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时刻人文·保卫共和之都:法国大革命后期巴黎治安体系的建设(1795—1800)
》
售價:HK$
398

《
相爱的奥秘:爱的深度解码
》
售價:HK$
398

《
余生:清代宦官社会史
》
售價:HK$
347

《
诡舍4 隐秘之地
》
售價:HK$
254

《
“十五五”与2035中国
》
售價:HK$
347

《
被杀死的真理子 尸人庄谜案 作者今村昌弘全新青春冒险小说
》
售價:HK$
286

《
智能超越 AI浪潮下的全球涌动与中国破局
》
售價:HK$
352

《
忌物堂诡谈
》
售價:HK$
230
|
| 編輯推薦: |
|
精美译本:特邀果麦版《一件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译者周颖琪精心翻译,文风现代,适合当下。附加价值:护封背部印上人物关系图,方便阅读时对照,优化阅读体验。精装双封:粉蓝内外,CP封面,时尚清新,但又不失经典本色。新鲜视角:破镜重圆的关键,是自我价值的提升、人际关系的包容宽阔以及共同的奔赴与成长。连接当下:Situationship、杀猪盘、相亲打分表、劝和不和分.....21世纪的年轻人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话题, 这本书里全都有!
|
| 內容簡介: |
没落贵族之女安妮19岁时与海军少校温特沃斯陷入热恋,但因听信亲朋好友的劝导,觉得对方出身寒微,而与之分手;8年过去,安妮家道中落,温特沃斯却衣锦还乡,时过境迁的二人因为共同的社交圈交集颇多,因此有很多机会去观察他人的恋爱,审视过往的爱恋.....
本书讲述了面对爱情时的一种困境:
听信他人之言,做出理性和审慎的选择,带来的是幸福,还是长久的悔恨?
有时,人们该给自己一些信心,不要恐惧爱情会毁掉生活,
先爱了再说。
|
| 關於作者: |
简·奥斯汀
Jane Austen(1775.12.16—1817.7.18)
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她的文学地位和作品价值无须赘言。《他人之言》是简·奥斯汀完整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
从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中强调——理智应该战胜情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获得幸福,到最后一部小说用较长的篇幅描述——一些理性并不会让人变得有多么幸福,她希望年轻人充满信心、展望未来,不要过度忧虑和谨慎。
简·奥斯汀的小说没有什么大事件,纵然她生活的年代经历过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英法战争,但她讲述的主体还是周遭的小镇生活。
而她在对生活点滴的描写中,折射了时代的风貌,
她所写的被很多人看不上的“小情小爱”,其实是社会的横切面。
就本书而言,她揭示了——在那个时代,婚恋是女性的生存手段,也是女性能够发挥有限的主体性的舞台。
|
| 內容試閱:
|
萨默塞特郡凯林奇府有位沃尔特·艾略特爵士,他除了《英国从男爵名录》,别的什么书也不看,这是他独特的消遣方式。读这本书时,闲着了,他可以消磨时光;犯愁了,他可以寻得慰藉。看看老祖宗的那些封号,留到现在的可不多,他心中就洋溢起钦佩和尊敬之情;再翻翻近百年来加封的那些爵位,数都数不清,那些家庭琐事给他带来的不快,也就变成了怜悯与鄙夷;就算书里的其他内容都腻了,他也永远爱读记载着自己家族历史的那一页。他最喜欢那卷书里总是摊开的那页,上面是这么写的:
凯林奇府的艾略特爵士
沃尔特·艾略特,1760年3月1日生,于1784年6月15日娶格洛斯特郡南大宅的詹姆斯·史蒂文森先生之女伊丽莎白为妻;艾略特太太(卒于1800年)育有如下子女:伊丽莎白,1785年出生;安妮,1787年8月9日出生;一个儿子,于1789年11月5日胎死腹中;以及玛丽,1791年11月20日出生。
以上是书里的白纸黑字。不过,沃尔特爵士对此修订了一番,他根据自己家人的情况,在玛丽的出生日期之后增加了以下内容——“于1810年12月16日嫁给萨默塞特郡上克罗斯的查尔斯·穆斯格罗夫先生的儿子和继承人查尔斯”——还添上了他妻子去世的具体月份和日期。
接下来都是些老生常谈,记录了这个古老而体面的家族如何发展和崛起:他们当初如何到柴郡定居,如何被载入了达格代尔爵士的十七世纪贵族名录;出了位郡长,在连续三任议会中担任地区代表,在查尔斯二世登基后的第一年,尽忠尽职,受封从男爵,又娶了哪位玛丽小姐和伊丽莎白小姐。以上这些,洋洋洒洒地填满了十二开书本的两页纸,后面跟着家徽和徽文:“主府邸,萨默塞特郡凯林奇府。”艾略特爵士在这里也添了一笔:“假定继承人,威廉·沃尔特·艾略特先生,第二代沃尔特爵士的曾孙。”
沃尔特·艾略特爵士是彻头彻尾的爱慕虚荣之辈,他以自己的容貌和地位为荣。年轻时的他英俊潇洒,气宇轩昂,现在五十四岁了,仍旧仪表堂堂。他对自己外表的在乎程度,少有女人能比得上;他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心满意足,就连新晋贵族的男仆都自叹不如。他认为,人最大的幸运是受封从男爵爵位,其次是相貌生得俊美,而沃尔特·艾略特爵士竟集上天的两大恩赐于一身,自然是他最热衷的尊崇对象了。
他的外表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招人喜欢,一定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娶到一位性格极好的妻子,好到他自己远远配不上。艾略特夫人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她理智且和善;只可惜年轻时被爱情冲昏了头,当了艾略特夫人,这姑且可以理解,总之她之后的判断和举止从没有过什么失误。婚后十七年来,对于艾略特爵士的种种缺点,她或迁就,或缓解,或掩饰,还让他真正的可敬之处得到了发扬。她算不上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但她还是因为自己的责任心、身边的朋友和膝下的孩子,对生活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因此,不得不丢下这一切的时候,她心有不甘。她有三个女儿,最大的两个分别才十六岁和十四岁,一位母亲留下两个女儿已经很糟糕,更何况要把管理和引导这两个孩子的重任,交给她们自负而愚蠢的父亲,更是难以想象。好在她还有一位非常亲密的朋友,一个明事理、能当此重任的女人,她非常喜欢艾略特太太,便搬来附近的凯林奇村居住。多亏了这人的善待和劝导,艾略特太太才得到了极大的帮助,把她急于提供给两个女儿的良好教养和谆谆教诲维持了下去。
这位朋友并没有跟沃尔特爵士结婚,尽管周围的熟人有过这方面的预期。艾略特太太去世十三年后,他们依然是近邻和密友,一个还是鳏夫,一个还是寡妇。
这位拉塞尔夫人年纪不小了,性格也稳重,她非常富有,用不着考虑再婚,也不必为此辩解。因为对一个女人来说,再婚比不再婚更容易引起人们没来由的不满。但沃尔特爵士还单身,这就需要说明一下了。——大家都知道,沃尔特爵士是个好父亲,为了自己的宝贝女儿,他不再婚,并为之感到自豪(尽管他曾经昏了头,私下里求过一两次婚,并且碰了壁)。为了其中一位,也就是他的大女儿,要他放弃一切也可以,尽管艾略特爵士不太想这么干。十六岁那年,伊丽莎白就已经继承了她母亲所有的权力和地位;她生得十分俊俏,很像艾略特爵士,因此在家总是最有话语权,跟父亲相处得也最愉快。另外两个女儿就远远没什么价值了。玛丽成了查尔斯·穆斯格罗夫夫人,因此表面上受到了一点重视。至于安妮,她品味高雅,性格温和,换了任何真正明事理的人,都会对她评价很高,可惜在她爸爸和姐姐眼里,她一文不值,她的话在家里没有分量,总是要为别人做出让步;她谁也不是——只不过是安妮。
当然了,在拉塞尔夫人眼里,她是最亲爱和最重要的干女儿,是她的朋友。三个女孩拉塞尔夫人都喜欢;但只有在安妮身上,她才能看到艾略特太太当年的风采。
就在几年前,安妮·艾略特还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可她的青春早早消逝了;就算在她风华正茂的年纪,爸爸也不欣赏她(她清秀的样貌以及温柔的深色眼眸,都跟他一点也不像);现在安妮憔悴瘦削了几许,更入不了他的眼。至于安妮的名字还能不能在他最爱的那本书里出现在另外一页,他以前从没抱多大希望,现在更是不指望了。结下一段门当户对的好姻缘,这希望全寄托在了伊丽莎白身上;玛丽只不过勉强嫁进了一个古老的乡下家庭,这个家庭有一大笔财富,还算体面,但名誉全是亲家沾了自己的,自己什么也没落着。不过早晚有一天,伊丽莎白会嫁个好人家。
有时候,一个女人到了二十九岁,会比十九岁时还要俊俏。一般来说,只要不是身体差或太操心,二十九岁还不到魅力减退的时候。伊丽莎白就是这样,她跟十三年前一样,还是那个俊俏的艾略特小姐。因此,沃尔特爵士不顾她的年龄,觉得其他人的美貌都残损了,只有自己和伊丽莎白会青春永驻。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愚蠢,至少,眼睁睁看着其他家人和朋友日渐老去,也难怪他会那样认为。安妮憔悴了,玛丽皮糙了,邻居们的一张张脸更是连她们俩都不如。至于拉塞尔夫人眼角迅速增长的鱼尾纹,他早就看不顺眼了。
伊丽莎白并没有像父亲那样对自己这么满意。她在凯林奇府当了十三年女主人,沉着果断地操持家务,这让她从没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整整十三年,她肩负女主人的任务,制定家里的规则,带头乘坐四马轻型马车,紧紧地跟随在拉塞尔夫人身后,足迹踏遍这个地区所有的会客厅和餐厅。十三个周而复始的寒冬,见证了她为这个小地方办得起的每一场舞会开场;十三个春天里烂漫的鲜花,目睹了她和父亲每年去伦敦旅居几个星期,享受上流社会的生活。承载所有这些记忆,她充分意识到自己已经二十九岁,因此心中有些惋惜,有些恐惧。她还跟以前一样美,对于这一点她完全满意;但她感到危险年龄正在逼近,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最好能有一位从男爵出身的人向她正式求婚。到那时,她再拿起那本关于人上人的书上书,才会再度感受到小时候读它的喜悦;现在她不喜欢那本书。里面写着她妹妹的结婚日期,而自己的出生日期后面却空空如也,这书因此令人厌恶。不止一次,父亲没合上这本书,它就摊开着放在自己旁边的桌上,她见了,会移开目光,把书合上,推到一边去。
更何况那本书,尤其是关于她家族史的那段,总是勾起一段扫兴事。就是那位假定继承人,那位威廉·沃尔特·艾略特先生,那位她父亲曾经慷慨支持过的继承人,让她失望了。
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知道,如果自己没有弟弟,威廉·沃尔特·艾略特就会继承父亲的爵位,因此决心嫁给他。她父亲一直也有此意。威廉小时候跟父女俩没见过面,不过艾略特太太去世后不久,沃尔特爵士就试图跟威廉结交,尽管他的铺垫没怎么得到热情的回应,但他还是锲而不舍地尝试,认为是年轻人比较腼腆,不好意思。有一年春天,伊丽莎白正值花季的时候,他们父女去伦敦小住,艾略特先生不得已,终于跟他们结识上了。
那时的他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男孩,刚开始学习法律。伊丽莎白特别中意他,沃尔特爵士也给他做了各种安排,邀请他去凯林奇府坐坐。在那一年剩下的时间里,大家期待着他的到来,他的名字也被反复提起,可他从没来过。第二年春天,他又出没在镇上,样子还是那么讨人喜欢,他再次受到了怂恿、邀请和期待,并再次让这一切落了空。再听到他的消息,他竟已经结婚了。与其遵从命运的安排成为艾略特宅邸的继承人,他选择靠自己,娶了个出身低微的有钱女人。
沃尔特爵士对此怀恨在心。作为一家之主,他认为这件事应该跟他商量,尤其是他已经带着这个年轻人公开露过面。“别人一定见到我们在一起了,”他说,“一次是在塔特萨尔马场,另一次是在下议院的大堂里。”他表达了自己的反对,但显然没被当回事。艾略特先生没有道歉,就算这个家族不再重视他,他也毫不在意,沃尔特爵士因此觉得,他配不上自己的重视。他们之间的一切关系就此中断了。
七年过去了,对于艾略特先生的这段尴尬插曲,伊丽莎白依然感到愤怒,她本来就喜欢他这个人,更喜欢他是父亲的继承人,她凭着强烈的家族自豪感认为,只有这个人才配得上沃尔特·艾略特爵士的长女,再也不会有哪位从男爵能像他那样配得上自己。他做得太过分了,以至于到了现在(1814年的夏天),伊丽莎白正在为他去世的妻子戴孝,她也不觉得他配得上自己去重新考虑。如果他没有表现得更过分,那不光彩的第一段婚姻或许可以告一段落,因为他们似乎没有留下任何子女;只可惜,他们爱管闲事的好心朋友告诉他们,那个年轻人对他们全家发表了最无礼的议论,对他自己的血脉,对他要继承的荣耀,表现出最轻蔑和鄙夷的态度。这是不可原谅的。
这就是伊丽莎白的心里话。她的生活精致但乏味,富裕却虚无,她想要消除烦恼,焦急地想要改变——她没有到外面做事的习惯,在家里也发挥不了什么才能或技艺,她多么想在乡下生活圈漫长平凡的日常里制造趣味,来填补生活中的空虚。
现在,又一件烦心事开始占据她的心头:她父亲开始面临财务问题。她知道,父亲现在再拿起那本《英国从男爵名录》,是为了把那些商家的高额账单、把那些关于经纪人谢泼德先生的讨厌思绪抛在脑后。凯林奇府的财产不少,但跟沃尔特爵士认为配得上他身份的金额相差甚远。艾略特太太在世时,想尽办法节约开支,才让沃尔特爵士量入为出;她一走,这好习惯也走了,从那以后沃尔特爵士就总是入不敷出。让他少花点钱,他做不到,他认为这是他沃尔特·艾略特爵士该花的。就算这么做无可非议,但他的债务还是越欠越多,而且被人议论纷纷,因此这事是一点都瞒不过女儿了。去年春天到城里去,他给了女儿一些暗示,而且暗示得很明显,他甚至说:“我们能省省吗?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能省省吗?”说句公道话,伊丽莎白一开始确实感到非常不安,但后来认真思索了一下怎么办,最后提出缩减以下两项开支:砍掉一些不必要的施舍,延迟重新装饰会客厅的计划。作为应急方案,她还高兴地加上了一条,即今年不再按照惯例给安妮带礼物。只可惜,这些办法效果再好,也比不上之前挥霍的严重程度,不久以后,沃尔特爵士就不得不向伊丽莎白坦白一切。伊丽莎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她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事实也的确如此。但他们两人都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又能节省开支且不失体面,或者适当牺牲舒适度,但尚可忍受。
沃尔特爵士拥有的土地当中,只有一小部分他有权转让。可就算每一亩土地都转让掉也无济于事。哪怕他沦落到把能抵押的都拿去抵押的地步,他也绝不会卖地。不会的,他绝不会这样让自己的名字蒙羞。凯林奇府的地产要齐齐整整地传下去,就像他当初整整齐齐地继承来一样。
父女俩叫来两个信得过的朋友,请他们对这事提提建议,其中一个是住在隔壁集镇的谢泼德先生,另一个是拉塞尔夫人。父女俩都期望,他们当中谁能出点主意,解决他们眼下的窘境,减少开支,同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脸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