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湘江商潮起:东汉长沙郡商业研究
》
售價:HK$
347

《
舰船耐火材料
》
售價:HK$
1316

《
东亚学(第六辑)
》
售價:HK$
500

《
查理的一生 写给焦虑世代的普通人 百岁老人真实人生故事 现实版《阿甘正传》充满历史洞见、人生智慧、生
》
售價:HK$
296

《
超级工程排行榜名录
》
售價:HK$
1020

《
从诗词到名著——翻翻祖先的书架
》
售價:HK$
305

《
明智恭介的疑案
》
售價:HK$
301

《
小型建筑创作札记
》
售價:HK$
356
|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日文版《三国演义》《水浒传》译者、日本著名中国文学研究者井波律子带你以意想不到的视角畅游中国宏大的“侠”世界,感受侠客精神生生不息的魅力。
【作者寄语】
在执笔期间,笔者感动于侠客的斗争精神,时常变得情绪激昂。我衷心希望本书也能给读者带来活力,为生活注入力量。
——井波律子
|
| 內容簡介: |
高举“见义不为,无勇也”“替天行道”的旗帜,肩担“锄强扶弱”的使命,勇敢挑战不公势力的侠客们的飒爽英姿,跨越时空,持续给人以巨大的冲击。本书力求真实地还原这些在中国大地上薪火相传的侠客形象。
本书由两部分构成:“史实篇:史书中的侠客”和“虚构篇:文学世界中的侠客”。前者追溯了春秋战国时代至三国六朝时代载入史册的各类侠客的事迹;后者梳理了“唐传奇”、成书于元末明初的大型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曲《救风尘》、清代戏曲《桃花扇》等小说、戏曲作品中的侠客形象。本书从史实和虚构两个维度追溯了中国侠客的形象变迁,他们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21世纪,仍然熠熠生辉,鼓舞着人们奋勇向前。
|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井波律子(Inami Ritsuko,1944—2020) 富山县生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毕业。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誉教授。专业领域为中国文学。2007年以《魔术师群像:中国古典小说的世界》荣获第十届桑原武夫学艺奖。其他代表作有《酒池肉林》《中国人物传Ⅰ~Ⅳ》《〈论语〉入门》《中国志怪小说》等。主要译著有《三国演义(一)~(四)》《〈论语〉全译》《水浒传(一)~(五)》等。
【译者简介】
韩亦男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东亚语言文学在读博士。译有《安藤百福:“方便面之父”的进退之道》等。
|
| 目錄:
|
【目录】
序言001
史实篇:史书中的侠客
第一章 侠客辈出——春秋战国时代003
第一节 赵氏孤儿005
第二节 五位刺客020
第三节 战国四君子036
第二章 与时俱进的游侠无赖——汉代053
第一节 刘邦与游侠055
第二节 《史记·游侠列传》082
第三节 叛乱之侠——东汉091
第三章 《三国志》中的英雄——三国六朝时代107
第一节 于群雄割据中浴血奋战——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109
第二节 流民军团之长——西晋末年至东晋初期143
虚构篇:文学世界中的侠客
第四章 超现实世界的故事——唐代传奇中的侠客161
第一节 侠女聂隐娘163
第二节 后世的侠女170
第三节 男侠客179
第五章 侠客群英会——《水浒传》187
第一节 一百零八位魔王189
第二节 单打独斗型侠士192
第三节 身为领袖的大侠212
第四节 梁山泊军团的瓦解和好汉们各自的结局226
第六章 舞台上的侠客——元、明、清239
第一节 元曲《救风尘》241
第二节 清代戏曲《桃花扇》251
代结语——清末的侠客精神277
参考文献287
后记291
学术文库版后记293
|
| 內容試閱:
|
【试读1】摘自“第一章 侠客辈出——春秋战国时代 第二节 五位刺客”
文武双全——荆轲(一)
时至公元前3世纪晚期的战国时代,秦国势力在七个国家,即“战国七雄”中空前强大,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前259—前210)在各地布置兵力,力图推进天下统一。秦王政于公元前230年,首先灭掉了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中势力最弱的韩国,接着在两年后,毫不留情地灭掉了儿时生活过的与己渊源颇深的赵国。面对秦国势如破竹般的进攻,剩余的四个国家深感危机,尤其是位于赵国北部的燕国陷入了恐慌。
此时,燕国的太子丹认为,正面进攻毫无胜算,应当诉诸非常手段,他决定刺杀秦王。于是,太子丹召来了燕国数一数二的智勇双全之人田光,他请教道:“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当下的形势。)田光以自己年老体衰恐怕无法担当重任为由婉拒,举荐了友人荆轲。太子丹首肯后将田光送出门外,并叮嘱道:“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此为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一无心之举却严重伤害了心高气傲的田光,导致事态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且说田光引荐的荆轲,出生在为秦国所灭的小国——卫国。他文武双全,不仅爱好读书,而且擅长击剑。他游历各国,最终在燕国定居,文武双全的荆轲与击筑(酷似琴的一种乐器)高手高渐离私交甚好,时常伴随高渐离的击筑声在街头漫步高歌,感怀至深处,还会泫然涕泣,生活得十分随性。然而,荆轲绝非瞻前不顾后的鲁莽之人,面对别人的无端挑衅,他完全不为所动,沉着冷静,豁达大度。
田光将太子丹的委托告诉自己十分信赖的荆轲后,荆轲当即答应与太子丹见面。完成任务的田光随即自刎,了却了自身性命。笔者认为田光自杀的首要原因是他以行动向不信任自己的太子丹表示抗议。他试图警告太子丹,今后在对待和自己及荆轲一样的具备侠义之气的勇士时,要注意言谈举止。此举也可以看作田光对替代自己承担刺杀重任的荆轲竭尽全力的激励。
临危受命——荆轲(二)
不久,荆轲去见太子丹。太子丹推心置腹,请求荆轲为了燕国灭掉秦王政,荆轲最终答应此事。荆轲的祖国卫国已惨遭秦国灭国,或许当时他对畏惧秦国强大实力的燕国产生了共鸣吧。太子丹喜不自胜,立刻安排荆轲住进了上等的公馆,并奉上美食、美女、金银珠宝加以厚待。
但是,荆轲一直按兵不动,秦国的威胁迫在眉睫,太子丹迫不及待,催促荆轲尽快行动。荆轲随即提出一个条件,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需要太子丹交出秦王心心念念的两样宝物:从秦国逃亡至燕国的将军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荆轲认为如果这么做,秦王政必定欣喜若狂,深信不疑,只有如此他才会答应面见自己。太子丹对杀死樊於期一事面露难色,于是,荆轲暗中面见樊於期,告知事情原委,樊於期称此为妙计,主动自刎身亡。
为了鼓励肩负暗杀秦王使命的荆轲,在他正式行动之前,田光和樊於期两人主动了断自己的性命,这与上文提到的赵氏孤儿故事中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例子颇有异曲同工之处。追根究底,荆轲因为深受两位侠士的信赖,所以接受了有丧命之虞的任务。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荆轲依然没有采取行动。他表示自己在等待另一位朋友同行。这一段描写中荆轲的举止显然不同于《史记·刺客列传》中速战速决的前四位,可以说既沉着冷静,又令人充满期待。顺带一提,司马迁在《荆轲传》中的描写极具画面感,他设置悬念,逐步点燃读者的期待,将故事引向高潮,这种巧妙的叙事手法几乎与“小说”的创作手法毫无二致。
哪怕太子丹已经为荆轲备好了行装,荆轲还是按兵不动,太子丹开始怀疑荆轲是否下定了刺杀秦王的决心,于是他安排了一位名叫秦舞阳的人代替荆轲正在等待的勇士,催促他们立刻行动。事已至此,盛怒下的荆轲终于决定出发。就这样,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地图,怀揣涂上剧毒的匕首,与秦舞阳一起踏上了前往秦国的旅途。从这里开始,司马迁的叙述,一改前半部分荆轲出发前用缓慢的语调展开曲折故事情节的方式,转而用快速的语调渲染悲怆的氛围。换言之,从慢节奏叙事变成了快节奏叙事。
万事休矣——荆轲(三)
启程日,以太子丹为首的知情者们皆身穿白色丧服,伫立于易水之畔,目送有去无回的荆轲。临别之际,荆轲合着高渐离的击筑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荆轲悲壮的歌声中,目送者无不深受感染,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抵达秦国后,荆轲迅速买通了秦王政的近臣,有条不紊地做好了面见秦王的准备。秦王听说燕王有意臣服秦国,派遣使节前来进献叛逃将军樊於期的首级和督亢地图,不禁欣喜若狂,立刻按国宾规格在宫殿招待荆轲和秦舞阳。
开场一切顺利,但是手捧礼物匣子的秦舞阳因为极度恐惧而脸色苍白,浑身发抖,秦王身边的部下见状大为不满。荆轲巧妙化解局面,并亲自献上督亢的地图。
秦王用手展开地图,翻至尽头时,藏在里面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右手抓起匕首,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但是,衣袖被扯断。惊魂未定的秦王起身绕着柱子跑,荆轲穷追不舍。秦王手下的大批侍卫逐渐从先前不知所措的状态中回过神来,上前徒手殴打荆轲(朝廷规定进入宫殿的大臣不得随身佩带武器)。
秦王终于拔出长剑,刺向荆轲左腿,荆轲受伤倒地。他向秦王投掷匕首但没有成功,只是击中了铜柱。万事休矣。死心的荆轲靠着柱子大笑起来,他盘腿坐在地上,破口大骂秦王,被秦王的护卫杀死。这是发生在公元前227年的事件。
以上是笔者对《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的故事所做的概述,司马迁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读之仿佛身临其境。
虽然在同伴一事上不尽如人意,但是荆轲依然满足了燕国太子丹的请求,竭尽全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尽管功亏一篑,但他依然成为侠客的典范。舍身激励荆轲的田光和樊於期,想必也会乐意为他喝彩吧。
【试读2】摘自“第四章 超现实世界的故事——唐代传奇中的侠客 第一节 侠女聂隐娘”
学成归来
聂隐娘《聂隐娘》的故事情节如下。
聂隐娘原是唐朝贞元年间(785—805)的魏博(魏州与博州,今河北省南部至山东省西北部地区)大将聂锋的女儿,十岁那年被尼姑诱拐。五年后,尼姑再次现身,把聂隐娘交还给父母,说道:“我已经把她教成了。”随后尼姑消失了。父母问聂隐娘学了些什么,她便开始谈起自己不可思议的经历。
尼姑将我带到深山的石穴中,教我修炼。我首先学习了上树和剑法,潜心修炼了一年。我变得身轻如风,不用说猿猴,就连虎豹等猛兽的头颅也能轻松砍下。
三年后,我能够在空中边飞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起短剑刺杀老鹰等猛禽,每刺必中。第四年,尼姑带我到城里,指着一个男子细数他的罪过,命令我说:“刺杀那个男人,把他的头割下带回来。如果你胆识过人,此事就像刺死一只飞鸟那么容易。”她交给我一把长约三寸的羊角匕首。我按照她的吩咐,在光天化日下当街刺死了男子。尼姑将我带回来的首级用药化成了水。
第五年,尼姑又命令我说:“某高官有罪,杀害了众多无辜之人,晚上你潜入他房间,把他的头割下带来。”于是我怀揣匕首,藏在屋梁上,等到夜深人静时我砍下他的人头带了回来。尼姑斥责我这么晚才回来,我辩解道:“我看见那人逗一小孩儿玩,怪可爱的,没忍心下手。”
尼姑告诉我:“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先断其所爱,然后再杀他。”后来,尼姑切开我的后脑勺,把匕首藏在里面,并告诉我在需要的时候取出,她又说:“你已经学成武艺,可以回家了。”于是把我送回来了。
概言之,擅长妖术的尼姑精心培养聂隐娘,向她传授“替天行道”的侠义精神,把她培养为具有超能力的刺客。聂隐娘的父母听后颤抖着连连哀叹女儿已经沦为畸形的杀人工具。
磨镜子的丈夫
回家后,聂隐娘经常在深夜掩去行踪,直到凌晨才返回。父亲隐隐觉察到聂隐娘是去惩罚坏人,内心担惊受怕,但也不去追究真相。
有一天,聂隐娘见到一位磨镜青年路过自己家门口,她说服父亲,嫁给了他。这位青年除了磨镜什么都不会,父亲只得为两人另找住处,为女儿女婿提供吃穿用度。
小说将聂隐娘的丈夫设定为磨镜青年,暗示他也是一位超能力者。隋末唐初的志怪小说《古镜记》(王度著)描写了一面古镜引发一系列怪异现象的故事,镜子的内部看上去存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异质的世界,是一件神秘的器物,和镜子相关的磨镜人的身上也有着非现实世界的色彩。
几年后,聂隐娘的父亲去世,继任的魏帅听说聂隐娘武艺高超,便命她担任随身护卫。又过了数年,魏帅派聂隐娘去割下与自己关系不睦的陈许(陈州和许州,今河南省东部)节度使刘昌裔的人头。于是,聂隐娘带着丈夫,分别骑黑白两匹驴子出发了。但是,刺杀的目标刘昌裔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命部下前去热情迎接二人。聂隐娘深受感动,看破魏帅心胸狭隘,主动决定留下,给刘昌裔担任随身护卫。
随后,执念很深的魏帅又派有超能力的刺客前去杀害刘昌裔以及追随他的聂隐娘。对此早有预料的聂隐娘加强警戒,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第一个刺客精精儿,将他的身体和脑袋打得粉碎。
但是第二位刺客空空儿是个劲敌。聂隐娘先让刘昌裔用于阗(西域的国家)玉围在脖子上躺下,自己变成一只小蚊虫,潜入刘昌裔腹中,等待空空儿来袭。果然到了深夜,刘昌裔的脖子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聂隐娘霎时从刘昌裔口中跳出,说道:“仆射没事了。”空空儿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魔法师,他只要一击不中便会感觉十分羞耻,远走高飞。
刘昌裔察看脖子上的玉石,于阗玉上果然有锋利匕首砍过的痕迹。从此再也没有刺客来袭,聂隐娘夫妇受到刘昌裔的厚待,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销声匿迹
元和八年(813),刘昌裔被调回京师,劝聂隐娘与其同行。聂隐娘说:“从此我要游山玩水,遍访圣贤,只求你给我丈夫一个差事就可以了。”聂隐娘如此拜托刘昌裔后,忽然独自一人消失了。
后来聂隐娘只有两次现身于人前。第一次是刘昌裔去世时,她骑着毛驴赶往长安,在棺木前恸哭,随后很快离去。第二次是在开成年间(836—840),刘昌裔的儿子被任命为陵州(今属四川省)刺史,赴任途中在四川的栈道上偶遇聂隐娘,发现其容貌与二十多年前分别时没有丝毫变化。聂隐娘对他说,你大祸将至,随后给他吃下一颗药丸。她还告诉刘昌裔的儿子,药力只有一年,劝其立刻停止前往陵州,返回洛阳,这样才能逃过一劫。刘昌裔的儿子不以为然,想送给聂隐娘一些绸缎,聂隐娘没有收下,只在招待自己的宴会上痛饮到酩酊大醉,然后转身离去。刘昌裔的儿子没有听聂隐娘的劝告,继续在陵州任职,恰好一年后死去。此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聂隐娘。
纯粹的侠客化身
唐代传奇中登场的“替天行道”的侠客聂隐娘的形象与历史上的侠客截然不同,最显而易见的差异在于,她是女性。
迄今为止出现在史书中的侠客,没有一位是女性。当然,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战国时代的刺客聂政的姐姐为了弟弟的名誉勇敢地自报家门,自己了结了性命,也拥有强烈的侠义精神(参照第一章第二节)。聂隐娘故事中的主人公之所以取名聂隐娘,无疑是基于聂政姐姐的故事。
作者裴铏从史书中获得灵感,在这一完全与现实相异的虚构世界中,创造了与之十分匹配的极度夸张的聂隐娘形象。
聂隐娘的特征在于,她对与自己无关的恶人拔刀相向。换言之,她是以纯粹侠客的化身出现在作品中的。聂隐娘的师傅,即来路不明的尼姑帮助她刻苦修炼,掌握空中飞行的绝技,使她成为一位身心俱有非凡能力的人。尼姑甚至打开聂隐娘的后脑勺放入匕首,对其进行人体改造。如此,聂隐娘成为侠客的化身,或可称之为行侠的装置。
聂隐娘拜师学艺,经过修炼肉体获得超能力的过程,酷似西汉刘向所著《列仙传》和东晋神学思想家葛洪创作的《神仙传》等仙人传中的修炼情节。聂隐娘的故事作者裴铏在创作聂隐娘这位侠女角色时,貌似从以往的仙人传说中获得了诸多灵感。例如,聂隐娘担任刘昌裔的护卫后突然销声匿迹,经历了漫长岁月仍然拥有不老的容颜,这让人联想到长生不老的仙人(仙女)。
聂隐娘的形象不逊于现代科幻电影中的人物,超现实主义色彩鲜明,成为此后侠女传奇的原型。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侠女形象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