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色列小史 小历史·大世界
》
售價:HK$
500
《
空间与秩序:战后日本城市转型的治理路劲研究
》
售價:HK$
398
《
水声学
》
售價:HK$
510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函套精装版)
》
售價:HK$
2035
《
世界中国学:当代发展与未来展望
》
售價:HK$
653
《
低空经济蓝皮书: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010
《
蛛网资本主义:全球精英如何从新兴市场攫取利益(理想国译丛074)
》
售價:HK$
500
《
跨越学习曲线:成就非凡的行动指南
》
售價:HK$
301
編輯推薦:
l 名著: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最灵动易读的短篇小说集,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法语文学三颗星”的当代代表性诺奖作家作品,阅读勒克莱齐奥的入门首选。 l 名译: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勒克莱齐奥研究者许方、陈寒共同译作,译文雅致优美,尽显勒克莱齐奥作品神髓。 l 名家导读:译者专门撰写长文导读,引领点拨,带万千读者一起点亮燃烧的心。 l 轻量化阅读诺奖无负担:诺奖作品≠大部头,阅读诺奖作品≠读完遥遥无期,如果你想阅读勒克莱齐奥作品却畏惧大部头,那本书会是你入坑勒克莱齐奥的最佳选择。 l 特制彩虹色小开本,“把诺奖作家装进口袋”:参考日本标准文库本、德国黑克拉姆文库本开本尺寸,反复调整试验,专为中文读者打造最适合中文横排的黄金开本。114mm*165mm特质小开本,一书在手,盈盈可握,方便随身携带阅读。 180度平摊阅读无压
內容簡介:
“诺奖作家文库本”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联合出品的一套诺奖作家轻量阅读丛书。该系列采用彩虹色小开本装帧,主打“把诺奖作家装进口袋”,文本轻量化、字号友好、平装、可平摊,且每部作品前均附有名家专文导读,以打造最贴合普通读者需求的诺贝尔文学奖入门丛书,让读者能“无痛阅读诺奖”。本系列第一辑将推出5本诺奖作家作品,作者分别为:纪德、海明威、勒克莱齐奥、略萨、莫迪亚诺。 《燃烧的心》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二〇〇〇年的短篇小说集。这七个故事中,有些是作家生活感悟的片断和速写,时间上也常常存在断裂,但它们的主题都是对“存在”的思考,对世界和生命的吟唱,从中可以见出勒克莱齐奥对边缘社会的关注与对现代文明的诘难。小说中的人物有的生活在现代都市,有的生活在孤岛荒漠;他们既在“这里”,又在“别处”。他们都用脆弱而敏感的心体验着梦想、自由、孤独、迷失、幻灭,甚至死亡。可以说,这些作品展现了勒克莱齐奥经过多年沉淀之后在短篇小说这一形式上取得的更高成就。本书中译本由资深法语翻译家许方、陈寒翻译,信达雅兼具,书中另收录陈寒专为本书撰写的长文导读。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勒克莱齐奥,法国作家。一九六三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雷诺多文学奖。一九七〇年出版长篇小说《战争》,一九七三年出版实验小说《巨人》。一九八〇年,勒克莱齐奥以小说《沙漠》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国《读书》杂志一次读者调查中,被评选为当代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二〇〇八年,勒克莱齐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二〇一一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二〇一五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他至今已出版五十余部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童话等。
目錄 :
燃烧的心 寻找奇遇 孤独旅馆 三个冒险家 卡丽玛 南风 宝贝 译后记
內容試閱 :
孤独旅馆 那是另一种生活的回忆,在爱娃心中,那是永无止境的时光。她这一生都以旅馆为家,乘着大船在海上航行,一站接一站。从威尼斯到亚历山大,或者从托波洛班波经科尔特斯海去拉巴斯。名利,爱情,电影节上的千金一掷和万众瞩目,她都过来了。然而浮华易逝,风月难留,到头来,终不免云消烟散,人非物换。如今,她既成为独孤老妪,唯一的财富便只剩回忆。 她住过的旅馆有富丽堂皇的,也有肮脏龌龊的,但从来都交织着繁华与落寞,恰如生活的夸张返照。勇往直前的跋涉,覆水难收的深情,渐行渐淡的面孔,愈退愈远的世界。个中甘苦,冷暖自知。如今,在阿妙尼卡的这家“孤独”旅馆——名字是她取的,她这一生早已注定要与孤独相伴——她想起了自己走过的、活过的一切。她最喜欢的,是穿过“减压室”,站在舷梯最下方,潜入城市的喧嚣里。那些城市各有千秋,却又如此相像(梅里达的马车,君士坦丁堡的人群,还有东京的喧闹)。因为害怕迷路,她总在桌子上摊着同样的几本书。每天,她翻看一页《非洲印象》、《娜嘉》或者《诗集》,或许是为了驱走死神吧。她想起了 雷蒙·胡塞尔,想到仆人们把他冰冷僵硬的尸体送出千山万水,好让客房永远这样风平浪静,虚假造作。她想起了那个年轻的蒙得维的亚人,想到他在那间无名客店里向后仰去的天使般的苍白面庞。她躺在双人床上,望着香烟的迷雾在天花板上画出的难解字符,渐渐陷入了梦幻。 那是另一个世界的回忆,她曾经从那里走过,却并不自知。从前,她的眼睛被镜像迷花了。此刻,在孤独旅馆,她第一次感到凡俗装饰背后所隐藏的危险:滑槽下的尼龙窗帘,枝形壁灯,绘有风力磨房、河流和船舶的插图……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她把自己保护得安然无恙),危险只在这动听的“笃笃”声中。这轻轻的敲门声恰似“人约黄昏后”的暗号。她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赤脚走过瓷砖地板,一直来到门边。 “您的茶,小姐。”楼层服务生长得很像纳唐。他也有一双细长的杏眼,闪着温柔又残忍的光。他把茶盘放在窗边的矮桌上,手里攥着几张钞票走了。现在,再也没有任何事赶着做了,再也没有任何事等她做了,只剩下孤独这份代价。这是她从生活中获得的唯一财富,她付出的是曾经的袅娜身姿和清脆嗓音,还有男人们以为她的目光中流露出来的欲望。 爱娃想起华盛顿和科隆的旅馆里和纳唐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他们一同看海,一同望着湿漉漉的轮船等候过海峡的日子。他们冒险逛夜街,听乐队演奏pindin,看身材臃肿的女人在摆着火三角和祭献水果的教堂门前跳舞。黎明时,他们回来了。酒店就像一艘在海风中吱嘎晃动的大木船,准备穿越地峡。几年后,纳唐死了,她再也没有回过科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她从“革命”酒店的高层豪华套房里望着川流不息的马路。她听见出事的声音,听见警笛的声音。她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一直走到科连特斯的这家酒吧,好像要在这里约见奥内蒂,或者在科利马的Casino酒店,在风扇底下,在点缀着塑料花草的长长的门廊上空空然等待鲁尔福那笨重、犹疑的身影。 这里还剩下什么呢,阿妙尼卡(香蕉海岸)?在这些客房和客厅里,酒吧和门厅里,她抓不住的是时间。比起照片和小摆设,她更喜欢在茶碟里放一样水果,比如一只苹果。她望着它一天天衰老、皱缩,恰似女人的容颜。 与门房和守夜人的闲聊: “您还会和我们一起待很久吗,小姐?” “你们有那么爱我吗?” “雨季就要来了,该死的季节。” “咳,那就是我的季节啊。” 在所有这些城市里,她最爱以旅行者的节奏运转的城市:奇切斯特,埃特尔塔,比阿里茨,叙拉古、丹吉尔和亚历山大。在这里,在阿妙尼卡的孤独旅馆,爱娃一无所有,甚至连生活费都不够了。她只剩这些幸福的回忆,永恒回归的幻觉,还有必须立刻永远离开的不遮不掩的信念。无可选择,如此而已:几下轻轻的敲门声,一片沉寂,一具冰冷僵硬的尸体被送入遗忘。楼梯上,穿着白袍的天使眼神慵懒而残酷。在某张被人遗忘的独脚小圆桌上,茶已经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