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不要上当:金融诈骗简史 了解金融骗局的世界,更要了解“人性的弱点”

書城自編碼: 416365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金融/投资
作者: 本·卡尔森 著,丁灿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75308861
出版社: 江苏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319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398
滞后情书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218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449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500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245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704
40堂生死课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296

編輯推薦:
我们虽然都听说过有人为了赚快钱而被骗的故事,但往往会认为骗局的受害者都是缺乏见识、容易上当的,觉得自己是绝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的。但在财务方面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而且历史上的重大欺诈事件也都是针对那些富有且精通商业的人士实施的。即使你没有卷入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庞氏骗局,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刻被轻松赚钱的承诺所诱惑。骗子和江湖术士无处不在,欺诈随时都会发生,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不要上当》不仅是一部金融诈骗简史,更是一部金融版的“人性的弱点”——骗子们深知如何引你上钩,他们擅长利用恐惧、贪婪、脆弱和绝望来操纵你。它不仅讲述真实诈骗案例是如何实施的,而且告诉你从这些骗局中可以学到什么;它不仅让你在娱乐之余了解金融骗局的世界,而且试图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以免犯下致命的财务错误。
內容簡介:
为什么金融诈骗会一直存在?为什么受骗者包括了各色人等?既有想要快速致富的上层人士,也有想要治愈疾病的普通农民,还有职业运动员和好莱坞明星。当涉及金钱时,似乎没有人能逃脱骗局。
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会让你在娱乐之余了解金融骗局的世界,并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以避免犯下致命的财务错误。本·卡尔森分享了适用于商业、资金管理和投资的经验教训,并促使人们思考:为什么即使是蕞聪明的人也会被金融骗局利用?是什么让骗子取得了成功?为什么保住财富往往比致富更难?
本书不仅讲述了这些真实诈骗案例是如何实施的,而且讨论了从这些骗局中可以学到什么,并告诉你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金融欺诈永远不会消失。只要有金钱存在,就会有人试图骗走你的钱财,而这本书就是要帮助你避免成为受害者。
關於作者:
本·卡尔森,美国里索尔兹财富管理公司机构资产管理总监。他不仅帮助各种非营利组织、机构和高净值客户做出明智的投资规划,还通过创建深受欢迎的金融博客和播客来普及金融知识,著有《丰富的常识:为什么在任何投资计划中简单胜过复杂》和《组织阿尔法:如何在机构资产管理中增加价值》等。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没有人出售奇迹
第二章 如何推销东西
第三章 赚快钱
第四章 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末日
第五章 骗术
第六章 如果成功无法实现
第七章 欺诈盛行
第八章 新技术的诱惑
第九章 错失恐惧症的诱惑力
第十章 第一类骗子
第十一章 第二类骗子
第十二章 智慧陷阱
第十三章 你有多容易上当
第十四章 最容易上当的人
结 论 金融欺诈的六个迹象
注 释
內容試閱
2008年,一个名叫弗雷德·海因斯的个体勤杂工,在威奇托的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机场周边徘徊,满心期待地寻找一位背负着两箱现金的尼日利亚人。然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四处打听与焦急等待,他终于意识到,那封来自尼日利亚的电子邮件中所承诺的给予他6400万美元的遗产,不会从任何一架飞机上下来。
2005年至2008年间,海因斯三度将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试图筹集六位数的资金,以帮助他从遥远的非洲继承一笔号称七位数的遗产。我们很难相信“尼日利亚王子”骗局竟然如此奏效,但有些人就是愿意相信这些事情是真的。起初,海因斯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在他看来不过是场恶作剧或是典型的诈骗手法。然而,当对方信誓旦旦地承诺,将有一笔高达数千万美元的遗产等待他继承时,海因斯还是上钩了。诈骗者告诉海因斯,遗产资金正从一个国家流转到另一个国家,需要一笔费用来“疏通”那些监管资金流动的各种国际法律障碍。
诈骗者曾说,那笔巨款从尼日利亚出发,辗转经过埃及、英国和纽约,最终又返回了尼日利亚。海因斯坦言,在汇出费用之后,他曾努力尝试追回这笔钱,但越陷越深,最终竟自欺欺人地认为这不可能是一场骗局。“他们甚至煞有介事地向我出示了一封据说是尼日利亚总统亲笔写给我的信,信上附有总统的照片及详尽信息。”海因斯回忆道,“我特意在电脑上查询了尼日利亚总统的相貌,发现信中的照片与总统本人确实相符,这就是他。”
紧接着,海因斯又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发件人一栏赫然写着当时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的名字,这位局长后来因对美国第45任总统的某项调查而广为人知。这封邮件的主题栏是:主题:弗雷德·海因斯,代号B-Dog
邮件的左上角还附上了穆勒的照片,但整封邮件充斥着语法错误。邮件内容如下:
我已收到你的电子邮件,为确保账户的正常运作,建议你核查并支付相关费用,随后你将发现资金可以使用,一切透明无欺。不妨尝试找个人借点钱,你可以承诺三日内还清。
显然,这荒谬的一幕—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竟然会向堪萨斯州的一名普通男子发送关于尼日利亚王子秘密遗产的邮件—纯属无稽之谈。实际上,这封邮件是伪造的。问题是海因斯已深陷泥潭,难以自拔,他仍心存侥幸,幻想着那笔巨款终将落入自己的口袋。“那些尼日利亚人太会说话了”,他如此解释自己为何会执着于这虚无缥缈的希望。幸运的是,在后来与西联汇款的和解过程中,海因斯最终挽回了11万美元的损失,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幸运。
飞机游戏
20世纪80年代末,一种名为“飞机游戏”的赚钱怪招横空出世,规则直白得令人咋舌:投入1500美元,即可换回12000美元的回报。这听起来像是梦幻般的奇迹,不是吗?
“飞机游戏”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每位新加入的玩家都会成为一架虚拟航班上的八名“乘客”之一,这架航班还配备了四名乘务员、两名副驾驶员和一名飞行员。每位乘客需向飞行员缴纳1500美元作为“登机费”。飞行员已支付过费用,率先退出游戏,其他人逐步晋升。副驾驶员随后启动两架新航班,每架新航班上的乘客需各自招募一名新乘客(这样每人能额外获得1500美元)。随着轮次推进,乘客晋升为乘务员,再成为副驾驶员,最终成为飞行员,领取那诱人的12000美元。招募速度越快,赚钱速度就越快。
这股风潮迅速席卷美国全国。某些情况下,有人甚至在短短四天内就晋升为飞行员并拿走奖金。游戏看似运作良好,持续了很长时间,许多玩家多次参与,每次都满载而归。佛罗里达州的一名男子更是通过九次参加“飞机游戏”,赚了10多万美元。
然而,好景不长,“飞机游戏”终因缺乏实质性的商业模式、利润来源或产品支撑而难以为继。其核心理念就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思维方式,让参与者相信自己正迈向财富与幸福的康庄大道。这个游戏听起来稳赚不赔,除非你意识到,最初的8名乘客必须成功招募到64名新乘客,他们才能见到回报的曙光。而紧接着,这64名乘客又需各自努力,再招募512名新成员,以维持这场游戏的运转,避免其如纸牌屋般轰然倒塌。每笔看似诱人的12000美元收益背后,都对应着最初8名参与者“损失”的1500美元本金。更糟糕的是,联邦调查局对这类庞氏骗局持严厉打击态度,因此执法部门介入后,整个骗局便迅速土崩瓦解。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这些故事太疯狂了!
一份来自尼日利亚王子的秘密遗产?!
因为令人愉悦的氛围就将毕生积蓄交给传销组织?!
当你没有亲身经历时,这些故事听起来确实很疯狂。然而,人们往往会在金钱面前做出一些疯狂的决定。你或许认为自己永远不会落入庞氏骗局的陷阱,也绝不会轻易将钱交给一个自称是皇室成员的14岁的非洲孩子,但现实是,每个人在财务管理的道路上都难免会犯错。毕竟,我们都是情感丰富的动物,而金钱往往能轻易触动我们内心最复杂、最难以控制的情绪。
世界纷繁复杂,无人能将其全然看透。我们总是怀揣着一份期许,渴望找到一条捷径,以改善财务状况、健康和人际关系。那仿佛是一个隐秘的俱乐部,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在偶然间揭开其面纱,发现那传说中的“圣杯”,幻想它能治愈世间一切疾苦。我心中亦抱有如此美好的愿景,愿那圣杯真实存在。但现实是,世间并无一把万能钥匙,能确保你一夜之间财富自由,或是仅凭某位大师的吉言便能轻松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难题。
本书中收录的众多故事,或许会让你暗自思量:“这等事绝对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事实上,即便你未曾成为大规模诈骗或庞氏骗局的受害者,但在金钱面前,每个人都难免会有失策之时,这几乎是人性使然。大多数商业与金融书籍,无一不致力于传授成功的秘籍,它们或提供锦囊妙计,或引用励志金句,又或列出简明步骤,旨在帮助你积累财富,或引导你效仿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商业模式、投资者乃至首席执行官。但本书不是这样的。仅仅聚焦于成功者,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幸存者偏差。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黯然退场的企业、创意或个体,他们踏上了相似的征途却未能抵达彼岸的故事,往往被遗忘在角落。中彩票的幸运儿无法教你如何复制他们的成功和财富。
从失败、欺诈、江湖骗术、不正当销售手法以及各式骗局中汲取的教训,其价值远胜其他,因为它直接指出了我们应当规避的雷区。没有一蹴而就的致富捷径;也不存在一份十大清单或是顶尖首席执行官的晨间日常活动表,能自动将你塑造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然而,深入研究错误的决策、易受蒙骗的群体、骗术、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及心理误区,将会帮助你看清自己。很多时候,避免愚蠢行为比一味模仿成功策略更有帮助。即便才智过人,亦难免犯错(在后续的章节中,你将深刻体会到这一点)。金钱,是地球上最具凝聚力的媒介之一。不分财富多寡,无论是富人、穷人,还是两者之间的芸芸众生,都有可能在金钱面前做出不明智之举。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与金钱相关的决定与财富无关,而是与人性息息相关。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通过吸取他人的错误教训,避免被利用,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金融欺诈的六个迹象
欺诈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不管世界局势如何变化,总有些“大师”、小贩和骗子精通于推销快速致富的捷径。遗憾的是,总有人愿意成为这场交易中的另一方。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我能估算出每年因欺诈而损失钱财的人数及金额。但实际上,这些数字总是被低估的,因为许多受害者出于羞愧从未透露过自己的遭遇。他们之所以感到羞愧,是因为事后回看,他们当初深信不疑的人或事很明显是个骗局,而在当时,他们却被深深蒙蔽。
金融欺诈永远不会消失。因此,在听取有关投资的推荐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学会识别危险信号。许多预警信号往往在事后才变得显而易见,因为金钱往往会让我们忽略常识而丧失判断力。以下列出金融欺诈的六大迹象:
1.当基金经理保管你的资产时
如果要为伯尼·麦道夫哄骗众多人士、编织出高达65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只找一个原因,那便是他享有客户资产的托管权。这意味着麦道夫的公司自己持有客户资金,这种做法大错特错。你应当确保投资决策与资产保管分离。任何值得信赖的资金管理者或金融顾问,都应当将客户的资产存放在第三方银行或其他外部金融机构,这将大大降低客户资金被盗用或变成投资经理个人金库的风险。
从运营层面讲,数十亿美元规模的基金往往会与多家金融中介合作以落实其投资策略。它包括一些经纪公司进行交易的执行,确保交易成本具备竞争力;一家基金管理机构计算并报告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还有一家银行托管机构代表投资者实际持有资产。而麦道夫的所有这些操作皆在公司内部完成,完全没有任何第三方监督。他们没有独立托管人,这实际上让他能够随意篡改客户报表、操控回报、提供虚假报告、无视审计员的监督,并任意处置客户资金。伯尼之所以被捕就是因为他自己保管客户资产。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待办事项:请向你的财务顾问或投资经理询问资金托管机构是谁。务必确保这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它允许投资顾问代表你进行交易,但未经事先许可绝不可将资金转入或转出你的账户。
2.当推销中充斥着排他性时
在理财领域,富人和权贵与普罗大众的区别在于他们更有钱。富人阶层乐于相信自己与众不同,因此,向他们推销的一大妙招,就是让投资项目听起来像是专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独家交易。然而,投资并无捷径可循。好的投资往往乏味。但如果你能够营造出交易的排他性,就有可能激发人们的兴趣。
专业投资者总爱炫耀他们的“独门秘诀”、“为某个特别的项目精选的投资者圈子”、“鲜为人知的财富累积秘法”,或是“让你与发起人享有同等优先权”。这类营销话术让我们感觉良好,毕竟在管理自己的毕生积蓄时,谁不想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呢?我们值得特别对待,对吧?
伦敦劳合社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英国保险公司,成立于1686年,因其长期与英国贵族合作的背景而声名显赫。20世纪90年代,该公司向美国投资者宣传自己是一家稳健的蓝筹机构,吸引那些寻求稳定回报及青睐独家投资品牌能力的新客户。然而问题是,这些新投资者常常被风险极高的保险产品所吸引,承担了根本难以理解的巨大债务,其结果是众多相关人士被重创,劳合社也陷入了法律诉讼中。
待办事项:问问自己,这个人或公司为何要与你分享所谓的独家交易、投资或策略。如果保密性真的如此重要,他们为何还要与你分享?独家性或许能让财务方案听起来感觉更重要、更诱人,但真相是,在99.9%的情况下,这不过是让你快点掏钱的推销手段。那些所谓的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更可能是推销噱头,而不是真正能按预期运作的千载难逢的投资策略。
3.当策略过于复杂难以理解时
威尔·罗杰斯曾说过:“我宁愿做那个买布鲁克林大桥的人,也不愿做它的卖家。”他说的是乔治·C.帕克,这个骗子不知怎的就成功地把布鲁克林大桥和其他几处他并不持有的资产“卖”给了毫无防备的买家。遗憾的是,在金融欺诈的世界里,想要购买布鲁克林大桥的人永远比想要出售布鲁克林大桥的人多。他们总是寻找着一夜暴富的捷径,这也使得这类骗局始终有市场。
骗子们常常利用复杂难懂的手段引人上钩,因为:(1)人们乐于相信自己很聪明,不愿承认不懂,因为那样看起来很蠢;(2)当事物变得复杂或难以理解时,我们更容易被随机性所迷惑。
一组心理学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去看魔术表演的人从不想知道魔术背后的秘密。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观看了一系列魔术表演,其中还包括魔术师让直升机消失的绝技。之后,让参与者选择是了解魔术背后的真相,还是观看另一个魔术。令人惊讶的是,60%的人选择了观看另一个魔术,只有40%的人想要揭秘魔术。这似乎表明,人们容易被神秘的事物吸引。我们甘愿被愚弄,而且有很多人乐此不疲。
“相信我们,我们能搞定”,这是过去金融宣传的常用语,那时还没有互联网可以查询信息。这种宣传建立在金融专业人士比客户懂得更多的观点上,所以将钱交给他们,让他们为所欲为。但在信息透明的今天,黑箱操作已经无处遁形。专业的理财经理在财富管理上确实应该比客户更专业,但他们也应该更有能力把投资策略和理念解释清楚到连6岁的孩子都能理解的程度。任何合法的投资策略都不应该过于模糊、浮夸或复杂,让客户无法理解。富人和有权势的人一般会避免表现出对某些事物的不理解,这样才不会显得软弱。但请记住,不要让自负影响了你的财务健康。
待办事项:如果有人不能或不愿向你解释他们如何管理你的资金,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信号。你可以把投资交给别人来做,但绝不能放弃对资金状况的了解。如果某项投资过于复杂而无法理解,那就不要投资。
4.当故事好得难以置信时
格雷戈尔·麦格雷戈将军,这位曾在南美征战的苏格兰老兵,策划了19世纪规模最大、手段最恶劣的骗局。他以出色的宣传能力著称,竟让众多苏格兰同胞相信自己是中美洲波亚斯国的王子。麦格雷戈描绘这个国度是一个遍地蔬菜、水果丰盈、野味无数,且河中黄金遍地的梦幻之地。
仅凭麦格雷戈的销售能力,投资者们便迅速筹集了20万英镑的债券来开发波亚斯国。七艘满载人群的船只向着这个骗子臆想中的国度进发。然而,当他们抵达洪都拉斯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荒凉,根本不适宜居住。许多人因恶劣的环境而患病,甚至丧命。
麦格雷戈利用了自己战争英雄的名声,以及在那个难以获得可观投资回报的年代中许下的财富承诺。不知怎么的,他竟然成功说服了成千上万的人,让他们相信在千里之外真的有这么一个虚构的国家存在。1908年,一个骗子在多家报纸上刊登了如下广告:
这不是虚假的—无须投机、赌博或拉票,在家即可操作。5美元变成10美元,10美元变成20美元。绝对真实,若你收到秘方后一周内发现不实,我们全额退款。本国最富有之人已亲测成功。仅需2美元,我们就将秘方寄给你。记住,若一周内发现无效,2美元原数奉还。
成千上万的人寄出了2美元,期待着通过这个秘方让财富翻倍。而他们收到的回复却是:“把钱换成钞票,然后折起来。”如果这听起来美好得难以置信……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待办事项:对遇到的每一个财务想法或策略,都要用反向论证来进行压力测试。进行事前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点,帮助自己认清可能忽视的问题。如果回报听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很可能就是骗局。如果投资宣传听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可能也是骗局。如果致富的承诺听起来过于诱人,那多半就是假的。
5.当回报好到离谱时
19世纪末,威廉·富兰克林·米勒在一家经纪公司任职,他靠所谓的“内幕消息”来吸引顾客。凭借这些消息,他承诺的收益率高达10%。但这个收益率可不是年化收益率,是一周的。也就是一年整整520%!但就像那些常见的夸大其词的承诺一样,米勒实际上从未用客户的钱进行过任何实质性的投资。
相反,他的主要业务是散布欺诈性的投资计划。在他印发的宣传册中,他甚至大言不惭地写道:“我的目标是让富兰克林财团成为华尔街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财团之一,这样我们就能操控股票价格,依我们的意愿抬高或压低价格,将利润放大五倍。”尽管当时的证券法规相对宽松,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宣扬想要操纵市场还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更糟糕的是,他其实从未真正尝试过操纵市场!这完全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它每天能带来约8万美元。由于他在营销材料中大肆吹嘘操纵市场的能力,政府很快就对其展开了调查。骗局败露后,米勒逃往加拿大,留下他的那些“投资者”两手空空,独自承受损失。
承诺高额回报总能轻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每个人都相信有独角兽存在于金融世界。但请时刻警醒自己—倘若有人真的能每周、每月乃至每年稳定获取高额收益,他们为什么要给你机会一起获利?如果他们真的掌握了赚取高额回报的秘诀,他们根本就不会,也不愿意将这个秘密公之于众。待办事项:在做任何投资时,请理性看待回报水平。多做些调查,了解合理的收益率范围,别被销售宣传中承诺的回报所迷惑。任何过高或者过于稳定的回报都是警讯信号。任何时候当别人承诺未来回报,尤其是当这些承诺听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时,一定要保持谨慎。
6.当他们说的正是你想听的时
美国医学协会的莫里斯·菲什拜因在努力揭露庸医约翰·布林克利(详见第一章)的真面目时,归纳了骗子的三个特征,以帮助大众了解他们的操作手法:
1.他们将自己笼罩在传说、半真半假的言论以及弥天大谎之中。对布林克利而言,这意味着他要与正统医疗机构唱反调,推销奇迹疗法以及与真正的科学背道而驰的疗法。
2.他们极度自私自利。布林克利从未与任何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分享过他那些所谓医疗奇迹的秘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危险信号,因为真正的医生是会乐于分享研究成果以供同行评审的。
3.他们擅长操纵人心。骗子会投其所好,告诉人们想听的内容,贩卖希望以牢牢掌控人们的情绪。
操纵他人最简单的手段莫过于讲故事。尤瓦尔·赫拉利在其广受赞誉的著作《智人: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 Kind)中阐述了人类如何从小规模的简单狩猎采集群体跃升至拥有庞大城市、丰富文化、多样群体和复杂组织的现代世界。这一跃升并非单纯依靠技术突破,更在于我们讲故事的能力:
智人是如何跨越这一关键门槛,最终建立起拥有数万居民的城市,甚至统治着数亿人的帝国的?秘密或许就在于小说的诞生。正是这些共同的神话故事让大量陌生人能够携手合作并取得成功。
讲述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故事绝非易事,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人在面对欺诈时难以察觉。骗子们擅长利用故事的力量来推销自己。玛丽亚·孔尼科娃在《信心游戏》(The Confidence Game)一书中分享了我们为何往往被故事表象所迷惑而忽视了事实真相:“当一个事实看似合理时,我们仍会检验其真实性;而当一个故事听起来合情合理时,我们就以为那是真的。”她认为我们听到一个好故事时几乎会立刻放下戒备。否则,你又该如何解释像尼日利亚王子骗局、飞机游戏这样的荒诞之事?又或是那位声称能通过将山羊睾丸植入阴囊来治愈男性生殖能力的医生?抑或是那个从来没人亏钱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庞氏骗局?故事会被我们牢记,而事实和数据却不会。
待办事项:历史上的每一桩欺诈案件都伴随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那些受害者从来没有去验证过这些故事的合法性、合理性。因此,务必自己做好功课,不要仅因为你想要相信,就轻易相信别人告诉你的故事。故事听起来固然美好,但仔细查证任何与金钱相关的故事背后的证据,才能把你从自我中拯救出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