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449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347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305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755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403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316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301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403
|
編輯推薦: |
古希腊哲人的智慧箴言,来自伊壁鸠鲁学派的快乐秘诀,一份美好生活的终极指南,治愈所有年代的焦虑心灵。“花园哲学家”伊壁鸠鲁思想精华,马克思、尼采推崇备至;适合当下年轻人体质的快乐哲学,大张伟盖章认证。重申快乐的价值,直抵幸福生活之源:快乐即至善,快乐是生活的终极目标,是生命的盔甲,是灵魂的养料。澄清世俗误解,为快乐正名:快乐主义不等于享乐主义,快乐不是放纵和刺激,而是身体无病痛、心灵无困扰。一剂对症治疗的精神解药:物欲、虚荣、内耗、死亡恐惧、偏见执念……洞穿种种现代焦虑,指明心灵安宁之道。一帖清晰有效的快乐配方:以理性驾驭欲望,以知识消除恐惧,从简朴中培养满足感,从友谊中收获安全感。精心编选伊壁鸠鲁学派核心文本,简明易懂,新手友好;新锐青年译者倾力翻译,译文清新流畅,金句俯拾皆是。
8.知名创意团队操刀设计,装帧轻盈、版式明快,彰显快乐本色;127*184mm单手可握小开本,通勤出游轻松携带。
|
內容簡介: |
《快乐主义》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哲学箴言录。伊壁鸠鲁派哲学,是以快乐为终极目标的哲学。伊壁鸠鲁提倡以简单快乐为基础的适度生活,为的是让人在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内心宁静。很多人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等同于“享乐主义”,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误解。实际上,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刺激和放纵,而是身心无痛苦的平和状态;而且这种快乐建立在理性思考、消除错误观念的基础上。他主张过一种平静无忧、清醒自由的生活,以理性驾驭欲望,以知识消除恐惧,从简朴中培养满足感,从友谊中收获安全感。
|
關於作者: |
伊壁鸠鲁(Epicurus,前341年—前270年)
古希腊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提出“快乐即至善”,反对将快乐等同于感官放纵,主张通过节制欲望、简朴生活、追求友谊实现心灵的深层安宁。
伊壁鸠鲁认为哲学不是“纯粹学问”,而是帮助人们寻求快乐、摆脱痛苦的学问。他在雅典创立平等开放的“花园”学园,接纳女性、奴隶和外来者,被誉为“花园哲学家”。其学说深刻影响了边沁、尼采、马克思、休谟、亚当·斯密等后世思想家。
译者
卢隽婷
女,译者,诗人,现居上海,热爱哲学和文学的INFP,译有《在古老的土地上》《白昼之光》《女性的权利》等多部非虚构著作。
|
內容試閱:
|
致美诺西斯的信
在研究哲学这件事上,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不该拖延,年纪大了也不该失去热情,因为追求心灵健康无所谓早晚。如果有人说研究哲学的时候未到或机会已逝,那就像是在说幸福现在还不该来,或不会再来了一样。因此,无论年纪大小,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哲学。它能让年长者从过往的美好经历中获益,在岁月渐增时依然保持年轻,也能让年幼者立即成熟起来,面对未来无所畏惧。我们应当多多实践创造幸福的方法,因为拥有幸福显然便拥有了一切,而失去它时我们也会付出一切去追寻。
幸福的前提
我向你不断推荐的这些方法都是美好生活的基础, 你应当多多实践。首先,你应该将神视为永恒和圣洁的存在(这是根据人类的普遍共识形成的理解),你不该在神的身上寻求任何与这两点不符的属性。与此同时,你应该坚守所有能够同时捍卫这两点的原则。既然我们对神的理解是一种清晰而明确的感知,那么诸神确实存在,但他们又并非大众所想的那样,因为大多数人对神的态度都不纯粹。所谓没有信仰的人,并不是把大众信奉的神摧毁的人,而恰恰是将大众的观念强加于神的人。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神并不是神的真实概念,只是各种错误的认知,比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从各个维度,芸芸众生在诸神的身上融入了自己的道德品质,然后只接受与自己相似的神灵,而把所有其他的存在都视为异类。
其次,你应该始终相信死亡对我们无足轻重,因为一切善恶都在于感知,而死亡是感知的丧失。理解了死亡其实轻如鸿毛,就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快乐,因为我们虽然不能永生,却可以打消对永生的渴望。一个人如果真正理解了死亡并不可怕,那活着对他而言就更没什么可怕的了。因此,说恐惧死亡的人就是个傻瓜——令他痛苦的并不是死亡的到来,而是想到未来必然会死,让他现在就感受到了痛苦;为了一件发生之后毫无波澜的事,却在等待时无比痛苦,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死亡虽然恐怖,却是一只纸老虎,因为只要我们存在,它就不敢露面,而当它出现时,我们已无影无踪。于是,它既与活着的人不相干,也与生命完整走到终点的人不相干。对于生者,死亡并不存在;对于死者,人本身也不存在了。
然而,大多数人对死亡都唯恐避之不及,仿佛它是万恶之源,但有时也有人欢迎死亡,把它当作终结生命之苦的方式。智者则不一样,他既不逃避活着,也不害怕逝去。对他而言,生命并不是沉疴重负,死亡也并非罪大恶极。就像对待食物,他总会选择最美味的佳肴,而不是看哪道菜的分量最大;同样,对待生命,他追求的也是最愉悦的体验,而不是怎样能活最久。
假如有人叫年轻人好好活着,却叫老年人体面地寻死,那这种人也是傻瓜。这不仅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值得留恋的,还因为好好活着和好好逝去其实是同一门学问。然而,更缺德的是那种宣扬人最好不要出生,说“人间即地狱”的人。如果他是真心这样想的,那他自己为什么还没有放弃生命呢?他要是决定贯彻自己的理论,没有什么能阻止他啊。而如果只是哗众取宠的话,那他就是人群中一个不受待见的小丑罢了。应当记住:未来并不完全属于我们,但也不是完全不属于我们。所以,既不该过分相信命中注定,也不该全然绝望于命运无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