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一直在想:丹尼尔·丹尼特自传
》
售價:HK$
714

《
投资反脆弱修炼手册
》
售價:HK$
296

《
永劫馆超连续杀人事件:魔女决定与X赴死
》
售價:HK$
281

《
三九全景脉法
》
售價:HK$
301

《
我们建构的世界--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中的规则与统治(东方编译所译丛)
》
售價:HK$
449

《
工资的真相
》
售價:HK$
398

《
以色列小史 小历史·大世界
》
售價:HK$
500

《
空间与秩序:战后日本城市转型的治理路劲研究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一本日记,八年时光,所记十之八九为翻阅书画、品评笔墨之雅事,其余附带记录些时事见闻、奇珍异物、茶酒花鸟等触目兴怀的闲趣。至于品评人物是非、官职升降、荣辱得失之类的世俗杂念,则全然不予涉笔。
一部涉论书画艺术、鉴赏收藏、文人修养、生活雅趣的晚明日记,何以被董其昌、陈继儒、四库馆臣、黄宾虹、启功、高居翰、柯律格等盛赞至今。
|
| 內容簡介: |
|
李日华工于书画、词旨清隽,其笔端的日常记事,突出了晚明小品文趋于生活化、个人化的特点,在展现晚明文人生活风貌及趣味的同时,也凸显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尚。日记中关于书画题跋、描摹构图法度的论述简练精当,观点鲜明,历来为后人学习中国书画艺术的必备研读作品。此外,本书在日记谈艺之外,多述交游及东南海事,也可补史料之阙,理论价值与鉴赏价值兼备。
|
| 關於作者: |
|
屠友祥,浙江萧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教授,百人计划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著有《言境释四章》、《修辞与意识形态》、《索绪尔手稿初检》、《索绪尔手稿再检》、《符号思想论稿》(第一卷)等,其中《索绪尔手稿初检》收入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 目錄:
|
目 录 题识………………………………………………… 1 卷一(万历三十七年)……………………………… 1 卷二(万历三十八年)……………………………… 63 卷三(万历三十九年)……………………………… 141 卷四(万历四十年)………………………………… 183 卷五(万历四十一年)……………………………… 269 卷六(万历四十二年)……………………………… 325 卷七(万历四十三年)……………………………… 395 卷八(万历四十四年)……………………………… 469 附 晚闻居士札记 ………………………………… 519 跋 刘承斡……………………………………………521 附录一……………………………………………… 522 片石居主人题啸园丛书本《味水轩日记》卷首 …… 522 李含溍录《味水轩日记》后序 ………………… 523 韩熊跋啸园丛书本《味水轩日记》………………524 葛元煦跋啸园丛书本《味水轩日记》……………525 附录二…………………………………………… 526 李少卿日华传 钱谦益…………………………… 526 李日华 朱彝尊…………………………………… 527 人名索引 ………………………………………… 528
|
| 內容試閱:
|
校注味水轩日记小引 屠友祥
李日华,字君实,号九疑,别号竹懒,嘉兴人。在晚明文人画界,堪与董其昌并驾齐驱。勤于读书著述,任职地方期间,官操削吏牍与篝灯读古人书,大抵各分一半。治经、治史、治百家、治方言稗说与竺乾柱漆之书,所涉甚广,然于书画之艺最精,善挥洒,具博识。文辞亦臻妙境,时时将书魂、画魄,勾摄而出,片语挑焰,生动跃然。盖流览既久,意与之化,出笔遂相融互肖。《味水轩日记》即是其此类日常艺术生活的集中记述,自万历三十七年(1609)至四十四年(1616),依时厘为八卷。五年前,李日华在西华县令任上,返乡奔母丧,因而具疏乞请归田终养老父。自日记所载,关涉民瘼和国家赋税及倭寇骚掠之事,李均有奋笔而书之处,识见亦卓异。然而此际阉珰之焰日炽,士大夫懦者濡染,强者摧折。李日华欲超离于这二者之外,自言但得终身啖白饭羹鱼,法酒精茗,家有藏书万卷,石刻千种,长年不出户,亦不引一俗汉来见,如此七八十年,即是极乐国人了。 李日华与晚明文艺思潮,亦有诸多不一致之处。其读徐文长集,以为此人高亢刚直,有奇气而不雅驯,若诗则俚而诡激,绝似袁中郎。读《金瓶梅》,以为是市诨之极秽者,锋焰也远逊《水浒传》,而袁中郎极口赞之,将其与《水浒传》相配,李亦以为是中郎好奇之过。持这般雅驯典正的文艺观,与儒学的正统观念倒也不尽吻合,却与明末实学的勃兴互为经纬。晚明士子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于是经世致用之学相激而起。在艺术创作领域,取韵之风流行,以气韵萧疏之品为贵,而写山貌水,各状一物,真工实能之迹,却晦而尽充下驷,于是攻绘日多而绘道益不振。李日华就此以为应多读书,因读书多,见古今事变多,涵浸古人道趣多,遂不狃于狭劣见闻,自然胸次浩荡高朗,山川灵秀,万物之妙,透入性地,乘其激兀恣肆时,皆不约而来,凑集于丹府,有触即尔迸出,如石中爆火,并非有意搜奇而得,要在胸中实有,吐出便是。于无意标奇处,得物态之自然。因而日记中甚至对临摹之作亦予赏赞,以为经营位置之功不可没,这与穷新极变的晚明文艺风尚是颇有距离的。 此次校注,以嘉业堂丛书本为底本,参校以啸园丛书本及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清抄本。诸本各有优劣之处(啸园丛书本实为清抄本的节录),今择善而从,径入于现本之内,大抵不出校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