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
售價:HK$
403
《
思想帝国:公共外交的起源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公共外交译丛)
》
售價:HK$
408
《
公私同圣的秩序建构:王权视角下皇帝祭祀与祠神敕封的隔绝和整合 尔文智识生活系列
》
售價:HK$
439
《
共生共创:建设师生共同课堂丛书——“三师课堂”案例集萃(第一辑)
》
售價:HK$
347
《
大秦丞相李斯:谋国又谋身的大秦帝国“操盘手”
》
售價:HK$
301
《
民鸣社与清末民初上海演剧研究
》
售價:HK$
245
《
高中历史文献研读教学研究
》
售價:HK$
296
《
刹海
》
售價:HK$
347
編輯推薦:
姜亦炜博士的调查所发现的事实把“双名”的关系往融合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他将之命名为“作为政治艺术的共生”。他的“共生技术”与我的“双名制”都看到了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间、现代与传统等二分范畴的限度与被跨越;或者反过来说,都透过这些二分范畴注意到了它们对应的现实事物的一体性。
——高丙中
著名社会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內容簡介:
书中聚焦的“多庙合一”等创新实践,展现了基层政权与民间社会在土地资源、文化认同与公共需求之间的互构与适应。这些案例并非简单的传统复兴或国家在场,而是一种“共生技术”的生成--即在矛盾与张力中,各方通过调试与协商,创造出既能维系民间信仰活力、又能满足现代治理需求的新型社会空间。这种共生关系已从“双名”的并置走向更深层次的融合,甚至重塑了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基础。
本书试图突破“传统一现代”“国家一社会”等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强调民间信仰并非社会治理的“问题”,而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共生技术”的提出,我们希望为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韧性提供新的视角。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并非以消解传统为代价,当村民的信仰活动被包容为治理的合法组成部分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治理的主体,而非被动的对象。
關於作者:
姜亦炜,浙江嘉兴人。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现为湖州师范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科负责人,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省第六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与基层治理。曾获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年奖,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部社科基金一项,其余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在《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国际期刊》(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相关学术观点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 本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做法
四、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 乡村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 民间信仰的社区化、生活化与民俗化取向研究
二、 民间信仰的价值定位研究
三、 民间信仰的法治化取向研究
四、 民间信仰的国际化取向研究
五、 乡村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一、 研究方法与程序
二、 本研究的对象
三、 本研究的逻辑框架
第四章 弥漫性宗教与乡村民间信仰治理
一、 民间信仰
(一) 民间信仰的概念流变
(二) 制度性宗教与弥漫性宗教研究范式中的民间信仰
(三) 大传统与小传统研究范式中的民间信仰
二、 民间信仰治理
(一) 民间信仰治理:治理对象与治理手段的双构性质
(二) 民间信仰治理:基层政权与民间社会的互构特质
三、 民间信仰治理的价值
(一) 社会整合价值与乡村振兴融入
(二) 道德教化价值与核心价值融入
(三) 融洽乡里价值与矛盾化解融入
(四) 公益慈善价值与公共服务融入
(五) 生态环保价值与和美乡村融入
(六) 民间交流价值与统战事业融入
(七) 经济价值与地方发展事业融入
(八) 民俗非遗价值与文化传统融入
四、 现代化进程中民间信仰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一) 城市化变革中的民间信仰
(二) 数字化变革中的民间信仰
(三) 智慧化治理下的民间信仰
(四) 神秘主义复兴下的民间信仰
第五章 闽浙两地乡村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调查
一、 闽浙两地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
(一) 浙江省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
(二) 福建省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
二、 闽浙两地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一) 福建省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二) 浙江省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第六章 乡村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条件与社会基础
一、 制度环境空间
(一) 国家能力的增强提升了政策包容性
(二) 从单位人到市场人具有了更大文化自主权
二、 社会环境空间
(一) 成功预期与社会风险并存
(二) 传统文化在民间社会的复兴
三、 国际环境空间
(一) 国际社会对于民间信仰的重视
(二) 海外华人对于传统民间信仰的依赖
第七章 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类型学分析
一、 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类型学
二、 “强经济-弱传统”型村庄:调控干预与奖惩分配
(一) 民间信仰场所的量化管理
(二) 民间信仰场所的积分制管理
(三) 优美民间信仰场所评比
三、 “强经济-强传统”型村庄:空间再造与平行表征
(一) 乡村博物馆对于民间信仰场所的文化形塑
(二) 红色基因对于民间信仰场所的文化空间再造
四、 “弱经济-弱传统”型村庄:参与动员与收编征用
(一) 民间信仰类自组织与管委会
(二) 民间信仰场所参与社会公益
(三) 民间信仰场所参与矛盾调处
五、 “弱经济-强传统”型村庄:叙事重构与剧本呈现
(一) 民间信仰-节庆重塑
(二) 民间信仰-传说重塑
(三) 民间信仰-道德重构
第八章 闽浙两地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践做法
一、 浙江省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与治理创新
(一) 当代浙江民间信仰的基本状况
(二) 浙江民间信仰事务规范化管理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间信仰价值重塑
二、 杭州市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与治理创新
(一) 突出党建引领,在压实责任中强化领导
(二) 突出除险保安,在把牢关口中抢占主动
(三) 突出内涵挖掘,在提纯复壮中发挥作用
三、 嘉兴市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与治理创新
(一) 镇(街道)直接管理
(二) 村(社区)主导管理
(三) 村(社区)参与管理
(四) 民主组织自主治理
(五) 宗教场所代管托管
四、 温州市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与治理创新
(一) 深化分类动态管理,推进场所整合改造
(二) 实行登记编号管理,推进场所治理提升
(三) 加强场所自我管理,推进制度化规范化
(四) 探索拓展社会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五、 福建省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与治理创新
(一) 积极探索取得成效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总结与思考
六、 福州市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与治理创新
(一) 福州市民间信仰文明场所的积极作用
(二) 存在的问题
(三) 总结与思考
七、 泉州市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与治理创新
(一) 泉州民间信仰基本情况
(二) 泉州民间信仰管理主要做法
(三) 总结与思考
八、 漳州市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与治理创新
(一) 漳州市民间信仰基本概况
(二) 漳州市民间信仰管理现状
(三) 总结与思考
第九章 民间信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提升策略
一、 修正认知偏差,重建乡村社会资本
二、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民间信仰治理
三、 在法律刚性与政策弹性中找平衡
四、 引导与借势民间信仰的“五化推进”
第十章 访谈信息汇总表
第十一章 部分访谈记录
一、 福建省民宗厅访谈录音整理
二、 泉州市鲤城区统战部访谈录音整理
三、 浙江省民宗委访谈录音整理
四、 杭州市民宗局访谈录音整理
参考文献
一、 中文著作
二、 翻译文献
三、 外文论著
四、 中文论文
五、 外文论文
六、 报刊与网站资料
七、 交流资料
八、 政策文件与档案材料
九、 地方志与族谱
附件
乡村民间信仰基本情况调查及其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研究课题组半结构访谈提纲
表1:福建省民间信仰基本情况及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特色做法
表2:福建省民间信仰场所调研点基本情况介绍
表3:浙江省省民间信仰基本情况及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特色做法
表4:浙江省民间信仰场所调研点基本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