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10月出版新書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纽约纪行 : 一位访问学者的学术与艺术之旅

書城自編碼: 416182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李言实
國際書號(ISBN): 9787537871594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智能超越 AI浪潮下的全球涌动与中国破局
《 智能超越 AI浪潮下的全球涌动与中国破局 》

售價:HK$ 352
忌物堂诡谈
《 忌物堂诡谈 》

售價:HK$ 230
大学问·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海外新文献刊布和文献史事研究
《 大学问·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海外新文献刊布和文献史事研究 》

售價:HK$ 551
汗青堂丛书158:唐朝的灭亡与欧亚东部 藩镇体制的通史性研究
《 汗青堂丛书158:唐朝的灭亡与欧亚东部 藩镇体制的通史性研究 》

售價:HK$ 357
真菌的秘密生活
《 真菌的秘密生活 》

售價:HK$ 296
财之道丛书·资本主义的终结: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的悖论
《 财之道丛书·资本主义的终结: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的悖论 》

售價:HK$ 347
唐代家庭:生活、生计与家风
《 唐代家庭:生活、生计与家风 》

售價:HK$ 500
算法政治
《 算法政治 》

售價:HK$ 332

編輯推薦:
本书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位访问学者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为期一年的学习经历。作者深入探讨了纽约戏剧界的最新动态,包括百老汇经典剧目的重新解读、独立剧场的崛起、以及新兴艺术家们的作品展示,揭示了戏剧创作理念和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作者还记录了自己在纽约观看戏剧的珍贵经历,包括看戏前阅读剧本、看戏后查阅最新剧评的过程,展示了戏剧从文本到舞台的整个制作流程,使读者对戏剧有更全面的认识。本书试图搭建一座连接中美文化的桥梁,同时也希望为中国戏剧人提供宝贵的参考,以推动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內容簡介:
本书以作者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访学经历为背景,深入聚焦纽约戏剧生态,内容详实、视角独特,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可读性。作为一部文化交流类的纪实作品,本书不仅呈现了百老汇经典剧目的新解读,也关注到独立剧场和新兴艺术家群体的发展,体现了对戏剧艺术多层次、多维度的观察与思考。书中穿插作者观看戏剧前后的文本研读与评论分析,系统还原了戏剧从案头到舞台的创作过程,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西方戏剧制作机制。整体文风流畅,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体现出作者扎实的学术素养与良好的写作能力。
關於作者:
李言实,博士。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访问学者。译有《打碎哈姆雷特的镜子:戏剧与现实》一书。
目錄
百老汇经典
观《玻璃动物园》 ?? 观《有伤风化》?? 观《玩偶之家2》?? 观《奇迹创造者》 ?? 观《维纳斯》?? 观《马文的房间》?? 观《百老汇王子》?? 观《土拨鼠日》?? 观《歌剧魅影》?? 观《俄狄浦斯·艾尔雷》?? 观《蝴蝶君》?? 观《摩门经》?? 《纽约时报》关于《蝴蝶君》的访谈?? 观《一间印度的房间》?? 听“《一间印度的房间》:艺术家对谈”?


外百老汇演出
观《对跖》?? 观《毛猿》?? 观《朋克的魔力:来自柏林的现场朋克歌剧》?? 观《情敌》?? 观《不眠之夜》?? 观《三个火枪手》?? 观《诺桑觉寺》?? 观《阿拉斯加》?? 观《伊利里亚》?? 观《办公室时间》?? 观《戒严状态》?? 观《印第安人》?? 观《耶稣跳上了A线车》?? 观《玻璃木偶剧:一部姐弟戏剧》?? 观《汗密尔顿:一部美国戏仿剧》?? 观《纽约Z世代》?? 观《刽子手》?? 罗伯特·威尔逊的讲座?
贝克特在纽约
观《美好的日子》?? “城市里的贝克特:女性在言说”?? “在空间中塑造贝克特”?? 采访导演萨拉·简·斯凯弗?? 贝克特三部曲?? 观《等待戈多》?


莎士比亚在纽约
观《第十二夜》?? 再观《第十二夜》?? “莎士比亚在纽约:布斯与福林斯特”?? 观《恺撒大帝》?? 观《仲夏夜之梦》?? 观《麦克白》?? 观《亨利五世》?? 观《暴风雨》?? 观《皆大欢喜》?? 观《一报还一报》?? 观《理查三世》?

中国经典在纽约
张东炘老师的昆曲教学?? 中国城昆曲演出?? “帝国时代:中国秦汉艺术”?? 观《塑料镜子》?? 刘雨霖电影《一句顶一万句》纽约大学推广活动?? “闪光的回忆:北岛对话艾略特·温伯格”?? 观《西厢记》?? 白先勇与汪班谈《红楼梦》?? “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 诗魂永在:徐志摩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会?


歌剧、舞蹈与音乐会
观《茶花女》?? 观《劳作》(一)?? 弗雷德里克对谈安娜·特蕾莎·姬尔斯美可?? 观《劳作》(二)?? 邂逅勃拉姆斯?? “纽约爱乐乐团在公园”?? 大都会歌剧院夏季演唱会?? 皇后交响乐团音乐会?? 舒伯特的《冬之旅》?? 邦妮·瑞特演唱会?? 皮娜·鲍什的影响?? 《穆勒咖啡馆》与《春之祭》?? 观《图兰朵》?? 纽约爱乐乐团音乐会?? 看纽约爱乐乐团排练?

博物馆与展览
艾利斯岛国家移民博物馆和国家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现代艺术博物馆??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大道节?? “9·11”国家博物馆?? 犹太遗产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鲁尔分馆?? 纽约艺术书展?? 罗伯特·威尔逊的珠宝设计展与草间弥生的艺术展?? “飞行、航行、旅行——路易·威登展”?? 再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市博物馆?


马丁·西格戏剧中心的活动
马丁·西格戏剧中心戏剧与表演电影节(一)?? 马丁·西格戏剧中心戏剧与表演电影节(二)?? 马丁·西格戏剧中心戏剧与表演电影节(三)??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皇家大道上:市民国王》?? 全球首次剧本朗读会?? 世界的声音:国际戏剧节?? 贝克特戏剧在中国的接受度及其影响?? 铃木忠志做客戏剧中心?? “序曲”?? 托马斯·奥斯特玛雅?? “当代美国社区戏剧的政治与美学:?? 以张家平的‘不良分子’为例”?? 上海戏剧学院代表团来访(一)?? 上海戏剧学院代表团来访(二)?? “另类史学书写模式——中国纪录剧场”?? 伯恩斯坦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音乐会?? “世界戏剧:2017意大利剧作家项目”?? 德国戏剧及导演?? “纪念特里莎·布朗的生活与工作”?? “戏剧与反抗”?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及其年会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年会的第一天??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年会的第二天??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年会的第三天?? 参观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总部?? 再访美国现代语言协会?

附录
繁华与衰落?消亡与重生?? 她们的声音:21世纪女性美国戏剧发展态势研究
內容試閱
观《玻璃动物园》


想不到来纽约看的第一场百老汇剧目是《玻璃动物园》。上午抓紧时间看完了剧本,看来“deadline(最后期限)就是第一生产力”啊;十三点二十左右到达位于四十四街的贝拉斯科剧院(Belasco Theatre),去窗口取了票,排队安检后进入了剧场。我们的票还是比较靠前的,回头一看,剧院有三层,墙上、每一层看台和天花板都装饰有非常漂亮、精美的纹样,灯光从天花板上和墙壁上倾泻下来,显得很梦幻,就像即将上演的剧目一样梦幻。
舞台很高很大,三面都是黑色的墙。舞台最左边放着一个置物架,上面摆放着一些日常用品;靠近中间的地方摆着一张长方形的餐桌,周围有几把椅子;最右边是一个方形的小台子。台子的前方是一处与观众席相连的只有四五级的、供上下舞台的台阶。
一个人从台口的右下方沿台阶直接走上舞台——我突然意识到,演出开始了。走上台去的是剧中人汤姆。汤姆先做自我介绍,然后把剧中人一一向观众介绍:坐在轮椅上的是他的残疾姐姐劳拉,推着轮椅的是他的妈妈阿曼达。姐姐劳拉的出场方式比较震撼人心:妈妈把坐着轮椅的劳拉推到台阶下,劳拉从上面爬下来。妈妈很费力地把轮椅搬上舞台。劳拉不能走路,手脚并用地一级一级地爬上台阶。她的姿势很是奇特,她行动的时候,先是把屁股高高地撅起,然后靠手的力量慢慢爬行;爬到舞台上,再把屁股高高地撅起,坐进轮椅中。最后出场的西装革履的男子是汤姆的好朋友吉姆。
汤姆既是剧情的介绍者,又是剧中的角色,一开场他就介绍了该剧的背景,并且说明这是一场回忆剧,而回忆是要灯光昏暗、音乐相伴的——有些非现实主义的意味。他把一个老式的留声机放在舞台右边那个小台子上,音乐开启,回忆展开。
戏的前半部分不瘟不火,按照剧本的节奏和话语进行。最大的变化出现在吉姆应邀来访时。众人吃饭中间,突然停电了,整个舞台一片漆黑,继而开始下起雨来。这黑暗和雨水似乎在预示着不幸。蜡烛点燃,妈妈和汤姆退到舞台的后方,吉姆和劳拉来到舞台的中间,他们聊起高中生活,谈到劳拉收集的玻璃动物园。聊到兴起,吉姆和劳拉跳起舞来,劳拉站不起来,吉姆就跪下来和她一起跳——他欣赏劳拉与众不同的美——她就像那只玻璃做的独角兽。他们情不自禁地接吻。那一刻,劳拉沉浸在幸福之中。但是正像黑暗和雨水所预示的那样,吉姆突然意识到自己是有婚约在身的人,6月份就要结婚了,他不能和劳拉相爱。独角兽被打破了,劳拉将它当作一个纪念品送给了吉姆。吉姆走了,这一家又恢复了之前的生活,妈妈唠叨,儿子无奈,劳拉继续沉浸在自己的玻璃动物园的世界里。终于,汤姆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去了远方,留下年迈的母亲和残疾的姐姐艰难度日……
后来我得知,扮演劳拉的演员是个残疾人演员。残疾角色是否可以由残疾人演员来演?这是否有将演员本人的残疾作为一种“看点”供人观看的嫌疑?戏剧制作可否以此为噱头来吸引观众?由这部戏引起的这些话题成为媒体讨论的热点,持续了相当长时间。
2017年4月26日


观《有伤风化》


昨天跟凌老师和来自巴西的访问学者费尔南多约好去看《有伤风化》,今天早上专门去位于四十八街的科特剧院(Cort Theatre)买了rush hour ticket(高峰时段票)三十美元。
《有伤风化》的编剧是宝拉·沃格尔。沃格尔是美国当代剧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因其作品无畏无情地探索、揭示人性而广受瞩目。其作品曾获普利策戏剧奖、外百老汇奥比奖、罗伯特·切斯利戏剧写作奖以及苏珊·史密斯·布莱克本奖等多个奖项。沃格尔的创作主题总是围绕当代人类的生存和精神现状,涉及多种争议性话题;同时,沃格尔在其剧作中始终保持强烈而细腻的女性主义观点,关注在父权社会中受到边缘化压迫的人群。戏剧评论家吉尔·多兰如此评价她:沃格尔的戏剧主题常常是敏感、困惑和危难的事件,这些事件与她的编剧艺术融为一体,使她的作品富于创造力、想象力并近乎严酷的真诚。
《有伤风化》是一部关于戏剧的戏剧,主要讲述了出生于波兰的美籍犹太裔意第绪语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沙勒姆·阿施(Sholem Asch)的故事。阿施长期居于美国,其剧作《复仇之神》()最早于1907年在欧洲上演,之后由于一战爆发,他来到新大陆。大约在1923年,《复仇之神》被翻译成英语在美国演出,随即被指控有伤风化,整个剧组被判有罪。20世纪40年代,阿施回到欧洲,但那时的欧洲已经在纳粹的魔爪之下。二战期间,有近六百万的犹太人被屠杀,他的《复仇之神》依然被禁止演出。在《有伤风化》中,《复仇之神》终于再次上演,两位女主角在雨中拥抱——终于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这部剧涉及历史、民族、戏剧、现实等问题,演出时间为两个小时,内容丰富,演员的表演极具张力,语言掌控能力特别强。舞台没有布景,时空的转换靠字幕来实现,是典型的布莱希特式字幕。舞台的两边是灯和高高的衣架,衣架上面挂着许多剧中角色的衣服,每个演员都分饰好几个角色,换一件衣服就是另一个角色。根据角色的不同,他们要在意第绪语和英语之间来回转换,但并不是真说意第绪语,而是由字幕提示观众他们正说的是什么语言。当他们说英语时,故意说得有点结巴,带着口音。字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表示时间流逝的时候,字幕也会显示“a blink of time”,这时演员的表演就会暂停,然后再继续。这使得表演非常具有诗意。
该剧给人的印象:舞台简朴、字幕叙事、靠服装转换角色、语言有转换、唯美的雨中爱情。
2017年5月9日


观《玩偶之家2》


《玩偶之家2》讲了娜拉回来的故事。
出走十五年后,娜拉回来了,此时的她已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她写的书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旨在呼吁女性摆脱婚姻和家庭的束缚,去争取平等和自由。这些年来,她以笔名出版了许多女权主义著作,挣了很多钱;但是因为与人产生了纠纷,对方找到了她的真实资料,指控她自己有家庭却以未婚的身份“教唆”别的女人离开家庭。原来十五年前娜拉出走后,她的丈夫并没有去办理离婚手续;但娜拉并不知情,现在面临指控,她只得回来和丈夫办理正式的离婚手续。奶妈历数娜拉出走这些年她照顾这个家庭的不易,娜拉却斥责奶妈是抛弃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来照顾别人的孩子和家庭。丈夫回来了,没有认出娜拉。
十五年了,人们都以为娜拉死了。丈夫并没有再娶,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家庭。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了,丈夫在事业上也取得了成功,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娜拉要求的离婚,会毁了丈夫这些年努力拼搏得来的一切。丈夫拒绝了她的请求。
奶妈请娜拉和女儿见了面。娜拉希望女儿能帮她说服丈夫,母女两人展开了关于爱情与婚姻的争论。娜拉认为爱情是自由的,婚姻只会给人以束缚。女儿却认为摆脱了婚姻固然自由,但那同时也意味着孤独,不能和心爱的人相守相伴——自己的童年缺少母爱,自己一定会给孩子一个幸福、完满的家庭。
一番思考后,丈夫写好了《离婚协议书》——哪怕他牺牲自己的所有也愿意给娜拉她想要的东西。然而娜拉却将《离婚协议书》撕得粉碎,她说:我不要你牺牲这一切来帮我。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艰难,但我会选择自己去面对。我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自由的意义,我希望我能活着看到那一天。说完,她拉开十五年前她走出的那扇门,再次出走。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娜拉出走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屋子。但引起我们深思的是:如何在女权主义所争取的平等和自由,与家庭所需要的责任和付出之间,找到平衡。
2017年5月12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