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战胜拖延症
》
售價:HK$
194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857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1520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通过沉浸式行走与写作,寻觅大自然中蕴藏的秘密与无尽诗意,感受极北之地秋日里的童话和人文意蕴。
|
| 內容簡介: |
|
本书记录了作者以自驾方式,深入大小兴安岭森林腹地、呼伦贝尔大草原、漠河龙江源及三江平原,并沿着乌苏里江溯源兴凯湖等地的旅行经历。旅途中,作者在密林中聆听声响,在草原品味芬芳,在江湖湿地感受野性的韵致,在宁古塔、伊兰寻觅文明的过往,将黑龙江流域千百年来的历史融入行走过程,与那片土地上的人与自然展开心灵对话,见微知著讲述自己的行旅故事。
|
| 關於作者: |
|
孙重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好自然与人文学习与写作,曾多次自驾行走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作品散见于《深圳特区报》《散文海外版》《西部散文选刊》等报刊,已出版《野性的旅程》《荒野行吟》《远山孤旅》《所念在家山》等读书、旅行札记作品,其中《荒野行吟》获“中版好书2017年度榜∕文学艺术十大好书”和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非虚构文学),2020年被北京大学中文系李杨教授列为“十本推荐图书”;《远山孤旅》获第21届深圳读书月-深圳之窗?阅读的声音活动“读者喜爱的好书”。现居深圳。
|
| 內容試閱:
|
大河唱
我喜欢旅行,曾经独得其乐驾车去过一些偏远之地。记得在三江源的某个黎明,当车窗外泛起鱼肚白时,我冻得哆嗦的手指触碰到方向盘的冰碴儿,与天地初醒的孤独感至今难忘。探访那些原始蛮荒之地,我总会在篝火旁听着牧民讲述神山传说,酥油灯跃动的光影里,仿佛看见千年时光在睫毛上凝结成霜。
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从深圳自驾至青藏高原腹地,寻访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车轮碾过碎石路的震颤让我想起心跳,当海拔表的指针不断攀升时,肺部就像灌满了燃烧的焦炭。从玉树的治多县到杂多县,在穿越干卡贡玛和日阿东拉等地海拔高出五千米的荒原山地时,风声中玛尼旗杆裹挟着经幡的残响,我觉得自己正穿越时空隧道,与唐蕃古道上的驼队擦肩而过。
河流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次来到大兴安岭腹地溯源黑龙江,密林深处灌木丛中星星点点的山刺玫让我想起青藏高原上的垫状点地梅,不同海拔和纬度的植物都在用绽放诠释生命的意义。海拉尔河源头区域,潮湿的苔藓蹭着裤脚,腐殖土的气息混合着冷冽的空气直冲鼻腔。俯身掬起第一捧山泉,清凉沁入掌心,我仿佛触摸到了大地跳动的脉搏,那一刻,我理解了“华夏文明总是将江河比作血脉”这句话的况味。黑龙江的河源,对我而言是未拆封的信笺,等待着我用脚步丈量它的身体。当我在地图上反复勾画线路时,笔尖画出的线条仿佛化作解开谜题的密码。
站在新巴尔虎右旗的茫漠草原,看着克鲁伦河蜿蜒如银色绸带,我想起成吉思汗在此饮马射猎的场景,仿佛听见水流在诉说蒙古铁骑远去的嘶鸣。在满洲里二卡湿地,额尔古纳河的涛声里夹杂着俄语的船歌谣,界碑上的国徽在晨光中闪烁。手指抚过斑驳的界碑石面,触感冰凉,我的内心却灼热,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脉动。当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波涛拍打在抚远的黑瞎子岛上时,江风裹挟着豆花的清香,从远处渔船的汽笛声里,我又仿若听到赫哲人演奏着悠长的口弦曲。
走在扎龙湿地的木栈道上,丹顶鹤掠过水面留下的涟漪,恰似岁月在宣纸上晕开的墨痕。在嘎仙洞的幽暗里,触摸着北魏祖先刻下的祝文,岩壁上跳动的火把光影里,我仿佛看见鲜卑人举着火把走出山林的剪影。在敖鲁古雅使鹿部落,鄂温克老人用桦皮碗盛来鹿奶,温热液体滑过喉间的刹那,我明白为何北方民族将驯鹿视为神使——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每个生命都是彼此的馈赠。当暮色笼罩漠河的北极村时,玻璃窗上凝结的霜花,将星空折射成流动的银河。当夜幕降临时,我站在瑷珲古城墙下、海兰泡精奇里江的江边听江水呜咽,百年前《瑷珲条约》签订和“庚子俄难”时的悲鸣似乎仍在风中回荡,它提醒着我们文明与野蛮往往只有一江之隔。当无人机掠过龙江第一湾江面时,镜头里蜿蜒如玉带的江水让我眼眶发热——在这个筑坝成风的时代,还能遇见未戴枷锁的大河,是何等地奢侈、幸运。当车载导航显示抵达北纬53°线时,仪表盘外的白桦林正演绎着金色狂想曲,此时我终于懂得,有些风景注定要穿越千山万水后才能遇见,正如有些领悟必须历经岁月的沉淀方能获得。
站在黑龙江畔的秋日里,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林的金黄与蓝天互映相接,脚下松针和树叶铺就的地毯沙沙作响;站在三江平原松花江江边田埂,微风中吹来的不仅有稻花的香气,还有众鸟横江带来的欢腾。当老舍先生“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诗语在耳畔回响时,我的衣襟已被江风浸透,风里包裹着松脂的醇香,渔网的咸腥,更有无数先民踏过的跫音。
当最后一片秋叶飘落江心时,我深知这趟旅程收获的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意义上的拓宽,更是在时间长河里打捞起的文明碎片。诚然,所谓的寻走江河,终究是在寻找自己血脉中流淌的文明密码,那些江水中沉淀的光阴故事,终将在某个转弯处与灵魂相遇。
日纵山野,夜听星语。怀揣北国之梦,这个秋天,我们夫妇俩从冰城出发,义无反顾地开启了东北大地江河二人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