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893

《
礼尚往来中国式社交艺术 为人处世社交沟通艺术技巧方法回话的技术职场应酬大全书
》
售價:HK$
301

《
【喷绘刷边版】竹久梦二:画与诗
》
售價:HK$
296

《
古代中国内陆新版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 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 汗青堂丛书083
》
售價:HK$
500

《
辽金西夏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
售價:HK$
704

《
约瑟夫斯与第一次犹太战争新版 汗青堂丛书049
》
售價:HK$
454

《
国际时装设计元素 : 设计与调研(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平常的恶(思想剧场)
》
售價:HK$
281
|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深入探讨。全书共分五篇,从理论、产业、发展方式、体制机制和人才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篇为新质生产力理论,梳理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历史经验,探讨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分析其思想史、政策脉络、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等。
第二篇聚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介绍工业化国家经验,强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智能产业革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等。
第三篇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指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关系,阐述产业功能区策略、新能源产业及区域发展等内容。
第四篇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涉及党建、科技创新体制、医药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
第五篇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探讨人的全面发展、分配关系、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
| 關於作者: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由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两家研究机构改组、合并、更名,几经变迁发展而来。1926年7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于北平设立社会调查部,1929年改组成为独立的社会调查所;1928年3月,中央研究院于上海设立社会科学研究所。1934年,社会调查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成为新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45年更名为社会研究所。1950年改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经济研究所。1977年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并发展至今(各发展时期以下统一简称经济所)。
|
| 目錄:
|
第一篇 新质生产力理论
第一章 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历史经验 赵学军 赵素芳
第二章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郭冠清
第三章 新质生产力:思想史与当代观点 杨虎涛 方敏
第四章 新质生产力思想的宏观政策脉络和政策功能体系 付敏杰
第五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陈健
第六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借鉴与具体路径 倪红福
第二篇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第七章 工业化国家技术进步与制度变革的历史必然与经验启示 李一苇 熊昌锟
第八章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王山
第九章 智能产业革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磊
第十章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弛
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集群 李天健
第十二章 加快算力强国建设 续继
第三篇 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
第十三章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张彩云
第十四章 以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 王大任
第十五章 完善产业功能区策略与优化营商环境 张小溪
第十六章 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马国英
第十七章 推动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周慧珺
第十八章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首都样本 姜长青
第四篇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第十九章 以高质量党建激发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肜新春
第二十章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隋福民
第二十一章 推动医药卫生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王震 朱凤梅 何庆红
第二十二章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陈汉鹏
第二十三章 激活数据要素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欧阳耀福 杜创
第二十四章 以国有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林盼
第二十五章 新质生产力环境下的确定性财政——货币一致性协调机制 郭路
第五篇 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第二十六章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陈雪娟
第二十七章 协同数字资本与劳动力的发展 刘磊
第二十八章 提高中国产业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基于智能化技术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分析 陈昌兵
第二十九章 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分配关系 续继 刘学良
第三十章 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王琼
第三十一章 提高第三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 张自然
第三十二章 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沈博
主要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