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

書城自編碼: 41619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姚蜀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035258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0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296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551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1760
中国折纸动画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347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352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407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408
蝉鸣震耳欲聋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352

編輯推薦:
《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是涉题中国留学史的专著。同类的著作,往往侧重于教育史、社会史等方面,而本书独树一帜、别开生面,栩栩如生呈现丰富史料,注重探讨历次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从詹天佑、竺可桢、茅以升到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本书细致入微、有根有据谱写这些中华英杰“极为动人和精彩的篇章”。本书立意高远,材料充沛,夹叙夹议,娓娓道来,是一部把学术引进公众的佳作。
內容簡介:
《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是涉题中国留学史的专著。作者姚蜀平女士基于数十年留学史研究之积淀,辅以对彭桓武、王淦昌、杨振宁、丁肇中、林家翘、吴健雄、钱伟长、严济慈、周培源、钱三强、黄昆、汤佩松、冯德培、钱临照、任之恭、王竹溪、褚圣麟、张捷迁、范绪筠、吴大俊、郑洪、田长霖、吴家玮、沈元壤、卓以和、梁佩璐、林同骅、卢鹤绂、李林、杨澄中、施士元、孟昭英、杨承宗等众多留学前辈的访谈,历时三十年而成书。
留学潮从来都是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应运而生。本书按照不同年代官方成批派遣,或民间大量涌现留学生为纵轴,独创性地把百年留学史划分为十代,较详尽地记述了此间涌现的历次留学潮。姚蜀平女士以作家的笔触生动地把握住历史的细节,又以科学史家的严谨风格剖析着历史的真相,钩沉了众多珍贵史料,描摹了众多生动的、鲜为人知的事例,并作出了一些意味深邃的评价。同时,本书并未囿于纪事,而是把百年留学史放入中国现代化历程这一宏大画卷中考察,阐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对留学潮的客观需求,以及百年留学潮对此进程的叠加效应,从而从另一角度展示了百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曲折之路。
關於作者:
姚蜀平,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先后在二机部和中国科学院工作。1980年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入科学院院部政研室(后为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开始从事科学史、留学史以及现代化问题研究,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文化中心协作研究员。著有《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美国美亚出版社)、《现代化与文化的变迁》(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研究工作之余从事小说写作,是《李四光》电影剧本的原创作者,参与电视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编剧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似水流年》《他从东方来》,中篇小说《魂归故里》《枫树参天》等。2011年获全球第一届华文文学星云奖历史小说佳作奖。
目錄
目录
引言 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 1
1. 三大西行求法高僧 / 2
2. 盛唐时期留学中国的日本人 / 6
3. 百余幼童赴欧研习神学 / 8
第一章 “洋务运动”带来中国首次“防卫性现代化”
——十九世纪幼童留美 / 13
1. 洋务运动的兴起 / 13
2. 容闳首倡幼童留美 / 16
3. 蒲安臣,一位出任中国全权使节的美国人 / 20
4. 首批留美官费生成行 / 23
5. 留美幼童在新英格兰的非凡际遇 / 25
6. 第一次留学潮被摧折 / 28
7. 留美幼童迟来的奉献机缘 / 33
8. 容闳的历史贡献与归宿/ 37
第二章 由“经济变迁”转向“政治变迁”的第二次现代化
——严复及十九世纪末留欧活动 / 41
1. 中日对现代化的不同理念 / 41
2. 福建船政学堂与第二次留学潮 / 44
3. 先行哲人郭嵩焘的悲剧结局 / 49
4. 严复及其“八大译作” / 51
5. 声扬巴黎的陈季同与马建忠 / 57
6. 王寿昌开启西方文学之窗 / 59
第三章 中国现代化进入第三阶段:政治革命
——二十世纪初留日高潮及辛亥革命 / 64
1. 清廷转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 64
2. 汹涌澎湃的第三次留学潮 / 68
3. 留日学生的翻译、结社等多种文化活动 / 71
4. 维新人士及革命团体聚首日本 / 74
5. 中共领导人的留日经历 / 77
6. 其他各类留日学生 / 78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面临第四阶段:文化层次的变迁
——庚款留美及新文化运动 / 81
1. 美国排华法案的背景及影响 / 81
2.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缘由 / 85
3. 清廷举办全国庚款留美考选 / 90
4. 第四次留学潮之特点 / 94
5. 《科学》杂志及其引领的文化变迁 / 99
6. 引进近代科学的先行者 / 102
第五章 一战后遗症与意识形态困惑的历史性结合
——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及无产阶级革命 / 109
1. 留法勤工俭学的引领者 / 109
2. 融通中西戏曲文化的齐如山 / 114
3. 留法俭学会与早期俭学生 / 118
4. 勤工俭学会与留法预备班 / 125
5. 二十批留法勤工俭学生抵法 / 131
6. 第五次留学潮遭遇困境 / 134
7. 学有所成的勤工俭学生 / 140
8. 寻求社会变革之路的革命群体 / 144
第六章 抗战前后留学潮为中国现代化储备人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留学生归国潮 / 149
1. 北洋政府及民国时期的各类留学生 / 149
2. 庚款留美的持续影响 / 152
3. 第六次留学潮为中国科技大厦筑基 / 156
4. “大师的大师”叶企孙 / 157
5. 留学生的热望与回归 / 171
第七章 现代化遭遇人才奇缺的必然出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规模留苏热潮 / 177
1. 清末留俄发端及刘泽荣的传奇一生 / 177
2. 二十年代留苏的国共军政群体 / 185
3. 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中共干部、烈士子弟留苏生 / 192
4. 大规模留苏的第七次留学潮与四个现代化 / 194
第八章 海峡两岸现代化人才储备的奇妙两用结局
——台湾地区学人大规模留美及美籍华裔学者的独特作用/ 200
1. 五十年代台湾地区继续向西方派遣留学生 / 200
2. 第八次留学潮及台湾地区留学生未归的前因后果 / 205
3. 滞留留学生提升了在美华人的地位 / 211
4. 华裔美籍学者在特殊时期对祖国的贡献 / 213
第九章 当代现代化兴起与人才断层的悖论
——改革开放后兴起第九次留学热潮 / 222
1. 特殊时期的教育断层现象 / 222
2. 第九次留学潮之门初启 / 227
3. 攻读研究生重回留学主流 / 232
4. CUSPEA 和 CUSBEA / 234
5. 挺立于第九次留学潮头的翘楚 / 238
6. 留学政策与归国潮的关联 / 245
第十章 新时代出现第十次留学潮
——百万留学大军遍布全球 / 251
1. 声势浩大、种类繁多的新世纪留学 / 251
2. 大规模自费留学带来的隐忧 / 254
3. 小留学生的心声 / 256
4. 第十次留学潮之现状与展望 / 263
尾声 中国现代化寄希望于你们 / 272
1. 历代学人论留学 / 272
2. 对当代留学生的寄言与期待 / 280
参考文献 / 284
內容試閱
再版序
《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自从 2017 年出 版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是在青年读者中,有不俗的反响,诸如——
“这本书的节奏、文笔、结构都很好,是我看过的最生动的历史作品。您娓娓道来,剥茧抽丝般层层深入。感谢!”
“您把个人留学和科学发展、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了,感觉有种责任感。”
“您像一位守望者对我们这一代诉说着过往的经历,非常有意义。”
2017年在美国剑桥曾经举办过一次近现代留学史研讨会,会前丘成桐教授读了美亚出版社出版的此书的简化版并予以肯定。他参加研讨会时表示:“我认为留学生对整个中国都很重要,不只是近代留学生,从古代到现在,中外交流是整个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在初版基本售罄的今天,上海教育出版社决定再版此书。在此我对上海教育出版社及众多的编辑先生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再版本在原基础上略有改动和增补,基本内容不变。初版的“自序” 也收在此书中,一并奉献给读者。
姚蜀平 2024 年 8 月

自序
从最早酝酿到今日付梓,《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这本书历经了 30 年之久。
早在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后来工作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时,发现学校和研究所许多教授、研究员有留学背景,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77 年,我参加了《物理学词典》审稿会,50 多位与会者清一色是一、二级教授或研究员,他们都是早期留学归来的学者。和他们近两个月的朝暮相处,激发了我研究物理学史的热情。我知道近代物理传入中国,除了早期得益于外国传教士,其后几乎都是归国留学生做出的贡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高能所转到中国科学院政研室,开始从事科学史研究,所撰写的第一篇论文《近代物理在中国的兴起》即源于此。为了撰写该文,我曾经拜访和请教了钱临照、王竹溪、钱伟长、褚圣麟与何祚庥等先生。在完稿后,又呈请物理学家严济慈、周培源、钱三强、钱临照、王竹溪、钱伟长和黄昆等先生审阅,他们热情支持和鼓励我的工作,并提出重要建议。上述诸先生中除了何祚庥外,都是归国留学生。我自此在研究科学史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留学史。
1982—1984 年,我自带研究课题“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对近代物理的贡献”,到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做了两年学术访问。其间,我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坐大巴横穿美国,访问了 40 多位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及工程师。他们中的老一代,多是早年留学未归,或是留学后回国工作,抗战后再次出国者;而中青年多是来自台湾地区的留学生。我先后访问的科学家有任之恭、林家翘、吴健雄、杨振宁、丁肇中、张捷迁、范绪筠、吴大俊、郑洪、田长霖、吴家玮、沈元壤、卓以和、梁佩璐、林同骅等。这 个群体使我对留学生及留学运动有了新的认识,对留学史有了深层思考。我也追踪了留学鼻祖容闳的足迹,从中深深体会到,留学运动与中 国现代化相伴而生,自此我又开始关注现代化问题。
1985 年,我的母校邀请我前往合肥做了两场演讲,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历次留学运动》,这是我对留学运动的初步研究成果。在此基 础上,八十年代后期,我曾撰写过一部 30 万字的书稿《中国百年留学史》。遗憾的是未出版我就赴美讲学,书稿也无果。同在八十年代后 期,我做过两件有意义的工作,有机会再次大量访问和接触众多科学 家,而他们都是不同时期的归国留学者。其一是书写中国科学院发展 史;其二是参加电视系列片《共和国之恋》剧本撰写工作,我负责该系 列片中第二集《热望的凝聚》——专讲归国留学生。为此我又拜访了多位科学家(也包括科学院领导与科学院各级干部)。多次的访问和交谈 使我对归国科学家的成长、留学经历、归国道路及回国后的状况等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此间我访问过的归国科学家包括彭桓武、王淦 昌、卢鹤绂、李林、杨澄中、施士元、孟昭英、钱伟长、黄昆、汤佩松、冯德培、钱临照、杨承宗等。
我始终把科学史、留学史与现代化问题并行研究,1988 年,我曾经出版过一本书《现代化与文化的变迁》(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在这项研究中,我清楚地看到历史显示,由于现代化的需求,才出现留学运动;而留学生的归来,又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始终如此。201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百年之际,我撰写了一篇《中国百年留学 史》,登载在“财新网”自己的博客上。其后改写并增补的该文发表在《科学文化评论》2015 年第 2 期。同年秋,我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中文繁体版由美国美亚出版社出版。感谢《科学文化评论》编辑熊卫民教授推荐我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隋淑光先生,该社决定出版字数倍增的该书中文简体增补版。让我借此书付梓之际,向过去四十年中,曾经接受过我的采访、给过我帮助的诸位科学家前辈,表示由衷的感激和诚挚的敬意!是你们 指引我走上这条学术之路,你们通才练识、拔新领异,你们的道山学海 珍贵无比;你们为发展中国近代物理学及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将永存人间。
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时任社长贾立群女士,果断地接受此选题并全力推动此书面世;
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耿坚编审,仔细审读全文,坚持原则,把握住了大方向;
感谢金城出版社总编辑潘涛先生,精心通读书稿,认真修改,积极支持出版;
感谢范岱年老师,我的老同事,在九十高龄之际,不但读完全书,还惠赐修改建议;
感谢赵启正学友,我的科大同班同学,百忙中抽出时间写下感人的推荐语;
感谢王德禄所长,我的老同事,一贯关心和支持我的事业,写下了独特的推荐语;
感谢王作跃教授,科班出身的科学史学后起之秀、明日之星,你的推荐语意义非凡;
最后让我怀着诚挚之心,感谢责任编辑隋淑光先生和严岷先生,你们不辞辛劳、耐心推敲、反复核实、多方查证、尊重历史、严谨治学,让书稿终于可以和读者见面。
此书承载着对历代留学先辈的追忆和致敬,你们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不朽贡献。愿它能激励青年一代奋勇向前,学习前辈甚至超越前辈,为推进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强盛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姚蜀平
2017 年 4 月 8 日于美国麻省北丛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