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变局下的中国声音:国际热点问题透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347

《
“三言两拍”绘画本
》
售價:HK$
449

《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
售價:HK$
765

《
如何走好人生下坡路:用坚毅力找到人生低谷的出口
》
售價:HK$
332

《
黎曼几何 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数学基础
》
售價:HK$
245

《
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汉译23辑)
》
售價:HK$
347

《
《衰落 :英美文化的极限》
》
售價:HK$
347

《
清代中国与东亚海域交流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
这套书汇集了阮仪三团队全面深入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调研所获得的一手资料,是一部生动的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著作。《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五卷本)的出版对中国民间社会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是一个了解中国,了解民族历史的重要窗口,也给从事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官员参考决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
| 內容簡介: |
|
中国的古城、古镇、古村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观念信息。《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五卷本)是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亲自组织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组成调研梯队对中国250个古城古镇古村(含历史街区)调研的成果。这套书分为五卷,出版时间跨越了12年之久。五卷本按照区域分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生动地介绍了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城、古镇、古村,其中有些村镇行将消逝。书中大量的实景照片和部分测绘图,对于踏勘、辨别建筑年代类别等专业读者而言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能够根据不同城、镇、村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策略,准确地提取地方典型传统元素。
|
| 關於作者: |
|
阮仪三,苏州人,1934年生,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获得者。2003年所做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6年凭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再度获得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8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保护与研究”项目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成就奖;2014年阮仪三获得美国圣母大学颁发的“亨利·霍普·里德奖”以表彰他几十年来为保护众多中国的历史城镇与建筑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都市文脉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卫士”“古城守望者”。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等,主编“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系列等。
|
| 內容試閱:
|
序 言
石 楠
1978年10月,我第一次独自远离家乡江苏如皋,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进入南京大学,读的是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告别小县城进入省会,觉得眼花缭乱。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工作,更是折服于京城的辉煌壮阔。后来我到国外留学,在世界各地考察,领略海外风情,惊叹于多元文化的绚丽多彩。一次有一位记者采访,问我最喜欢什么城市,我居然脱口而出:“小城市。”心中泛起了对故乡的怀念。
如皋亦算是历史名城,设县治已有1600年历史,江尾海隅的区位,交通其实并不很便利,文化上处于南北交融地带,留下不少独特的遗产,比如,已故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赞誉为“私园中别具一格”的水绘园,还有全国罕见的山门朝北开的千年古刹定慧寺,以及形如古钱的双环护城河格局,丁字街端头的钟楼等。记得小时候我每天踩着有些湿滑的石板路,穿过窄窄的街巷,到学校上课。放学后我和一帮好伙伴钻到水绘园公园,再翻过城墙,嬉戏于造纸厂的一排排草垛里……故乡始终是蕴藏在心底里的记忆。我曾经在工作后趁着春节探亲的机会,拍了一些老街古巷的照片,可惜这些街巷后来都被陆续拆除。只有双城河的格局依然保存着,水绘园得以重修,并且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来,对于小城市的偏爱,不只是源于对故乡的依恋,还在于大学及工作中接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知识。渐渐理解了,有价值的岂止于皇城的昔日辉煌,还有那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镇,可能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不经意间会泄露出历史的密码。甚至不只蕴涵于城市,而在广袤的土地上,在那些鲜为人知的集镇和村落里,完好地保存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
历史文化犹如一条流淌的河,每个人其实都浸淫于这长河里,大家都在不断地汲取养分。只是有人为此添砖加瓦,有人数典忘祖,干着荒唐的事情。早在出生那天,我们的身体就已经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记,我们血脉中流淌着的,是千年积淀的东方传统。我们可以有一百条现实的理由,要拆除那些没有列入保护范围,甚至没有进入专业人员视野的遗产,但我们只有一条理由即必须对文化遗产负责:那是我们的根。
感谢阮仪三教授,还有他的团队,以及好些素昧平生的规划师、建筑师、研究生,他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真实地记录了一处处古城、古镇、古村。这些古城、古镇、古村,有的已经列入保护名单,有些则还“深藏闺中”。阮教授和他的团队辛勤地挖掘,认真地踏勘,收集第一手资料,把这些瑰宝记载下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们的价值,进而推动它们被妥善地保留下来。
记得若干年前的一天阮教授找到我,谈起他手里有一些古城古镇古村的调研资料积累,很宝贵的材料,别的杂志不愿意发表,他希望通过《城市规划》杂志与大家分享。
作为一份学术期刊,发表这些具有学术价值的调研成果,是一份责任。但在当下对一个没有任何财政补贴的刊物,靠自己的发行和广告收入来支撑这类很明显不具备市场效应的内容,的确是一种冒险。但最终,我们还是为这些调研内容和它背后的精神所打动。这些参与调查的大学老师、学生,何尝不是在作奉献?
于是,我们双方商定,以“遗珠拾粹”为栏目名称,由阮仪三教授主持,指导大家收集资料并整理调查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会刊《城市规划》杂志每期无偿提供两个彩色页面予以刊登,也算是对这项成果的支持。杂志的编辑和参与调研的人员密切配合,字斟句酌,仔细比选,采取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立足文化遗产保护,重在真实记录。
就这样每月一期,至2020年我们已连续发表了200期。这期间,国家颁布了《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重要法规,社会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得
到很大加强。有一些我们杂志上介绍过的城镇,已经被列为名城、名镇,这是我们共同坚持
不懈的成果。承蒙东方出版中心慧眼,将这些调研成果经整合后分为四卷结集,分别于2013
年4月出版了《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一)》和《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
村踏察(二)》,2021年1月出版了《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三)》和《遗珠拾
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四)》,出版后在业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四年后,东方出版中心又将《城市规划》新集结的“遗珠拾粹”栏目内容精心整理、用心编辑、精美设计,予以出版,共同完成了《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五)》。这四年间,国家加大了遗产保护的力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9月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尊重、珍惜历史文化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特别是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欣赏、体验这些古城、古镇、古村,并参与到其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去。
阮先生嘱咐我为这套书写序,我一不敢班门弄斧,二不敢违抗师命,于是,记载下这段简短历史,作为回顾;也借此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重视这些古城、古镇、古村,珍惜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步伐中,稍稍放慢自己的脚步,心怀敬意地体会一下古城古镇古村给我们带来的宁静和尊严。
愿造物主遗落在神州大地上的这些珍珠,持久地发出璀璨的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