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10月出版新書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古典与文明·《周官》之制与大一统

書城自編碼: 416391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齐义虎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81193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0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什么是权力(一本讲透权力逻辑的政治学入门佳作,一次从学术到生活的认知升级)
《 什么是权力(一本讲透权力逻辑的政治学入门佳作,一次从学术到生活的认知升级) 》

售價:HK$ 306
债务自由:远离债务困境
《 债务自由:远离债务困境 》

售價:HK$ 403
清代满汉关系史:全三册
《 清代满汉关系史:全三册 》

售價:HK$ 2540
卢浮宫馆藏中国陶瓷
《 卢浮宫馆藏中国陶瓷 》

售價:HK$ 1010
建安 决战赤壁(208—213)
《 建安 决战赤壁(208—213) 》

售價:HK$ 281
亨利·贝尔坦的“中国阁”
《 亨利·贝尔坦的“中国阁” 》

售價:HK$ 347
超越高绩效团队教练(第4版)
《 超越高绩效团队教练(第4版) 》

售價:HK$ 714
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算法
《 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算法 》

售價:HK$ 449

編輯推薦:
▎《周官》何以从“来历不明”的争议文本,跃升为改制立法的制度蓝本?其理想化的职官设计中,寄托了何种超越时空的政治智慧?
▎秦汉郡县制号称“海内一统”,为何反失“大一统”精髓?
▎破开今古文之争,还原《周官》(《周礼》)本来面目。从疆域治理、权力平衡、天人互洽,看分与合的永恒辩题目。
內容簡介:
《周官》展现了一套政制理想,但又借用了当时的很多官职名称,譬如汉末之人以秦砖汉瓦搭建一座新房子,材料或许是旧的,框架却是新的。换言之,《周官》所呈现的乃是一个理想型的经典世界,而不是一个现实中的历史世界,“六经皆史”的说法至少对于《周官》是不适用的。
大一统思想产生于春秋以前,是以封建制为背景的政治统合模式,与秦以后郡县制背景下中央集权式的大统一是不同的。大一统是一统之下的多样性共存,这种多样性既有东南西北中的地理差异,也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殊。大一统是在绝地天通之后再次实现的天人对接,天人之间既有分工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分工不是断绝联系,合一也不是听天由命,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的辩证统一才是真正的大一统之道。
——齐义虎

《周礼》原名《周官》,以其来历不明本不在六经之列,西汉时刘歆校书秘府始发掘表彰之,向来被列入古文经学。作者定性正名,论述《周官》乃是一部混杂了历史元素和理想设计的制作之书,并非西周礼制的实录,恢复《周官》本名。继而尝试以今文经学的“大一统”视角解读这部古文经中的政制理想,从疆域格局、官制体系、信仰根基三方面深入阐述,分析“大一统”精神在制度上的落实。在廓清了《周官》的理想蓝图外,也特别揭示出其中对大一统具有潜在威胁的制度隐患。
關於作者:
齐义虎,1978年生,天津人,复旦大学政治学学士、硕士,同济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现为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学、政治儒学。以官制研究契入圣王之道,由反思西学而归宗六经。经主今文,以经世致用为首务,但求通其大义,不事考索之学。2016年入选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士恒青年学者奖励资助计划。
目錄
序 曾亦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正名:《周礼》还是《周官》
第二节 定性:实录还是蓝图
第三节 方法:史学还是经学

第二章 大一统与设官分职
第一节 大一统之意涵
第二节 《周官》序言解读
第三节 官制重在结构
1 职官之分类
2 职官之爵命
3 如何理解三百六十官属

第三章 外统于内的畿服制:大一统的疆域
第一节 九服十畿的名称与分类
第二节 千里王畿——中国
1 行政区划
2 田制
3 税制
4 军制与政制
第三节 前六服——九州
1 九州之名称与范围
2 六服与五等诸侯国
第四节 后三服——蕃国

第四章 下统于上的六卿制:大一统的官制
第一节 三公六卿之总框架
第二节 内朝外朝二府对开
第三节 天官与内朝
第四节 五官与外朝
1 地官司徒
2 春官宗伯
3 夏官司马
4 秋官司寇

第五章 人统于天的祀天礼:大一统的信仰
第一节 祭祀对象:郑玄的“六天说”与王肃的“一天说”
第二节 综合修正:孙诒让的“一天五帝”说
第三节 一年两祀:冬至祀昊天与正岁祀上帝
第四节 祭祀仪式:六官之官联
第五节 祭祀意义:感生与受命的双重变奏

第六章《周官》与《王制》:两种大一统模式比较
第一节 以往各家比较之成说
1 廖平(1852—1932)
2 程大璋(1873—1924)
3 陈瑞庚(1942—)
第二节 九服与三服:疆域之大小
第三节 封建与巡守:王权之强弱
第四节 六卿与三公:设官之繁简
第五节 法天与法地:文质之取舍

结 语
附录1:畿服之制与天下格局
附录2:《礼记·王制》之官制研究
附录3:五爵三等考

参考文献
后 记
內容試閱
《周官》一书,以其来历不明,本不在六经之列。西汉时刘歆校书秘府始发掘表彰之,向来被列入古文经学。大一统学说,出自《春秋公羊传》,一贯被视为今文经学的奥义之一。然汉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更多只是学派、权力之争,并不等于义理上的决然对立。本书以今文经学的大一统学说为视角,来研究作为古文经学著作的《周官》官制,也算是对今古文经学的一种沟通尝试。就官制而言,《周官》无疑是十三经中的扛鼎之作,其官制体系之庞大,职官数量之繁多,权力结构之复杂,礼制内容之丰富,可谓无出其右者。《周官》所展现的恢弘的官制格局恰恰与大一统的政治精神相一致。甚至可以说,《周官》的官制体系正是大一统精神在制度上的落实。从大一统的角度研读《周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窥其全貌,把握其官制的整体结构性。全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在正式进入主体研究之前,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必要澄清。这一章讨论了三个问题,即正名:《周礼》还是《周官》,辨析了这部书的名称变化,得出了恢复《周官》本名的三大理由;定性:实录还是蓝图,辨析了这部书的性质,确立了《周官》作为一部政治理想蓝 图的非历史性;方法:史学还是经学,辨析了研究《周官》的方法选择,由于《周官》本来就不是对历史实际情况的记录,史学考证的方法便不再适宜,只有经学式的奥义阐发才能帮助我们揭示这部伟大著作背后的理想精神。

第二章为总论,对大一统与官制的关系做了一个理论 梳理。首先,在一统和统一的比较中,阐明了大一统的两个意涵,即下统于上、人统于天。用董仲舒的话说就是“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大一统最终是统于天、统于元。其次,对《周官》的序言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解析。短短二十字的序言,不仅向我们简要展示了政治发生的过程次第,更点出了设官分职的重要性,为整部《周官》内容的和盘托出做了一个导引的工作。第三,辨析了结构在官制研究中的重要性,相比以往偏于单个职官的考察,官制中的结构性要素才是其核心内容所在。

第三章至第五章为分论。第三章考察了《周官》的政治空间问题,也就是大一统的疆域。《周官》的九服十畿方万里,自内而外呈环环相套的放射状分布。按其统治程度大体可分为三类区域:天子直辖的王畿,方千里,谓之中国;天子遥控的前六服,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方七千里减去方千里,谓之九州;天子所不治的后三服,即夷服、镇服、藩服,方万里减去方七千里,谓之蕃国。中国是天下的中心,九州是华夏文明世界,蕃国则是夷狄所居的化外之地,是文明世界的边缘。依据外统于内的大一统原则,天子对这三个区域要实行多层次分殊的差异化治理模式。

第四章考察了大一统的官制结构,其总框架为虚化的三公制与实体化的六卿制。借助内朝官与外朝官的分野,又将六卿划分为两个层次,天地二官为孤卿,分别为内朝官和外朝官的首领,春夏秋冬四官为其共同之下属,在人事上接受天官之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地官之指挥。天子端恭于上,天地二孤左右辅佐,其余四卿分掌庶务。1—2—4 的金字塔结构表明,《周官》实行的是以天子为核心的双首脑体制,而不是原来所认知的冢宰统领其余五官的单首长制。六卿不仅治理王畿,更要兼管天下。这是一个六卿分工、下统于上的科层职官体系。

第五章考察了大一统的信仰体系。外统于内、下统于上都还只是人间秩序,为人间政治秩序奠基的则是万物资始的天。王又称天子,即天之元子,天实乃王之天父,故殷周皆有感生帝之说。天子作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其合法性来自天之任命,故又有受命帝之说。大一统最终统于天,其表现便是天子对昊天与上帝的祭祀。昊天是总体之天,上帝是受命之帝,乃五帝之一。天子对昊天与上帝的双重祭祀体现了道之大原出于天的终极价值归宿。天地春夏秋冬的六官制正是法天而治的取象体现。只有符合天道的政治才可能是好的政治。

第六章为综论,比较《礼记·王制》与《周官》两种大一统模式。突破以往以礼制平分今古的经学史视野,本章从文质角度对二者之制度差异予以新的解读。在廖平、程大璋、陈瑞庚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章主要从“九服与三服:疆域之大小”“封建与巡守:王权之强弱”“六卿与三公:设官之繁简”“法天与法地:文质之取舍”四个方面展开比较。前三项是制度内容差异,第四项是对差异原因的探讨。《王制》与《周官》同为今文经学的孔子改制之书,但由于其学派传承不同,故在制度设计蓝图上也体现出种种差异。总体而言,两种官制一繁一简,两种疆域一大一小,两 种王权一强一弱,刚好是一文一质两种模式,供后世之人综合取舍。这也说明,不同于古希腊的政体思维,中国古人认为制度没有最优,政体形式未可一尊,只有“文质再而复”的交替损益才是历史运动的生生常态。

结语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总结,梳理了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指出了《周官》中最大的制度设计缺漏,即对大一统极具破坏性的五等封国制。

后 记

北京有个五道口,上海有个五角场,它们分别是京沪的学府重地,都与我有点儿缘分。2005年至2007年我曾在五道口游学两年,但我与五角场的缘分更深,因为我的大学、硕士、博士阶段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顾名思义,五角场连接着五条大路,其中邯郸路通往复旦,四平路通往同济。1997年我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在这里孜孜不已度过了充实的七年。2004年硕士毕业,离开了上海。2014年,阔别整整十年之后,我又回到了五角场,进入同济大学哲学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于2020年6月疫情之中毕业。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小书便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中第五章“人统于天的祀天礼:大一统的信仰”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充改写,第六章“《周官》与《王制》:两种大一统模式比较”则是新增补的内容。此外,还附录了三篇论文,皆与本书主题相关。第一篇《畿服之制与 天下格局》是为 2015 年 7 月重庆大学举办的“第四届‘法权秩序与中国道路’学术年会:全球化时代的内外观”而作,后发表于《天府新论》2016 年第 4 期。此篇可与本书第三章参照阅读。第二篇《〈礼记·王制〉之官制研究》是为 2014 年 10 月的“同济大学第二届儒学与古典学年会”而作,后发表于《天府新论》2021 年第 3 期。其中的相关讨论可以补充第六章未遑涉及的内容。最后一篇《五爵三等考》是为 2018 年 7 月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经学、礼学与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而作,后收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曾海军主编的《切磋八集》(华夏出版社2019年)。此篇关于爵制的探讨可以拓展补充第二章的部分内容。

回忆我的读博岁月,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柯小刚老师,之所以能进入同济,离不开他的帮助与支持。我与柯老师于 2010 年结识于他主办的道里书院网站,当时一帮年轻人整日在论坛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切磋砥砺,不亦快哉! 在道里书院,我们不仅有线上的追帖讨论,更有线下的暑期会讲,后来还组织了网络读书会,用三年时间读完了《诗三家义集疏》。在这个由素心人组成的读书共同体里,我也结识了吴笑非、曾维术、陈明珠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柯老 曾一度希望我调入同济任教,奈何学历不符,只得作罢。2013 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开始改革博士招生模式,允许申请制。于是在柯老师的积极推荐与帮助下,我获得了这次读博的机会。如果没有柯老师的鼓励,没有申请制的绿色通道,我这辈子估计就与博士学位无缘了。当年在北大游学考博时,就是因为英语差了几分,遂与五道口失之交臂。

进入同济后,我选择曾亦老师作为我的导师。我与曾老师早在复旦时期就已结识。我读硕士时,曾老师已经博士毕业留校,在社会学系任教。曾老师虽然在硕博阶段就读于复旦哲学系,但本科是国际政治系的,与洪涛老师是大学同学。正是由于洪老师的引介,我们国际政治系的学生——我和熊文弛——也得以参加了曾老师在社会学系组织的“四书”读书会。读完《大学》之后,大概是在 2004 年,我被曾老师叫到郭晓东老师家中,我们三人坐在地板上一起读《公羊传》。那应该是曾老师和郭老师第一次组织《公羊传》的读书会,还颇有点秘密色彩,我也有幸成为第一批参与的学生。只可惜,我 2004 年暑期毕业离开了上海,后期没能继续参与。这次来到同济读博,曾老师也已调入同济任教,可谓是异地重逢。当年硕士毕业时,曾老师就曾鼓励我报考谢遐龄老师的博士,但那时已临近毕业,来不及备考,所以未能如愿。十年之后,曾老师已经是公羊学和礼学的专家,我博士论文想研究《周官》,正好投入曾老师门下。

由于是在职读博,只有第一年上课时可以脱产,后续还要回到原单位边上班边写论文。也就是在这短暂的一年里,我又得以重回曾府的读书会,并在这里结识了黄铭、徐到稳、谷继明、陈岘、沈娟、徐峰、曾海龙、高瑞杰以及一些学弟学妹。这次在曾老师带领下读的是《唐律疏议》。虽然与大家相处时日不长,但读书会的氛围依旧那么温馨。曾老师一向以温和闻名,更多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我,对我极为信任与宽容。由于在职的原因,我延期至第六年才完成博士论文,这期间曾老师并没有给过我一丁点压力。可惜的是,我读博期间跟随曾老师学习、读书的时间太短,没能进一步请益学问,也错失了与曾府师友切磋砥砺的机会,是为一大遗憾。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我曾有机会前往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交流访学半年,在那里结识了历史系的王仲孚教授。当时我去旁听先生的一门上古史课程,每次下课,先生 都要请全体学生在附近一家面馆吃午饭。先生是山东人,性豪爽,好篮球,是坚定的统派,课上课下畅叙家国情怀,痛斥“台独”逆行。聚集在其周围的也是反对“台独”的学生,其中有些不乏出自深绿家庭。基于同样的文化和统一理想,我与先生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不仅蒙先生赠书、惠赐墨宝,学期结束时还专门设宴为我饯行,使我铭感于心。默念他日再访宝岛,定要去看望先生。后遇台湾友人相告,先生已于 2018 年 10 月 18 日不幸去世,昔日之别竟成永诀,令人痛悼不已!值此小书出版之日,特此追念先生之情谊!

在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还曾得到蒋庆先生的殷切关心。我曾数次以邮件方式与先生通信,讨教问题。2018 年 8 月,更前往阳明精舍,当面向先生请益问难。先生主今文经学,但对《周官》并不排斥,甚而认为《周官》实乃主张改制的今文经,而非传统认知的古文经。先生此说可谓石破天惊,足以改写经学史。本书虽然未敢做出这样的大胆推论,但从内容来说,本书可以与郭伟川先生的《〈周礼〉制度渊源与成书年代新考》一起支持蒋先生的结论。当然,支持得是否充分还有待学界的批评验证。先生将《周官》《王制》同列为今文经学的改制之书,判定二者出自不同的孔门后 学,只是内容上有详略之分。这与廖平一变之学中《周官》《王制》平分今古,以及三变之学中大统小统泯灭今古的主张皆不同。先生在坚持今文经学立场的前提下又扩展了今文经学的经典范围,变郑学的以古摄今为政治儒学的以今摄古,同为综合而根底迥异。作为孔子素王之学真精神之传承者,这正是蒋先生超迈郑康成之所在。先生的《〈周官〉今文说》已于 2022 年由台湾三民书局出版,其中便收录了我们关于《周官》的通信,以及阳明精舍问学等内容。

回顾我的五角场求学历程,始于复旦,终于同济。复旦让我立志,同济给我方法。复旦取义光复震旦,亦即民族复兴之意,这是我的平生志向,但其门口的邯郸学步之路不通。中国要复兴,不可能依靠西化、模仿他人,只能走自己的独立自主之路。同济即同舟共济,古今中西要兼容并蓄、阴阳调和,这样才能走上四海升平的康庄大道。2020 年毕业之际,我曾以一首打油小诗来感谢两所母校:

旦复旦兮光华志,邯郸学步路不通;
同舟共济调今古,四海升平期大同。

多年的求学生涯,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父母任我追逐梦想、四海闯荡,最终成为一个东西南北之人,虽聚少离多,却从未抱怨我不在他们身边尽孝。就在我博士毕业两个多月后,母亲突发脑梗去世,享年 71 岁。子欲养而亲不待,锥心之痛,不可名状。谨以此书纪念我亲爱的母亲。2023 年 11 月,我的第二个孩子诞生,弟弟与姐姐相差十岁,如今已牙牙学语、满地乱走。照顾二胎很辛苦,而我得以安心写作、修订书稿,离不开妻子万柳岑对家庭的细心照顾和默默付出。用一句流行的话说,我的岁月静好离不开她的负重前行。感谢她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充满家的温馨,没有后顾之忧。

最后,还要感谢三联书店宋林鞠女士对拙著的细心编辑,书中图表的美化多赖其功,谨致谢忱。

2025年4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