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755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296

《
一寸灰(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352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203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论文突出的优点:一是厚重的文献资料基础; 二是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三是语言学、译介学和文学研究等跨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 且运用和论析都很深入, 而不是流于表面。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西方学者唐前辞赋英语翻译为研究对象,以定量研究方法,系统性檃栝百余年西方辞赋英译所用翻译方法与策略,探究“丰厚翻译”与“精简翻译”的缘由与轩轾,为后世辞赋英译提供可借鉴性参考。作者并以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等翻译理论与中国诗赋“语用本位说”为理论基础,借鉴中国典籍“章句”研究方法,从字词、句式、篇章三个层面对译文展开基于文献考证的文本细读,探索辞赋英译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
| 關於作者: |
|
肖盈盈,1971年,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诗赋,贵州商学院文化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师,在《四川戏剧》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
| 目錄:
|
目 录
导 论
第一章 西方学者的先秦辞赋英译
第一节 英译研究理念与研究理路
一、 研究理念———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
二、 译 (辞) 赋三层面的翻译研究理路
第二节 亚瑟 韦利的先秦辞赋英译
一、 韦利辞赋英译概观
二、 韦利辞赋重译——— ?九歌 国殇? 新旧译本对比
第三节 霍克思与魏宁英译 ?楚辞? 全本比较
一、 字词层面英译———以 ?离骚? 文化负载词为对象
二、 句式层面的形、 音、 义比较
三、 篇章层面的英译比较
第二章 西方英译学者的先秦辞赋研究
第一节 亚瑟 韦利的先秦辞赋研究
一、 韦利的中西文化与文学比较论
二、 韦利论辞赋
三、 韦利的屈原赋研究
四、 韦利的宋玉赋研究
第二节 大卫·霍克思的 ?楚辞? 研究
一、 屈原其人与 ?屈原列传? 真伪考
二、 ?楚辞? 纂辑考论
三、 ?楚辞? 作者与创作时间
四、 赓续前贤———对前人楚辞研究的借鉴
五、 霍克思 ?楚辞? 研究特出之论
六、 ?楚辞? 巫术、 宗谱、 求女母题研究
第三节 其他西方英译学者的先秦辞赋研究
一、 伯顿 华兹生及其 ?离骚? ?九歌? 研究
二、 魏宁及其 ?楚辞? 研究
第三章 西方学者的汉魏六朝辞赋英译
第一节 伯顿 华兹生的汉魏六朝辞赋英译
一、 “丰厚翻译” 抑或 “精简翻译” ———字词与句式层面比较
二、 华兹生 “流畅精简的自由翻译观” 及典籍翻译思考
第二节 康达维的汉魏六朝辞赋英译
一、 ?文选 赋? 英译难题的外因与内因
二、 ?文选 赋? 字词层面之联绵字英译
三、 ?文选 赋? 句式层面的英译
四、 ?文选 赋? 篇章层面的英译
第三节 陶渊明辞赋的英译
一、 陶渊明辞赋三首及英译概况
二、 ?归去来兮辞? 四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第四章 西方英译学者的汉魏六朝辞赋研究
第一节 亚瑟 韦利的汉魏六朝辞赋研究
一、 西汉赋家及赋篇论———邹、 枚、 马、 扬
二、 东汉与魏晋六朝赋家及赋篇论
第二节 伯顿 华兹生的汉魏六朝辞赋研究
一、 ?汉魏六朝赋选? 选篇因由
二、 ?汉魏六朝赋选? 导论研究
三、 ?哥伦比亚中国诗选? 新旧版本比较
第三节 康达维的汉魏六朝辞赋研究 (上)
一、 修辞学视角下的扬雄四赋研究——— ?汉赋: 扬雄赋研究?
二、 两汉赋家及其赋篇研究
三、 魏晋六朝赋家与赋篇研究
第四节 康达维的汉魏六朝辞赋研究 (下)
一、 康达维 ?文选 赋? 的辞赋研究
二、 康达维论辞赋
三、 海内存知己———与龚克昌的学术交往
第五节 西方英译学者的陶渊明辞赋三首研究
一、 海陶玮的陶渊明辞赋研究述评
二、 戴维斯的陶渊明辞赋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序 二
朱伟华
没有想到肖盈盈的博士论文专著,这么快就出书了,特别为她高兴。一路看她走来,深知她的付出和艰辛。翻开沉甸甸的成果,欣喜赞叹之余,也格感慨。我带出的硕博研究生70余位,珍惜与每一位学生的情谊,但是和盈盈的缘分,却有些特殊。
2019年是我硕士关门弟子毕业的年份,告别职业生涯这年收到一份大礼——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我的四名硕士在这一年同时考上博士,肖盈盈是其中最年长一位。这年距离她从我门下毕业,刚好10年。
盈盈是2006年考上我硕士研究生的,那一年她35岁,和我本人读硕士研究生时同龄。恰巧她女儿当时,和我读硕期间女儿的年龄相仿。我深知有家室、孩子拖累的女性求学之艰难,对她有特别的关心。进校之后发现,她其实还有更多的不易。在我带的研究生中,本科是非中文专业的不多,而盈盈1992年从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不仅是非中文专业,还不是本科生。所以在读硕期间,她不但要完成硕士学业,还要补本科学历。我同时惊异地得知,从专科毕业到考取硕士这段时期,她不是在学校、机关等单位从事文化教育工作,而是在贵阳、深圳、成都等各地从事商业、财务等相关工作,可以说和科研领域相去甚远。但她身上没有丁点商海浮沉的世故痕迹,反而是异常善良、单纯和诚恳。特别难得的是,她性格内敛沉稳,做人耿介正直,做事踏实认真,具有做研究所需的求真务实秉性和吃苦耐劳精神,让人非常放心,我们很投缘。
看到盈盈的研究潜力之后,我给她的学位论文选题是我当年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延续。我在钱理群先生指导下做的硕士学位论文是《丁西林早期戏剧创作研究》,成果发表在《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上,观点为学界认可,收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我给盈盈定的题目是《“独幕剧圣手”的转向与拓展——丁西林后期戏剧创作研究》,我做过丁西林戏剧研究,知道这个选题的难度,但是盈盈很好地完成了这个研究,以优良成绩毕业。我让她做这个选题的本意,是想让她完成这个研究之后,我再打通前后期,完成丁西林多幕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品研究,我们共同完成丁西林研究专著。遗憾的是,因为学院申报博士点我工作太忙,这个想法没有落实,但做学问的训练,我认为盈盈在硕士阶段是完成了的。
2009年盈盈毕业后回到她的母校,易名为贵州商学院的文化旅游学院任教,因为是商学院的缘故,她基本都在上“大学语文”等公共课,在专业研究方面难有拓展。盈盈自学英语考过了六级,有外语优势,2014至2016年间,她公派出国到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担任对外汉语教师,工作出色,年年获优,只是离研究领域似乎越来越远。当她2018年提出要跨专业考博士时,我虽有些担心,还是相信她逆袭的决心和能力的。
在盈盈读博阶段,我真正看到了她的超常努力,也见证了她的迅速成长。我45岁高龄考博,一直是鼓舞自己女弟子努力拼搏的榜样力量,而盈盈则“青出于而胜于蓝”,她读博进校年龄,已是我博士毕业年龄。只有亲历其间又兼有妻子、母亲身份的女博士,才能了知其中之甘苦。盈盈和我一样在提升学历的过程中换了三次专业,但她是越换越难。古典文学研究需要古文根底,她专攻的又是冷僻的辞赋研究方向,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积累,她进校后面临极大挑战,我知道她在博一、博二期间一直恶补古文,终于让自己在流畅阅读文言文之余,还能以古雅文体书写辞赋研究论文。我也知道她在读博之前很少发表论文,但在读博的四五年内,就连续在《汉学研究》《中国赋学》《中国韵文学刊》《电影评介》《四川戏剧》等刊物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在写文不易发文更难的当下,可以想象其中的努力和艰辛。
然而,最能体现她学术研究实力的,还是这部《西方学者唐前辞赋英语译解研究》专著,也是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人都有学科偏向,古文底子好的人常常外语不佳,外语基础好的人又往往对古文望而生畏。而在中国古典文学各体式中,辞赋文体难度是最大的。盈盈的博士论文不但研究对象是辞赋,她还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聚焦于西方学者对唐代之前辞赋的翻译与研究。这种研究难度加倍,这种选题在辞赋界少有人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个选题具有相当难度和创新性,其讨论范围广涉欧美各家,时间从先秦以至六朝的作品,面对海外英译唐前辞赋研究的整体状况,综述探究西方学者对于诸体赋作的翻译和研究。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看到了盈盈的严谨认真全力以赴。为了穷尽资料,她不仅收全了线上、线下相关文献论文,还托海外朋友去国外查找复印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她殚思竭虑数易其稿,在博导指导下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深入推敲。这个选题不是我的研究领域,但看到她的论文成稿后,我以自己的学术训练判断,这应该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果然,答辩后盈盈的论文以全A票获优通过,由衷欣慰之余,也从她博士论文学位评审书评语中,看到了专业导师们对其研究价值的高度肯定:
选题对于域外汉学研究,特别是古代辞赋的域外研究,具有很大的总结性意义。论文所运用的文献和材料非常丰富,分析归纳也很准确到位,体现出作者的专业知识系统深入,理论基础扎实宽厚。行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数据可靠,论证翔实,各种论证方法,综合应用,体现了作者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
论文突出的优点,一是厚重的文献资料基础;二是中西文学比较研究;三是语言学、译介学和文学研究等跨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且运用和论析都很深入,而不是流于表面。
论文关注了一百余年来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楚辞及辞赋的翻译与研究,这是对目前西方汉学研究热点的积极回应与有效参与,选题具有前沿性,体现出作者对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视角。
文章文献综述涵盖了与此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全面、有效地体现了学术动态。而且,其论述所用材料涵盖了19世纪末最早的辞赋研究原始资料,也将新世纪最新辞赋译著与论文囊括其中,文献材料颇为新颖。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娴熟地采用了比较研究法。如对比译者前后期译文、不同译者相同译文以及中外学者对相关赋学问题的不同阐释与理解等,同中求异,凸显了不同的译者及研究者的个性特点及独特贡献。在结构安排上,以四章十四节的篇幅,按先秦及汉魏六朝的时代顺序,分为译、解两大板块,重点以韦利、康达维等诸位学者为例,展示了百余年来西方辞赋翻译与研究发展流变的过程、特征和规律,史论结合,语言表述畅达且不失典雅,整体上做到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该文以西方学者对中国唐代以前的辞赋英译及研究为研究对象,分先秦、汉魏六朝两个时段,分别讨论两个阶段的西方英译和研究情况,总为四章,较为全面深入地讨论西方学者在这两个时段和两个方面的具体贡献。本文对西方学者的英译辞赋研究有比较明显的推动作用。
全文的中英文资料搜集较为全面,对中西方的辞赋研究状况和研究深度都较为熟悉,故能较为细致准确地分解和剖析西方学者在英译字词、句法、篇法和翻译策略上的具体贡献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学术问题。文中插入的表格和文后附录的篇目列表、西方学者著作书影等,可见作者的搜集材料之功和剖析文本的细致深入程度。
全文研究态度认真,引用符合学术规范。
而肖盈盈的博导更具体指出:
本文重点考察了英译各体辞赋的词句,对骚体咏叹、大赋散语和骈语的翻译具有精到的考察,尤其对于辞赋联绵词的翻译阐发具有创新性。
在中国文学诸体中辞赋为难,其字词句尤其是联绵字更是纷繁炫目,本土对此的研究涉及艰深的学术领域,考察英译更难。本文对于辞赋联绵字具有较深的了解,故能比照英译而阐发其特点,包括西方对于辞赋的研究,都必基于辞赋学的练好学养和英语的功底,也正是在这一方面显示此文的难度及其对中国赋学的贡献。
这些业内评价,证明了这个研究的价值和这部专著的分量。回看盈盈走过的路,她能取得今天的成果,几近奇迹。她从事过很多职业,走的是一条很不“专业”的人生道路,但因为诚恳对待每段人生,努力不懈,初心不改,就能在半百之后,捧出一部非常专业的博士学位论著。她相貌秀美柔弱,内心却坚韧;她表面轻轻盈盈,实则步步沉稳。她的努力值得被看见,如同这部厚重的学术专著值得被打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