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862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301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306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505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434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28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959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755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现代兵器科学技术丛书”分册之一,从机动突击系统概念内涵入手,介绍了当今世界较为典型的陆域机动突击系统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坦克、步兵战车等主战装备,并较为全面地对当今研发机动突击系统的体系总体技术、平台(坦克装甲车辆)总体技术、车辆综合信息技术、突击武器技术、推进技术、综合防护技术、综合机电技术进行了介绍说明,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启示。
本书可作为陆域机动突击系统及坦克装甲车辆科研、生产、管理等相关从业人员和部队官兵的参考用书,同时还可以作为相关兵器知识的科普读物。
|
目錄:
|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1 兵器先进制造技术内涵
1.2 兵器先进制造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1.3 兵器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4 兵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 2 章 智能制造
2.1 概述
2.2 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2.1 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
2.2.2 智能制造的本质和内涵
2.2.3 智能制造、工业 4.0 和数字化制造的异同
2.2.4 智能制造参考模型
2.3 智能制造核心技术
2.3.1 智能感知与智能识别
2.3.2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
2.3.3 数字孪生技术
2.4 智能制造建设框架
2.4.1 火工品 “数智化” 智能生产管控
2.4.2 多品种变批量模式下的快速响应智能车间管控
2.4.3 复杂构件低应力加工精度保证与保持智能优化
参考文献
第 3 章 增材制造技术
3.1 概述
3.1.1 增材制造技术内涵
3.1.2 增材制造技术分类
3.2 复杂精密构件高能束流增材技术
3.2.1 金属构件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
3.2.2 复杂轻量化点阵结构激光增材制造技术
3.2.3 多激光源复杂金属构件增材装备与工艺
3.2.4 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
3.2.5 复杂精密构件电子束增材装备与工艺
3.2.6 激光增材在兵器传动箱体构件中的典型应用
3.3 大型复杂金属构件电弧增材技术
3.3.1 电弧增材制造原理与分类
3.3.2 大型复杂金属构件机器人电弧增材装备
3.3.3 结构 - 功能一体化多维异质异构增材成形方法与装备
3.3.4 大型金属构件电弧增材质量控制技术
3.3.5 典型兵器构件电弧增材制造应用
3.4 金属构件复合增材与非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3.4.1 金属构件增材 - 减材复合制造技术
3.4.2 金属构件增材 - 等材复合制造技术
3.4.3 非金属选择性激光烧结增材制造技术
3.4.4 金属构件增材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
第 4 章 精确成形技术
4.1 概述
4.1.1 精确成形技术的内涵及分类
4.1.2 精确成形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精确成形技术的产业地位
4.2 金属铸造成形技术
4.2.1 金属铸造成形基本原理
4.2.2 金属铸造成形工艺方法
4.2.3 金属铸造成形专用设备
4.2.4 关键铸造成形技术及应用
4.2.5 金属铸造成形技术发展趋势
4.3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
4.3.1 金属塑性成形的内涵
4.3.2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特点与分类
4.3.3 常用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
4.3.4 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的特点及在兵器行业中的应用
4.3.5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发展趋势
4.4 复合材料成形技术
4.4.1 复合材料成形技术概念及分类
4.4.2 复合材料成形技术发展历程
4.4.3 复合材料成形技术特点与应用
4.4.4 复合材料成形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 5 章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5.1 概述
5.1.1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概念
5.1.2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基本方法
5.1.3 表面完整性
5.1.4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性
5.2 难加工材料与复杂结构精密加工技术
5.2.1 难加工金属材料的精密加工
5.2.2 兵器典型零件的精密加工技术
5.3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典型工艺方法及其装备
5.3.1 超精密加工装备及其基本工作环境
5.3.2 红外光学材料超精密车削
5.3.3 硬脆材料 / 石英 / SiC 材料超精密磨削
5.3.4 超光滑表面小工具、等离子等研抛
5.4 精密与超精密技术的过程控制与检测
5.4.1 曲面几何轨迹高精度数控插补
5.4.2 系统误差补偿
5.4.3 加工误差检测与控制
5.5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的发展
5.5.1 微纳米加工技术
5.5.2 机器人加工技术
5.5.3 二维材料加工
5.5.4 抗疲劳制造技术
参考文献
第 6 章 先进焊接技术
6.1 概述
6.1.1 兵器焊接技术内涵与特点
6.1.2 兵器焊接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6.2 先进高效电弧焊接技术
6.2.1 电弧焊接技术内涵、分类和特点
6.2.2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工艺原理及设备
6.2.3 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原理及设备
6.2.4 先进高效电弧焊接技术应用及发展
6.3 高能束焊接技术
6.3.1 高能束流焊接技术内涵、分类和特点
6.3.2 高能束流焊接工艺原理及设备
6.3.3 高能束焊接技术应用及发展
6.4 绿色固相和钎焊技术
6.4.1 绿色固相和钎焊技术内涵、分类和特点
6.4.2 绿色固相和钎焊工艺原理及设备
6.4.3 绿色固相和钎焊技术应用及发展
6.5 新材料和异种材料特种焊接技术
6.5.1 异种材料特种焊接技术内涵和特点
6.5.2 异种材料焊接工艺原理及设备
6.5.3 异种材料焊接技术发展及展望
6.6 焊接过程智能化技术
6.6.1 焊接过程智能化技术内涵
6.6.2 机器人焊接路径智能规划技术
6.6.3 高速焊接过程智能跟踪技术
6.6.4 焊接过程传感与质量智能评估技术
6.6.5 焊装车间数字化管控技术
6.6.6 焊装大数据与 5G 云应用技术
6.6.7 兵器行业智能焊接技术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
第 7 章 表面防护与改性技术
7.1 概述
7.1.1 表面防护与改性技术的内涵
7.1.2 表面防护与改性技术的分类及特点
7.2 表面防护与改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7.2.1 表面防护与改性技术现状
7.2.2 表面防护与改性技术发展趋势
7.3 表面防护涂层技术
7.3.1 热防护涂层技术
7.3.2 腐蚀防护涂层技术
7.3.3 磨损防护涂层技术
7.4 表面防护薄膜技术
7.4.1 耐磨润滑薄膜技术
7.4.2 特种光学薄膜技术
7.5 表面防护改性技术
7.5.1 表面形 - 相変改性技术
7.5.2 电化学转化改性技术
参考文献
第 8 章 微系统制造技术
8.1 概述
8.1.1 微系统内涵
8.1.2 微系统发展历史
8.1.3 微系统特点
8.1.4 微系统设计准则
8.2 微系统制造技术
8.2.1 微机械加工技术
8.2.2 微成形加工技术
8.2.3 微特种加工技术
8.2.4 微装配与集成技术
8.2.5 硅基微制造技术
8.2.6 异构微制造技术
8.3 微系统设计与制造
8.3.1 微型发动机
8.3.2 微型引信
8.3.3 红外探测器
8.3.4 微型传感器
8.3.5 微型执行器
8.3.6 微型储能装置
8.3.7 微型装配系统
8.3.8 微型集成系统
参考文献
第 9 章 装配与装药技术
9.1 概述
9.1.1 装配技术的内涵
9.1.2 兵器装配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9.1.3 兵器装配技术的特点
9.2 特种车辆装配技术
9.2.1 特种车辆装配理论基础
9.2.2 特种车辆装配与调试技术
9.2.3 任务载荷装配与调试技术
9.2.4 特种车辆装配与调试技术发展趋势
9.3 弹药装药装配技术
9.3.1 弹药装药技术
9.3.2 弹药装配技术
9.4 光电系统装配技术
9.4.1 透射镜组装配技术
9.4.2 反射镜组装配技术
9.4.3 消像旋镜组装配技术
9.4.4 光电系统集成装配技术
9.4.5 光电系统装配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出版说明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 “三位一体” 强国战略,对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作出专项部署,强调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为兵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兵器科学技术的内涵与范畴,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军事变革的需要,必须更新和完善兵器科学技术知识体系。2020 年,兵器工业集团决定组织编撰出版《现代兵器科学技术丛书》,成立了由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两个集团领导参加的丛书编审委员会,以兵器行业首席科学家、科技带头人为主体的丛书编写委员会,以及以兵器行业两院院士为主的丛书学术指导委员会,于 2020 年 12 月正式启动编撰工作。按照丛书编审委员会的部署要求,丛书编撰出版工作遵循 “兵器丛书、兵器主导” 的原则,基本定位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普及更新现有知识和引领未来发展为重点,提高兵器行业科研生产和管理人员、部队官兵的科技素养,为加快兵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支撑。着眼系统性、知识性、引领性,丛书设置综合、装备、基础 3 大类 18 个分册,系统总结兵器科学技术及工程应用发展现状,展望兵器科技发展趋势与方向重点,其中:综合类包括《兵器科学技术概论》《陆域装备体系工程》《兵器智能化技术》3 个分册,介绍了兵器科技总体发展态势,装备体系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等;装备类包括《兵器信息化与信息系统》《机动突击系统技术》《远程火炮与火箭炮技术》《智能化弹药技术》《陆战防空系统》《士兵系统》《定向能与电磁武器技术》《陆战场空天信息资源与应用》8 个分册,介绍了兵器装备的分类、装备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基础类包括《火炸药技术》《兵器核心元器件组技术》《引信技术》《火工品技术》《兵器材料科学与技术》《兵器先进制造技术》《兵器技术基础》7 个分册,介绍了与兵器科技相关的基础支撑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2024 年,围绕党中央关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根据丛书学术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丛书编写委员会结合推动兵器学科建设发展,优化了有关分册的结构和内容。丛书编撰工作历时四年,于 2024 年 12 月完成。丛书内容繁多,虽经不同兵器科技领域的专家精心撰写,并征求有关军内外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仍然不免会有疏漏和差误。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改完善,为丰富拓展兵器学科内涵、推动兵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现代兵器科学技术丛书》编写委员会2024 年 12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