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39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500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500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500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編輯推薦: |
★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书中通过“正阳门摸门钉儿”“全聚德‘德’字少一横”“刘伯温修正阳门”等传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技艺)与物质文化遗产(中轴线建筑)紧密结合,使静态的文物“活”起来,成为普通公众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记忆。
(2)民间口传文化的价值:
民间传说往往是地方文化的“活态基因库”。书中故事虽带有神话色彩,却真实记录了北京市民的集体认知与情感寄托,填补了官方文献中未记载的“市井视角”,为研究北京城市文化提供了重要民间资料。
★中轴线作为北京的空间骨架,承载着“天人合一”“礼制秩序”的传统思想。书中通过永定门、天安门、故宫、钟鼓楼等节点的故事,揭示了中轴线不仅是建筑轴线,更是中华文明“中和”“对称”美学的具象化表达。通过老字号传奇(如王致和臭豆腐)、市井习俗(如门钉祈福)等故事,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与中轴线文化连接,让读者感受到自己与这座古城的血脉相连,增强文化自豪感与保护意识。
★作者以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实践与北京原住民的视角,将个人成长记忆与城市变迁交织,让文字充满温度。书中每一则传说背后,都是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对故
|
內容簡介: |
《北京中轴线传说》通过民间传说与历史考证的结合,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独特文化魅力。本书不仅保存与传播文化记忆,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普通读者感受到文化遗产的亲近感与生命力。它既是北京文化的一把钥匙,也是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城市历史的深邃,也折射出现代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责任。
|
關於作者: |
杨建业,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京城非遗人才创新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技艺》《前门和前门的传说》《北京扎燕风筝》等多部非遗专著。编导非遗原创话剧《摔出一片天》《工匠的天空》等。
|
內容試閱:
|
八臂哪吒城
明成祖朱棣当了皇上,要把皇城从南京迁回他当燕王时住的北京城来。迁都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说,朱棣他再回到北京来,这里自然不能跟他当燕王的时候一个样,得是能容得下皇帝住的地方了。就是说,得重新修一座北京城。他问那些大臣们,谁能接手这个活。那些当官的在南京养尊处优惯了,本来就不想挪地方,更没人愿意领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还是工部大臣站出来,跟朱棣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来是个苦海幽州,那里有孽龙潜伏。以往称王无事,可如今皇上回去是要坐龙椅的,要把龙椅坐稳了,得先把孽龙压住。这事别人干不了,得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能知神、下能知鬼的能人过去,要不然是修不了北京城的。”
朱棣一想,这话有道理,就看下面站着的两位军师。朱棣的大军师叫刘伯温,二军师叫姚广孝,都是助朱棣夺天下的能人。听说要修北京城,两个人都想一展身手,再立新功。刘伯温抢先说:“我去!”二军师姚广孝忙说:“我也去!”朱棣就把修建北京城的圣旨给了这两个人。
.刘伯温、姚广孝领了圣旨,直奔北京城。北京城那会儿虽说还留着元朝时的老城,但已经被徐达攻打北京时弄得不成样子了。刘伯温、姚广孝到了北京这块地方,天天出去踏看地形,琢磨怎么修建一座让孽龙捣不了乱的北京城。
大军师刘伯温看不起二军师姚广孝,二军师姚广孝也看不上大军师刘伯温,两个人都心里较劲。商量来商量去,两个人商定每人画半个城,画好后合在一起让皇上看。皇上觉得哪半边城好看,就照着哪个人的图样造出整个北京城。说好后,两个人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分头看地形画图样。
要画出一个能当皇城用的北京城,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设计好了,皇上会奖赏。设计得皇上不满意了,没准还得搭上脑袋。再说,北京这块地方地下还藏着好几个孽龙出没的龙眼。刘伯温和姚广孝一边找龙眼,一边琢磨城市的样子,一连数天下来,忙得晕头转向,毫无头绪。
这天,刘伯温正在抱头发愁,忽然听到耳边有人对他说:“照着我画。照着我画。”睁眼一看,又没看到人。姚广孝同样在抱头发愁时,也听到有人在他耳边说:“照着我画。照着我画。”他也没看见人。第二天,两个人又到街上去察看地形。刘伯温走到哪里,总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在他前面走。刘伯温走得快,那小孩子也走得快。刘伯温走得慢,那小孩子也走得慢。刘伯温故意停住脚步,那小孩子也站下了。等他要追上去,那小孩子又走起来,追也追不上。
那姚广孝也遇到了这么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跟刘伯温也是同样的情景。两个人虽然都是身经百战的军师,可也一时没解过闷儿来。晚上回到住处,两个人铺开纸,继续画造城的样子时,眼前都出现了一个红孩子的模样。这个红孩子头上梳着小抓髻,半截腿露着,光着脚丫子,穿着红裤子红袄。小红袄很像一件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有浮镶着的软绸子边,风一吹真像有几只臂膀似的。两个人都惊叫起来:这不是八臂哪吒吗?
兴奋了一晚上,刘伯温和姚广孝并没动手画。两个军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都想要当着对方的面把自己想好的北京城样子画出来。第二天,两个人约到正午时分,在一个大空场上,由各自的助手摆好笔墨纸砚,说声开始,两个人拿起笔来,唰唰唰地画起来。说好画到太阳落山,谁还没画完就算谁输。
眼看天暗下来了。姚广孝偷偷扫了刘伯温那边一眼,看刘伯温好像要画完收笔了,他顿时着急起来,紧赶几笔结束。就在这时来了一股风,把他的画纸吹起一块。他怕被刘伯温抢了头功,画的时候也没在意。就算两个人同时画完了。
画完两人交换图纸,便同时笑了起来,原来两张图一样,都是一半的八臂哪吒,只是姚广孝这边往里斜了一块。两个人拿了图样去见朱棣。朱棣看了很满意,说这北京城:“东边的按大军师的图修,西边的按二军师的图修。”就这样,建起来的北京城西北面城墙就缺了一个角。而这个角,就是风吹画纸,让姚广孝少画了的那部分,就在今天积水潭的位置。
这刘伯温和姚广孝画出来的北京城是怎么跟八臂哪吒对上的呢?人们这么说:正阳门是哪吒的头,瓮城东西开门是哪吒的耳朵,瓮城里的两眼井是哪吒的眼睛,崇文门、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四个门是哪吒的左四臂,宣武门、西便门、阜成门、西直门这四个门是哪吒的右四臂,北边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皇城正门——天安门是哪吒的五脏口,从天安门到正阳门中间那条长长的平道就是哪吒的食道了,而北京的胡同就变成了哪吒的大小肋骨。
既然是传说嘛,那就怎么传的都有,还有传“三头六臂哪吒”的。说前门、崇文门、宣武门是哪吒的三个头;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的三条左臂;西便门、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的三条右臂。
不管是几个头几条胳膊的哪吒,反正是把一直捣乱的孽龙给镇住了。北京城从此成为屹立数百年的古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