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回眸:教研行思录

書城自編碼: 415908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周长凤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784353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一语胜万言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485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658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347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449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347

編輯推薦:
《回眸:教研行思录》是一位教育者以思考为步、以实践为路的真实记录。书中每一篇文章,皆源于教学现场的深刻观察与理念提炼,既有对典型案例的细致剖析,也有对教育现象的冷静审视。作者不囿于技术层面的精进,更致力于对教育本质的持续追问——从个体经验走向群体共建,从教学现实眺望理想可能。
本书适合一线教师、教研员及所有关切教育内在品质的工作者阅读。它不仅是教学实践的参考,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启迪与同行。愿你在这些真诚的文字中,读出共鸣,获得力量,共同走向更有光芒的教育之路。
內容簡介:
作者是一个在教育田野上默默耕耘的旅人,以笔为犁,以心为种,在教研的广阔天地间,播种思考,收获成长。这本书便是作者多年心路历程的缩影,是对教研工作的深情回望与自我对话。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教研征途中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它们或是对教学案例的深刻剖析,或是对教育理念的初步见解,或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思考,但归根结底,都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的真实写照。
關於作者:
周长凤,现任北师大良乡附属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主持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
目錄
001
第一章
现场:教研百态
沉默的权威 / 003
教研员:一群非常可爱的人 / 006
从政策到实践: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 009
用教师的眼睛望出去 / 013
评课见真功 / 016
教研的功夫:案例研究 / 020
教研员的“下水课” / 023
命题:在刀尖上跳舞 / 027
教研中的“工具” / 030
当教研遇上人工智能 / 033
教研也可以这么有声有色 / 037
别样“赈灾”:教研员在行动 / 040
单元式教研:一种新的教研样态 / 043
打破边界的综合教研 / 046
教研的“PCK” / 050
静水流深的教研领导力 / 053
教研巡展:行走的专业生长力 / 056
教研与教科研的双向奔赴 / 059
063
第二章
审视:问题
与思辨
133
第三章
沉淀:教研
成果集萃
教研是中国特色吗? / 065
教好“一节课”还是教好“一门课”? / 068
从研“教”走向研“学”的挑战 / 071
教研需要“仪式感”吗? / 076
你的教研“简约”吗? / 079
教师在教研中为什么愿意做看客? / 083
蹲点教研:如何“叫好又叫座”? / 086
为何会有“鸡肋式”教研? / 089
不听课就不能视导吗? / 092
校本教研为何遇冷? / 095
质量分析为何难以发现真问题? / 098
专家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 102
成果意识淡薄——教研缺憾不容忽视 / 105
教研中的蝴蝶效应 / 109
教研的“内卷” / 113
教研的样子取决于教研员生命的样子 / 116
教研“荒” / 118
让教研回家 / 121
教研:本立而道生 / 124
好教研的模样 / 127
北京房山:区域推进课程整体育人的实践探索 / 135
深化区域课改 抓好五个着力点 / 141
整体推进区域课程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 147
区域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152
“新高考”引领下的房山区中小学课程教学深度变革
路径 / 160
BDS 课程资源对基础薄弱校课程建设的影响
——以北京市远郊区县为例 / 172
285
第四章
守望:永不
冷却的热爱
停课不停学,区域高品质课程资源供应链的规划
与设计 / 179
以课程领导力提升撬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 184
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研究 / 194
实践育人:价值意蕴、基本逻辑与路径探析 / 203
聚焦深度学习 培养核心素养 / 211
知识结构化:为何、是何与如何 / 226
谈校本课程开发与中高考的相关性 / 231
走向课改深处的校本课程开发 / 236
校本课程迭代升级的四个着力点 / 240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 245
乡土课程育人的实践思考 / 253
提升区域教研品质,促进“双减”有效落地 / 259
基于 OBE 理论的区域学科研修课程构建 / 266
基于学科建设的区域教研模型构建研究 / 270
“131”共生式教研:引领学校群体性发展 / 279
从想干事、能干事到干成事 / 287
十年情未了 / 290
成长与蜕变 / 293
不会冷却的热爱 / 298
后 记 / 30
內容試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或人生轨迹, 但相同的是, 大家都行走在追求希望、 追求未来、 追求至善、 追求幸福的道路上。 每个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事业坚守, 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 践行路径不同, 便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
自 1995 年首次踏上神圣的三尺讲台起, 我的教育生涯便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 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成长的足迹。 那时的我, 满怀激情与憧憬,面对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这段漫长而又充实的教学岁月里, 我既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也见证了一批批学生的成长与变化。
2009 年不满足于现状的我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 并被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录取。 那一年, 我 36 岁, 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那一年, 我走出了工作 14 年的学校, 从山东一个小县城来到首都北京; 那一年,
我带着诸多的实践困惑和对未来的憧憬, 走进了首都师范大学。 在那里我如饥似渴地研读教育理论和课程原理, 不断地汲取养料。 我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年的课程学习。
两年的学习生涯, 虽然时间不长, 但对我来说却弥足珍贵。 罗曼·罗兰曾说: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 只有在书中读自己, 在书中发现自己。”学习的过程让我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我也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定位和努力
的方向。
那两年, 既成为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 也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拐角。 走过那一个拐角, 我明白了什么是教育; 走过那一个拐角, 我体会了什么是眼界; 走过那一个拐角, 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追求。 我明白了很多, 思想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在那个拐角, 我成长了, 并开始了崭新的蜕变之旅……2011 年, 那既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年份, 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 我正式加入了教研的队伍, 从一名辛勤耕耘在一线讲台的教师, 转变为一名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创新的教研员。 这次转身, 不仅是我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更是我与教研初次邂逅并结下不解之缘的开始。
初涉教研, 如同初春的嫩芽, 满怀憧憬却也带着几分懵懂。 十余年来,我虽然在教科研、 课程、 德育、 教研部门之间不断轮岗, 但教研的角色始终未变。 我踏遍了房山一百多所学校, 无论是工作日还是法定节假日, 寒来暑往, 春去秋来, 与校长共商课程育人理念、 与教师共议教学心得、 与学生共话成长之惑。 一个背包、 一个笔记本、 一支笔就是我走南闯北的全部 “家当”。 十几年来, 一摞摞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我所有的心路历程,成就了我的课程教学研究之路。
岁月流转, 教研之路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后来的行稳致远, 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 我开始意识到, 教研不仅是技术的精进, 更是理念的革新与心灵的觉醒。 在无数个日夜的探索中, 我学会了倾听———倾听教师的声音,倾听同行的建议, 甚至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 这些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在教育的田野上深耕细作。
《回眸: 教研行思录》 中的每一篇文章, 都是我在教研征途中的所见所感、 所思所悟。 它们或是对教学案例的深刻剖析, 或是对教育理念的初步见解, 或是对教研现象的理性思考。 我试图通过这些文字, 与读者分享我的教研心得, 共同探讨教育的真谛, 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的热情。
《回眸: 教研行思录》 既是对我十三年教研工作的系统梳理与总结, 更是对我个人专业成长历程的一次深刻审视与回望。 这十三载春秋, 见证了我从初入教研的青涩探索者到渐趋成熟的教育研究者的成长轨迹———在课堂观察中磨砺专业眼光, 在课题研究中淬炼思维深度, 在教师培训中升华教育智慧,在学术写作中沉淀实践真知。 每一个教研案例背后都镌刻着知行合一的求索印记, 每一篇文章都跃动着革故鼎新的思想火花。 这部行思录不仅是工作成果的集结, 更是教育生命年轮的刻录, 承载着我对教研本质的深刻理解, 从技术层面的精进到对教育本真的追问, 从个体经验积累到群体智慧共建, 推动着我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持续思考。 它既是对过往的深情回望, 也蕴含着对未来教育研究的眺望与期许。
回望来时路, 我深知教研之路虽长且艰, 但正是这份艰难, 铸就了今日的我。 我感谢那些在我教研道路上给予帮助与支持的领导、 同事和朋友们,是你们的鼓励与陪伴, 让我有勇气面对困难, 有力量继续前行。 同时, 我也感谢那些在我笔下 “活” 起来的教师和学生, 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教研的魅力与价值。
2024 年 7 月因工作变动, 我离开了坚守了十三年的教研岗位, 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慨。 那些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付出, 都化作了今日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我深知自己带走的不仅是对教研的热爱与执着, 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同时, 我也期待着在新的工作岗位上, 能够继续将这份热爱与追求延续下去, 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愿这本教研行思录, 能成为一盏明灯, 照亮你我教研之路上的每一个角落; 愿我们的教育梦想, 如同星辰大海, 广阔无垠, 璀璨夺目。
2025 年 5 月
周长凤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