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5)
》
售價:HK$
1520

《
投资的心法:从传统文化视角看清投资中的规律
》
售價:HK$
352

《
如何使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和教师能做些什么(基于科学原理,培养孩子阅读水平与内在动机)
》
售價:HK$
255

《
博物馆学辞典 博物馆学核心工具书,权威专家联合编纂,理论与实践的指南!
》
售價:HK$
1255

《
战时的博弈:教宗庇护十二世、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的秘史(理想国译丛075)
》
售價:HK$
755

《
明亡清兴 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
售價:HK$
347

《
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
售價:HK$
1428

《
建安 统一北方之战(201—207)
》
售價:HK$
250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探讨认罪协商下的比较刑事司法,包括域外刑事司法与刑事程序、域外司法辖区的认罪协商、检察裁量权、律师辩护权、法官裁量权、审前羁押与矫正监禁及相关理论与学说。本书适合法学理论、实务、教育界人士及学生阅读。
|
| 關於作者: |
|
祁建建,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哥伦比亚大学、韩国犯罪学与刑事政策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刑事诉讼、证据、司法改革、刑事司法、反性别暴力、性别平等、反家庭暴力等。公开出版独著五部、合著二十部,公开发表论文、理论文章、研究报告八十篇,获全国性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三等奖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等研究项目。
|
| 目錄:
|
绪 论 ‖ 001第一章 刑事程序与刑事司法 ‖ 008
第一节 刑事程序和刑事司法区分概要 / 008
一、 刑事程序的权利保障 / 008
二、 刑事司法的多重目标 / 010
三、 刑事程序和刑事司法的紧张关系 / 012
第二节 以权利和救济为核心的刑事程序法 / 012
一、 刑事程序法的发展背景 / 013
二、 刑事程序法的目的与挑战 / 016
三、 刑事程序与信任危机 / 018
第三节 平衡多种目标的刑事司法 / 020
一、 刑事司法资源分配 / 020
二、 刑事司法的跨国影响 / 020
三、 刑事司法系统面临挑战 / 021
四、 刑事司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 022
第二章 不同司法区的认罪协商比较 ‖ 023
第一节 美国联邦与州法上的认罪协商空间 / 024
一、 《美国法典》 关于法官考虑的量刑要素 / 024
二、 《美国联邦量刑指南》 中受检察官影响的量刑因素 / 026
三、 《美国联邦量刑指南》 与 《美国法典》之间的互动关系创造量刑协商空间 / 028
四、 联邦法与州法上的指控协商空间 / 028
第二节 认罪协商的一般政策 / 030
一、 允许认罪协商 / 030
二、 限制检察官与被告人直接协商 / 036
三、 认罪协议对法官的效力与法官的裁量权 / 041
四、 被告人享有律师帮助辩护的权利 / 054
第三节 对一般政策的限制与突破 / 059
一、 禁止或限制量刑协商 / 060
二、 禁止或限制某些指控协商 / 066
三、 允许法官参与认罪协商 / 076
第三章 作为认罪协商基础的检察裁量权 ‖ 079
第一节 检察官体系与检察裁量权 / 079
一、 检察系统与检察官 / 080
二、 检察裁量权的来源 / 081
三、 检察裁量权的演变 / 082
第二节 检察责任制及裁量权 / 084
一、 检察官的产生机制与裁量权 / 084
二、 联邦起诉政策与裁量权 / 096
三、 “三振出局法” 及其实施与检察裁量 / 122
第三节 检察裁量权的司法规制 / 127
一、 对检察裁量权不予司法审查 / 128
二、 法院对检察裁量权的认同理论 / 134
三、 刑法扩张背景下的检察裁量权 / 144
四、 认罪协商与检察裁量权 / 146
第四节 对检察裁量权的其他规制 / 158
一、 职业道德与内部纪律 / 159
二、 对检察裁量权的公共审查 / 164
第四章 剥夺自由、 量刑差异与无罪处置 ‖ 169
第一节 审前羁押与认罪 / 169
一、 审前羁押及其程序保障 / 170
二、 审前羁押恶化诉讼结局 / 175
三、 审前羁押效果存疑 / 176
第二节 量刑差异与认罪 / 178
一、 量刑差异引诱认罪 / 178
二、 监禁的惩罚性多于改造 / 179
三、 非监禁刑的诱惑 / 182
第三节 定罪与认罪 / 183
一、 不诉与撤诉可能性 / 184
二、 无罪判决的难度 / 185
三、 死刑的现实危险 / 187
第五章 认罪协商的理论与学说 ‖ 192
第一节 强制论与激励论 / 192
一、 激励与强制 / 193
二、 制度化强制 / 194
三、 认罪机器论 / 196
第二节 认知论 / 198
一、 无辜者由于认知偏差认罪 / 199
二、 框架效应论 / 200
第三节 其他理论 / 202
一、 定罪的行政化 / 202
二、 辩护人身份论 / 203
三、 程序公正价值论 / 205
余 论 ‖ 209
参考文献 ‖ 216
后 记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