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755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296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352

《
保险代理人职业精进之道(新时代·管理新思维)
》
售價:HK$
403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857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301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500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403
|
| 編輯推薦: |
1. 解决家长痛点:从“认识时间” 到“管理时间”,针对性改善孩子“时间难题”
直击磨蹭根源:从“认识时间→理解时间轨迹→规划时间”,层层递进,帮孩子建时间概念,告别拖延。
认知 实用:认识各种钟表、关联日常(守时、按时间工作),学完能用,减少家长催促。
2. 趣味化时间:让抽象时间变得“好懂又好记”
用“生活化问题”勾住孩子好奇心,解锁 “时间知识 古老钟表”,图文结合降低时间认知门槛。
3. 知识 故事双驱动:告别 “说教感”,孩子愿意读
趣事化讲透时间知识:用疑问引历法、日历故事,孩子主动探索和思考。
4.渗价值观:养有序习惯
不刻意说教 “珍惜时间”,而是通过“守时让自己和别人都方便” 的场景,让孩子直观感受到 “时间管理” 的好处,主动愿意养成 “不磨蹭、有条理” 的习惯。
|
| 內容簡介: |
时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有时跑得飞快,有时候又走得很慢呢?难道真的有“时间小偷”?墙上的钟表会不会撒谎?其他星球的时间,和地球节奏一样吗?
翻开这本绘本,这些疑问都能找到答案。你会发现时区的奥秘—中国正值中午,美国可能还是深夜;能读懂树木年轮里的“时间密码”,一圈圈记录着岁月;还能认识世界上最古老的钟表,它已滴答滴答走了几百年。这里有非常有趣的钟表家族:手腕上的手表、口袋里的怀表、会报时的座钟……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书里还有钟表匠的日常、瑞士钟表的故事和日历上的时间故事……甚至还有关于未来的小小预测。每一页都藏着时间的秘密,读完你就能变身“时间小达人”啦!
|
| 關於作者: |
莫妮卡·乌特尼克 著
记者、室内设计杂志编辑。毕业于华沙大学波兰语和意大利语专业。她以儿童读物《妈妈咪呀,令人好奇的意大利》首次亮相在大众视野。她喜欢在她心爱的乡间别墅里度过空闲时间。
阿格涅什卡·索赞斯卡 绘
毕业于奥波莱大学艺术学院现在从事书籍和杂志插画创作。日常工作中,她从事书籍和杂志插画创作。小时候,她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她最大的灵感来自于童年和有关童年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她对待工作很认真,有着近乎“强迫症”的严格标准。
|
| 目錄:
|
时间是什么
错综复杂的时间
变化多端的“变色龙”
公元前与公元后
过去、现在和将来
时间为什么有快有慢
不慌不忙的生活
行星的时间密码
探索宇宙时间
时间宠儿和赛跑者
树木中的“长寿老人”
谁偷走了时间
谁是长寿冠军
最古老的钟表
有趣的钟表家族
手表—从奢侈品到日常用品
“各显神通”的钟表
钟表匠会消失吗
震撼的钟楼之声
瑞士钟表的传奇故事
昂贵的珠宝级钟表
日历上的时间故事
按照时间去工作
时间旅行能实现吗
好听的时间之歌
“融化”的钟表
新的时代来啦
未来会发生什么
准时还是迟到
你知道这些关于时间的谚语吗
|
| 內容試閱:
|
错综复杂的时间
想象一下,你现在要坐飞机去英国。起飞前你看了看手表—早上10点。可是,当你到达英国时,那里的时间却是9点。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坐飞机去美国纽约。当波兰是下午3点时,纽约才早上9点。波兰和纽约有整整6小时的时差。
有的时候,情况会完全相反—比如当华沙的钟表指向下午5点55分时,波利尼西亚却是早上6点55分。是不是很神奇?这意味着你在华沙过完生日后,马上坐飞机到波利尼西亚,还能再来一次生日派对!是不是很酷?
人们把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就好比把一个橘子分成24瓣,每一瓣代表一个时区。你在观察地球仪时,可以看到这些时区是按照地球上的经线来划分的。经线是在地球仪上画出的从北极直达南极的竖直线条。
1884年,世界各国达成了一个重要协议—把经过伦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经线作为起始经线,也就是“本初子午线”。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这条线,人们在天文台的地面上,铺设了一条闪闪发光的金属线来标识。如果你横跨这条线站好,那么你的身体就一半在东半球、一半在西半球,特别有意思。
现在,因为有了更准确的测量工具,科学家们发现,这条金属线和真正的零度经线竟然有102米的距离。不过,去格林威治参观的朋友们还是很喜欢在那条金属线旁边拍照留念。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建立于1675年,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船只在海上找到方向。但是现在,因为伦敦夜晚的灯光太亮造成了光污染,这个天文台不能像以前那样观测星星、为船只导航了。1997年,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所在的“格林威治海岸地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领土面积较小的国家通常只有一个时区,这意味着全国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些领土面积非常大的国家,像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它们的地理面积跨越了好几个时区。这就意味着,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可能正生活在不同的时间中!还有一些地方非常特别,比如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北极和南极,那里其实并没有划分时区。因为在那里,所有的经线都汇集到一点。
变化多端的“变色龙”
当夏天来临时,一些国家的人们会将时钟拨快一小时,我们称之为夏令时。而当冬天到来时,人们又会把时钟调回原来的时间,这就是冬令时。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调整时间吗?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
在欧盟国家,每年时钟会调整两次。当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到来时,人们把时钟向前拨快一小时,这标志着夏令时的开始。等到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人们又把时钟往后拨一小时,调回原来的时间,开始采用冬令时。以2023年为例,从3月25号深夜到26号的早上,时钟拨快了一小时,人们少睡了一小时;但10月28号深夜到29号的早上,人们把时钟拨回了一小时,仿佛又多得了一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在3月底的早上9点起床,按照夏令时其实已经是10点了;而到了10月底,如果人们睡到早上9点,那么还能多睡一会儿,因为时钟才指向8点!
实行夏令时主要是因为夏天白天较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来工作,减少开灯照明的时长,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用电,还有更多的时间享受阳光。开车通勤的人们也能看得更清楚,开车就更安全了。还有,科学家发现,阳光浴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好哟!
1916年,德国最先按这个规律调整时间。不久之后,英国也开始这样做了。到了1918年,美国也开始实行夏令时。
大约100年前,波兰第一次实行夏令时和冬令时。没过多久,人们就放弃了这种做法。1977年,波兰又开始重新使用夏令时和冬令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没有必要这样调整时间了。虽然少开灯能省点电,但现在家里电脑、电水壶、电烤箱、电冰箱和洗衣机用的电,比灯泡多多了,而且它们什么时候用电,和时钟变不变没关系。还有一些人觉得,调整时钟会影响他们的心情,甚至影响睡眠和注意力。你觉得像这样调整时间是好处更多,还是麻烦更多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