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加坡科学之路 从1965年至今 科学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602

《
1922至1923年孙中山在沪期间各地来电辑释 全3册
》
售價:HK$
3050

《
站在自己这边
》
售價:HK$
281

《
micro:bit 硬件编程快速入门与综合实战
》
售價:HK$
347

《
南宋新出碑志文献辑补
》
售價:HK$
1010

《
故宫博物院百年百事
》
售價:HK$
653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
售價:HK$
439

《
中国ESG卓越实践(2024) 探索创新ESG中国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
售價:HK$
1010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从国家—行业—企业维度系统分析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以传统国际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理论为基础,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层面系统构建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的测度分析。首先,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参与度与生产位置视角综合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测度指标体系;其次,综合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虑国家—行业—企业差异的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3)国家层面的实证效应评估。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量化不同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参与度与地位指数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作用效果,并进一步拓展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影响的差异,最后从实证维度检验规模、结构与技术效应三种影响渠道的有效性。(4)行业层面的实证效应评估。在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整体行业的碳排放效应进行评估基础上,系统分析对不同产业类型以及不同要素密集行业碳排放影响的异质性,并进行行业层面影响机制检验。(5)考虑企业所有权层面的实证效应评估。聚焦内资与外资企业,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层面碳排放的影响并进一步进行行业异质性分析,并检验内资与外资企业影响机制的差异。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主要从嵌入全球价值链视角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本书对扎实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与高质量合作共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是对传播与实践“一带一路”开放、绿色、廉洁共建理念的有力响应与支撑。
|
| 關於作者: |
|
史巧玲,女,汉族,1991年4月出生,山东栖霞人,现任河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校聘副教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曾荣获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低碳绿色发展;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多项,在Energy Economics、Applied Energy、Energy、《经济与管理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了多部著作的撰写。
|
| 目錄:
|
第1章 绪论001
1.1 研究背景 / 001
1.1.1 气候变化问题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 / 001
1.1.2 低碳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理念 / 002
1.1.3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 / 005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007
1.2.1 研究目的 / 007
1.2.2 研究意义 / 008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009
1.3.1 研究内容 / 009
1.3.2 研究方法 / 010
1.3.3 结构安排 / 010
1.4 创新之处 / 013
第2章 文献综述015
2.1 “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研究综述 / 015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与合作基础相关研究进展 / 015
2.1.2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相关研究进展 / 016
2.2 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综述 / 017
2.2.1 全球价值链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 017
2.2.2 全球价值链测度指标相关研究进展 / 019
2.3 碳排放相关研究综述 / 021
2.3.1 碳排放核算相关研究进展 / 021
2.3.2 碳排放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展 / 023
2.4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 024
2.4.1 与全球价值链相关的碳排放核算相关研究进展 / 024
2.4.2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 025
2.5 “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相关研究综述 / 027
2.5.1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嵌入相关研究进展 / 027
2.5.2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排放相关研究进展 / 029
2.5.3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相关研究进展 / 030
2.6 文献评述 / 030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影响机制034
3.1 国际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理论 / 034
3.1.1 环境要素禀赋理论 / 035
3.1.2 污染避难所假说 / 036
3.2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 037
3.2.1 规模效应分析 / 037
3.2.2 结构效应分析 / 039
3.2.3 技术效应分析 / 042
3.3 本章小结 / 045
第4章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的特征分析046
4.1 全球价值链嵌入测度指标模型构建 / 046
4.1.1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介绍 / 046
4.1.2 全球价值链嵌入测度指标构建 / 048
4.2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行业范围界定 / 051
4.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054
4.4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嵌入特征分析 / 054
4.4.1 国家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特征分析 / 054
4.4.2 行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特征分析 / 060
4.4.3 内资与外资企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特征分析 / 065
4.5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排放特征分析 / 068
4.5.1 国家层面碳排放特征分析 / 068
4.5.2 行业层面碳排放特征分析 / 069
4.5.3 内资与外资企业层面碳排放特征分析 / 071
4.6 本章小结 / 072
第5章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国家层面074
5.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074
5.1.1 基准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074
5.1.2 国家异质性检验模型构建 / 076
5.1.3 影响机制检验模型构建 / 076
5.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078
5.2 基准回归结果与稳健性分析 / 079
5.2.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 079
5.2.2 内生性分析 / 085
5.2.3 稳健性分析 / 087
5.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异质性结果分析 / 087
5.3.1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视角实证分析 / 090
5.3.2 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视角实证分析 / 092
5.4 国家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 094
5.4.1 规模效应的影响路径分析 / 094
5.4.2 结构效应的影响路径分析 / 096
5.4.3 技术效应的影响路径分析 / 106
5.5 本章小结 / 111
第6章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排放影响的
实证分析:行业层面113
6.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114
6.1.1 基准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114
6.1.2 行业异质性检验模型构建 / 115
6.1.3 影响机制检验模型构建 / 116
6.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17
6.2 基准回归结果与稳健性分析 / 118
6.2.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 118
6.2.2 内生性分析 / 124
6.2.3 稳健性分析 / 125
6.3 行业异质性分析 / 127
6.3.1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异质性结果分析 / 128
6.3.2 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异质性结果分析 / 132
6.4 行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 137
6.4.1 规模效应的影响路径分析 / 137
6.4.2 技术效应的影响路径分析 / 142
6.5 本章小结 / 146
第7章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排放影响的
实证分析:企业层面149
7.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150
7.1.1 基准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150
7.1.2 行业异质性检验模型构建 / 151
7.1.3 影响机制检验模型构建 / 152
7.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53
7.2 基准回归结果与稳健性分析 / 155
7.2.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 155
7.2.2 内生性分析 / 158
7.2.3 稳健性分析 / 159
7.3 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行业异质性分析 / 161
7.3.1 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异质性分析 / 161
7.3.2 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异质性分析 / 164
7.4 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影响机制分析 / 166
7.4.1 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规模效应的影响路径分析 / 167
7.4.2 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效应的影响路径分析 / 171
7.5 本章小结 / 175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77
8.1 研究结论 / 177
8.2 政策建议 / 182
8.3 研究展望 / 188
参考文献189
附 录212
附录A 本书选取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行业分类 / 212
附录B 本书所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嵌
入指标数据 / 216
|
| 內容試閱:
|
主要由碳排放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当前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国,减缓与应对气候变化已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达成广泛共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s)是当前国际分工与贸易的主要特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在气候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排放所发挥的作用,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低碳绿色发展,助推全球碳减排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从理论与实证层面综合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排放的影响。
鉴于全球层面投入产出表更新的相对滞后性,同时考虑新冠疫情期间国际市场环境波动对全球价值链的破坏性扰动,本书主要选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1996—2018年国家间投入产出表作为基础数据,从国家—行业—企业所有权三重维度展开研究。
本书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第一,从规模、结构与技术效应层面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第二,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生产位置视角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测度指标;综合分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的特征事实。第三,从国家宏观层面,实证研究不同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对碳排放影响的差异,并进行国家异质性分析,对不同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第四,聚焦行业微观层面,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不同产业类型以及不同要素密集行业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并进行行业层面影响机制检验。第五,考虑企业所有权异质性,实证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内资与外资企业整体以及不同类型行业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并检验内资与外资企业影响机制的差异。
测算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全球价值链总参与度缓慢上升,整体处于前向生产位置;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具有更高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生产位置指数;制造业(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农矿业和服务业(劳动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高,但位置指数更低;内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位置指数)相对高于(低于)外资企业。(2)“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整体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高于发达国家;服务业与制造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碳排放高于农矿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内资企业的碳排放高于外资企业。
国家层面的实证结果表明:(1)总参与度的提高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后向参与度提高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大于前向参与度;位置指数提升与前向生产长度增加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后向生产长度的作用相反。(2)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的拉动作用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位置指数提升与前向生产长度增加带来的碳减排效应低于发达国家,但其后向生产长度增加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高于发达国家。(3)全球价值链前向与后向参与度提高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对生产与能源消费规模的拉动,以及带来落后生产分工环节锁定效应。位置指数升级可以减小生产与能耗规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与生产效率提升,从而促进碳减排。
行业层面的实证结果表明:(1)全球价值链总(前向)参与度(位置指数/前向生产长度)提高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行业碳排放起显著抑制作用,后向参与度(后向生产长度)的作用相反。(2)总(前向)参与度提高对制造业(服务业)的碳减排效应大于服务业(制造业),后向参与度提高对制造业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大于服务业;位置指数提升与前向生产长度增加对服务业的碳减排作用更大,后向生产长度增加对制造业碳排放的拉动作用更大。总(前向)参与度提高对资本(劳动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碳排放的影响为正(负),后向参与度提高对资本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碳排放的拉动作用较大;位置指数提高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碳减排作用最佳。(3)前向参与度与位置指数提高均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费规模,促进行业科研创新与生产效率提升,从而推动碳减排;后向参与度提高会显著扩张生产与能耗规模,且对科研创新与生产效率的拉动作用较弱,从而引致更多碳排放。
企业层面的实证结果表明:(1)前向参与度提高对内资(外资)企业碳排放影响为负(正),后向参与度(位置指数)提高对外资企业碳排放的促进(抑制)作用大于内资企业。(2)前向参与度提高对内资企业、服务业的碳减排作用大于制造业,但会增加服务业外资企业碳排放;后向参与度提高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内资企业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均低于外资企业。前向参与度提高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内资企业的碳减排效果最佳,对劳动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外资企业碳排放的拉动作用较大;后向参与度(位置指数)提高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内/外资企业碳排放的促进(抑制)作用较大。(3)前向参与度提高通过对内资(外资)企业能源规模的抑制(拉动)以及生产效率的促进(抑制)作用来降低(提高)碳排放;后向参与度提高对外资企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大于内资企业,这主要缘于其对外资企业贸易规模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较大;位置指数提升对外资企业贸易规模的抑制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大于内资企业,从而带来了更好的碳减排效果。
基于研究结论,本书从全球价值链嵌入视角提出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碳减排的政策建议: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碳减排合作,共建合作产业链,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环境红利,重视并发挥外资企业在碳减排中的作用;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并提高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