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亡清兴 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
售價:HK$
347

《
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
售價:HK$
1428

《
建安 统一北方之战(201—207)
》
售價:HK$
250

《
什么是权力(一本讲透权力逻辑的政治学入门佳作,一次从学术到生活的认知升级)
》
售價:HK$
306

《
债务自由:远离债务困境
》
售價:HK$
403

《
清代满汉关系史:全三册
》
售價:HK$
2540

《
卢浮宫馆藏中国陶瓷
》
售價:HK$
1010

《
建安 决战赤壁(208—213)
》
售價:HK$
281
|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开设的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核心课。这门课一直以来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书稿以这门课的讲义为基础,全书分为“国别与地域”“人物与作者”“类型与技术”三篇,学理性地介绍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独具特色的影视艺术作品,徐克、杜琪峰、卓别林、詹姆斯·卡梅隆等电影人的作品,以及警匪片、黑帮片等经典类型的代表作品,重点分析这些影视作品所展现的国家性、民族性以及独特的电影个性。
在开设《中外影视艺术作品精读》这门课程和撰写本书时,作者尝试在片例的选取、对片例的分析角度以及对片例相关背景的拓展这三个方面做一些创新性的探索。本书与时俱进,尝试走向多元化与个性化,同时将更多的时代性和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感受影视艺术恒久魅力的同时,提升艺术鉴赏能力,拓展对艺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一本影视鉴赏方面的艺术类通俗读物来阅读。对电影片例的恰当选择,和对电影文本分析角度的合适选取,都可以在读者眼前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帮助读者破除既定思维和刻板印象,让读者从见多走向识广,从博闻迈向多识。
本书在相关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整合提升而成,精心挑选中外影视艺术作品,对之进行精读与分析,并进一步跨入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层面,作出专题性的讲解,使读者对当今中外影视艺术获得一种既精微又宏大的认识,引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
| 關於作者: |
|
许乐,博士,副教授。2002年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专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200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20年调入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出版过学术专著《香港电影的文化历程》《科幻影视文化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基金青年课题《香港电影文化史》、2021年人文社会一般项目《中国幻想类电影的文学资源开发》《CG技术实现以及发展策略研究》。
|
| 目錄:
|
上篇 国别与地域
第一讲 《横空出世》与国之重器 2
第二讲 《赛德克 · 巴莱》及华语电影 7
第三讲 邵氏的电影帝国 14
第四讲 美国电影的中东叙事 28
第五讲 俄罗斯战争片中的国家形象 39
第六讲 印度电影之品鉴 52
中篇 人物与作者
第七讲 双龙出海:李小龙与成龙的跨国之旅 62
第八讲 香港电影的半壁:大师徐克 74
第九讲 杜琪峰和他的银河映像 82
第十讲 卓别林的电影人生 96
第十一讲 詹姆斯 · 卡梅隆与《阿凡达》 103
第十二讲 雷德利 · 斯科特的冷酷世界 116
下篇 类型与技术
第十三讲 香港警匪片的文化变奏 128
第十四讲 《浴血黑帮》:20世纪20年代欧洲风云录 142
第十五讲 科学的群星闪耀时:《天才:爱因斯坦》 152
第十六讲 海外华人的奋斗:《战士》 161
第十七讲 计算机技术成就电影艺术 168
第十八讲 动画电影公司的动画 183
后 记 205
|
| 內容試閱:
|
序
《中外影视艺术作品精读十八讲》既可以作为笔者在山东大学开设的通 识教育核心课“中外影视艺术作品精读”的配套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一本 影视鉴赏方面的艺术类通俗读物。
影视鉴赏类公开选修课是国内外很多大学都会开设的选修课程,但本书 和以往同类课程的配套教材有所不同。在开设“中外影视艺术作品精读”这 门课程和撰写本书时,我本人尝试在片例的选取、对片例的分析角度以及对 片例相关背景的拓展这三个方面做一些创新性的探索。
其一,片例的选取。
以国产电影为例,依我所见,对《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这 些家喻户晓的国产电影经典佳作进行评析的文章、书籍已经太多了,所以本 书在国产电影的选择上,聚焦于《横空出世》(1999)这部主旋律电影。本 片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献礼的影片,然而在当年并没有引起观 众足够的重视,反倒是多年以后在视频网站上重新受到关注。可以说,这是 一部融艺术性、时代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现象级的电影佳作。在影 片之内,有核武器等足够多的话题可供挖掘;在影片之外,无论是当年遭到 观众的冷遇,还是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重见天日,都是可供展开的话题。
本书选取的另一部国产电影是中国台湾出品的《赛德克 · 巴莱》。这是 一部根据台湾真实历史“雾社事件”改编的电影,其观影体验相当震撼。在 这部影片中,大家可以看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侵略者对台湾犯下的罪行, 以及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英勇反抗。与此同时,对于大陆的大学生来说,这 部影片采取的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视角,可以很好地作为近代史教育的补充。
在介绍好莱坞电影作品时,西部片、歌舞片、强盗片这些黄金时代的经典类型是绝对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很多老电影因影像语言老旧、叙事节奏 缓慢等问题很难引起现在的大学生的兴趣。本书采取的策略是贯通古今,在 介绍完这些类型电影的源起之后,尽量以较新的电影或电视剧作为片例,分 析其中的类型元素和电影文化传承。比如从西部片到由“华裔美国人”主创 的剧集《战士》,从好莱坞强盗片到香港的枭雄片以及英国黑帮剧《浴血黑 帮》等。
其二,对片例的分析。
在国别电影方面,本书选取了俄罗斯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代表性影片, 侧重从国家性和民族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俄罗斯电影《太空救援》,这 是一部根据苏联真实航天事件改编的优质影片,除影片本身的艺术性以外, 题材本身很自然地引出从苏联到俄罗斯的历史变迁,以及俄罗斯对苏联历史 的书写态度等问题。印度电影则更加多元,有涉及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历 史的影片《印度往事》《章西女王》,有揭露印度阶层差距的《白虎》,有 反映印度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甘古拜 · 卡蒂娅瓦迪》,有批判印度教育私 有化问题的《起跑线》等。这些影片既呈现出印度电影文化的丰富性,又折 射出印度这个国家社会的多面性。
当然,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仅凭电影来彻底了解某一 个国家。但是,对电影片例的恰当选择,和对电影文本分析角度的合适选取, 都可以在我们眼前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帮助我们破除既定思维和刻板印象, 让我们从见多走向识广,从博闻迈向多识。
其三,对片例相关背景的拓展。
在对精选的影视作品进行文本分析的同时,本书还将侧重介绍与影 片内容相关的真实历史背景,并将真实历史和影视文本进行比较研究。 比如《横空出世》背后的核武故事、《赛德克 · 巴莱》背后的被殖民历 史等。
又如印度出品的涉及英国殖民印度历史的影片《印度往事》《章西女王》《RRR》 等影片,既涉及影片故事所讲述的年代,又涉及影片上映时所处的 年代。就对待英国殖民者的态度来说,从《印度往事》中的爱恨纠结,到《章 西女王》《RRR》中的充满仇恨,我们看到,在不同的时代,印度电影中体 现出对待被殖民历史的不同心态。而这些差别,又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印度这 个国家近些年来国家自我定位的微妙变化。而近些年来印度电影中涉及的印 度与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家之间的关系,又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印度目前在国 家发展战略方面的算计。
在笔者看来,影视鉴赏类课程应该与时俱进,尝试走向多元化与个性化, 同时将更多的时代性和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感受影视艺术恒久 魅力的同时,提升艺术鉴赏能力,拓展对艺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中外影 视艺术作品精读十八讲》这本教材的写作,可看作是笔者在这个方向上的一 次尝试。至于做到几分,自然当由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和这本书的读者来评判。
后 记
20多年前我在北大求学的时候,每个星期最愉快的一堂课便是电影赏析 课。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进入校园,教室里甚至连个投影仪都没有。每堂 课上,老师在讲授完课程内容之后,都会把不知道哪里得来的录像带放进录 像机,把电化教室里悬挂半空的一个个小电视降下来,让大家开启欣赏一部 电影的轻松之旅。正是在这门课上,我观摩了《后窗》《正午》《邦妮和克 莱德》这些影史名作。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这些陌生的美国电影就像来 自一个陌生的外星文明,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那个时候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在大学校园里开设这 样一门公开选修课,把自己喜爱的电影与学生分享。十多年后,这个梦想真 的实现了。如今,我在山东大学开设了这门名为“中外影视艺术作品精读” 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然而,时过境迁,在如今智能手机早已普及的时代,再 经典的影视艺术佳作,很多学生也不会觉得是什么稀罕之物。另一方面,虽 然影视鉴赏类课程是国内大多数大专院校都会开设的艺术公选课,然而,目 前相关的大学教材已经普遍陈旧,课程中选取的某些片例也很难提起学生兴 趣。这些都是我在开设“中外影视艺术作品精读”这门课之前便已经知晓的 情况,并且就这个问题思考了许久,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在我看来,以往这类课程选取的片例更适合影视类专业的本科生,而不 是大学里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于是在准备这门课的时候,我几乎完全放弃 了过去的影视鉴赏类大学教材,对课堂内容进行了个人化的设置。比如说,与其给学生讲《黄土地》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美学意义,不如给他们讲《横空 出世》中原子弹试验成功对我们国家的重大意义。二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是 大学里影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学习和了解的,而后者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 知道的,而且是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作为一名电影学领域的学者, 同时也是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资深影迷,我深知,自己感兴趣的电影其他 人未必一定会感兴趣,但如果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电影,最好还是不要给他 人讲。
顺着这一思路,我彻底放弃了以往同类课程的教材框架,按照我自己 的逻辑重新安排了整学期的课程。在我看来,与其让学生在看《战舰波将 金号》《公民凯恩》这些影史经典时昏睡过去,还不如给他们讲讲《赛德 克 · 巴莱》背后台湾省当年被殖民的痛苦历史,讲讲美剧《战士》背后海 外华人的辛酸与磨难,讲讲英剧《浴血黑帮》中折射的一战后欧洲风云, 讲讲俄罗斯电影与苏联的“红色悲歌”,讲讲印度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与大 国梦想……这些比较新的影视作品不仅在影视技术、叙事节奏等方面更符 合现代审美,同时,我选取的切入角度往往更能够和当下现实关联,在吸 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展对世界的认知。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堂 内容确实吸引了许多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被《大丈夫日记》《废 柴联盟》逗笑,被《梁祝》《城市之光》感动,与《秋天的童话》《三傻 大闹宝莱坞》共鸣,和《穿越火线》《神秘博士》邂逅;既欣赏到了港台 电影的当年魅力,又领略到了电影中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 风情……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积累,我开始想要在此基础上撰写一本专门 的教材。
本书从开始动笔到最终出版历时两载。其间,虽然世事云谲波诡,但我 们每天都在见证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奋进勃发、蒸蒸日上,这是我们这一代 人最大的幸运和最大的幸福。
感谢我所在单位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为本书出版提供的慷慨资助;感 谢我院刘冰老师和南方日报出版社刘志一老师的热情相助;感谢陈宇编辑的辛苦付出;感谢杜蒙、王新越、程薏蒙、刘焦、张惠雯、王崇峻、沈天健、 娄辰瑶、陈思伊、梁艺熙、李新格、张惠雯、石欣然等各位优秀同学的帮助。
祝福我所有的学生,祝你们扬帆远航,愿你们前程似锦!
许 乐 2025年4月于威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