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367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403

《
能量!
》
售價:HK$
454

《
壹卷YeBook——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HK$
418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806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230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347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458
|
| 編輯推薦: |
|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积极进行《生态补偿条例》的立法工作,同时,鼓励地方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地方立法准备工作与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是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对于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的研究和理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9章,以吉林省辽河流域为例,以流域耕地生态补偿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流域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流域耕地生态补偿概念与理论基础、流域概况与数据处理、流域耕地利用动态特征分析、流域耕地生态价值测算及分析、流域耕地生态价值影响因素分析、流域耕地生态供需平衡分析、流域耕地生态外溢价值及补偿额度等内容,旨在完善流域耕地生态补偿机制,为流域耕地生态补偿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本书可供从事流域耕地生态补偿相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 目錄:
|
第1章 流域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背景与目的和意义001 1.1 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背景001 1.2 耕地生态补偿研究目的和意义004 1.3 耕地生态补偿国内外研究动态006 1.3.1 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006 1.3.2 耕地供需差异研究011 1.3.3 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及额度研究014 1.4 耕地生态补偿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017 1.5 耕地生态补偿研究方法021
第2章 流域耕地生态补偿概念与理论基础024 2.1 相关概念界定024 2.1.1 耕地生态服务价值024 2.1.2 耕地生态承载力025 2.1.3 耕地生态补偿026 2.2 理论基础026 2.2.1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026 2.2.2 公共物品理论027 2.2.3 外部性理论029 2.2.4 景观生态学理论030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031
第3章 流域概况与数据处理033 3.1 流域概况033 3.1.1 流域整体概况033 3.1.2 流域内区域概况037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041 3.2.1 耕地利用数据库041 3.2.2 地形数据043 3.2.3 农业基础及调查数据043 3.2.4 社会经济数据043 3.2.5 数据栅格化044
第4章 流域耕地利用动态特征分析045 4.1 耕地数量及类型转换分析045 4.1.1 耕地变化幅度及速度045 4.1.2 耕地利用转换049 4.1.3 耕地利用地形梯度059 4.2 耕地景观格局分析061 4.2.1 景观格局指数061 4.2.2 耕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062 4.2.3 耕地景观格局空间差异063 4.3 耕地质量等别及限制因素分析071 4.3.1 耕地质量等别差异071 4.3.2 耕地质量提升限制程度计算072 4.3.3 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素分析075 4.3.4 耕地质量提升核心限制因素082 4.4 耕地生态环境分析087 4.4.1 化肥、农药、农膜使用087 4.4.2 碳排放088 4.4.3 水土流失089
第5章 流域耕地生态价值测算及分析093 5.1 耕地生态价值测算体系构建093 5.1.1 耕地生态价值总量094 5.1.2 耕地生态价值修正097 5.1.3 耕地生态价值核减098 5.2 耕地生态价值分析099 5.2.1 耕地数量及空间配置生态价值分析099 5.2.2 耕地质量修正生态价值分析103 5.2.3 耕地生态负向价值及耕地生态价值分析105 5.3 耕地生态价值变化趋势分析109
第6章 流域耕地生态价值影响因素分析113 6.1 耕地生态价值影响因素选取113 6.2 灰色关联度模型114 6.3 关键性影响因素识别116 6.3.1 流域耕地生态价值影响因子116 6.3.2 各区域耕地生态价值影响因子120 6.4 耕地生态价值提升路径分析123 6.4.1 健全耕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124 6.4.2 提升耕地生态服务正向价值125 6.4.3 减少耕地生态服务负向价值128
第7章 流域耕地生态供需平衡分析130 7.1 模型构建130 7.1.1 耕地“三生” 功能130 7.1.2 耕地生态足迹与承载力131 7.1.3 耕地生产性足迹134 7.1.4 耕地生活性足迹135 7.1.5 耕地生态性足迹136 7.1.6 耕地生态供需指数137 7.2 耕地生态足迹与耕地生态承载力分析138 7.2.1 耕地生态足迹138 7.2.2 耕地生态承载力140 7.3 耕地生态赤字与盈余分析141 7.4 耕地生态供需指数分析143 7.5 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果145
第8章 流域耕地生态外溢价值及补偿额度148 8.1 耕地生态空间外溢价值及补偿主体148 8.2 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差异化模型151 8.3 耕地生态补偿额度及补偿标准153 8.4 耕地生态补偿机制158 8.4.1 耕地生态补偿标准158 8.4.2 耕地生态补偿主体及责任158 8.4.3 耕地生态补偿方式159 8.4.4 耕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与使用160 8.4.5 耕地生态补偿保障措施161
第9章 结论与展望163 9.1 主要结论163 9.2 展望169
参考文献172
|
| 內容試閱:
|
耕地资源不仅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同样可以提供调节大气、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耕地作为特殊的生态空间,由于其生态效益的跨区域特征,耕地生态保护的责任主体与受益主体时常错位,从而导致地方耕地生态保护动力不足,引发一系列诸如优质耕地锐减、土壤污染、有机质含量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对国家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明确提出对耕地这一重要生态环境要素实施生态保护补偿。耕地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激励政策,是耕地生态效益外部性内在化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针对耕地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仍存在耕地生态价值认知不充分,耕地生态外溢价值及边界模糊,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及额度“一刀切”等问题,降低了耕地生态补偿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本书在分析流域耕地利用动态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耕地数量及空间配置、耕地质量差异、耕地生态负外部性,构建基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耕地生态价值核算体系,测算并分析流域多尺度耕地生态价值及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耕地生态价值关键影响因素。从耕地生产性足迹、生活性足迹和生态性足迹,类型化生态足迹账户,计算耕地生态足迹与耕地生态承载力,明确耕地生态供需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索耕地生态外溢价值及边界,明确耕地生态补偿相关主体,构建差异化耕地生态补偿标准模型,计算流域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及额度。相关研究成果旨在完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为流域耕地生态补偿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对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分别为:42101260和42201277)以及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LJ112410153004)的资助,特此表示感谢。 本书第1章由王盼盼、王玥、苏浩执笔;第2章由王盼盼、苏浩执笔;第3章由王盼盼、荀文会、程光大执笔;第4章由王盼盼、王玥执笔;第5章由王盼盼、荀文会、程光大执笔;第6章由王盼盼、苏浩执笔;第7章由王盼盼、王玥执笔;第8章由王盼盼执笔;第9章由王盼盼执笔。全书最后由王盼盼统稿并定稿。 本书成稿过程中,夏雨婷、刘俊雅、郑斯予、贾旭飞、赵宁、邓振硕、胡昱彤、向文萍、杜鑫等就图表编辑、修改、校对等做了大量工作,特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本书也参考了部分学者的研究资料,得到了诸多前辈的指点和同行师友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使本书得以如此顺利地出版。 目前,关于耕地生态补偿研究仍在不断完善,许多问题仍需探讨,限于著者水平及时间,书中不妥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修改建议。
著者 2025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