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物馆学辞典 博物馆学核心工具书,权威专家联合编纂,理论与实践的指南!
》
售價:HK$
1255

《
战时的博弈:教宗庇护十二世、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的秘史(理想国译丛075)
》
售價:HK$
755

《
明亡清兴 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
售價:HK$
347

《
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
售價:HK$
1428

《
建安 统一北方之战(201—207)
》
售價:HK$
250

《
什么是权力(一本讲透权力逻辑的政治学入门佳作,一次从学术到生活的认知升级)
》
售價:HK$
306

《
债务自由:远离债务困境
》
售價:HK$
403

《
清代满汉关系史:全三册
》
售價:HK$
2540
|
| 編輯推薦: |
|
马家辉化身香港漫游者,写下散步途中偶遇的人情、对城市变迁的观察,以及藏身转角的掌故。
|
| 內容簡介: |
|
这是马家辉笔下的香港故事,他漫步于天后庙、大坑西邨、湾仔、九龙城寨……过往、现实与记忆在他的笔下交融,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历史废墟上层层叠叠的旧时光,市井阶层的快乐、悲哀与希冀,还有那波诡云谲的江湖故事、光明与黯黑的纠缠相生,共同勾勒出香港这座城市苍凉而生猛的精神底色。
|
| 關於作者: |
|
马家辉,1963年生,香港湾仔人。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威斯康星大学博士。曾任广告文案、杂志记者、报社编辑,并客串主持电视、电台节目。著有小说《龙头凤尾》《鸳鸯六七四》,随笔集《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江湖有事》《爱恋无声》《死在这里也不错》《爱上几个人渣》等。
|
| 目錄:
|
前言起步的理由
辑一夜巷雨声
散步时间学
城市的日月星辰
天后庙外的绿马
二十五年的脚步
快乐饼店
独自深度本土游
戏院里
人间无路月茫茫
喃呒山
每日打足三份工
老楼房的最后生猛
看唐楼的方法
书店,书店
阅读投资
店名
围炉书店奖项
祈求更多的夜书店
“见山”门前的那抹灰蓝
书场从此寂寥了
那些年,已逝去的
孩子的眼睛
蓝雪柜
原来有附带条件
街市食肆
酒楼的楼梯
风前老泪满江湖
只留下一抹忧郁的蓝
希望一切都是注定
寂寞南岸
如果何鸿燊仍在
记忆的记忆
今天,想象九龙城寨
王九
追龙
男子的皱纹
城寨复治计划
女子的城
辑二 街角掌风
且慢,我是黄飞鸿!
招牌上的历史
跟黄飞鸿老婆搭台饮茶
无影脚
他的妻,莫桂兰
荣辱悲欢事勿追
大侠与宗师
一代棍王
酒馆里的比武
大侠与怪侠
五虎下江南
盘肠大战
公屋里的宗师
何况你爸是叶问
李小龙的前后与左右
悼李小龙
失控的李小龙
文青李小龙
邹文怀车大炮
死于不幸
其实错过了李小龙
李小龙周边
因为他是我师父
百年,想起金庸
金庸的武林
金庸是“第三者”
可怜的雕兄
金庸的三种读法
街头的另一个个江湖
街头打斗
贼仔也无奈
江湖不景气
四海九州尽姓洪
大战荔枝角道
一辈子买过几几把雨伞?
|
| 內容試閱:
|
前言 起步的理由
开始散步,想来跟韩国演员河正宇的一句话有关。他说 :“我累了,我要走路了。”
初听时,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累了,不就应该躺着休息吗?怎么还要出门走路?想不通,便不去想了。每晚饭后感到疲累,往往躺在客厅柔软的沙发上,打呼噜,睡大觉,然而愈睡愈累。某个夜晚忽然记起河正宇说过的话,暗想,好吧,他可以用走路解决疲累,我为什么不可以?试试也好,反正家旁边有个公园,公园里有长长的步径,走一走,不碍事。
由此开启了我的散步之旅。
五六年以来,晚饭后都散步,起初只走半小时,渐渐,一个小时,再渐渐,一个半小时,直至汗流浃背才归家。河正宇说得半点不假,走路足以消除疲累,原来“疲累感”许多时候源于精神而非肉体,而肉身的移动能够提振你的精神,然后倒转过来,精神替肉身注入了活力。当散步结束,疲累感消散,我生龙活虎地归家。
散步久了,我当然不再把路径局限在公园里。我走出社区,走向街头,我喜欢在横街窄巷的里里外外徘徊,用眼睛去察看,用耳朵去聆听,用鼻子去嗅闻,我努力探索正在发生、想象曾经发生以及未来有可能发生在路上的故事。故事既跟物有关,也跟人有关。道路因人而设,人在路上活动,路的故事离不开人的故事,当我们谈路,其实同时是在谈人。人的喜
怒哀乐与贪嗔痴、挫败与狂喜、恼恨与向往,一代一代地轮回,往往相近,却又各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实践、碰撞、延续、中断……世上不可能有“千人一面”。千人,反而很可能会有万面,说出来和没说出来的话,真正做了和想做却未去做的行动,心里的光明和黑暗以及明暗之间的暧昧,所有人的故事其实都是尚未终结的故事,没有定稿,有的只是裂缝和表象,里面有着太多的空间让任何人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去述说、想象、添补、质疑、赞叹……而这也正是听故事和说故事的最大趣意,故事替所谓的现实打开了无数的窗户,个体生命和整体世界都由是变得更有弹性、更为广阔。也许正如赤濑川原平等人在《路上观察学入门》里说,
在道路上张望考察最大的乐趣源头,“大概隐藏在破坏与重建的交会点”,“神隐藏在路上,这是最后的自由,当我们在街上漫步,发现了有趣之物,会感到如释重负,仿佛这时候眼睛才又真正属于自己,整个城市似乎也比较令人自在”。
散步之余,我偶尔把在路上的所思所感写成短文,久而久之,累积了好几百篇,感谢北京三联的朋友,让我有机会挑选其中的一部分编集成你手里的这本书。我也把写作中的长篇小说的若干章节收进书里,因为它们跟道路上的人事有关。这本书绝非什么历史考据研究之类。不不不,它志不在此。书里的文章,说的是故事,只是故事,是属于街道上的人的故事却又同时是我的故事,而世上所有述说都是“人我不分”的,我的视角、我的腔调、我的语言,我把故事写下来,印成文字,而如果它们能够让你读得下去,甚至能得到联想和启示,从某个角度看,这等于你其实数年以来都在陪伴我走路,都一直在我身边,那么,我是高兴的,更要对你道声感谢。
起步了,便停不了。时代愈是混沌,脑里的思考、笔下的文字、脚下的步伐,愈有不该停却的理由,以及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