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959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755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301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254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398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301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305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1367
|
| 內容簡介: |
|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阐释了中国“轴心时代”政治哲学的本义,主体部分阐发了《春秋》《国语》《论语》《易传》《墨子》《孟子》《荀子》,以及新出土儒家文献的政治哲学,结语阐发了先秦儒墨政治哲学所蕴含的民主、平等、正义思想,以及关于权力、国家等的独特的致思路径。本书紧扣儒墨家对群体组织问题这一政治“实事”的论述,把关于这一政治“实事”所展开的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等的思考看成儒墨家的政治哲学,勾勒了儒墨政治哲学传统的形成和演化,回答了中国“轴心时代”政治哲学演化的背景、问题域、逻辑进程,以及价值、影响和局限等问题,着力阐发了儒墨政治哲学的中国特质及其所具有的政治哲学的一般属性和真理性。
|
| 關於作者: |
|
周海春,1970年生,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湖北省哲学史学会、湖北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湖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医德》《近代新学的价值世界》《〈论语〉哲学》《道之通见:〈庄子·内篇〉哲学注》《〈论语〉哲学注疏》《中国哲学导论》《中国古代十哲》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
| 目錄:
|
绪论 中国“轴心时代”政治哲学的本义
经典化与中国“轴心时代”政治哲学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轴心时代”政治哲学演化的背景与核心问题
中国“轴心时代”政治哲学的特性
中国“轴心时代”政治哲学演化的逻辑进程
中国“轴心时代”政治哲学的价值、影响和局限
第一章 春秋三传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正名”:政治哲学叙事
《春秋》《左传》的政治哲学叙事
“名”与政治秩序的意义系统
第二节 礼的秩序的调适
礼的规范张力
知:权力与伦理张力的调节
仁:手段和目的的张力
礼的政治本质的省思
第三节 “度德”“量力”:君子的处世之道
政治义务的界限及其背后的修身预设
君子对善恶政治的伦理抉择
第二章 《国语》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天命论的式微与政治天道根据的探寻
祭祀的政治困境
天命政治的因果逻辑关联的建构
“天道”与政治的本体
第二节 德福平衡的政治价值论
国与国之间内政与外交的辩证关系
国与国之间的德福平衡关系
政治行为的吉凶价值
第三节 礼与政治的兴衰成败
礼的崩坏
守礼的合理性论证
第四节 政治美德论
“德”与政治秩序
政治教化
第五节 民本的路向
第六节 和生的政治发展论
兴衰及其根据
重“比”贬“党”“同”的政治凝聚论
“和实生物”与政治发展
第三章 《论语》中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正身”与政治的天地境界
政治的“则天”境界
政治的“道”境
政治的“圣”境
政治的化境
政治的隐境
政治的乐境
第二节 “从政”与政治的道德境界
“从政”的人性坚守与自修
“从政”以“正人”与道德原则的实现
政治的贤能之境
损益与政治的世代之境
政治的上下顺境
政治的邦家无怨之境
内外关系的文德之境
第三节 “为政”的功利境界
“为政”的三维:名、事、官
“为政”的两翼:德和刑
“为政”的美恶
“为政”的基石:“民由”
“为政”的功利三境
第四章 通行本与帛书《易传》中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通行本《易传》的政治哲学
《易经》的政治哲学属性
乾坤阴阳的政治本体论
“建万国”的卦理依据
化成天下以达一体的政治理想
第二节 帛书《易传》的政治哲学
《二三子》论圣人立政
《昭力》论卫国之道
《缪和》涣卦对政治危机的哲学思考
第五章 墨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作为权力尺度的天志
法天
天意对政治的度量
第二节 作为天志规范性实现的“正”
所染和法仪
兼
第三节 “义正”的程序
赏罚
尚同
通约
第四节 尚贤的政治哲学内涵
虑国、急国
平等、民主诸义
合逻辑性
第五节 公共生活的哲学逻辑
天意的合逻辑性
知大物
第六章 《孟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政治天命论的重构
天命语言的行事意义
天命政治论与人的行事空间
政治生活中“善”与“势”的张力
第二节 政治本根与心性主线
人是政治的本根
政治的大体和小体
第三节 仁政中的“善”与“法”
仁政中的善
仁政的“规矩”
第七章 新出土儒家文献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唐虞之道》的政治哲学理路
禅:制度与美德
仁义:禅让的最高原则
时命和养生:个体的政治境遇与禅让的生命意义
第二节 《忠信之道》《穷达以时》《鲁穆公问子思》的政治哲学
与天地相似的理想秩序
对形而下的忠信政治的批判
政治的道化之境
贤人在“世”的困境
第三节 《六德》《成之闻之》《尊德义》《语丛》的政治哲学
《六德》的政治哲学
《成之闻之》的政治哲学
《尊德义》的政治哲学
《语丛》的政治哲学
第八章 荀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天人相分”的政治形而上学
天人相分与政治兴衰
知天的政治原则
第二节 作为一个政治哲学问题的人和人性
作为政治问题的人格
群道人性论
人“能参”的认识论前提
圣人与群道的形成
人道莫不有辨
第三节 群道的追问与国家理念
群道:对共同体的善如何可能的回答
国家理念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术语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