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存与尊严:律师定位与展业方法(第四版)
》
售價:HK$
347

《
水电项目鱼类增殖放流技术实践
》
售價:HK$
398

《
出版的力量:清末至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与工业化出版
》
售價:HK$
357

《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啸(修订版)
》
售價:HK$
367

《
正学堂稿(全二册)《儒藏》精华编选刊
》
售價:HK$
704

《
五个夸张的数学故事:支持儿童直接建立数学思维
》
售價:HK$
255

《
书写中国:从书迹流变溯源中华文明史 尔文智识生活系列 寻根汉字追踪文脉溯源中华理解中国
》
售價:HK$
806

《
餐桌边的哲学家:论饮食与人类
》
售價:HK$
245
|
| 內容簡介: |
本次修订的重点:一是内容上要传承创新,同时根据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中国药典》等对教材进行更新,并解决职业教育聚焦的新问题,以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二是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主体框架设计,做到固基础,打破升学“天花板”,强实践,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大国工匠;三是丰富栏目模块,切实做到课证融合;四是体现理实一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五是优化版式设计,兼容不同学时需求,可以尝试活页式教材编写;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大国工匠精神。
在提高可读性方面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导入、问题引领等编写方式,使教材更加生动且更贴合岗位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多配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教师讲授与学生理解;三是采用纸质教材为载体的融合教材形式,运用二维码技术将教学需要的补充内容做成数字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的多维学习模式。
|
| 目錄:
|
绪论/1
第一节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
一、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
二、物质代谢及调节/2
三、基因信息传递及表达调控/2
第二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3
一、叙述生物化学阶段/3
二、动态生物化学阶段/3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3
四、我国生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4
第三节生物化学与医药其他学科的关系/5
一、生物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5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将推动医药其他学科的发展/5
第一篇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8
第一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9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9
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9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3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13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14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6
四、蛋白质的分类/17
第三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8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性质/18
二、蛋白质的亲水胶体性质/18
三、蛋白质的变性作用/18
四、蛋白质的沉淀作用/19
五、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20
六、蛋白质的呈色反应/20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22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22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23
二、核酸的组成成分/23
三、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24
四、体内其他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26
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27
一、DNA的一级结构/27
二、DNA的空间结构/28
第三节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31
一、RNA分子的共同结构特点/31
二、三种RNA分子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32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应用/34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34
二、核酸的高分子性质/34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35
四、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35
第三章酶/38
第一节概述/38
一、酶的分类/39
二、酶的命名/39
第二节酶的分子组成及功能/40
一、单纯酶与结合酶/40
二、酶的活性中心/40
三、酶原及酶原的激活/42
四、同工酶/43
第三节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制/44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44
二、酶催化作用的机制/46
第四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47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7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8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8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9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50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50
第四章维生素/54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55
一、维生素A/55
二、维生素D/56
三、维生素E/56
四、维生素K/57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58
一、维生素B1/58
二、维生素B2/60
三、维生素PP/60
四、维生素B6/61
五、泛酸/62
六、生物素/62
七、叶酸/63
八、维生素B12/63
九、维生素C/64
第二篇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
第五章糖代谢/68
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69
一、无氧氧化/69
二、有氧氧化/74
三、戊糖磷酸途径/78
第二节糖异生/81
一、糖异生途径/81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82
第三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83
一、糖原的合成/83
二、糖原的分解/85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特点/86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86
第四节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87
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87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88
三、血糖浓度的异常/88
第六章生物氧化/92
第一节概述/92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92
二、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方式/92
第二节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93
一、呼吸链的组成成分/93
二、人体内两条重要的呼吸链/95
第三节ATP的生成及利用/97
一、高能键与高能化合物/97
二、ATP生成的方式/97
三、细胞质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99
四、能量的转移、储存和利用/100
第七章脂质代谢/102
第一节概述/102
一、脂质在体内的含量与分布/103
二、脂质的生理功能/103
三、脂质的消化和吸收/104
第二节甘油三酯的代谢/104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05
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110
第三节胆固醇的代谢/112
一、胆固醇的来源/112
二、胆固醇的酯化/114
三、胆固醇的去路/114
第四节磷脂的代谢/115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115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116
第五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117
一、血脂/117
二、血浆脂蛋白/118
三、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120
第八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123
第一节概述/123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23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125
三、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125
第二节一般氨基酸的代谢/127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127
二、氨的代谢/129
三、α-酮酸的代谢/132
第三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32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132
二、一碳单位的代谢/134
三、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134
第九章核苷酸代谢/136
第一节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37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137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138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139
第二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40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40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41
第三节核苷酸的抗代谢物/142
第四节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42
一、蛋白质与糖代谢的相互联系/143
二、糖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43
三、蛋白质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43
四、核酸与糖、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43
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146
第一节DNA复制/146
一、DNA复制的体系/147
二、DNA复制的过程/150
三、DNA复制的特点/153
第二节逆转录/156
一、逆转录酶/156
二、逆转录的过程/156
三、逆转录的意义/157
第三节DNA损伤与修复/157
一、DNA损伤/157
二、DNA损伤修复/158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162
第一节转录的体系/163
一、原料/163
二、模板/163
三、RNA聚合酶/164
第二节转录的过程/165
一、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165
二、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166
第三节转录后的加工修饰/167
一、mRNA前体的加工/168
二、tRNA前体的加工/169
三、rRNA前体的加工/169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71
第一节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171
一、mRNA与遗传密码/172
二、tRNA与氨基酸活化及转运/174
三、rRNA与核糖体/174
四、酶类及蛋白质因子/175
第二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176
一、翻译的起始——起始复合物的形成/177
二、肽链的延长——核糖体循环/178
三、肽链合成的终止/179
四、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修饰及靶向运输/180
第三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181
一、抗生素/181
二、干扰素/182
三、毒素/182
第四篇医药生物化学/
第十三章肝的生物化学/184
第一节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85
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85
二、肝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185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185
四、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186
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186
第二节生物转化作用/186
一、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187
二、生物转化的特点/189
三、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189
第三节胆汁酸代谢/190
一、胆汁酸的生成与分类/190
二、胆汁酸的肠肝循环/191
三、胆汁酸的生理功能/191
第四节胆色素代谢/192
一、胆红素代谢/192
二、血清胆红素与黄疸/195
第十四章水与电解质的代谢/197
第一节体液/197
一、体液的含量与分布/197
二、体液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特点/198
第二节水与电解质的生理功能/200
一、水的生理功能/200
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200
第三节体液的平衡/202
一、水平衡/202
二、电解质的代谢/203
第四节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节/205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205
二、肾脏的调节/205
三、激素的调节/205
四、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208
第十五章酸碱平衡/210
第一节体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来源/210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211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211
第二节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212
一、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212
二、肺的调节作用/214
三、肾的调节作用/214
第三节酸碱平衡失调类型及生物化学指标/216
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216
二、判断酸碱平衡的生物化学指标/218
第五篇实验
实验一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22
实验二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225
实验三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228
实验四淀粉酶的专一性/231
实验五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233
实验六血糖测定——GOD法/236
实验七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测定——胆固醇氧化酶法239
实验八血清总蛋白测定——双缩脲法/242
实验九动物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245
参考文献/249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250
课程标准/2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