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48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658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347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449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347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依据高等学校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该专业对土木工程智能施工核心知识的要求,在内容上吸收了较为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密切结合现行规范和特色工程实例,突出反映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智能施工的主要方法,可作为高等学校智能建造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广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
| 內容簡介: |
本书依据高等学校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该专业对木木工程智能施工核心知识的要求,并结合我国现行土木工程类标准、规范编写。全书共10章,包括:绪论,智能施工技术框架,土方工程,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砌筑工程,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智能施工技术综合应用。本书在内容上吸收了较为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密切结合现行规范和特色工程实例,突出反映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智能施工的主要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智能建造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广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
| 目錄:
|
二维码清单
第1章绪论1
11智能建造概述1
12智能施工概述4
13智能施工的发展状况6
14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15
习题15
第2章智能施工技术框架17
21智能施工整体框架17
22智能施工核心技术18
23智能施工关键技术21
24建造方式智能化32
25智能施工管理平台33
26智能施工应用案例37
习题45
第3章土方工程46
31概述46
32土方计算与调配49
33土方开挖与填筑58
34土方作业辅助工程70
35土方工程智能施工应用案例92
习题95
第4章基础工程97
41预制桩施工97
42灌注桩施工105
43承台施工113
44其他深基础施工114
45基础工程智能施工应用案例117
习题118
第5章混凝土结构工程120
51钢筋工程120
52模板工程134
53混凝土工程150
54预应力混凝土工程166
5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184
56混凝土结构工程智能施工应用案例203
习题207
第6章钢结构工程210
61钢结构制作与安装210
62预应力钢结构施工221
63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226
64钢结构中的智能测量技术234
65钢结构工程智能施工应用案例235
习题241
第7章砌筑工程242
71砌体工程材料242
72砌体结构施工246
73砌体填充墙施工250
74砌筑工程智能施工应用案例253
习题254
第8章防水工程256
81地下防水工程256
82屋面防水工程263
83防水工程智能施工应用案例268
习题268
第9章装饰装修工程270
91抹灰工程270
92饰面与幕墙工程275
93门窗与吊顶工程282
94涂饰与裱糊工程288
95装饰装修工程智能施工应用案例292
习题299
第10章智能施工技术综合应用300
101建筑机械300
102建筑工程309
103道路工程320
104桥梁工程339
105隧道工程351
106地下工程359
习题366
参考文献367
|
| 內容試閱:
|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完成了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尊(北京中信大厦)、港珠澳大桥、FAST(中国天眼)等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推动了“中国建造”能力的整体提升。在新时代科技进步的引领下,我国建筑业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有效支撑,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带动企业与人员能力的提升,推动建筑产品和建设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升级,努力将发展水平提升至现代工业化水平,并最终实现工程的绿色建造。
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智能化设备的大量应用、虚拟化的全过程建造仿真模拟、精细化的全要素管理等为传统施工向智能化施工的转变提供了合理路径。本书依据高等学校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该专业对土木工程智能施工核心知识的要求,在内容上吸收了较为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密切结合现行规范和特色工程实例,突出反映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智能施工的主要方法,可作为高等学校智能建造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广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凝聚了编者数十年的施工课程教学与工程经验、教研与相关科研成果。编写时,力求做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文字规范,并密切结合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业界多位专业人士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