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296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551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403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403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296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653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352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1616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以陕西为核心,深度覆盖国际贸易、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长安号)三大关键领域,直面新时代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精准对接陕西 “一带一路” 核心枢纽建设需求,内容具有鲜明的区域针对性与战略价值,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企业优化运营(如物流企业布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供可落地的实践指南。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应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新时代陕西国际贸易、国际陆港和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具体包括:中欧班列长安号对陕西外贸增长和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数字经济赋能陕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新发展格局下中欧班列长安号与陕西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共生理论视角下国际陆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陆港物流产业集群与内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应评价研究、中欧班列五大集结中心发展比较研究、中国陆港代码编制研究、供应链视角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智慧化发展路径研究、哈萨克斯坦亚麻籽出口中国物流供应链追溯体系研究、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研究等。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研究者、实践工作者、企业管理者、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其他社会人士阅读。
|
| 關於作者: |
|
杜跃平,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原院长、陕西自贸区研究院原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先后兼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陕西省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创新创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和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及软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市政府、大中型企业委托的研究和咨询课题70 余项。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学术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 200 多篇,出版著作、教材 10 多种;先后获得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陕西省教育厅优秀研究成果奖励,以及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励,共计 20 多项。
|
| 目錄:
|
|
目 录 中欧班列长安号对陕西外贸增长和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数字经济赋能陕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新发展格局下中欧班列长安号与陕西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共生理论视角下国际陆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 陆港物流产业集群与内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应评价研究 中欧班列五大集结中心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陆港代码编制研究 供应链视角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智慧化发展路径研究 哈萨克斯坦亚麻籽出口中国物流供应链追溯体系研究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中欧班列长安号对陕西外贸增长和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向西打通了中国到中西亚、欧洲等区域的通道,强化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政治经贸文化等交流,推动了我国“向西开放”的进程。2023年9月28日,全省开放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并讲话,进一步强调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要锚定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以更多硬实举措、硬核成果加快补齐开放不足短板,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标杆示范工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中欧班列发挥其桥梁与载体作用,持续不断的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催生了越来越旺盛的国际物流需求。今年是中欧班列长安号开通10周年,10年来,长安号的的开行规模不断扩大,到达城市不断増加,开行线路以及口岸建设也逐步完善。从初期每周开行一列,发展到如今每天开行十余列。2023年前7个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045列,运送货物总重274万吨,开行量、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对陕西外贸增长和贸易结构优化势必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绪论 中欧班列作为国际陆路运输的新型组织方式,为亚欧国际贸易提供了除海运、空运之外的物流新选择,中欧班列开通强化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以及欧洲之间的贸易通道。中欧班列运输费用约是空运的1/5,运输时间约是海运的1/4,综合考虑高附加值货物在途时间成本,中欧班列与传统的海铁联运相比可以节约8%-20%的综合物流成本,且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的特点,在满足高附加值、强时效性等特定物流需求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一)中欧班列对地区贸易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中欧班列通过降低企业出口贸易成本,促进开通城市的贸易增长。影响贸易增长的因素有很多,而贸易成本是其中的关键要素。贸易成本分为固定贸易成本和可变贸易成本,固定贸易成本和可变贸易成本决定了企业是否参与国际市场以及参与深度。中欧班列通过减少企业搜寻匹配成本和开拓新市场成本降低了企业出口的固定贸易成本,通过运输效率提升和运输成本下降两种方式减少了企业出口的可变贸易成本,进而扩大了中国出口规模。一方面,在贸易市场中,如果在出口市场信息对称,企业出口不确定性降低以及沉没成本减少,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出口门槛有所降低,会促使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选择出口,使得出口的扩展边际得到优化。中欧班列“点对点”的贸易模式实现了供需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了企业的搜寻匹配成本,降低企业出口的不确定性,减少了企业沉没成本,中欧班列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使更多企业参与出口。同时,中欧班列构建了企业之间的信息网络, 降低了企业新市场开拓成本。另一方面, 中欧班列通过运输效率提升和运输成本下降增加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数量。作为国际运输通道,中欧班列不但降低了国际贸易中的“冰山运输成本”,使得内陆城市拥有了直达国际市场的便利通道,而且拓展了新的贸易市场,吸引更多企业通过中欧班列开展对外贸易。 中欧班列的开通提高开通班列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也激励国内企业在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和投资行为,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具有催化作用,带来产业和贸易的转型升级,为内陆地区贸易进出口增长提供了内生动力。中欧班列的开通引起的产业集聚会大大增加本地区对外贸易的货源,进而促进该地区的外贸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