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之建构
》
售價:HK$
449

《
家庭财富守护与传承 作者邵毅力
》
售價:HK$
407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114
》
售價:HK$
19380

《
中国现代性的起点:戴震的新古典世界(海外中国研究文库·一力馆)
》
售價:HK$
556

《
生存与尊严:律师定位与展业方法(第四版)
》
售價:HK$
347

《
水电项目鱼类增殖放流技术实践
》
售價:HK$
398

《
出版的力量:清末至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与工业化出版
》
售價:HK$
357

《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啸(修订版)
》
售價:HK$
367
|
| 編輯推薦: |
|
“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之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作序推荐
|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之一,是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张帅坤的个人传记。通过文学故事的形式,主要以时间先后为节点,对张帅坤的个人成长历程、生活情况和工作感悟进行全景扫描,细腻地呈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世界。
张帅坤,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他领衔研制的国产大直径盾构机,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让国内各类重大复杂工程的建设成为可能,还不断走出国门,“装备”世界。
|
| 關於作者: |
|
张天宇,山西翼城人,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9月入职《中国工人》杂志社,长期采写报道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事迹。
|
| 目錄:
|
楔子
种子累积破壁自强脊梁淬炼砺锋回响征途育人超越
后记
|
| 內容試閱:
|
第二章 累积
彼时的张帅坤,是这个行业的“初生牛犊”,身上带着一股子“拗劲儿”。然而,张帅坤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钢铁终究沉默如初,但每一寸奋力掘进的印痕,都在无声诉说着——唯有在核心技术嵌入民族骨髓的日日夜夜里磨砺,国之重器方能破浪纵横,于深暗之处筑起光明通衢。这条道路,注定铺满奋斗者无法安眠的长夜与无人鼓掌的孤寂,可那最终迎来的自由掘进的轰鸣声,足以在历史的深处永世回荡。
“选择做一名盾构机司机,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大胆又正确的决定。”张帅坤回忆说,“当时我们国家的盾构机 95%都依赖于进口,技术被外国垄断,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张帅坤开着动辄几千万元、上亿元的盾构机设备行驶于幽深的隧道中,以每分钟仅二十多毫米的速度前行,高温、粉尘、潮湿和噪声……在不足三平方米的控制室里,他每天要坚守 12 个小时以上。
“我是世界上驾驶速度最慢的司机,却闯出了百姓出行、城乡发展的‘加速度’。”张帅坤回忆起那段日子时平淡地说。
张帅坤至今都记得第一次接触盾构机的场景。那是一条地铁的修建。混凝土搅拌车的轰鸣声中,他听见地下传来规律的金属撞击声——那是他只在教材图片上见过的钢铁巨兽,德国产的盾构机正在“啃食”花岗岩地层。“新来的?把安全帽扣紧!”工地上的老师傅提醒他。
张帅坤弯腰钻进竖井升降梯时,怀里的笔记本滑落在地。泛黄纸页间露出铅笔绘制的盾构机液压原理图,那是他啃了三个月德文词典临摹的。在电梯下沉的失重感中,他忽然想起离家前夜父亲对他说的:“咱家几代农民,你是第一个摆弄外国机器的。”
隧道里的热浪裹挟着岩石粉尘扑面而来。40 摄氏度的高温让管片接缝处的密封胶散发出刺鼻气味,张帅坤的工装瞬间透出水痕。在昏暗的应急灯光下,长达数十米的盾构机如同伏地而眠的机械巨龙,刀盘上镶嵌的合金滚刀闪着冷光。
“启动预热!”德国工程师的声音通过扩音器震荡着耳膜。张帅坤被分配到最末端的注浆控制台,这里能清晰看见整条隧道——盾构管片内径 5.4 米,外径 6.0 米的管壁正以每天十几米的速度向地下延伸。
有一天凌晨,突发状况打破了隧道的平静。驾驶盾构机的老司机因突发疾病被送医,而盾构机正面临开掘以来最危险的复合地层——上软下硬的“铁饼岩”结构。项目总工程师扫视着仅有的几名中国操作员,最终将目光定格在张帅坤浸透汗水的笔记本上。
“小子,敢不敢碰主控台?”
张帅坤的指尖触到操作按钮的瞬间,液压油的味道突然变得鲜活。他想起学校实习时老师傅的话:“机器有灵性,你手抖一毫,地底就抖三丈。”监控屏显示刀盘扭矩已逼近临界值,岩层摩擦产生的震动让整台设备地震般剧烈抖动。
危机在午夜骤然升级。刀盘突然卡死,操作台迸出刺眼的故障代码——这是德国工程师严防死守的“死亡警报”,意味着主驱动系统脱困失败。
“必须立即开仓检查!”张帅坤的提议引发激烈争论。按照规定,进舱需德国专家现场指挥,但德国专家一时半会儿又赶不到现场。更致命的是,传感器显示刀盘前方出现不明水体,贸然开仓可能引发透水事故。
“听声音。”张帅坤指向刀盘方向。在规律的切削声中,每隔 17 秒就出现一次短暂的颤音。他展开自己绘制的地质剖面图,用铅笔仔细标注着岩层走向。他未曾想到,童年趴在矿山听钻机声辨矿脉的经历,此刻正在地底救赎这条钢铁巨龙。
时间在冷汗中流逝。张帅坤突然冲向材料库,扛出三包速凝水泥,大叫道:“我有办法!”
刀盘内部景象令人窒息。断裂的滚刀卡在岩缝中,地下水正从裂缝渗出。张帅坤在逼仄狭窄的环境中,嘶吼着指挥工人焊接加固。高温让防护服内积满汗水,靴子里滑腻得如同踩在鱼群上。完成最后一处焊接时,他的防护面罩因内外温差布满了水珠。
“刀盘恢复运转!”地面监控室的欢呼声传来时,张帅坤正趴在渗水的岩壁上呕吐。
“有人把盾构机司机称为‘刀尖上的舞者’,毫厘之间就能决定一个工程的成败,我偏偏要把这项技术练熟、学透。”张帅坤说道。
盾构机轻则数百吨,重则数千吨,有液压、机械、电气、流体、出渣 5 大系统,30 余个子系统,5 万多个零件——这个“庞然大物”的操作,全掌握在盾构机主司机手里。如果司机技术不好,就可能造成机器损坏、地表沉降塌方、隧道轴线偏离等严重后果。正因为这项工作需要拥有巨大的耐心、细心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张帅坤深知自己更要沉下心来,不能浮躁,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为了从实践中学到更多技术,张帅坤白天“泡”在现场,跟着工人师傅们一起维保、检修设备,晚上“抠”图纸、翻阅资料、钻研难题。他习惯把工作心得一一记录下来。盾构机组装,掘进的操作技巧、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密密麻麻的笔记,写满了他对掘进技术的坚持。
就这样,张帅坤逐步从基层盾构机司机成长为盾构施工领域科技创新标兵,于尽头处开路,在平凡中闪光,在地层深处的隧道中书写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