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治城与治国:组织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治理
》
售價:HK$
551

《
张爱玲 我的后半生 纪念张爱玲逝世30周年
》
售價:HK$
352

《
大局观: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思维 何帆
》
售價:HK$
454

《
鸟类图典
》
售價:HK$
203

《
古典与文明·《周官》之制与大一统
》
售價:HK$
403

《
海外中国研究·朝贡·海禁·互市:近世东亚的贸易与秩序(一部刷新明清外交与通商认知的典范之作。挑战朝贡
》
售價:HK$
500

《
财报防坑指南:20分钟看透企业真实现金流与盈利陷阱
》
售價:HK$
356

《
安逸哲学:锦绣天府人生智慧“安逸四川”三部曲第一部 安逸是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的人生智慧
》
售價:HK$
449
|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三大篇,上篇聚焦劳动条件,从共同体到市民社会的物的权力、技术理性的变迁、劳动关系的抽象与具体、工人与国家的契约关系等方面;中篇关注生产力量,涉及生产劳动理论回归、阶级形成对话反思、劳工理论演绎及阶级巩固的生存条件;下篇考察劳动状况,包括劳动冲突的解决思路、市场化转型下的阶级重构、农民工的迭代及工会权力的来源与演变,呈现了劳动领域的复杂图景。 全书通过对劳动的多维度剖析,揭示了劳动在社会变迁中的复杂性与动态性,为理解劳动问题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
| 關於作者: |
|
李锦峰,山东涛雒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委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工政治、城市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解放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三项、团中央等省部级课题五项,获副部级领导批示两项,出版《经济权力的均衡与规范——中国式经济民主的理论、道路与现实》《转型以来的国家、市场与工人》等专著四本,参与编写著作十余本。
|
| 目錄:
|
绪论
一、生产劳动与人的现实性的消逝
二、阶级以及无差别的资本人格化
三、中国工人的连续性与结构重塑
上篇 劳动的条件
第一章 物的权力:由来与本质
一、从共同体到市民社会
二、颠倒的社会生活基础
三、人与社会生活的本质
四、社会权力及其普遍化
五、结语
第二章 技术理性:形式变迁与发展趋势
一、工业社会的秩序构建
二、从阶级中心到文化中心的转变
三、虚拟社会:技术理性的极致
四、结语
第三章 劳动关系:抽象与具体
一、劳动关系是社会权力结构
二、社会权力结构的经济维度
三、社会权力结构的法权维度
四、结语
第四章 契约关系:工人与国家
一、主体性企业的产生及其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
二、旧社会契约向现代契约的转变
三、工人的权利保护与身份认同
四、结语
中篇 生产的力量
第五章 生产劳动:回到马克思
一、为什么不是“异化劳动”
二、生产劳动及其核心地位
三、从生产劳动到阶级支配
四、结语
第六章阶级形成:对话与反思
一、阶级研究的路径与马克思学说
二、所谓历史的阶级的历史性
三、阶级形成研究的社会维度
四、阶级形成研究的共同体维度
五、结语
第七章 劳工理论:演绎及其问题
一、关于一般劳动的过程与关系研究
二、关于社会资源分配的阶层研究
三、规范劳动以及分配的法权研究
四、揭示生产劳动本质的阶级研究
五、结语
第八章 阶级巩固:生存条件与历史必然
一、作为政治基础和动员手段的阶级
二、告别革命与工人阶级话语的消逝
三、重返阶级与工人研究的范式转换
四、结语
下篇 劳动的状况
第九章 劳动冲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一、单位体制与单位工人
二、国家与资本的联盟
三、统合主义结构与工会的双重身份
四、NGO、同乡网络、性别与宿舍劳动体制
五、劳动冲突的司法化与公民身份
六、结语
第十章 阶级重构:市场化转型的影响
一、工人的阶级形成与再形成
二、外资企业及私营企业中的工人
三、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工人
四、农民工及其无产阶级化
五、结语
第十一章 民工迭代:收入结构与再生产
一、农民工的劳动力再生产2
二、延续性的家庭收入结构
三、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力再生产体系
四、代际转换后的家庭收入结构
五、多元化的劳动力再生产责任主体
六、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两种方式
七、结语
第十二章 工会权力:来源与衍生的路径
一、工会的“传送带”功能与双重权力来源
二、政党—国家在工会权力来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三、合乎法律的工会权力与劳动关系的司法化
四、结语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