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JOLT效应:攻克客户的犹豫不决
》
售價:HK$
403

《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英文版·第8版)
》
售價:HK$
704

《
是药非药 : 原来本草这么有趣
》
售價:HK$
301

《
图解计算机网络:Internet、移动通信与云计算
》
售價:HK$
304

《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研究
》
售價:HK$
296

《
北京城史记 元代卷
》
售價:HK$
704

《
成功的大客户经营
》
售價:HK$
352

《
攀岩医学
》
售價:HK$
704
|
| 編輯推薦: |
|
曹畅洲以被边缘化的底层社会为关注点和切入点,避开市井红尘,将笔触伸向生活的腹腔和生命的原色,从而复原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场景,打捞出一张张被时代的亮光隐没的面孔,把他们的生存背景和命运轨迹,予以不加掩饰地艺术化呈现。很多画面也许是粗粝的,甚至是不堪的;很多细节也许过于逼真,逼真到能令人感到生理的不适。但恰恰是这些元素,才与主人公生存和精神的样态相契合,并促成小说骨架的搭建和内质的饱满。曹畅洲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他始终对那些命运的凋零者,不动声色地抱着一种朴素的悲悯情怀。
|
| 內容簡介: |
曹畅洲全新小说集,收录《捉迷藏》《姐姐》《无力偿还》等八篇小说。 躲在暗处的马桥不愿被别人找到,在众声喧哗中,如何掩藏自我? 姐姐似乎一夜之间情绪大变,出逃与回归都像走入穷途末路,一个人在世间真的是孤独的吗? 多年未见的朋友突然开口借钱,人与人的信任危机一触即发……曹畅洲的小说始终关注孤独、边缘的个体。小说中的多数人,无疑身处社会的末梢神经。他们活着——哪怕是动物性地活着,却已耗尽全部的心力。在物质的匮乏与心灵的挣扎中,人性的善恶、欲望的起落,皆宛若一簇簇杂草野蛮生长、恣肆绽放。可以说,曹畅洲的小说是内省的、不安的。唯有“反求诸己”,才能长成新的“我”。
|
| 關於作者: |
|
曹畅洲,1991年生,上海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九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人民大学创意写作硕士,曾出版短篇小说集《失意者酒馆》《久病成仙》等。
|
| 目錄:
|
捉迷藏 姐姐 取证 张玄耳 无力偿还 腹式呼吸 阴燃 鹦鹉大仙
|
| 內容試閱:
|
《捉迷藏》 阁层里黑黢黢一片真安静。方板闭合之后,空间也大了不少,我便把腿搁在方板上。尽管翻身困难,至少也算舒展。揭开防尘罩,头下还能枕着柔软的校服。不是高级的棉麻材质,此刻却十分亲肤。尽管涂了简单的防潮漆,里头还是有股清凉的霉味,但还算能接受。我原以为这里大概还有蟑螂老鼠之类,目前来看是多虑了。这里只有一点不好,灰尘有些厚,粘得我胳膊和小腿上毛茸茸的。呼吸应该也不畅,但我没感觉到,反而觉得挺透气。我手扶着吉他,与它平行而卧,开始想象悠悠找我时的景象。她想必也正经历我刚才的苦恼与好奇,媛媛大概早就被她找到了,于是也加入了寻找。她们会激动得大呼小叫的。三楼,三楼她们永远也不会彻底了解。当然,严格来说,阁层算是三点五楼,但无伤大雅。人生世间,何必如此严苛。我做一个深呼吸,嗅到来自校服的淡淡气味,其实是洗衣粉的气味,但这洗衣粉不过是在岁月上包了一层浆。我觉得里面依然有我当时的汗臭味,非常童稚的、无知的臭味,唯我能辨认。它们就像学校的皮。学校的肉去哪儿了呢?我有过几个朋友,甚至还有过女朋友,不过他们后来都散去了。我现在的朋友们没有一个来自大学以前。我现在有朋友吗?我的视力渐渐习惯了黑暗,吉他的形状就在对面显露了,仿佛特地要在此刻回答我似的。是啊,吉他。我沿着边缘抚摸它。大起,大伏,小起,伸直。它和女人的曲线是一致的。这个发现使我惊喜。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地方了,略微侧了点身子,把一部分重力交给了墙。小白躲床底的时候是否也有同样感受?所以它这么喜欢钻进阴暗、狭窄的角落?我想起母亲在黑暗中做菜的场景,噢,原来是这样。我在脑中模拟了一遍。确实难,我一直知道难,但不知道这么难。忽然想试试拨一下琴弦,到底忍住了。我又想起看过的一些电影,主人公被埋在小盒子里,等待救援。也许是棺材,我记不太清。这里岂不正像个棺材?空中棺材,悬棺,好像哪里有这样的习俗。我枕在校服上,手抚琴边,想:有它们陪葬,也够了。 底下传来呼唤声。 “猴叔叔,你在上面吗?”夹杂她们的笑声。 “猴叔叔,我们找到你啦。” 我这才想起忘了收梯子,它像路标一样指示着我。可这也太快了,我刚夸下海口,未免有些丢人。我便默不作冷血动物声,我不在这儿。她们会怀疑自己的。 我听见她们攀爬梯子的声音了,一格一格,像走楼梯那样仔细。我蠕动着调整方位,耳贴方板谛听。这个姿势 十分扭曲,因为我的膝盖再往下挪一点就会顶住琴肚。她们的声音越来越近,我抽出手来,放在方板上。不知道是悠悠还是媛媛,先敲了一下方板,宛如敲门。应该是悠悠。见我不理会,那双魔鬼般的手就开始推动方板,被我使劲摁住。我不在这儿,我想,她们会怀疑自己的。 她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推方板了,好像断定我就在这儿似的。但她们错了。这是一扇锁死的方板,我想让她们明白这一点,再去别的地方找一会儿。我听见一个咯咯笑着的声音说:“我来试试。”于是方板底下又传来一个小小的力道。这样的力道交替了好几次,有一阵甚至四只手都摁在上面。这时我听见梯格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脑中浮现出她们两人站在同一架梯子上的样子。她们一定超过楼梯扶手的高度了,我开始担心起来。正准备投降,她们却下去了。也许她们自己也知道危险,也许我的计谋成功了。 我决定在她们下一次到来的时候就打开方板。 没想到下一次呼唤我的声音不是“猴叔叔”,而是“马桥”。她们把母亲给叫来了,这让我有点难办。我该如何向她解释?自己三十岁的儿子躲在阁层里,这个事实怎么解释都有漏洞。犹豫间,我又听到许多声音,男男女女,都聚到方板底下。 “马桥,你下来呀。”母亲说。 “马桥,你在上面吗?”大概是哪个姨母。 我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尴尬而古怪的境地。直接现身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最好他们相信我不在这儿,全都离开。接着我一个人悄悄下去,悄悄现身,这是最好的。但那些细碎的交谈声还是如蚁般在底下徘徊,我听不清他们在议论什么。只有侄女们清清亮亮的声音像她们的小手一样穿过了方板。她们在喊:“猴叔叔,猴叔叔。” 可我不是猴叔叔,我是马桥。为什么一只黑猫要叫小白? 我想翻个身子,为了不弄出动静,就很缓慢地换了个角度,现在我趴在方板上,脚掌垫着校服。我一只手试探着朝上摸,还没怎么伸直就碰到了顶,我居然用了一下力,好像期待阁层之上还有阁层似的。忽然腿边一振,伴随微信提示音。摸出手机的过程也极为逼仄,因为肘部很容易碰到吉他。屏幕照亮尺寸空间,眼前有灰尘雾一样地漂浮。是母亲发来的:“马桥,你怎么了?”她紧接着又发来几条消息,如鞭炮串响,震动不已。好了,底下的人们一定也都听到了。我已无处躲藏。我本也没打算如此躲藏,不知为何到了这个地步。现在我准备下去了,我很早就准备下去了,可是该如何下去?底下那么多眼睛在看着我,他们都知道马桥干了一件荒唐事。 我仿佛在人群中听见小白的声音,这让我很惊讶。小白这时怎么不怕人了?接着,有人踩上折叠梯,一边爬一边说:“马桥,你不要这样。”那是母亲的声音。不知为何,我觉得她在哭泣。于是我也悄无声息地流泪了。眼泪像一张蛛网罩在我的脸上。 我在母亲伸手之前率先揭开了方板。光柱直挺挺地灌了上来。我愣了一下,把脑袋慢慢伸进光柱,往下俯视。所有人都在明亮的方洞里,填得饱满,颗颗人头如黑黄珍珠,好像从天上朝我倒撒。母亲确实在流泪,她站在折叠梯上,离我最近,仰着脸,好像在哀求,甚至在忏悔。悠悠和媛媛守在梯脚,这个角度下,她们恢复了我印象中的圆,额头大过五官,比例明显失当。剩下的人都挤在一块,我瞧了瞧,姨父姨母大哥二哥一个不缺,暗中较劲的大嫂二嫂站在一起,就连父亲今天也在。我一时看见许多圆,他们的头顶、眼珠、鼻孔、纽扣、手表、鞋面,一颗颗枪口都在对准我。我不记得我有没有见到小白,我仅剩的印象是色彩,大红大绿,大紫大蓝,我不知道他们今天为什么要穿得如此鲜艳,全都失去了人的形状。 后来有一天吃饭时母亲才告诉我,不单我觉得他们奇怪。当我从方洞中露出脑袋时,他们也都不敢相信这玩意儿是马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