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704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296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28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500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500

《
荆棘里
》
售價:HK$
218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306
|
| 編輯推薦: |
阅读本书,犹如亲临现场,见证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与加冕。 1、金牌制作人亲笔,官方献礼 制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亲笔作序,专为《悲惨世界》音乐剧40周年打造。 2、亲历者口述,多维体验 汇集制作团队、音乐剧卡司、电影主演等多方视角,亲口讲述他们与《悲惨世界》交织的岁月。本书为您揭示舞台之下的真实情感与挑战,宛如获得一张“后台通行证”,带您从内部体验这场文化盛宴。 3、走进传奇音乐剧的前世今生 制作团队独家访谈,创作思路与制作细节深度解析。从经典唱段如何险些被删,到舞台布景精妙的机械哲学。再现这部伟大作品从巴黎小剧场起步,直至横扫全球顶级奖项的辉煌历程。 4、海量影像,定格瞬间 揭秘《悲惨世界》音乐剧&电影的台前幕后。舞台上的高光与挣扎,镜头后的挑战与突破,大量不为人知的花絮故事,技术难题与创作趣闻首次公开。 5、超豪华附件,诚意典藏 随书赠送复刻海报、票根、设计图纸等20个精美附件。 一份献给剧迷的特别典藏,愿所有热爱,生生不息。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系统梳理了《悲惨世界》从文学巨著走向音乐剧及大银幕的完整历程。内容涵盖从剧本改编、词曲创作、演员选角、舞台调度,到电影拍摄、声音设计等全环节,并首度披露大量幕后故事、技术细节与创作轶事。本书特别收录制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亲撰序言,更具纪念意义。同时,它也是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官方设定集,内含大量高清剧照、电影花絮、角色概念图及珍贵历史档案。随书附赠20个精美附件,如海报、票根、舞台设计图与服装草稿等,是《悲惨世界》剧粉不可多得的典藏版本。
|
| 關於作者: |
本尼迪克特·奈廷格尔,英国资深剧评人,曾于《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撰写戏剧专栏,亲历《悲惨世界》传奇历程。 马丁·帕尔默,英国影评人,长期撰写影视与音乐类评论,作品多发表于《泰晤士报》和《帝国》杂志。 马特·沃尔夫,美国剧评人,长期驻扎伦敦,曾任《Variety》及国际《纽约时报》伦敦评论家,参与多本剧评出版。 吴懿铖,旅美音乐人,游走在词曲创作、编曲指挥、表演、音乐剧创作等多个领域;担任《剧院魅影》中文版歌词译配组统筹兼首席译配。 李艾琳,现纽卡斯尔大学翻译学博士及环球本地化科研组负责人。主攻视听翻译(含戏剧、音乐翻译),曾译《疼痛的真相》。
|
| 目錄:
|
前言:结局过于梦幻···8
序幕
第一章:初响····12
第二章:雨果和他的法兰西···19
第一幕:最初的25 年
第三章:卡梅隆·麦金托什正式登场···25
第四章:原班梦之队···32
第五章:伦敦开锣···41
第六章:冉阿让···51
第七章:沙威···58
第八章:德纳第、芳汀和其他重要角色···63
第九章:转战美国···72
第十章:墙那一边,海那一边···83
第十一章:走进校园···92
中场休息
第十二章:沿着沙夫茨伯里大街前进···96
第十三章:人民的旋律,由大众唱响···101
第十四章:音乐会之夜···108
第十五章:二十五周年经典再铸···112
第二幕:从舞台到银幕
第十六章:开启银幕之旅···122
第十七章:聚焦导演视角···129
第十八章:梦幻阵容···138
第十九章:家族往事···143
第二十章:歌以为本···150
第二十一章:片场进行时···157
第二十二章:《悲惨世界》的力量···164
第二十三章:总有下一个明天···172
第二十四章:新一天,新征程···183
致谢···199
|
| 內容試閱:
|
我敢拍胸脯说,维克多·雨果当年写这部小说时,肯定没觉得自己写的是童话。毕竟这是出自大文豪笔下的伟大社会小说。可雨果埋下的这颗种子一步步长成音乐剧《悲惨世界》,其过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版童话。 1983 年2 月4 日,那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天。我和阿兰·鲍伯利,还有克劳德- 米歇尔·勋伯格在巴黎第一次碰面,我们或许也一厢情愿地畅想过:要是把他们那部作品重新改写,搬上伦敦舞台,说不定能搞出点儿名堂。但现实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回应了我们:这部注定属于人民的音乐剧自1985 年10 月在伦敦首演之后,发生的一切,简直比梦还要梦幻。它触动了我们,也改变了我们——我自己、两位作者、所有主创和演员,还有世界各地那些走进剧场聆听它用各种语言唱响的观众。 我经常被问到,是什么让观众和演员都如此倾心于“大悲”——这是大伙儿对《悲惨世界》的亲切称呼。或许,这个昵称本身就是答案的一部分,仿佛它不只是一个剧名,而是某种情感寄托。在雨果的笔下,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情感真挚恒久,具有普世价值,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的你我。尽管剧名看着不那么讨喜,《悲惨世界》依然成了我们的知己和旅伴——我们阅读它,聆听它,观看它,再亲切地叫它一声“大悲”!这个跨越时代的故事,令观众产生难以言说的归属感。故事里的弱者要拼尽全力才能被听见,有时甚至要用生命换取自由。但也正是在那些至暗时刻,他们找到了爱、生活、欢笑,还有人性中最可贵的一点——无论多大的风都吹不灭的生命意志。 …… 自从雨果写下这部小说,《悲惨世界》便始终是大众的宠儿,而音乐剧的诞生与传承,也恰如其分地延续着他那伟大的遗产。它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音乐剧——人们创造它,人们拥有它,一代代人接力前行,加入这场共同的“征途”(crusade),只为确保那句誓言永远生效:“明天总会如约而至。”(Tomorrow Will Always Come.) 谢谢你们。 卡梅隆·麦金托什 2025 年8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