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
售價:HK$
765

《
如何走好人生下坡路:用坚毅力找到人生低谷的出口
》
售價:HK$
332

《
黎曼几何 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数学基础
》
售價:HK$
245

《
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汉译23辑)
》
售價:HK$
347

《
《衰落 :英美文化的极限》
》
售價:HK$
347

《
清代中国与东亚海域交流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500

《
寒门攻略
》
售價:HK$
305

《
壹卷YeBook 记忆肖像:罗素回忆录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大师罗素传记性回忆录
》
售價:HK$
245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以日本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为主线问题,进行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对如何将价值观寓于公民素养培育、历史和地理知识培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为我国课程思政建设在目标确立、内容转化、方法应用等教育教学工作上提供有益启示。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主要研究日本社会科课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有益经验与批判性意义。社会科课程是日本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主要开展历史、地理和政治教育。“二战”结束以来,社会科课程一直是日本面向青少年传递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该课程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的民主化、和平化进程,又逐渐沦为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教育工具。本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借鉴日本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做法,促进中国特色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是批判日本价值观教育的错误立场和危险倾向,掌握日本歪曲侵略历史和鼓吹右倾史观的原因与做法,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揭露和批判。
|
| 關於作者: |
|
孙成,法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师,长期从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日本公民教育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与可借鉴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美国现代道德文化建构与软实力提升”。
|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日本社会科课程与价值观教育
一、价值观、价值观教育的内涵界定与学科阐释
二、日本社会科课程及其与价值观教育的关系辨析
三、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流变
第二章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国家顶层设计
一、以根本法和基本法确立民族性价值理想
二、以教育中长期规划树立时代性价值导向
三、以学校课程标准制定指导性价值规范
第三章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
一、日本社会科课程教科书及其内容分析方法
二、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
三、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意识形态取向
第四章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
二、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课外协同方法
三、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评价方法
第五章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特点、批判与启示
一、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深层困境
三、日本社会科课程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要不断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大力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对于中国特色价值观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深入研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教育现象,不断深化中外价值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流,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价值观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地缘上的紧密关系使得日本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都扮演着一种独特的角色,研究日本问题对我国也往往具有独特的意义。一方面,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先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很多经验模式对我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建设产生过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又成为中国近现代苦难历史的罪魁祸首之一。而战后日本在反思历史罪责等问题上的反复无常,又给中日关系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全社会上下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日本战后的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包括日本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模式、青少年校园欺凌的防范与治理、右翼历史教科书的警思与批判等。实际上,出于重构国家认同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目的,日本在战后形成了在文部省主导下依托中小学社会科课程与道德课程大力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模式。其中,道德课程主要负责开展道德价值观教育,即以促使青少年具备现实生活与人际交往中必要的道德品质为目标。社会科课程作为一门涵盖公民、历史和地理三大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则鉴于其更加丰富的学科范畴而涉及更多维度的价值观教育,包括政治价值观教育、社会价值观教育、经济价值观教育、文化价值观教育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角出发,社会科课程是日本学校课程中最具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核心课程,但当前学界恰恰还较为缺乏围绕社会科课程开展的日本战后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专题性、系统性研究。自1947年作为“取代战前修身科的民主化成果”设立以来,社会科课程就在日本战后社会民主化改造与青少年国家认同重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日本后冷战时代的右倾化转向也同时为社会科课程带来了严重的意识形态困境,致使社会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右翼分子和保守势力宣传极端思想与国家主义的政治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