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969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1980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2739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380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413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858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380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2745
|
編輯推薦: |
明晰权属和自主有序流动是生产要素的前提条件和本质要求。与传统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数据要素的产权问题尚未解决,种种矛盾和冲突均呼吁数据保护基础制度的建立和司法实践的完善。本书出版契合数据保护的现实需要,也可为国家数据权利保护立法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实践总结分析与理论分析阐述相结合;
2.实践总结注重数据权利司法保护的政策和规则提炼;
3.理论分析注重体系化数据权利保护制度的构建。
|
內容簡介: |
《数据权利保护实践与理论》主要内容包括:针对数据赋权争议问题,论述数据赋权的背景、争议、理论及现实必要性;针对数据权利保护的立法零散、缺位和司法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全面梳理国内外立法、司法实践,总结分析数据权利保护立法、司法现状,厘清数据权利保护的司法政策和司法规则;针对数据权立法缺乏共识、数据确权缺乏规则、数据用权缺乏规范、数据侵权缺乏救济等问题,综述国内外研究中数据保护模式的多元化观点;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探明当前我国数据保护路径的选择。重点是从数据法律概念、数据权本体、数据权客体、数据权主体及权利归属、数据权取得及保护期限、数据权内容与限制、数据权侵权与救济等方面分别探索构建体系完整的数据权利保护制度。
本书立足实践与理论的双重维度,系统探讨数据权利保护的实践现状及学术理论前沿,可为数据行业管理者、研究者以及高校师生、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
關於作者: |
许春明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法学硕士、工学学士,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科委员会主任。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等。完成省部级及各类各级横向课题五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及教材十部。
杨欢欢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研究生,拥有法学和新闻学双学位。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管理,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张厚灿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研究生,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
內容試閱:
|
数据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权利保护制度作为数据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制度受到高度关注。我国在数据权利保护方面呈现出“实践先于理论、司法先于立法”的特点,这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实践探索和司法裁判为数据保护理论和立法提供经验和支撑,但另一方面,由于体系化理论的缺乏和专门性立法的缺位,导致学术界关于数据赋权必要性、数据权利属性、数据权利客体、数据权利主体、数据权利内容等基本问题的争议不断,也导致实务界对数据登记、数据保护缺乏明确依据和司法不统一。因此,本书在比较分析国外数据保护相关立法、司法实践和总结我国数据保护的立法探索实践和司法保护实践的基础上,力图构建覆盖全面、体系完整、现实可行的数据权利保护制度。
2022年,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团队承担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项目编号SS22-A-01),以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研究目标,展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该项目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软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2022年起,团队还连续承担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支撑项目”,为上海市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提供支撑。上述项目研究和试点支撑工作为本书的完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此,特别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支持。
近几年,为应对数据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关于保护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市场发展和数据确权的政策、规章和地方立法,对数据保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本书全面收集汇总了已出台的政策、规章和地方立法(作为附录),以供读者了解。
在本书完稿后,2025年6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新增了第13条第3款“数据专款”规定,以行为规制模式对数据进行竞争法保护,这是我国数据保护在立法上的进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次修订后,条款序号发生了变化,例如:修订前的第9条商业秘密条款变化为第10条,修订前的第12条互联网专条变化为第13条。为保持与已有司法实践中的一致性,本书中《反不正当竞争法》条款序号均采用修订前条款序号,特此说明。
本书由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许春明教授、杨欢欢博士生、张厚灿博士生共同完成,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研究生陈雪妮参与了第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的初稿撰写,硕士研究生刘桐瑞参与了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的初稿撰写,硕士研究生张耀宇、樊子源、魏槟泽、段明赫、周奕铭、葛芸廷、罗文佳参与了文献资料的收集更新和校对。
感谢上海数据研究院的支持,本书得以入选“数字中国出版工程·数据发展”丛书;感谢责任编辑楼玲玲老师的辛勤付出,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本书力图立足实践和理论,系统探讨数据权利保护的实践现状和理论前沿,试图为数据权利保护立法和司法提供参考。由于数据权利保护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学术界并未形成共识,本书实为一家之言,希望能抛砖引玉,在此,恳请各界批评指正。期待随着实务界实践的探索和学术界研究的深入,覆盖全面、体系完整、现实可行的数据权利保护制度最终能落地生花,为数据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许春明
2025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