166
圣米歇尔大街 / 170
红磨房 / 173
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 178
老北京在老巴黎 / 181
美国之行 / 193
被诗人阅读是我的梦想 / 220
巴山蜀水 / 236
泰山之约 / 247
辑五 大师之约
世纪老人冰心 / 255
1979 年的巴金 / 257
等待莫言 / 261
大地守望者苇岸 / 272
记忆,北岛,一次未谋面的造访 / 280
辑六 对话
漂来的房子 / 287
泰州·答问 / 295
这个世界幸好还有神秘不可复制 / 307
跋 我在沙漠闭目养神 / 334
|
內容試閱:
|
语言自治的意义 汪惠仁
拿到宁肯的散文自选集《一条河的两岸》,忍不住想说几句话。在这个集子里,我似乎看见宁肯在拆解宁肯,看见宁肯在组合宁肯,然后,我看见宁肯在运用宁肯——在语言自治的意义上,我看见,宁肯看见了宁肯。
关于生活,关于世界,我们都有大把大把的公共知识,我们动用其中的哪怕一小部分,就足以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学问家,或者,降低一点要求,成为一个在修辞上流利流畅的转述者。宁肯不是那样的人,在公共知识面前,宁肯不愿意沦落为一个简单的赞成者或反对者,他要重新进入公共知识里提及的那个时间,他要重新进入公共知识里提及的那个空间,尤其是那些结晶出“宁肯”的时空,他必须反复进入,他是一个对自己如何构成充满探究欲望的人。
解构,结构,这样的意识,在宁肯的文字中分外突出,这也直接赋予了他写作的现代性。毫无疑问,《一条河的两岸》是一本自传意味浓烈的书 。故乡,异乡,精神世界里的旧雨新朋,这些因素都与宁肯之所以成为宁肯相关。少年宁肯,当然也夹杂在集体主义的队伍里,但他的眼神没有那么专注亢奋,步伐没有那么铿锵合拍,这是一种天赋式的人生初始错位。这样的错位,为后来宁肯重新进入生活与世界提供了特别路径。北京、西藏、域外行旅、多元文艺接纳,每一种生存及文艺经验,都在参与重构宁肯,都在参与重构宁肯的世界。
宁肯的写作,一气呵成的情况似乎不多。事实上,他经常将自己分离出一个又一个的宁肯,以陌生的眼光打量剖析自己的文字。阅读宁肯时,我时常能感到若干个宁肯在对话。天真的宁肯,深情的宁肯,果决的宁肯,反思的宁肯,行动的宁肯,安静的宁肯,敏感的宁肯,明亮的宁肯,晦涩的宁肯— 宁肯有能力将与世界的对话转化为自我对话,宁肯有能力将世界组成之颗粒化为无数个宁肯。而这,就是宁肯的语言自治,因为这一自治,他获得了他的世界。
记得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夜里,可能是为了逃脱一个酒局,我和宁肯在浙江的一个朋友家喝茶聊天。朋友家有长案,我们各自还写了几行大字。那夜的沉思和欢笑,我一直没有忘掉。
跋
我在沙漠闭目养神 宁肯
编完这本集子,与以往感觉不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图景———如果让我挑自己的三本书,这是其中一本,它们像等边三角形:《天藏》《城与年》《一条河的两岸》,分别涵盖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对应着北京、西藏、河流。它们如此不同,无可替代,非我莫属。如果只读我的一本书,这本书足矣;问题在于,我敢打赌,读完这本书,读者百分之百会去读另外两本,因为无疑三角形是我的本尊。我的人生布满几何,但没有圆,是本尊无限的分形。
前不久,在一个场合我讲了两个观点:其一,文学是一件隐身衣,是第二个自己;其二,生活多歧路,一如文学多歧路,支撑下来的最终不是别的,是非你莫属,是“我在沙漠闭目养神”,是隐身于歧路之中,时间长了自然发现了不同的自己、不同的世界,这不同非你莫属。我说散文是一场雨,一场大雨,一场人生的雨,散文即雨。
雨中,感谢引领我走上散文道路的韩少华先生,感谢对我有至关重要影响的苇岸先生,感谢某个不便说的神秘人物。感谢最近发生的事: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个集子,百花文艺出版社汪惠仁总编作序,堪称“双百”,不知以前是否有人有过如此幸运,即使有,情况恐怕也不同。我就多说两句,当百花社决定出版这部自选集时,我竟然得寸进尺地请汪惠仁先生写序:“恵仁兄,可否给我写个序?三五百字即可,你的每个字我都看重。”可能很少有我这样得寸进尺的人,但惠仁兄是我的朋友。
“因为我们是朋友。”古龙说。
惠仁兄出手之快让我吃惊,两天发来序。彼时我在森林里,右边是潮白河,若驾一叶扁舟,可像古代那样直达汪惠仁所在之处。我在森林里。想前两天在树下所想:惠仁会怎样出手?就像想西门吹雪会怎样出手?拆解,组合,运用,看见,时间与空间,结晶,构成,集体,错位,重构与分离,颗粒,自治,自洽,长案,沉思与欢笑——这一系列一击必解的词,似雪花纷纷飘落。
语言自治——长剑落下。
感谢我的朋友。
1.如果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着,读着太阳和满天的群星。
2.深处一无所有,像河流带走一切,周而复始。
3.巨大的空间可以改变时间。
4.如何让一滴水不干涸?让它流入大海。
5.人的所有感觉都是通着的,只要某个契机,身体一如花朵会向所有时间向度打开。 回到古代是容易的,甚至比回到现实容易。
6.在散文中你活得实实在在,颗颗米粒都清清楚楚。小说的一切都像隔着一层纱,从哪边看都可以,但一切都有纱穿过,如同在镜子中。
7.我一动不敢动,但整个人又鼓满风,飞起来又落下去,一会儿是天空和星辰,一会儿是月光和海面。
8.山是大地的旅人,永远绵延。山很累,又要出发。事实上,水又何尝不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