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454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704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356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434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39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806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332
|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国内首 部从“公权说”理论出发,系统探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生态环境监管权(两权)之关系及相关实践疑难的专著。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概念、制度演变,本书突破“所有权唯私论”窠臼,开创性地将两权界定为同一公权阵营内部存在交叉重叠,应当科学分工、协调互补的两大基础性法权,从而为理解国家在环境资源领域的角色和权利(力)提供新范式。同时,作为“公权说”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运用,本书针对生态损害赔偿、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大部制改革中的部门关系与权责划分等现实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引与可行建议。
本书不仅有助于推动建构中国的自然“公产/公权”理论体系,更可为面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环境资源立法、司法和行政提供坚实支撑,是对环境法学研究与实践均有重要贡献的创新之作。
|
| 關於作者: |
巩固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 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多篇;出版《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法律问题研究》等著作多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获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方德法治研究奖、中国法学会董必武青年法学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撷英青年环境资源法学优秀人才奖、励青环境法学奖等荣誉。
参与生态环境资源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多项,自2017年起,担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生态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生态保护编牵头人。
|
| 目錄:
|
引言:“两权关系”研究简纲
一、为什么研究?
二、研究什么?
三、如何研究?
第一章 基础概念界定与关系变迁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一、自然资源
二、生态环境
三、交叉融合与关系变迁
第二节 国家所有权与监管权
一、国家
二、所有权
三、国家所有权
四、(国家)监管权
五、监管权与国家所有权的异同与关系
第二章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生态环境监管权概论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变迁中的国家自然法权
一、原始社会:公有共用,混沌一元
二、农业社会:地权为主,一元多面
三、近代社会:公私交织,二元分立
四、现代社会:殊途同归,融合协同
第二节 当代法秩序中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生态环境监管权
一、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二、生态环境监管权
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生态环境监管权的共性与差异
四、现代“大环保”背景下的两权关系
第三节 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制度变迁
一、研究背景
二、党的十八大之前:以重要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扩展提升
四、制度完善方向:以全民公益最大化为指向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
第三章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私属性探究
第一节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研究现状——基于法核论文的实证分析
一、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研究概况
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私权说
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
四、私权说与公权说差异小结
第二节 认真对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
一、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的核心要点
二、对“公权说”的批评及回应
三、作为理解前见的基础性认识探讨
四、“公权说”与“私权说”的差异与关系
五、公权说的优越之处
六、小结
第三节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私属性辨疑——基于“敦煌毁林案”的比较分析
一、争议焦点:是否侵犯国家所有权?
二、监管失职:是否违背所有者职责?
三、资源利用:是否受制于国家所有权?
四、责任追究:是否为财产责任?
五、制度症结:赋权不足抑或监管不够?
六、小结
第四章 公法责任视野下的生态损害赔偿
第一节 生态损害赔偿的模式比较与路径选择
一、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属性与模式划分
二、私法模式:侵权法的扩张及其限度
三、公法模式:环境监管制度的创新及其补充
四、从私法模式到公法模式:生态损害赔偿的演变历程与发展趋势
五、并非私法模式:我国生态损害赔偿的实然与应然
六、生态赔偿条款解释的路径选择
七、小结
第二节 公法责任视野下的《民法典》生态损害赔偿条款解析
一、作为公法责任制度的生态损害赔偿:一个前提性说明
二、生态损害赔偿与侵权法的不适应性:理论冲突与实践扭结
三、生态损害赔偿条款的应然定位:《民法典》中的公法规范
四、生态损害赔偿条款释义:以“公法模式”制度体系之基础规范为定位
五、生态损害赔偿条款的未尽之处:遗留问题与立法完善
六、小结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关系探究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异同辨识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基础与性质辨析
三、类型化视野下的两诉关系处理
四、两诉分工视野下的生态赔偿条款释疑
第五章 融合协同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第一节 概念选择与使用策略
一、从三足鼎立到一体三面:现代环保立法的体系结构与关系变迁
二、从广到狭与从合到分:我国环保立法的基石概念与体系关系
三、以“生态环境”为统领:法典的概念选择与体系构建
第二节 权力基础与制度构建
一、实质分类视野下国家环保权力的双重来源与二元基础
二、两权的规范行使与分类构建
三、法典编纂中两权处理的实践策略与具体安排
第三节 生态系统保护的法典表达
一、现代环境治理与生态系统方法
二、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治理的核心要义与法制需求
三、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四、我国生态系统保护立法现状
五、我国现行法与生态系统保护的差距与不足
六、面向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思路与体系框架
七、小结
后 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