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4998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254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1428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383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653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449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1520
|
| 編輯推薦: |
|
中国古城、古镇、古村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观念信息。本书汇集了全面深入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调研所获得的基本情况,是一部生动的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著作。本书对中国民间社会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是一个了解中国,了解民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也给从事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官员参考决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亲自组织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组成调研梯队,历时十年对中国100个古城(镇、村)进行全面踏勘后的学术成果,分为二卷,本书是其中之一。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生动地介绍了其中50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城、古镇、古村,其中有些村镇行将消逝。书中大量的实景照片和部分测绘图,对于踏勘、辨别建筑年代类别等专业读者而言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能够根据不同城、镇、村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策略,准确地提取地方典型传统元素。
|
| 關於作者: |
|
阮仪三,苏州人,1934年生,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获得者。2003年所做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6年凭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再度获得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8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保护与研究”项目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成就奖;2014年阮仪三获得美国圣母大学颁发的“亨利·霍普·里德奖”以表彰他几十年来为保护众多中国的历史城镇与建筑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都市文脉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卫士”“古城守望者”。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等,主编“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系列等。
|
| 目錄:
|
序 言
前 言
河南淅川荆紫关古镇陕西商洛漫川关古镇湖北郧西上津古镇贵州安顺旧州古镇广西南宁扬美古镇福建邵武和平古镇安徽肥西三河古镇上海南汇新场古镇江苏常熟沙家浜古镇江苏太仓沙溪古镇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云南楚雄黑井古镇云南大理喜洲古镇云南会泽娜姑古镇浙江台州皤滩古镇浙江慈溪鸣鹤古镇浙江宁海前童古镇江西广昌驿前古镇江西樟树临江古镇江西婺源清华古镇江西铅山河口古镇重庆渝北龙兴古镇重庆石柱西沱古镇四川邛崃平乐古镇四川西昌礼州古镇四川雅安上里古镇四川雅安望鱼古镇四川绵阳郪江古镇四川泸州合江福宝古镇四川广安顾县古镇四川成都洛带古镇四川内江资中铁佛古镇四川内江资中罗泉古镇四川广元昭化古城四川甘孜丹巴藏族古村四川雅安宝兴硗碛藏族古村四川阿坝黑虎羌族古村湖南湘西永顺王村土家族苗族古镇湖南湘西里耶土家族古镇云南剑川沙溪白族古镇云南大理云南驿白族古村云南大理巍山彝族回族古城云南巍山东莲花彝族回族古村浙江景宁东弄畲族古村湖北宣恩彭家寨土家族古村山东德州苏禄王墓及北营守陵古村
47.陕西韩城党家村
福建晋江福全古城福建泉州崇武古城山西朔州右玉古城
|
| 內容試閱:
|
前言(摘选)
阮仪三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为了编写《中国城市建设史》,我调查了一些历史古城,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很有特点的古城镇,于是专门进行了一些踏勘。这些成果当时在同济大学城规教研室编辑出版的《城市规划资料汇编》上以“城市志”的栏目发表,得到好几位老专家的赞赏。同济的陈从周、董鉴泓两位教授,北京的郑孝燮先生等,他们都鼓励我要坚持下去,他们说趁现在还年轻,跑得动,要多走一点,多看一点,并能保住一些。当时我把这个事只当学术研究的事来做。在80年代初期我用规划管理的手段抢救了平遥,但当时和平遥相仿的历史古城如太谷、介休、忻城等就未能保住。在江南水乡地区我及时用规划管理的手段抢救了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南浔、西塘等江南六镇,而周边地区的几十座同样具有秀美风光的水乡古镇却未能保住。我在做这些城镇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时,强烈地感受到生活在古城镇里的居民及管理城镇的人大多不认识这些古镇的价值,当然更无心去保护它,并且都是想方设法要去改变它,认为破旧立新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我觉得我们这些有这方面知识和认识的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去尽力地发现与保护它们,能保住一个是一个,而保护的前提是先要发现它们。从那时起我就继续了这种调研踏勘。大学里有暑假,我就每年组织学生,利用这段较长的日子,到一些城镇或村落去调研,去发掘、发现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镇或村落,并要求他们认真按要求写出调研报告。在我带研究生的时期,这种调查,成为指定的一项必修课程。我的研究生们有了调研的经验后,就把他们所掌握的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师弟师妹们,这样就一直传递下去。
这些古城古镇古村的调研,我常称之为“踏察”,这里指一定要到实地去,要两条腿走到现场并亲眼观察,这样才能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拍摄到真实的场景照片,还得找当地老乡们交谈以核证史实,返沪后还得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这支调研队伍深入到城镇和乡村,不仅成为地区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也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一部最为生动的教科书。
在调研现场,我们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协同工作,深入到每家每户,找寻一处处遗存,探寻历史踪迹,和当地居民、年迈的老者攀谈询问,和地方工作人员讨论研究……一方面是挖掘历史文化原始的资料,同时也传授了保护理念、历史遗存价值和资源的含义。
作为调研的参与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调研就像毛泽东评论当年万里长征一样——“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尽管对于如此广博的土地,我们势单力薄,但我们始终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的学子们在实地踏勘过程中,深入到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艰苦生活的磨炼和考验,培养了独立工作研究的能力;由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的纵向工作梯队,在暑假实践活动中同吃、同住、同工作,促进了梯队内部的交流学习;在与丰富多元的地方风俗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直面体验中,学生们加深了对我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树立并增强了保护城市历史遗产的责任感;在调查活动中,同学们掌握了踏勘、测绘、辨别建筑年代类别等基础工作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村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策略,准确地提取地方典型元素,同时还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摄影和测绘技巧。
我的学生毕业了,他们也继续着这些调研,这支队伍也有所壮大,像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也都能组织学生做调查,撰写报告,调研工作后继有人。
我们的调研活动始终是开放的:我们的队伍欢迎所有有志于城市历史保护的热血青年,我们的调研面对许多未为人知却行将消逝的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和历史街区。我们也希望借助于《城市规划》杂志和此书出版的媒介作用,把这些祖国的瑰宝展示给所有关心并希望保护这些历史遗存的人们。
这项调研活动,并不只是进行学术研究的调查、测绘和收集材料,更重要的是在地区间交流保护方法与经验,因地制宜地为各地方提出保护管理的建议措施,并长期关注这些地区的发展建设活动,防止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不经意间损毁。
经过整整十年“遗珠拾粹”栏目的连载,已使众多的古城古镇古村和历史街区扬名于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间,也使这些原本平静的地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游客和开发商。或许,我们的呼喊可以使这些美丽的地方免于遭受推土机的毁灭,但如何使这样美丽的地方依然留存古朴而和谐的生活,是我们继续奋斗的方向。
我相信在党中央提出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民族文化的号召指引下,历史文化城镇和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必然会走向兴旺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