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故宫博物院百年百事
》
售價:HK$
653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
售價:HK$
439

《
中国ESG卓越实践(2024) 探索创新ESG中国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
售價:HK$
1010

《
大浪淘沙:从五代到十国 王宏杰五代史三部曲系列 一部生动而富有深度的乱世长卷 一幅反映人性的丰富画卷
》
售價:HK$
490

《
第八个侦探
》
售價:HK$
305

《
情结(精装)俄狄浦斯情结/该隐情结/自卑情结/救世主情结…… 在诉说与倾听中打开心灵的窗户,探索情结
》
售價:HK$
281

《
台湾百科全书历史篇
》
售價:HK$
857

《
建安 英雄的绝响(214—219)
》
售價:HK$
301
|
| 編輯推薦: |
|
本书由南开大学教授盛斌撰写,系统运用贸易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机制、制度约束与利益博弈。
|
| 內容簡介: |
|
本书运用贸易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政府行为、决策过程和制度约束,考察对象包括贸易发展战略、进口和出口贸易政策体制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并以中国工业行业的保护结构为重点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央政府、利益团体、公众、世界贸易体系和外国政府对贸易政策决策的影响。本书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中国民主集中制的贸易保护的计量模型,并在选择分析的范式上适度吸收了结构-功能主义、理念和制度分析、角色理论等政治学领域的内容,有助于理解中国贸易决策机制和政府过程的独到之处。
|
| 關於作者: |
|
盛斌教授,1999年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南开经济研究》副主编。他曾是美国富布莱特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和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访问学者。他目前担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等学术职务。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亚太经济、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浦山奖”等。
|
| 目錄:
|
1导论 2文献评述 3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的决策机制和政府过程 4中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利益影响和制度约束(I):国家目标和权威 5中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利益影响和制度约束(II):国内利益影响 6中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利益影响和制度约束(III):外国利益集团和国际贸易制 度约束 7中国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模型 8中国工业贸易保护结构政治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9结论和前瞻 附录I第7章贸易保护政治经济模型中变量和参数 附录II第8章数据处理说明 附录III第8章数据附表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学术升降,代有沉浮。中华学术,继近现代大量吸纳西学、涤荡本土体系以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因重开国门,迎来了学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在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之下,中华大地集中迸发出学术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的强大力量,产生了一大批卓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这些出自新一代学人的著作,充分体现了当代学术精神,不仅与中国近现代学术成就先后辉映,也成为激荡未来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 为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我馆组织出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旨在系统整理当代学人的学术成果,展现当代中国学术的演进与突破,更立足于向世界展示中华学人立足本土、独立思考的思想结晶与学术智慧,使其不仅并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更成为滋养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宝贵资源。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主要收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兼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名著,涵盖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和文艺理论等众多学科。丛书选目遵循优中选精的原则,所收须为立意高远、见解独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著或论文集:须经历时间的积淀,具有定评,且侧重于首次出版十年以上的著作;须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并至今仍富于生命力。 自1897年始创起,本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近年又确立了“服务教育,引领学术,担当文化,激动潮流”的出版宗旨,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系统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后,近期又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等大型学术经典丛书陆续推出,“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为又一重要接续,冀彼此间相互辉映,促成域外经典、中华现代与当代经典的聚首,全景式展示世界学术发展的整体脉络。尤其寄望于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仅服务于当下学术,更成为引领未来学术的基础,并让经典激发思想,激荡社会,推动文明滚滚向前。
崇尚自由贸易政策的纯贸易理论与现实中的贸易干预和扭曲政策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将公共选择的分析范示引入传统贸易理论,从政策决策过程的角度去探求贸易扭曲政策存在的真正原因,这一贸易政策内生化的理论增强了人们对作为公共政策形式之一的贸易政策的“科学”认识。 本文利用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和概念框架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政府行为、决策过程和制度约束,考察的对象包括贸易发展战略、进口和出口贸易政策体制、贸易自由化进程以及中国的多边、地区和双边贸易关系,并以中国工业行业的保护结构为重点研究中央政府、利益团体、公众和世界贸易体系对贸易政策决策的影响。本文的根本目的并非着重于提出中国贸易政策的最优方式,而是在于如何认识和理解其贸易政策的产生和实施过程。 本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导言,阐述写作的背景、主题、目的和篇章结构。第二章文献评述从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的问题的提出出发,对近十多年来该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总结,并对不同分支研究的基本观点、基础模型、方法论、技术特点和结论进行了比较和综合性的学术评论。第三章首先利用政治学理论中结构一功能论和系统论的方法勾画出中国经济政策决策的一般政府过程框架,并结合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对框架中的不同环节进行了剖析,从而描述了中国经济政策决策的宏观政治制度本质、特征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为分析贸易政策提供广阔的时空背景。第四、五、六章首先勾勒和描述了中国贸易政策决策的总体框架结构,然后分别从国家目标和权威、利益团体和外国政府及国际贸易制度约束三个层面对中国贸易的公共选择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分析了它们各自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和行为绩效。其中涉及了大量的部门、政策和机构的案例分析,力图从一个比较广阔的视角来展现中国贸易政策决策和执行的现实情况。 接下来的两章将分析的重心集中于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问题,这是对该领域实证研究在中国的一个扩展。在第七章中构造了适用于民主集中政治体制下的理论模型,它吸收和借鉴了第二章理论文献评述中的某些技术。在此理论基础上,第八章利用计量回归模型结合实际数据(作者建立的统一分类标准的3年36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库)对中国工业贸易保护结构的政治经济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在统计上检验了第四至六章描述性分析的真实性和显著性。 最后第九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就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对中国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若于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