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投资的心法:从传统文化视角看清投资中的规律
》
售價:HK$
352

《
如何使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和教师能做些什么(基于科学原理,培养孩子阅读水平与内在动机)
》
售價:HK$
255

《
博物馆学辞典 博物馆学核心工具书,权威专家联合编纂,理论与实践的指南!
》
售價:HK$
1255

《
战时的博弈:教宗庇护十二世、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的秘史(理想国译丛075)
》
售價:HK$
755

《
明亡清兴 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
售價:HK$
347

《
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
售價:HK$
1428

《
建安 统一北方之战(201—207)
》
售價:HK$
250

《
什么是权力(一本讲透权力逻辑的政治学入门佳作,一次从学术到生活的认知升级)
》
售價:HK$
306
|
| 內容簡介: |
|
我国东南沿海区是中国自古以来最早发展海洋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地区,中国东海南海海洋历史田野调查,是研究我国历史上沿海地区造船历史过程、传统捕捞与历史海盐生产、古代航线航运与海洋商贸、沿海城市发展,尤其是法律制度不全的古时,东海南海海洋航线、航运的民间制度史与民间规约田野调查,其资料信息极其珍贵。本书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在进行调研中形成的“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调研丛书”其中之一,,主要内容共五个专题,分别为东南沿海海域海防研究、中国东南沿海人口播迁文化史研究、东南沿海地区乡村人口变迁调查研究、东南沿海地区迁徙宗祠研究、东南沿海城市发展史研究。
|
| 關於作者: |
|
刘芝凤,南通大学海洋文化资源研究院院长、教授。2021 年 11月评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评审专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海洋文化资源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海洋非遗、海事非遗)。近八年共有 2 项选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 项、重大专项冷门绝学项目 1 项,重点项目 1 项和一般项目 1 项;完成厦门市重大项目 1 项,省级、副省级重点项目 3 项,18 个一般项目。
|
| 目錄:
|
专题一中国东南沿海海防史研究
明代“嘉靖倭患”起始时间考论
薛福成与《浙东筹防录》
清代广西海域海防史研究——以19世纪中叶英国造卡龙舰炮为例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战船技术研究——以木质风帆战船“耆英”号为例
惠州海防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与现状调研
从收回东沙岛事件看清末惠州的海防壮举
福州马尾区亭江炮台考察
林则徐海防思想及实践的意义
专题二中国东南沿海戍边及人口迁徙史研究
潮州饶平县海防及海洋人口迁徙调查
潮州饶平县大埕沿海人口迁徙调查
惠州平海明清海防及千户所古城人口迁徙调查
珠海东澳岛海防及渔村人口迁徙情况调查
珠海桂山岛海防及人口迁徙调查
福建漳州军屯史及姓氏播迁调查研究
专题三中国东南沿海非军事人口播迁文化史研究
东南亚华人纪录片的移民叙事研究
明清广西北部湾地区外来移民的来源、途径及影响
近代以来海内外钦廉社团的特点及作用探析
钦廉籍华侨华人与“海上丝绸之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地区的古代居民探源
泉州锡兰公主家族播迁史调研
福建龙海鸿渐村郑和庙与马六甲闽籍华裔渊源的调查
泉州市惠安女族群渊源的田野调查
专题四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乡村人口变迁调查研究
浙江舟山古城调查报告
漳州市沿海地区云霄县2区6村田野调查
惠安东部沿海四个乡镇主要姓氏源流调查
东南沿海人口迁徙说:广东韶关珠玑巷迁徙史采访日记
专题五中国东南沿海迁徙宗祠研究
我国东南沿海人口迁徙形成的宗祠现象
福建宗祠文化考
福建宁德市福安黄氏宗祠文化调查
福建宁德市福安郑氏宗祠文化调查
厦门“同安苏氏宗亲会”转型“苏颂研究会”的调查
福建漳州龙海紫泥望族宗祠调查
福建宗祠教育:立德树人深层教化民间美育作用研究
海口三联村吴氏宗祠海洋人口迁徙调查
儋州洋浦千年古盐田谭氏宗祠及人口迁徙调查
万宁春园湾宗祠及人口迁移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总前言 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大陆海岸线约18万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浬)。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在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东引岛、高登岛、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岴岛、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东椗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岛屿。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外交部官网,https://wwwmfa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bjhysws_674671/bhsmgb/202405/t20240510_11302691shtml访问日期:2024年12月20日。中国宽广辽阔的海域里,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等,还在近万年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迁徙、向海洋开发求生存的奋斗历程中,积淀了人类与海洋共生共存、智慧开发利用、惊天地泣鬼神的海洋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国东海和南海沿海地区海洋文化资源,既是见证中国海洋历史的需要,也是中国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开发、产出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探源的需要。“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调研丛书”(6卷)是我国第一套成体系的系统性地调查研究我国东海、南海海洋文化与海事历史的调研成果。该成果是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项目号:19ZDA189)的中期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为夯实该项目的文献累积基础,项目团队组织了二十余所高校师生和文化部门,共计两百余人做了“中国东南海海洋史历史文献辑编”(11卷)和“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地方海洋史历史文献编研”(36卷)工作,生成共2400万字左右的资料,为构建“中国海洋文化资源学”——一门新知识学科体系提供了基础架构信息。在此基础上,36卷地方海洋史历史文献辑编与研究,经编辑整理成“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丛书(全36卷)”,已增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调研丛书”(6卷)所涉及的海洋航线和造船史研究部分,选用了本团队已结题的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中国海洋遗产:闽台民间造船绝技抢救与传承研究”(项目号:19VJX158)田野调查中的部分资料。“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调研丛书”(6卷),将中国海事史进行分类调查研究。具体如下:第一卷:《中国东南沿海海防与人口迁徙调查研究》;第二卷:《中国东南沿海造船史调查研究》;第三卷:《中国东南海海洋航线航运与商贸史调查研究》;第四卷:《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与海洋灾害史调查研究》;第五卷:《中国东南海海洋捕捞与盐业史调查研究》;第六卷:《中国东南海海洋民俗与文化调查研究》。此6卷是丛书主编在厦门理工学院工作时,在组建“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研究”团队的基础上,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海海洋史研究”合并形成的调研报告,是为构建“中国海洋文化资源学”,组建体系化系统研究中国海洋文化工程的项目之一。“中国海洋文化资源学”是我国一门新知识学科体系建设工程,也是近30年来在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因稀缺而必须培育、建设门类学科体系下产生的理念。本团队在15年前承担了厦门市重大社科项目“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由于福建和台湾均在中国东海沿海海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形象代表与中国海洋非遗的典型区域,且均为中国海洋大省,其所有历史民俗文化遗产均带有海洋属性,因此,本丛书主编从课题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收集中敏锐捕捉到关于我国一门新知识学科体系建设的方向,萌发了构建“中国海洋文化资源学”的思路。15年间,团队两百余位专家学者投入“中国海洋文化资源学”的建设中。本卷为《中国东南沿海海防与人口迁徙调查研究》,后续还将继续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系统且深入调研,完成“中国海洋文化资源学”调查的这一部分任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是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组成的本团队精神和文化符号。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以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方式,创建我国海洋文化领域里的特色文化符号和文化旗帜,夯实我国海洋文化资源学领域的信息。本丛书是“中国海洋文化资源学”构建体系中第一套丛书中的第二个项目,是来自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澳门等地的高校和文化单位的两百多位师生,历时15年,在中国东海、南海沿海地区调研的学术成果,希望能达到资政、存史、育人的效果。 刘芝凤2024年11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