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崇奇贵幻: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研究

書城自編碼: 416206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李爽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52874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305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347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

售價:HK$ 449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449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 》

售價:HK$ 449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403
要有光
《 要有光 》

售價:HK$ 352

編輯推薦:
★聚焦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深挖奇幻美学,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广度。
★深入剖析奇幻美学的表现、意蕴与价值,深挖志怪小说的美学内核与精神内涵。
★探寻奇幻美学的神话思维、巫术思维等文化渊源,追溯其生成的深层文化根脉。
★梳理奇幻美学在后代文学的传承演变,展现其跨越时空的文学影响力与生命力。
★为古代文学研究、奇幻文学创作等提供多元启发,兼具学术研究价值与创作借鉴意义。
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总体特征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美学产生于特定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黑暗、政权动荡,两汉独尊儒术思潮衰退,释、道思想流行,玄学兴起,成为时代精神灵魂,老庄哲学助士人忘却现实苦闷。同时,自然观转变,人们从先秦“比德”、汉代天象人事相应,转为魏晋崇尚自然美,在山水审美中实现个体超然自由。此外,宗教传统浸入,志怪以“神灵鬼怪”为内容,受“万物有灵”等宗教元素影响,呈现独特审美意味。
其总体美学特征独特。志怪小说凭出众刻画鬼、神等元素展现独特美,素材源于民间口头创作。魏晋南北朝有《搜神记》《博物志》《拾遗记》三本代表作,分别代表“搜神体”“博物体”“拾遗体”。从这三种类型可看出,魏晋
內容簡介: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开山鼻祖的重要地位。本书结合时代背景和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诡幻诞”“朴拙稚气”“真挚动人”之审美特征,以文本为基石,从鬼、神、仙、妖、精怪的形象,以及人进入特殊境界发生的奇异故事,还有人与异类生命体之间的各种奇特关系、故事情节中归纳提炼出奇幻美学思想,进而对“奇幻”进行美学释义,展示其区别于后世文学作品和西方之“奇幻”的独特之处,显现其中蕴含的“生命精神”内涵。通过神话思维、早期道教观念探讨思想文化渊源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的浸润。围绕历朝历代特有的审美风尚,探讨该美学思想在后代文学作品中的传承与演变。
關於作者:
李爽,1983年11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校友会秘书长。目前已在《光明日报》《社会科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等报纸期刊和“光明网”“人民论坛网”等新媒体平台发表论文若干篇,其中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收录;主持科研课题1项。
目錄
序一 / 王岳川
序二 / 苟波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相关概念
第三节 奇幻美学的意蕴
第四节 研究角度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总体特征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美学总体特征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奇幻美学的表现及意蕴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形象的不可测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故事的不可测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奇幻美学的价值体现及精神内核
第一节 奇幻美学的价值体现
第二节 生命精神的意涵
第三节 奇幻与生命精神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奇幻美学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奇幻美学与神话思维
第二节 奇幻美学与巫术思维
第三节 奇幻美学与早期道教观念
第五章 奇幻美学在后代文学作品中的传承与演变
第一节? “崇奇贵幻”“作意幻设”:唐传奇从实录走向虚拟
第二节? “常中有奇”“幻中见真”:宋元明清文学作品从“作意幻设”到反映现实的转变
第三节 传承与新变:现当代奇幻小说从复归传统到科技人文、东西元素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前 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极为动荡不安,其间“主流”与“非主流”文化并存,巫鬼文化与原始信仰逐渐被宗教取而代之。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人们滋生出对于美和生命的强烈渴望,因此这一时期也是艺术、美学自觉的时代,志怪小说便在这一特殊时期孕育而生。作为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小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其开山鼻祖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奇幻美学是其屹立于中国文学之林而不倒的“制胜法宝”,亦是其在世界文学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开启的奇幻美学还对后代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崇奇贵幻”已成为志怪一脉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所在。那么,奇幻美学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何美学意涵、有何精神内核使其受到人们的青睐,又是哪些文化渊源铸造了它的形成,后代文学作品对奇幻美学有哪些传承和改变?这些问题都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在绪论部分,我们先讨论五个问题: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的研究对象,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的概念,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的意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以及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的研究价值。
相关概念
要厘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奇幻美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凝练的过程。奇幻美学的产生立足于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志怪小说家们肆意大胆地采用想象、夸张、虚构等艺术方法,用离经叛道的言辞和故事情节营造出独特的氛围。那些鬼、神、仙、妖、精怪的形象和离奇的故事,均以简练雅致而传神的文笔,勾勒出了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形象,让人过目难忘。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尚未挣脱民间神话传说和鬼巫原始信仰的“外衣”,相较于后世志怪一脉文学作品的精心打造、虚构和修饰意识的刻意运用而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构思从虚构的角度而言,更贴近于原始神话传说的天马行空。鬼、神、仙、妖、精怪表达的情感更加真挚饱满,整体形象因此更显得朴拙动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总体呈现出“奇诡幻诞”“朴拙稚气”“真挚动人”的美学特征。
奇幻美学的意蕴
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奇”
“奇”,不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心雕龙》《诗品》等文论中被作为独立的美学范畴加以阐释分析,更成为比较成型的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显著特征。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盛行到唐宋传奇的崛起,再到元平话和明清章回神魔小说,“奇”均贯穿其中,成为志怪一系重要的艺术元素。
二、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幻”
朱立元主编的《美学大辞典》在对“幻”释义时云:“袁丁令为标举‘幻’的突出特征,明确指出:‘传信者贵真……传奇者贵幻’。”明代张无咎言:“小说家以真为正,以幻为奇” ,亦点出了幻中虽奇,但不可失真的要求。
“真幻是很古老的一对美学范畴。真,即真实性。作家创作的来源需要真实,作家孕育作品的情感需要真实,作家的产品更要有真实感。但作品的真实又不同于前两者的客观的真实,而是想象中的真实、情理中的真实、审美的真实,也有人称之为艺术真实。这种‘真实’是真与幻的结合,‘幻’即假,即客观的假,但又可以是艺术的真。”1 在小说艺术中,“幻”与“真”、“虚”与“实”是常常对举的两组概念。在真幻虚实之间,可了解到历代志怪艺术的基本准则。对于志怪而言,如何把握“真幻”的平衡,如何打造出幻味十足的艺术形象,是历朝志怪家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老子》《庄子》《离骚》、曹氏父子、嵇康、郭璞的游仙诗、志怪小说以及后代诗歌当中,可领略一个个经由想象、虚构、夸张而塑造出的文学意象,它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现了“真幻”。
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奇幻”
前文中,我们从伦理性、情感性、崇高性和超越性的角度阐释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奇”的美学含义,通过“虚”“实”关系,审美瞬间体验的圆满性、实在性、永恒性,表现时空的无限延伸性,通过“幻”中的情感性(“文情之幻”“真情之幻”)阐释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一系列“幻”味十足的形象和情节,彰显了其中的“实中有虚”“真中带幻”“时空的无限延展”以及“情感性”。细细品味,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奇”“幻”两个美学范畴实则在某些层面上具有重叠和相通之处。比如“幻”中具有的“真情之幻”“文情之幻”直接阐释了“情”在“幻”中的地位,此点和“奇”之情感、伦理意味有重叠之处;“幻”中还有时空的无限延伸性,亦和“奇”之超越意味有相通之处。所以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此二范畴的美学内涵虽具有差别,但在内核和总体步调上有不少重叠相通之处。我们试图立足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文本归纳出“奇”“幻”的共同点,以期更好地剖析“奇幻”的意蕴。
研究角度与方法
一、研究角度
从选题上来讲,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登上历史舞台的小说,本来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本书首次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全方位的研究,立足于文本总结归纳出奇幻美学,通过文本中的具体形象和情节细致地考察了被遮蔽已久的奇幻美学意义,填补了国内无人梳理的奇幻美学在历代志怪一系文学作品中发展脉络的空白。
本书依据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文本中的形象和情节归纳提炼出奇幻这一美学思想,依据文本对它进行美学释义,找到它何以如此受青睐的原因——生命精神发挥其精神内核的作用,以及从神话、巫术、早期道教观念等思想文化渊源入手,探讨它的形成和呈现,分析它对后代志怪文学一脉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的产生、形成以及影响这条脉络呈现的重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深思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梳理法。本书的研究目标之一是梳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对后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因此会涉及历朝历代相关文献的查找和梳理,用文献梳理法厘清历朝历代志怪文学一脉的文献,为呈现奇幻美学发展的脉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跨学科研究法。审美关系是作为整体文化关系中的一部分而出现的,目前的美学研究力图克服传统美学研究的缺陷,试图通过对审美与艺术符号在文化语境中的具体表现来找出在其背后隐藏着的被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美学、文学、人类学、民俗学、神话学的结合并非偶然,从纯粹的美学到结合其他学科的美学,将研究视野转向对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力图找出事物与多元世界互动过程中的审美关系。我们引用较为成熟、完善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去分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奇幻美学,梳理它们背后的生命精神。
研究价值
魏晋南北朝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历史性阶段,此时原始信仰已有深厚的积淀,巫风虽仍流行,但已呈现出衰退之态,宗教迅速发展,登上了历史舞台,多维度、多层次、多元文化并存。该时期,伴随着人性的解放、美之元素的苏醒,人们开始去思考美的本质。魏晋南北朝经历了前所未有之时代变局,社会的黑暗,政局的动荡,民族的分裂,都让时人对生命有了更新的认识。超越现实的苦难,珍视生命的美好,成为时人特别关注的所在。他们寄托于形式多样的艺术和文学,表达自己的感受、认知与期望。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承上”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产生的时期,恰逢原始文化信仰、神话思维、巫术信仰逐渐式微,宗教力量抬头的历史转折时期,旧文化和新思潮在此时交汇,所以该时期的人物塑造势必会打上多层烙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神怪形象与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形象一脉相承,原始智慧、信仰的遗韵在其间不时显现,彰显了人类童年的趣味。在这些特异形象的呈现中,我们还可以追忆数千年前人类的文明,那些天真质朴、稚气未脱的神灵形象显现了古人们最初的想象和心灵智慧,它们狂野深沉、丑怪纷呈,不加巧饰的描写,反映了无限深远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 在志怪小说中还能领略原始思维、图腾信仰的遗迹,甚至有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直接是神话传说的照搬,显现出神话思维、原始信仰、巫文化的影响。如《搜神记》中的“李寄”“李少翁”“三王墓”“毛衣女”[ 王根林、黄益元、曹光甫校点:《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25页,第292页,第358页,第385页。]等均可窥见民间传说的影子。《博物志》沿袭了《山海经》《括地图》的写法,有的素材直接来源于古代神话。如《博物志》中“奇肱民善为拭扛,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同上,第190页。]“大人国,其人孕三十六年,生白头,其儿则长大,能乘云而不能走,盖龙类。”[同上。 ]这些记载就远比《山海经》中奇肱国、大人国的描写更为详细,显示出志怪小说在发展雏形阶段的幻想元素、鲜明的形象以及简约完整的故事情节。 “启下”者,则强调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中国志怪小说发展史上的肇始地位。唐宋传奇、元平话、明清神魔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神怪元素,志怪小说还影响到后世的戏曲创作,可见其重要的肇始地位。对此,李剑国有着如下评价:“尤其是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直接继承神话传说的传统而发展,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更应作为中国小说史前列的篇章。”[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有赖于民间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的“培育”,神话传说中原本就存在的大量鬼、神、仙、妖、精怪元素,在宗教信仰的盛行之下,堂而皇之地进入志怪小说家的视野,成为他们丰富的素材,志怪小说逐渐挣脱历史和论议散文的存在形式,取得了初步文学成就。在简约传神的形象描绘以及完整叙事的细节加工中,对这几十部小说里出现的形态各异的鬼、神、仙、妖、精怪形象,以及超出常规,远离现实生活的特异离奇的故事情节和场景描写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虽粗陈梗概,但能完整地勾勒人物形象,完成故事情节描写,这些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所谓“志怪”,一定是与“记人间之普通事”的“志人”小说区分开来的另一类小说,是以专门记载“鬼神仙妖精怪之事”为主体的小说,所以本书的研究对象即为鬼、神、仙、妖、精怪以及人类与其发生的种种非常规、离奇的关系和故事情节。 通过对文本中鬼、神、仙、妖、精怪形象和故事情节作基础性文本分析和梳理,我们发现志怪中的形象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神怪世界中才会出现的以神仙、妖怪、鬼魅为主要描写的独特形象。物象的神仙化、鬼怪化,有的可以在称谓上加以辨别,比如在名称中冠以“鬼”“神”“仙”“灵”“妖”“不死”“精怪”等字眼,显然这属于志怪小说的“专利”。仰韶文化陶器中出现的神秘动植物纹饰,青铜器上镌刻的饕餮纹饰,被中国古代典籍广泛吸纳的种种神话元素,都彰显了鬼神世界种类繁多的特异形象。同“志怪”一脉相连的《山海经》《庄子》《楚辞》及汉赋中,我们就可发现形象繁多的鬼、神、仙、妖、精怪的身影,它们植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体现了彼时整体文化风貌,乃是非常状态下的特殊显现,有其不可代替的独特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出现的千奇百怪的特异形象也不例外,志怪小说家们通过“推验式”“嵌合式”“夸张式”等方式的组合,即通过人们熟悉的物象来类比说明他们想象出的形象,比如通过杂取动植物种种元素拼凑汇聚而成的变形形象。鬼、神、仙、妖、精怪大多呈现人与不同植物、动物的部分器官、动植物多个器官任意相拼混杂、重复组合的神灵形象。它们有着恐怖、怪异、巨大、夸张、幻化的审美形态,鲜明夺目的色彩,还有着神奇的功能,具有特定物的神格化,被视作某种隐蔽神力的显现,成为了令人惊奇的存在,是神力储存的容器,彰显了德性和神性的完美融合。夸张巨大的形象展示了广阔的宇宙空间观念和生命时间观念。 该时期志怪形象深受玄学、释、道等思想潮流的影响:动植物精怪、神鬼形象中既有物的特征,又有人本质力量的突显,人性、人情的萌发,乃“物具人情”的形象,折射出玄学的影响;具有超越性美学特征的“任意飞升”“乘物飞升”动物形象,神灵形象中生命之感的仙态呈现、物老成精的动植物仙化意象、仙境中的动植物意象,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的形象,反映了道教的浸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