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449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500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245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704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296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28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500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长安vs敦煌,唐朝为什么死磕西域100多年?用一本书了解唐代长安与西域的关系。
史学大家向达笔下的文明交融史诗,博采中西史料,选取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的有关者,描绘还原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条条大路通长安,唐代长安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文明交汇中心?
李唐一代之历史,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而其取精用宏,于继袭旧文物而外,并时采撷外来之菁英。
★唐代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的经典力作,历史学家、敦煌学家向达代表作。带你重走丝绸之路,从长安到敦煌,领略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
西域的人物、宫室、服饰、饮食、绘画、乐舞、打毬、宗教等,如何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产与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全新增订本。
跟随向达先生重走河西走廊,穿越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考察玉门关、阳关,莫高窟、榆林窟的前世今生,探查画家张大千剥落敦煌壁画的公案线索。特别增补:向达先生对河西走廊古代遗址和遗留敦煌写本考察的笔记——《西征小记》。
★全新校订本。
以1957年4月三联书店版为底本,同时参校通行的多种版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商务印书馆20
|
| 內容簡介: |
|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博采中西史料,选取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的有关者,诸如人物、宫室、服饰、饮食、绘画、乐舞、打毬、宗教等主题,描绘还原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阐明了唐代在我国历史上“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的重要地位。向达先生除了利用传统的文献资料外,还十分重视使用新出土的墓志资料和文物材料,这样一方面大大补充了前人所辑昭武九姓粟特人的有关活动记载,另一方面也以文物材料形象地解释了西域文化在长安的表现。总之,此书是唐代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的力作,被李约瑟评价为“有关在唐代长安的西方人的最出色的专著”。
|
| 關於作者: |
向达(1900—1966),字觉明,笔名方回、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目录版本学家、敦煌学家。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员。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1933年兼北京大学讲师。1935年秋到牛津大学鲍德利图书馆工作。1936年秋转伦敦,在英国博物馆东方部检索敦煌写卷和汉文典籍。1937年赴德国访问柏林科学院及各地博物馆,考察劫自中国西北地区的壁画、写卷。同年末赴巴黎,研究法国国立图书馆馆藏敦煌遗书。1938年返国,先后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1942—1944年,两次考察河西走廊古迹文物。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长等。
向达先生治学严谨,为中西交通史、少数民族史,特别是对敦煌学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西交通史》《蛮书校注》等。
|
| 目錄:
|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001
一?叙言 ... 002
二?流寓长安之西域人 ... 005
三?西市胡店与胡姬 ... 041
四?开元前后长安之胡化 ... 050
五?西域传来之画派与乐舞 ... 069
六?长安打毬小考 ... 100
七?西亚新宗教之传入长安 ... 112
八?长安西域人之华化 ... 121
附录一?柘枝舞小考 ... 127
附录二?盩厔大秦寺略记 ... 139
西征小记——瓜沙谈往之一//159
|
| 內容試閱:
|
一 叙言
唐代与西域交往甚繁,文物方面所受影响亦所在可见。冯承钧先生曾为《唐代华化蕃胡考》,日本桑原骘藏博士亦有《隋唐时代来住中国之西域人》一文,考证俱甚精确,可为隋唐史研究上辟一新叶。唯冯先生文仅以蕃胡华化为限,材料亦止于两《唐书》;桑原氏之作,范围较广,以人为主,而略及于各方面之文物。然俱语焉不详,欲明唐代与西域文明关系者仍尚有待焉。
李唐一代之历史,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而其取精用宏,于继袭旧文物而外,并时采撷外来之菁英。两宋学术思想之所以能别焕新彩,不能不溯其源于此也。今试即戏曲绘画诸方面言之。
元曲出于诸宫调,诸宫调导源于大曲。然大曲唐已有之,《教坊记》备记其目,率为舞曲,隶属胡部。唐代大曲,中国久已失传,而日本曾传唐乐,尚有可考:大曲有《破阵乐》《团乱旋》《春莺啭》《苏合香》;中曲有《北庭乐》《回波乐》《兰陵王》《凉州》《皇麞》《夜半乐》《打毬乐》《还京乐》《感皇恩》《苏幕遮》;小曲有《甘州》《拔头》之属;其帖数拍数备具。由此以求唐乐,固可以窥知梗概,更由此以下溯宋代大曲,不难得其仿佛。此一事也。又如般涉一调,元曲中屡屡见之,此显然即龟兹苏祗婆西域传来七调之一。陈澧于凌廷堪由西域以溯源古乐,固诋为犹航断港绝潢以至于海,然于宋元以来俗乐与苏祗婆七调之关系,固亦不能否认。诚能求唐代大曲中曲小曲之音节于西域,而得其解,则宋元戏曲演变之痕迹为之大白。其贡献于中国乐舞戏曲史者岂非甚大!此又一事也。
又如中国绘画,唐以前以线条为主。至唐吴道玄始以凹凸法渗入人物画中,山水树石亦别开生面。逮王维创水墨山水注重晕染,遂开后来南宗风气。宋代米芾亦以泼墨法为世所重。摩诘竺信象教,元章或亦疑为异族。诚能以西域古代之画风与唐宋以来中国画家之作比观互较,究其消息,则宋元以后中国画之递变,不难知其故矣。
此外如胡服之日盛,波罗毬自唐以及于宋、元、明由极盛而趋于衰微以至灭绝,并可从以窥知中外关系之繁密,以及一代风尚之变易。此种史实俱可于李唐一代窥其端倪。
余愧不足以言此,兹唯刺取唐代传入中国之西域文明与长安有关者,稍加排比,述之如次。唯为此事,亦必须对于中国与西域文明有深切之研究,然后可以互相比较,得其实际。顾在此间,西域史料不易寻求:如言胡服,无从知唐代西域波斯诸国之服装;言乐舞,虽知胡腾、胡旋、柘枝、苏幕遮之属来自中亚,而无由知西域古代乐舞之梗概。兹篇唯能将中籍史料,就耳目所能接及者,为之抉择爬梳,藉供留心此一方面史实者之捃摭。偶有推测,亦等于扣槃扪烛,是则尚祈博雅之士有以晋而教之耳。
至于本篇所指西域,凡玉门、阳关以西以迄于伊兰高原地方俱属之。印度与中国交往频繁,关系过密,非区区此篇所能尽,用存而不论。又本篇以长安为限,有关洛阳之新材料亦偶尔述及。其所以如此,非敢故乱其例,以为或可以稍省览者翻检之劳云尔,大雅君子或不以为非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