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DK地球博物大百科
》
售價:HK$
1367

《
非洲潜力丛书4 生计之道,为而不争:探究生态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
售價:HK$
403

《
钱经 商圣范蠡的财富智慧 跨越千年的“正财阳谋”,普通人逆袭、高净值人群守成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305

《
儿童发展与心理治疗
》
售價:HK$
347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初步
》
售價:HK$
230

《
北京城史记 明代卷
》
售價:HK$
704

《
懂得:影响你一生的DISC识人术(修订版)
》
售價:HK$
347

《
ROS 2机器人操作系统与Gazebo机器人仿真(微课视频版)
》
售價:HK$
454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中国首BU以人类学方法研究博物学的原创性著作,致力于打通学科藩篱,整合人类学与博物学的知识谱系。作者从中西博物传统出发,回望中国古代的“中式博物体”,与西方自然史知识体系进行深度对照,尝试重构本土博物学话语体系。在“以生命为中心”的视角下,本书提出“博物民族志”作为新的知识形态,关注生命共通与物种共生,不再拘泥于“以人为本”的认知框架,是对“整体生命”加以深刻观照,亦可称为“生命民族志”。在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文化多样性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本书不仅是理论探讨,更关涉当代人类命运与地球未来。人类学与博物学的携手,不只是学理创新,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共同体的紧急回应与哲学召唤。
|
| 關於作者: |
彭兆荣,男,汉族,厦门大学一级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委员,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与旅游融合协调委员会专家。福建省文化名家、巴渝学者讲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到法国尼斯大学人类学系,法国国家科学院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中心学习和研究,法国巴黎大学(十大)客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北京大学特聘项目博士生指导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
张颖,博士,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文化遗产方向学科带头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
| 目錄:
|
绪论
博物学:一种独具特色的知识体制
词与物:博物学的知识范式
西方博物思想的历史背景
进化与驯化
博物学的分类体系
向它们学习!
Nature的奥秘与辨析
中西博物之悖
博物学的近代教育
第一章 博物民族志
博物民族志架构
松茸的故事
多物种民族志
民族志范式演化
野性(原始)民族志—科学民族志—实验民族志
人类学视野中的“博物性”
博物民族志的三个面向
第二章 中式博物 世界榜样
“全观性”之博物原理
万物有情:生命移情
万物有情:“物我同情”
万物有样:宅之所托
中式博物:“禾”中之“和”
第三章 博物·博古·博证:中西博物学简谱
中西博物学之悖
中式博物之“参”
生态与形态
第四章 博物志中“人文—文人”求索方式
博物学与浪漫主义思潮和旅行
格物致知:中式求索
中式表述中的“人文求索”
中式表述中的“文人求索”
第五章 博物中“我—它”同圈
生物多样性认知谱系
生态可“圈”
博物学与想象
华夏中心 中式道理
生态多样 文化多样
第六章 博物学中的生命表征
“老暴”原型
“牺牲”母题
属(鼠)性之悖
关雎 性起
第七章 博物学与博物馆学:似是而非
词与物:西方博物学的知识体制
脉与象:人类学与博物(馆)学
名与实:博物馆的展示构造
博物与博物馆
博物馆与遗产
人类学的“文物”叙事
博物馆中的人类学
第八章 作为物的民族志标识
传统民族志中物的交换
第九章 此博物抑或彼博物:一个理论性概念
“博物”之所指
中国的“博物”考
关于博物志
我与他:中国独特的博物学
物
非物
物非
格物
物的话语、原真性与他者化
物的制造与物的消费
遗产与遗物
第十章 食物体系与文化体系
生物与食物
博物中的食物链
食物与需求
人类学的食物话题
食物的相关话题
群体思维的演绎
隐性的社会结构
饮食中的身体表达
生物性与食物链关系
第十一章 本草:中式博物学的典范
本草名实
本草博物
本草分类
第十二章 湿地:一个博物民族志反思的命题
汭:一个中式农耕文明的解读
“栽培—驯化”的新界说
湿地与生命共同体的关系链
农业革命
建构神话
沃野中华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