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10月出版新書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仁者不忧

書城自編碼: 416245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张静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19118696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 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

售價:HK$ 1428
建安 统一北方之战(201—207)
《 建安 统一北方之战(201—207) 》

售價:HK$ 250
什么是权力(一本讲透权力逻辑的政治学入门佳作,一次从学术到生活的认知升级)
《 什么是权力(一本讲透权力逻辑的政治学入门佳作,一次从学术到生活的认知升级) 》

售價:HK$ 306
债务自由:远离债务困境
《 债务自由:远离债务困境 》

售價:HK$ 403
清代满汉关系史:全三册
《 清代满汉关系史:全三册 》

售價:HK$ 2540
卢浮宫馆藏中国陶瓷
《 卢浮宫馆藏中国陶瓷 》

售價:HK$ 1010
建安 决战赤壁(208—213)
《 建安 决战赤壁(208—213) 》

售價:HK$ 281
亨利·贝尔坦的“中国阁”
《 亨利·贝尔坦的“中国阁” 》

售價:HK$ 347

編輯推薦:
这是一部从远古走来安顿心灵的生命之书。多位资深学者倾数载心血,从五千年智慧长河中采撷诸子百家消除杂欲、追求至善、回归本心的修身智识,以现代视角对其进行解读,为您送上直抵人心的修养之道。书中着重阐述“仁”这一核心概念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意义。仁,是一种深植于内心的道德力量,它能滋润贫瘠而焦灼的内心,让身处喧嚣的我们以一种超脱豁达的心态去应对人生中的纷繁变故、荣辱起伏。当一个人真正涵养了仁德之心,便能超越自我,不再被私欲和得失所困扰,在面对生命困境之时摆脱焦虑和内耗,学会顺其自然、和光同尘,看见并走向一个更广阔而安宁的世界。
內容簡介:
自先秦起,诸子百家便在悠悠华夏的历史长河中探寻修身立德与为人处世之道,这些思想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仁者不忧》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立德智慧,从修身行道、仁者爱人、困境之道等多个维度,精选经典篇目并进行深入解读。书中既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理念,又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知行合一,学无止境”等现代启示,更有“介之推不言禄”“管宁割席”等寓意深刻的经典故事,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丰富的智慧与启示。无论是处于自我提升阶段,还是在面对生活困境时,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古人的智慧,找到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与方法。《仁者不忧》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读物,更是一本提升个人修养、增强应对挫折能力的实用指南。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张静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道家哲学、魏晋玄学、中西比较哲学。曾发表《西汉的风俗观:以儒家为中心》《一个比较哲学探究的元方法论框架》等多篇学术论文。
【作者团队简介】

王 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等。

王玉彬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庄子哲学之诠释与重建》《畸于人而侔于天:先秦子学视域下的庄子哲学研究》等。

李细成 山东大学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著有《中国哲学视域下的耶儒互动研究》等。
目錄
目录
修身立德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003
阴阳化生,德业日新 004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006
士志于道,杀身成仁 008
正心修身,修身齐家 012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015
心无是非,行不违道 019
三省己身,以法为师 023
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031
动亦定,静亦定 034
心纯天理,无杂人欲 038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042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04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047
真积力久,学无止境 051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054
尊五美,屏四恶 057
以物观物,以心观心 061
仁礼存心
仁者以兴天下之利为己任 067
仁者爱人,礼者敬人 071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074
心怀仁德,智行天下 07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80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083
见善自存,不善自省 086
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090
舍生取义,莫失本心 093
有匪君子
万世师表,高山仰止 099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103
在上不骄,在下不忧 105
战战兢兢,谨言慎行 107
清廉谨慎,勤勉用力 110
生财有道,以义为利 113
先义而后利者荣 117
介之推不言禄 121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124
管宁割席 127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129
困境之道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135
虽九死其犹未悔 139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4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47
自乐其乐,乐乎斯道 149
遭难后而著史记 153
顺其自然
尊道贵德,顺其自然 159
庖丁解牛,依乎天理 163
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166
超凡脱俗,纵情山水 169
不戚于贫贱,不汲于富贵 172
心园自得,世外天成 175
诗境三重,物我两忘 178
和光同尘
知者不言,和光同尘 185
不争,则莫能与之争 188
清净柔弱,虚无恬淡 191
形神合一,长生之道 194
内修为本,福祸自定 196
知鱼之乐,境与心会 200
附?录 202
后?记 206

丛书信息
中国治道名篇丛书
理论篇——
《有为而治》
《仁者不忧》
《睦亲齐家》
《为中华谋》
实践篇——
《中国贤臣》
《中国良吏》
《中国儒商》
《中国名士》
內容試閱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①者承蜩②,犹掇③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枸④;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⑤,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庄子?达生》
【注释】
①痀(jū)偻:驼背。
②承蜩(tiáo):捕蝉。在长竿顶上涂上胶,用来粘蝉,是一种捕蝉方法。
③掇(duō):拾取。
④厥株枸:竖立的木桩。
⑤不反不侧:不转动身体,不改变姿势。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长竿粘蝉,就好像从地上拾东西一样轻而易举。孔子说:这其中“真是巧妙啊!这其中有什么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门道。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泥丸而不坠落,失手的情况就很少了;叠起三个泥丸而不坠落,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泥丸而不坠落,就会像从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我站立时,身体犹如木桩一样稳固;我举长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般纹丝不动。即使天地广大万物繁多,我只关注蝉的翅膀。我心无杂念,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怎么可能不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用心不分散,高度凝聚精神,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啊!”
【简析】
在《庄子》一书中,我们常会看到很多与技艺相关的寓言,比如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等,这些故事不仅呈现出匠人纯熟的技艺,也展示了某种神妙的精神体验。本文也是如此,庄子意在通过驼背老人的捕蝉绝技,阐述隐藏在精妙之“?技?”背后的高明之“?道?”。也就是说,不管是庖丁、轮扁还是驼背老人,他们之所以能将技艺发挥到极致,是因为通过对“?技?”的不断锤炼以及对“?道?”的不懈追求,最终实现了那种身心一如、道技合一的状态。
通过驼背老人的描述可知,如欲达到技艺圆融的境界,首先需要的是艰苦的“?累丸?”训练——只有从“?累二?”“?累三?”发展到“?累五?”,才能达到捕蝉像捡东西一样容易,这需要反复而艰苦的揣摩、体会与练习。不仅如此,技艺的纯熟更需要内在精神状态的修炼,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正是这种心志专一、精神集中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才使得驼背老人的技术操作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由此可见,事情的成功需要的是艰苦的训练、持久的专注以及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所做的一切才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或无趣的重复,而能在心志与精神层面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眸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①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②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尽心上》
【注释】
①孳孳:通“孜孜”,勤勉不懈。
②跖:相传为春秋时的大盗,又称“盗跖”,常被儒家作为反面象征。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天,下不愧对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而对其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但称王天下不在其中。”
孟子说:“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是君子想得到的,但他的乐趣不在于此。站立在天下的中央,安定普天之下的百姓,君子虽以此为乐,但他的本性不在于此。君子的本性,不会因为他的理想完全实现了而有所增加,也不会因为他窘困隐居而有所减少,这是由于本性已根固于心。君子的本性是仁义礼智,这种本性所生发出来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举手投足间别人就能看到他的德行和修养。”
孟子说:“鸡鸣便起床,孜孜不倦地追求德行修养和事业精进的人,是舜一类的人物;鸡鸣便起床,孜孜不倦地求利的人,是盗跖一类的人物。要想知道舜和跖有什么区别,没有别的,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罢了。”
【解析】
孟子的这三段话均具有深远影响。第一段是著名的“三乐”,这“三乐”基本囊括了儒家伦理学的内容;第二段则将孟子的人性论与工夫论呈现了出来;第三段则是著名的义利之辩。就第一段而言,孟子一上来就对普通人认为的人间大乐“王天下”予以了否定。在普通人看来,统治者占据了最多的资源,因此能够享受人间最大的快乐与幸福。但孟子指出,这种幸福恰恰是低层次的、短暂的,真正的幸福应根植于人自身的归属与实现,因而是持久和稳固的。家人的安宁是自己心灵安定的基础,若失去了家人,则自我也部分地丧失了;行事正直、没有愧疚,这样的生活才能安然自得,而不必患得患失;将自己的所得传授于他人,这就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延续。所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恰恰必须落实到第二段来理解——只有实现内在的道德本性,才能带给自己真正的快乐。在这个道德本性中,有对家的归属,有对直道而行的肯定,有对弘扬大道使命的确立。因此,能时时刻刻这样做的人,就是行善之人;不能这样做,而只追求物质享受和私利的人,就是趋恶之人。可见,这三段话可以组成一个融通的体系,而其中反映的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崇尚道德。
孟子这三段话最终指向的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实践道路,它既要求个体不懈地进行自我修养,以实现真正的幸福;也倡导社会形成以义为先的伦理风尚,从而达成根本意义上的和谐。这才是儒家“崇尚道德”的核心所在——它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构建理想社会的基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