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653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90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454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653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250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305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347
|
| 編輯推薦: |
|
纳西族作家和华基于自身见闻倾情创作乡土小说,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丽江一带乡村百姓的生活百态。情节生动鲜活,颇具民族风情,文笔优美,可读性强。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基于作者自身见闻创作,展现了丽江一带少数民族的百姓生活,讲述了云南丽江江边河谷地带两荞村的纳西族村民和英杰、李润莲两口子,本着“人穷志不穷”的理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积极投身于两荞村的生产建设,并克服经济上的重重困难,供养几个子女读书。几经曲折,大儿子和远通过读书学习,走出家乡,其余几个子女也不断成长。在时代的大潮中,一家人奋斗不息,努力进步,积极地拥抱新生活。书中故事生动鲜活、趣味盎然,泥香味、烟火气、民族情、人间爱、乡村美跃然纸上。当我们回首那一段段往事,在感受山乡巨变的同时,也会更加积极地展望家乡的未来。
|
| 關於作者: |
|
和华,本名和继华,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学士。曾参军入伍,2005年8月转业到云南省五华监狱工作。酷爱写作,所撰写的数十篇理论研究文章多次在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全国监狱信息调研协会云南分会主办的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另有数十篇稿件被《法治云南》《云南监狱》采用。
|
| 目錄:
|
第一章 二昭出生.......................... 001
第二章 二昭出嫁.......................... 005
第三章 二昭回门.......................... 013
第四章 寻医看病.......................... 024
第五章 薛家有后.......................... 032
第六章 母子逃难.......................... 041
第七章 二昭又嫁.......................... 048
第八章 铲除匪患.......................... 054
第九章 痛失女儿.......................... 067
第十章 巧遇二昭.......................... 072
第十一章 二昭三嫁...................... 082
第十二章 枯木逢春...................... 087
第十三章 儿抓夫亡...................... 091
第十四章 老三回乡...................... 100
第十五章 营救计划...................... 113
第十六章 乡长请客...................... 126
第十七章 成功营救...................... 130
第十八章 开始行动...................... 144
第十九章 参加革命...................... 157
第二十章 和平解放...................... 163
第二十一章 重办手续................... 170
第二十二章 家里来客................... 174
第二十三章 二昭认女................... 182
第二十四章 通路搭桥................... 184
第二十五章 荒年拓田................... 187
第二十六章 林业干事................... 197
第二十七章 省城培训................... 202
第二十八章 和远上学................... 209
第二十九章 修路溜肥................... 215
第三十章 三美波祭...................... 232
第三十一章 四季更替................... 240
第三十二章 透露心事................... 248
第三十三章 老二回乡................... 253
第三十四章 再别两荞................... 259
第三十五章 严父教子................... 271
第三十六章 夏收夏种................... 276
第三十七章 秋收晒粮................... 286
第三十八章 二昭养猪................... 290
第三十九章 雨夜看病................... 295
第四十章 写信寄信...................... 304
第四十一章 两荞小学................... 308
第四十二章 赔礼道歉................... 311
第四十三章 高中毕业................... 320
第四十四章 江水长流................... 328
第四十五章 和在上学................... 347
第四十六章 二昭远去................... 350
第四十七章 黄果谢恩................... 361
第四十八章 民办教师................... 364
第四十九章 放飞风筝................... 371
第五十章 山谷有险...................... 378
第五十一章 走出农门................... 389
第五十二章 春暖两荞................... 392
第五十三章 童趣无限................... 399
第五十四章 英杰戒酒................... 407
第五十五章 陈年旧事................... 410
第五十六章 珍贵礼物................... 431
第五十七章 盼望过年................... 441
第五十八章 少年心事................... 458
第五十九章 全家留影................... 463
第六十章 挖窑烧石...................... 465
第六十一章 修屋盖门................... 481
|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二昭出生
在滇西北高原上,众多山脉犹如奔驰在茫茫原野上的骏马,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一路向北奔腾而去。当中,有一座玉洁冰清的雪山,犹如一匹出众的白龙马,尤其引人注目;又如一条潇洒飘逸、飞腾欲出的玉龙,停留其间。其他的山峦,在她面前都变得温顺服帖,即便是昂首,也不敢那么恣意狂妄,依旧显出一副服膺的模样,这就是著名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的南面,有一座高山,名叫阿策雄金山,格外峻拔,侧立在玉龙雪山的身旁,仿佛是专门为心中的雪山女神站岗放哨。
相传有个叫阿策雄的小伙子,非常仰慕心中的女神,一路从南边追寻而来。直到此地,发现心中的女神,早已化为一座圣洁的雪山伫立在眼前,无奈之下,阿策雄也化为一座高山,侧身耸立在那儿,永远保护着心中的女神。
阿策雄的斗篷,变成高山背后的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都是高山草甸,没有挺拔的大树,一般都是针叶灌木丛。偶尔,也有几棵稍高点的黄栎树,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这些黄栎树,没有那么挺拔,也没有那么臃肿, 树干和树枝上都挂满了苔藓,以粉白为主、灰黑为辅,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粉红色苔藓和青绿色苔藓,挂满枝头。有些苔藓,形成一串串的风铃;有些苔藓,长成长条丝带,飘舞在树枝上。这些黄栎树,犹如一个个轻盈的少女, 踩踏在草甸上。那些边上带刺的绿面红底叶子,更使这些少女显得面颊羞红、楚楚动人。飘飞的苔藓,就像这些美妙的少女身披彩带,将要在柔软的草甸上欢快地舞动起来。
草地上,一丛丛低矮的花儿开放其间,放眼望去,无数蝴蝶忽上忽下飞舞在这些花丛上空。仔细看,还有许多蜜蜂穿梭忙碌在每一朵花儿上面,认真地采集着每一朵小花上的花粉,贪婪地吸吮着花蕊间的花蜜。
微风吹来,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让人情不自禁沉醉其间。孩子们来到这儿会忘记回家的路,少男少女来到这儿就会迷醉其间,不想往前走,也想不起往回赶。
仰望着圣洁的雪山,心灵就会感到无比净美,再也感受不到尘世的侵扰; 侧望威武挺拔的阿策雄的英姿,无尽的温暖与依靠感充斥在心头。眺望东方, 丽江古城如海市蜃楼般隐隐约约呈现在眼前。在久远的山路坡头,依稀还能看到马帮队伍,踏泥飞尘地出发与回乡,那饱含祝福而去、满怀希望而归的铜铃声,久久萦绕于乡村山路。
回看山谷深处,村落中阵阵炊烟,缭绕在田间地头,如烟如雾,沉落在山洼间,与天空中的朵朵白云遥相呼应。一个个山村如棋子般散落在山沟两边,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阶梯结构,一直绵延而下,直至江边,与依傍在山脚下方分散开来的村庄,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融为一体。
前方是令人向往而又遥不可及的古城。古城,只代表了财物的富足与充裕,不代表穷苦的山村男女,在那里能有一席之地。缥缈而现的青瓦白墙、飞梁画栋、翘角高楼,更是让人望而生畏。回看山谷间的袅袅炊烟,看似轻淡从容、若有若无,却掩埋着人世间多少辛酸事。丝线般缭绕飘荡在村庄里的炊烟,诉说着人生路上无数的冤屈与磨难,也承载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无限的遐思与向往。
不知从何时开始,为了追求至真至美的爱情,有些姑娘小伙,情愿踏入这块神秘禁地。每间隔几年,就会传来一个令人惋惜的消息。一对对的青年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穿上自己最干净、最漂亮的衣裳,连夜出逃,为的是在明天的太阳出来之前,能手牵着手、一起走进这块心中的至圣至美之地。有的姑娘、小伙是单独而来,等待着心中的爱人如约而至,在这向往已久的至善至洁之园,缠绵起舞,之后殉情。
这一对对青年男女,在不同的季节,为逃避那约定俗成的包办婚姻,冲破尘世的藩篱,来到这块神奇净地,为爱而生、为情而死。男女双方千方百计挣脱家族的逼迫与禁锢,走进这块本不应该走入的禁地,一幕又一幕凄美的爱情故事无可挽回地发生着。
这些青年男女的殉情故事,用纳西族的说法叫“游舞”。“游舞史”也就是殉情而死的故事,在纳西族的家中是绝对不能讲的,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更不能提、不能说。大人们害怕孩子听了这些不该听的故事,以后这些不幸的灾难会附在孩子的身上。
尽管人们很忌讳谈论这些“游舞史”,可“游舞”却如杜鹃啼血,让人揪心。永久缠绵的殉情游舞者,用他们短暂的一生,诉说着多少纳西族青年男女的爱意心声;也用他们的无言抗争,控诉着长期以来的世俗偏见与陈规陋习对真心相爱的青年男女的残害。
一幕又一幕的悲剧,折磨了多少父母与宗族。可一段又一段的血泪,却不一定能扭转人们心中那些顽固的世俗偏见。
一般的赶山人很少走这条路,怕自己会走进那一条回不到家的失魄迷魂路。万不得已,非要经过这儿,总要由中年人带领,三五成群,快速地穿过这个会让人着迷留恋的地方。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这个地方叫作巫鲁游舞克。
阿策雄金山的北侧如一片刀刃,侧峰笔挺,悬崖峭壁直入云霄。山间青松挺拔,大多数松头已被偶尔突降的大雪压折,尽管秃头,依然保持着挺立的模样。青松底下杂木密集,若不是这山崖上如幕布般露着一面红白相间的石壁,四季的阳光透不到这些密林深处的地面上。穿梭跳跃其间的猴群,有时也会集聚在石幕下天然形成的台阶上,沐浴着落日前难得的那一抹夕阳, 放松着奔忙了一天的四肢,相互梳理着身上的毛发,显得格外舒适和谐,直到最初的夜色把它们淹没。
这面石壁与玉龙雪山之间形成一个冲积坡面,古松坪村就坐落在这个坡面上。几户人家,这儿一家,那儿一家,以合适的间隔,零零星星分布在这个冲积坡面上,沿着坡边往上延伸,直至雪山边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