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704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356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434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39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806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332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 內容簡介: |
·
译者序
本书作者 Joseph Eli Kasser 博士是一位有着丰富理论与实践经历的全方位系统工程学者,不仅参与了许多系统工程案例,而且撰写了大量系统工程文章和著作,在欧洲、亚洲、美洲、澳大利亚多个国家从事工程应用及教育工作,本书可谓作者集大成作品,是其系统工程创新知识的总结及提炼。
原著详尽地讨论了系统工程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在系统生命周期项目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从客户需求,到系统工程师的思考探索,再到方法应用、解决方案的提出等,最后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时至今日,系统工程已有成熟的方法模型及应用,包括系统预测、结构分析、系统仿真、网络分析等都有着显著发展,系统工程的应用过程及逻辑步骤也相对成熟,但在系统工程思想方面,除了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科学体系结构、一般系统论及复杂巨系统理论等取得成功外,鲜有创新性系统思想的提出。本书中系统思维的两种范式、五个层次、九个整体视角以及系统工程师工具箱等均是系统工程思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综合利用系统工程方法与模型、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应用框架。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 1~7 章)提供了对系统工程和问题解决、成功的系统工程师工具箱、九章系统模型以及风险和系统生命周期的不确定性管理的理解;第二部分(第 8~16 章)应用系统工程解释了系统工程师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所做的工作,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工作方法和步骤;第三部分(第 17~20 章)是案例研究,举例说明第二部分中讨论的系统工程内容和方法;第四部分(第 21~22 章)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评论和建议,以及通过应用系统思维及其扩展来充实相应的学位课程,从而提高教育和培训出成功系统工程师的可能性。
本书可以作为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人员和系统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教程,也可供项目论证、研制和开发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同时,本书还适合从事系统学、人工智能、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不同学科领域工作的实践者与研究者自学。全书内容丰富,适合读者由繁至简浏览提炼,再由粗到细阅读体会。
翻译本书的过程漫长而煎熬,多亏几位合译者的通力合作,一步步推进完成,有这样几个阶段值得分享:①粗读著作,不求甚解,很多内容是跳读过去的,只抓主干内容;②确定书中关键词和专业术语的含义及中文名称,结合书中的缩略语表,回到正文的上下文语境,并结合多个专业词典,多处核实确定译名,这一步很关键,保证了全书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③细读著作,逐句翻译;④浏览译文,核对章节主要内容,对语法文字进行检查;⑤抓住全书要点,理顺各章节逻辑;⑥格式修改,定稿。Joseph Eli Kasser 的著作内容丰富、体系庞大,进行到第 4 个阶段,在精读、细抠每句话含义后,已经难以把握全书内容的整体逻辑,需要在第 5 个阶段再做整理,理解全书各章节的逻辑结构,理顺思路。有些章节,虽每句话都很通顺,但只有在掌握了核心思想及逻辑结构,对部分词句进行意译后,译文才有灵魂。另外,上述每个阶段都需要分工负责后再集体讨论。当然,最终的统稿相当耗费体力,在连续数月的不足休息中,也曾因虹膜炎导致的眼睛充血而强制休息,孩子也常为在书桌前挑灯夜战的父亲的工作而困惑。当然,这一切都会因为译著的交付而变得有意义。
感谢国防工业出版社的支持和编辑们的辛勤工作,感谢装备科技译著出版基金对本书出版的资助,也感谢我的研究生孙明耀和徐婉婷,初期参与文献查找、章节讨论、图表编辑整理工作,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翻译工作可能会拖延不少时间。感谢家人和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和理解,也谢谢我们自己,分工负责而又通力合作,完成了这一大部头作品的翻译。
限于我们的能力和时间,本书可能会存在不少问题,请读者批评指正,具体问题或相关学术交流可联系 riguo@163.com。
郭瑞军2025 年 2 月
|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约瑟夫?埃利?卡斯尔(Joseph Eli Kasser),理学博士,从事系统工程师工作近 50 年,担任项目经理超过 35 年,成为学者 20 年。他是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员、新加坡工程师学会会员,他著有 Systemic and Systematic project Manage - meat(《系统性和体系化项目管理》)、The Systems Thinkers Toolbox: Tools for Managing Complexity(《系统思想家工具箱》)、Preceptions of System Engineering(《管理复杂性的工具:管理复杂性的工具认知》)、Holistic Thinking: Creat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Complex Problem(《整体思维:为复杂问题开创创新解决方案》)、A Framwork for Understanding Sysseems Engineering(《理解系统工程的框架》)、Apply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o Systems Engineering(《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系统工程》),两本关于业余无线电的著作,以及发表国际系统工程理事会(INCOSE)专题讨论会及其他会议和期刊多篇论文。
他因执行和指导系统工程的质量和技术卓越而获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航天飞行意识奖(银史努比)。他拥有乔治华盛顿大学工程管理的理学博士学位。他是英国和新加坡的认证经理、特许工程师,也是学习技术协会的认证会员。他曾在以色列和澳大利亚担任项目经理,并在美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从事和指导系统工程工作。2007 年初,他放弃了南澳大利亚大学系统工程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和 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 国防科学与技术组织副教授的职位,前往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的莱弗赫尔姆访问教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工程浸入式课程。2008—2016 年,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客座副教授,讲授并研究系统工程的本质、系统思维以及如何提高研究生和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他目前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工作。他的许多奖项包括:(1)2008—2009 年度,因为他在课堂上使用魔术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而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工程与技术管理系创新教学奖。(2)在 2006 年和 2007 年,第 16 届 INCOSE 年度研讨会和第 17 届 INCOSE 年度研讨会上,获评系统工程技术流程分会的最佳论文。(3)2004 年,被评选为美国空军(USAF)科学研究办公室 “科学之窗” 计划访问者。(4)2004 年,系统工程与评估中心(System Engineering and Evaluation
|
| 目錄:
|
第 1 章 绪论
1.1 本书的特点
1.2 如何阅读和使用本书
1.3 本书的组成部分
1.4 思考
1.5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思维
1.5.1 分析
1.5.2 综合
1.5.3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1.6 思维
1.6.1 批判性思维
1.6.2 系统思维
1.6.3 两种不同类型的系统思维
1.6.4 超越系统思维
参考文献
第 2 章 对系统工程的认识
2.1 连续体
2.1.1 三类系统工程
2.1.2 五类系统工程师
2.1.3 系统工程的三个不同领域
2.1.4 系统工程 - 活动和系统工程 - 角色之间的差异
2.1.5 系统工程中的 “A” 范式和 “B” 范式
2.1.6 系统工程的八个不同阵营
2.1.7 三个活动流
2.1.8 系统工程的五个层次
2.1.9 工具的迥异性
2.1.10 涌现性的二元论
2.1.11 教科书内容的差异
2.1.12 系统工程硕士学位知识内容的差异
2.2 大背景
2.2.1 系统工程的目标
2.2.2 问题解决和系统工程
2.2.3 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和其他工程活动之间的相互依赖和重叠
2.3 功能性
2.4 操作性
2.5 结构性
2.6 通用性
2.7 定量化
2.8 时间性
2.8.1 系统工程的成功与失败
2.8.2 系统工程的发展
2.8.3 系统工程师角色的演变
2.9 科学性
2.9.1 系统工程框架
2.9.2 层次的原理
2.9.3 HKM 框架
2.9.4 重叠的工作流程
2.9.5 标准达到的程度
2.9.6 系统工程是一门学科
2.10 涌现性的二元论
2.11 对第 1 章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2.11.1 什么是系统工程
2.11.2 为什么对系统工程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
2.11.3 为什么系统工程有时会成功
2.11.4 为什么系统工程在其他时候会失败
2.11.5 为什么系统工程重叠了项目管理和问题解决
2.11.6 为什么系统工程教科书涉及不同的主题
2.11.7 系统工程师在工作场所到底做什么
2.11.8 系统工程是本科生课程还是研究生课程
2.11.9 功能和需求哪个优先
2.11.10 为什么没有系统的标准定义
2.1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 3 章 解决问题的认知
3.1 大背景
3.1.1 对于正式解决问题做出的假设
3.1.2 解决问题的错误观念
3.2 定量化
3.3 结构性
3.3.1 问题的分类
3.3.2 问题的难度等级
3.4 连续体
3.4.1 问题和症状
3.4.2 决策质量与结果质量的差异
3.4.3 不同的决策结果
3.4.4 研究和干预问题
3.4.5 不同类型的问题
3.4.6 问题的不同领域
3.4.7 技术系统实施连续体
3.5 功能性
3.6 操作性
3.6.1 传统的简单问题解决过程
3.6.2 扩展问题解决过程
3.7 科学性
3.8 复杂性
3.8.1 连续性
3.8.2 时间性
3.8.3 科学性
3.9 改善结构良好的问题
3.9.1 系统开发流程分为两部分
3.9.2 多次迭代的问题解决过程
3.9.3 新产品开发流程
3.10 纠正结构不良的问题
3.11 解决复杂问题
3.11.1 改善结构良好的复杂问题
3.11.2 补救结构不良的复杂问题
3.11.3 纠正恶劣的问题
3.1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 4 章 成功的系统工程师工具箱
4.1 能力模型
4.1.1 垂直维度
4.1.2 水平维度
4.1.3 评估系统工程师的能力
4.1.4 使用能力模型
4.2 系统工程文件
4.2.1 文件编写过程的要求
4.2.2 文件要求
4.2.3 文件的指标
4.3 需求可追溯矩阵
4.4 运行理念
4.5 系统工程管理计划
4.5.1 过程
4.5.2 技术方案规划和控制
4.5.3 工程专业
4.6 系统需求文档
4.6.1 共同信息
4.6.2 系统需求文件中的属性
4.6.3 测试和评估主计划中的属性
4.6.4 系统工程管理计划中的属性
4.7 测试和评估主计划
4.7.1 测试和评估主计划的目的和用途
4.7.2 测试和评估主计划的内容
4.7.3 测试和评估主计划的目录表
4.7.4 创建测试和评估主计划
4.8 接口控制文档
4.9 其他文件
4.10 建模和仿真
|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书是为了 21 世纪的系统工程知识更新而编写的,它填补了现有文献中的一些空白。例如,当我给硕士研究生教授系统工程时,我经常说:“你在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些。” 本书的重要性体现在:(1)是为了提供缺失的信息以及标准的系统工程知识而编写的。(2)将更好地改变你的思维方式。(3)挑战你的基本假设。(4)教授系统方法,整合当前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同时介绍经过测试的工具和技术,并解释如何与当前工具和技术结合使用。(5)其中有理论和报告,报告是针对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以及何时何地对理论进行修改的。(6)讨论长期存在的不良需求问题,定义需求的语法和结构,提供一个良好的命令式指令说明模板以及编写需求模板。(7)举例说明不良需求和有问题的需求,并解释原因。(8)解释如何运用系统思维来改进你的系统工程。(9)引入新概念,如直接和间接利益相关者,以及其他文件。(10)挑战当前主流系统工程范式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系统工程部分内容的方法。
在阅读和消化了本书的内容并将其付诸实践之后,相信读者可以成为一名更好、更成功的系统工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