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出版的力量:清末至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与工业化出版

書城自編碼: 416291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高哲一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4328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琴道新论 琴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
《 琴道新论 琴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 》

售價:HK$ 500
从帝国到共和国1299至1938:土耳其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 从帝国到共和国1299至1938:土耳其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

售價:HK$ 439
儒学、数术与政治 灾异的政治文化史(第二版) 陈侃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重要问题的力作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
《 儒学、数术与政治 灾异的政治文化史(第二版) 陈侃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重要问题的力作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 》

售價:HK$ 500
百病食疗科学搭配饮食 对症食疗调养 花小钱防大病 家庭常备书
《 百病食疗科学搭配饮食 对症食疗调养 花小钱防大病 家庭常备书 》

售價:HK$ 245
大肠肿瘤的前沿诊疗方法
《 大肠肿瘤的前沿诊疗方法 》

售價:HK$ 653
历史的谜局
《 历史的谜局 》

售價:HK$ 398
广府祠堂装饰艺术之资政大夫祠建筑群
《 广府祠堂装饰艺术之资政大夫祠建筑群 》

售價:HK$ 653
苏格拉底的申辩(罗翔推荐哲学入门读本)
《 苏格拉底的申辩(罗翔推荐哲学入门读本) 》

售價:HK$ 179

編輯推薦:
本书为美国历史学家高哲一研究中国现代出版的新著。
內容簡介:
作者以新文化史的研究视野,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三大出版机构为案例,探讨了近代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和文化传统的赓续,揭示近代编辑群体一方面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这一进程中实现了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建构,是一部关于近代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出版史的力作。
關於作者:
高哲一(Robert」.Culp),美国历史学家。康奈尔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美国21世纪中国史研究会会长,现为美国著名文理学院巴德学院(BardCollege)历史学系教授,学术领域涉及亚洲研究、教育史、出版史等。主要著作有《阐述公民身份:中国东南地区的公民教育和学生政治,1912-1940》( Articulating Citizenship: Civic Education and Student Politics in Southeastern China, 1912-1940,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7),另编有《晚清与民国历史著述中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Historical Production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Brill,2007)等论文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20世纪中国出版史、知识分子与知识生产以及青年文化。
目錄
图 录
致 谢
导 言
第一部分 延揽人才,组织生产
第一章 当编辑:晚清士人的学术生活和文化生产
第二章 大学还是工厂 专家学者、小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的工业化
第一部分结语:战争,革命,间断
第二部分 创造文化
第三章 改造词语和概念:教科书和辞书
第四章 整理国故:工业化古籍出版
第五章 引进新知:丛书出版与中国知识文化的转型
第三部分 工业化文化生产的遗产
第六章 工业化出版与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期出版业的公私合营和出版分工
第七章 教育型国家的协商式文化生产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內容試閱
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考试。此后的六十年里,出版业成为中国各类文化人的职业出路,他们也藉此从事文化活动。晚清时代的文人,投身出版业者,如孙毓修(字星如),在多次乡试落第后,于1907年加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20年后,留洋归国的学者,如哈佛大学毕业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有过出版业工作经历;又如纽约大学博士、社会学家孙本文,为出版商撰写过大量书籍。1910年代,中国本土培养的年轻一代开始涌向出版业,以编书写书或编辑工作为生。如金兆梓,毕业于杭州府中学堂,后从北洋大学辍学,二十年代起供职于中华书局。六十年代初,金兆梓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工作,为该局的招牌辞书《辞海》做修订工作。像金兆梓这样的从业者,他们的出版生涯始于民国(1912—1949),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二十年。不同类型的文化人,在中国最大的三家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的编辑部汇聚一堂,使其成为文化生产的活跃场所。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正值三大出版企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的编辑部里集聚了数十乃至数百位知识分子。从晚清直至抗日战争(1937—1945)爆发,在官方核准出版并向学生销售的教科书中,三大出版商始终占据大半份额。此外,它们还出版收入了成百上千种图书的丛书,各类标准工具书,众多全国发行的期刊,以及大量古籍重刊集成。简言之,三大出版商的编辑部成了现代中国知识生活的主要中心,其出版物在中国文化景观中熠熠生辉。20世纪之交,中国的文化政治形态发生了划时代的转变,作为知识中心的出版机构应运而生。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引进外国教育建立现代学校制度(1902年),以及帝制的终结(1911年)打破了儒学教育、官僚体系和精英士人之间的制度性共生关系。至迟从14世纪开始,这一关系就成了中国的一大特色。清末民初,知识正统性的建构尚处悬而未决,但通过独占儒学知识而获得精英地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同样重要的是,官位也不再是求学的终极奖赏。现在,没有受过高级儒学教育的人,也能找到进入官场的门径。同理,精英教育也未必以当官从政为旨归。更何况,由于军阀当道,操控权柄,当选官员腐败无能,使得做官本身也不再是受人尊敬的职业选择。随着帝制秩序的终结,文化人从事何种职业,既能获得社会地位,又可拥有文化权威,答案已不再清晰。本书要分析在时代巨变中出现的商业性出版,何以成为知识精英开展文化活动的关键所在;同时,本书要探讨主要出版企业的文化生产,如何推动和塑造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当然,出版业并非知识精英的唯一职业选择。投身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也吸引了许多人。同样,法律、医疗、工程、新闻等新型职业领域也颇具吸引力。 20世纪上半叶,政治动荡持续不断,积极投身革命也成为知识分子的一种人生道路。然而,出版职业的吸引力在于,通过出版工作,知识精英可以在公共生活中发挥显著作用,并利用工业资本主义的新生力量,改造中国文化。而且,即便文化精英选择在其他专业性、学术性的领域从业,甚或投身革命,他们仍需依靠出版业传播思想,建立名望。总之,对于中国文化精英来说,要在现代世界塑造自己的新角色和新身份,出版业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媒介。

蒋维乔日记中记载了大量和朋友、同事的聚餐、远足、诗会活动。例如,1907年秋,曾在商务印书馆一同共事的杨赤玉途经上海,蒋维乔在九华楼设宴,款待这位常州同乡,编译所同人严练如、高梦旦、沈朵山在座。饮酒聚谈更为平常。次年4月18日,“晚七时张菊翁招饮,偕庄、沈、戴三公至其家,孙星如君先在,梦旦、伟士二公续来,畅饮剧谈至十时始散”。这一干人多为晚清士人,也是编译所的骨干,引领清季教科书、工具书、杂志出版和古籍重印之先声。
在工作之余的畅饮聚谈中,他们结成紧密关系,生发同道温情,营造雅士氛围。这一切都有助于实现公司的既定目标,即调动知识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和明清时期一样,诗词唱和也是一种结交私谊、志趣相投的方式。蒋维乔和朋友们不时聚会,“置酒联吟”。商务印书馆是中国最为现代化的企业,但供职于编译所的清季文人们,却依然享受着带有明清士人文化特色的闲适活动。如前文所述,士人活动维系着知识分子的关系网,出版商则将该网络作为延揽编辑、征集书稿的主要渠道。而且,在宴饮聚会和诗词唱和中形成的非正式社交关系,很可能是支撑研究社团活动的基础。这类社团活动,正是清末民初出版公司组织文化生产的一种重要途径。
进一步观察,在公司运营的各个层面上,社交共栖(social commcnsality)似乎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文化基础。每年年初,张元济都要照例宴请编译所骨干,加强互惠关系和同志关系,增进群体情谊。1910年底,张元济和高梦旦出访归国。商务印书馆为二人举办晚餐会,张元济借这个场合向同事们介绍访欧美日情况。\张元济日记显示,一些最敏感的公司事务是在酒席宴间商定的。例如,1916年4月15日,几位公司领导人在张元济宅中吃饭,席间讨论了由谁接替高凤池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问题。清代末年,上海一品香饭庄似乎成了股东会议的定点场所。工业化现代出版企业要追逐商业利益,许多晚清士人则看重文化和知识价值。如果两者之间存在任何紧张关系的话,在社交共栖中,大家遵循共通的礼仪规范,可以将两者整合进精英文化活动的共同场域,从而有助于消除这种紧张。这样一来,精打细算的商业考量,就融入了士人文化的套路之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