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复仇在我 今村昌平导演同名电影原著 直木奖作品

書城自編碼: 416396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者: 佐木隆三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99343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书写中国:从书迹流变溯源中华文明史 尔文智识生活系列 寻根汉字追踪文脉溯源中华理解中国
《 书写中国:从书迹流变溯源中华文明史 尔文智识生活系列 寻根汉字追踪文脉溯源中华理解中国 》

售價:HK$ 806
餐桌边的哲学家:论饮食与人类
《 餐桌边的哲学家:论饮食与人类 》

售價:HK$ 245
经营:稻盛和夫谈原点
《 经营:稻盛和夫谈原点 》

售價:HK$ 403
魑魅魍魉:我们的心魔和怪物的意义
《 魑魅魍魉:我们的心魔和怪物的意义 》

售價:HK$ 454
湘江商潮起:东汉长沙郡商业研究
《 湘江商潮起:东汉长沙郡商业研究 》

售價:HK$ 347
舰船耐火材料
《 舰船耐火材料 》

售價:HK$ 1316
东亚学(第六辑)
《 东亚学(第六辑) 》

售價:HK$ 500
查理的一生 写给焦虑世代的普通人 百岁老人真实人生故事 现实版《阿甘正传》充满历史洞见、人生智慧、生
《 查理的一生 写给焦虑世代的普通人 百岁老人真实人生故事 现实版《阿甘正传》充满历史洞见、人生智慧、生 》

售價:HK$ 296

編輯推薦:
书名《复仇在我》出自《圣经?新约?罗马书》12:19“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意在劝诫人不要自行报复,要相信上帝的公义。书中的主人公榎(jiǎ)津巖(yán)虽出生基督教家庭,却彻底抛弃信仰,犯下无法无天的大罪。他为何复仇,又向谁复仇?正是本书最耐人寻味之处。
导演今村昌平在其同名电影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借榎津父亲之口说出了那句“你只敢杀自己不恨的人”。与其说今村昌平试图理解榎津巖的“恶”从何而来,不如说他是借此故事阐述他所理解的“恶”本身。
佐木隆三的原著却并没有电影里那么多泛滥的情欲和普遍的恶,这部更贴近真实事件的小说只是忠实再现榎津巖(或者说是其原型西口彰)的犯罪足迹。读者不知下一页他将现身何处,也不知他又将如何作恶。我们无法简单地将“恶”归咎于某一段历史、某一个事件或某一种性格,但我们可以记录它、阅读它,持续思考它。
內容簡介:
开日本罪案文学之先河
取材于真实案件
描绘“恶之深渊”的经典杰作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乘着“奥运景气”之风高速发展,举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然而,1963年10月,福冈县行桥市惊现两具死状凄惨的尸体,瞬间击碎了这美好的幻象。
凶手西口彰成为全国瞩目的通缉要犯。逃亡期间,他伪装成大学教授、律师等身份,一路行骗,再度杀人……整个日本陷入惶惶不安。
佐木隆三重走西口彰的逃亡路线,将这名狡诈而冷血的智能犯化作文学人物榎津巖,重现他令人战栗的罪行轨迹。
關於作者:
佐木隆三
1937年出生于朝鲜。福冈县立八幡中央高校毕业。1963年,《石头剪刀布协定》获新日本文学奖。1964年离开八幡制铁所,开始以写作为生。1976年,《复仇在我》获第74届直木奖。1991年,《身份簿》获第2届伊藤整文学奖。著有《法庭上的风》《昭和二十年八岁的日记》《越山:田中角荣》《我遇到的杀人犯们》等。2006年任北九州市立文学馆馆长,2012年起任该文学馆名誉馆长。2015年10月31日去世。
目錄
【目录】:
1 田
2 岭
3 车
4 血
5 貌
6 火
7 声
8 刃
9 汗
10 泞
11 系
12 蠢
13 嗤
14 足
15 海
16 帜
17 土
18 舌
19 影
20 爪
21 缆
22 眼
23 街
24 雨
25 旅
26 檄
27 钉
28 风
29 锁
30 官
31 朝
32 歌
33 槛
34 春
35 须
36 瘤
37 告
38 岛
39 夜
40 刑
后记
文库版后记
解说
內容試閱
【前言/序言】:
后记
这部作品是在一九七五年(昭和五十年)十一月,作为原创的非虚构小说由讲谈社分上下卷刊行的。一九七六年一月入选第七十四届(昭和五十年下半年)直木奖,二月举行了颁奖仪式。对时年三十八岁的我而言,那是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我的写作生涯也发生了巨变。用一句话说,就是那段时间我突然忙起来,迷失了自我。在那期间,我虽然意识到文中有事实错误,但想着“到时候再改”,从而拖延下来,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讲谈社出版文库版时也未进行真正的修改。这完全没有辩解的余地,我非常羞愧,但既然书已经面世,便一直认为是无可奈何的。
可随着岁月流逝,我感到不能置之不理,决定出版修订版。于是面对电脑,我从头开始重写了八百页(每页四百字)稿纸的作品。当然单行本、讲谈社文库版是底本,故事也还一样,但最初把案发地设为“筑桥市”,现在恢复成了本来的地名“行桥市”。作品中的案件存在原型,当初考虑到有关人员而作了改动,如今感觉反倒不自然,于是修正为现在这样。
我本人的文风较之以前,也发生了变化。基于这一点,也想做些修改。我想人们应该可以接受,于是反复推敲,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等。关于这一点,或许会招致批评,不过我还是坚持了我的意见。我是这样理解的:虽然无法修改过去的所有作品,但对《复仇在我》的热爱让我对它做了修订。
我在一九六四年(昭和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岁时,从八幡钢铁公司(现在是新日本钢铁公司)辞职了,此后作为职业作家生活至今。持续过了四十多年作家生活,突然发现自己在四月就要满了七十岁。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确是“古稀”,我已活得很久。最近人们都说“人生九十年”,虽然我不想那么贪恋长寿,可只要活着就要笔耕不辍。不过,终于能够完成修订版,说“已经无憾”也是真实心境。
出版这一修订版时,取得了讲谈社的谅解,得到了弦书房的关照。谨对三原浩亮社长致以衷心的感谢!
二〇〇七年二月十四日
佐木隆三

文库版后记
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讲谈社分上下两卷出版了这部作品,当时我没写“后记”,就把和秋山骏先生的对谈(十二页)作为附录放到里面。他问:“首先,调查很困难吧?”我如下回答:“他的罪行有三十七到三十八起,我的采访也有三十七到三十八场。嗯,感觉大概也有一些地方与我经历过的类似,只是我碰巧没有受到惩罚而已……然而,无论如何,我还是无法窥见他的内心。因此,我认为并决定:必须从看到他的人们、被他欺骗或者杀害的一方进行描写。我的做法,就是彻底调查。”
而后,我具体说明道:“尽管有些冷酷,我拜会了他年迈卧床不起的父亲,拜访了被害人、犯前科时的共犯、杀人现场附近的人、从小认识的朋友、警方人员、律师、被捕地玉名市和尚一家、教化师神父……做了三十本笔记。”然而,后来我才意识到,这种程度竟然敢称“彻底调查”,真是毫不羞愧地吹嘘啊。
这一部非虚构小说,今村昌平导演把它拍成了电影(一九七九年,松竹株式会社和今村制片厂联合制作)。众所周知,今村先生是一位“调查狂魔”,他同制片人井上和男先生遍访了案发地,绝不半途而废。我秘密得到了警察资料第87号《西口事件调查与反思》(警察厅刑事局搜查一科),因为封皮上写着“禁止外传”,所以并没表明把它用作了资料。不想今村先生也找到了同一份资料,他对照着原文,发现“这部分是虚构啊”,时而惊讶,时而愤怒。他在制作了众多纪录片之后,隔了大约十年再度拍摄剧情片,情况便成了这样——连原作者都不了解的事实,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出来。
有一天,身兼著名电影导演的井上制片人打来电话,语气兴奋:
“你猜我们目前在哪里?”
“……”
“在青森县八户市。”
我没能马上理解是怎么回事。看过“榎津巖纵贯列岛行踪图”就会明白,青森县是一片空白。
“为什么在八户市呢?”
“好不容易啊,找到了吉里幸子。”
在第16章“帜”和第29章“锁”中,这一作品人物作为榎津巖最后的同居者出场,分手之后重操脱衣舞旧业,从西日本到东日本外出巡演。我阅读审判记录中的供述笔录之后,进行过周边采访,但并没见过本人。可是,据说导演和制作人希望一听本人的声音,始终不断搜寻。
“她在八户市做什么呢?”
“现在仍活跃在一线,做特别表演。”
我很吃惊。案发当时她三十六岁,过了大概十五年,实际年龄应该五十多了。
“见到她面,问她情况了吗?”
“没呢。年轻情人跟着,护得很严,根本不接受参访。”
“那今村导演呢?”
“不得已付钱入场,正坐在最前排看演出呢。”
这时我张口结舌,脑中闪过“事实比小说更奇幻”。我这个小说家,真是可叹。在电影中,她由白川和子女士扮演,出场时间虽短,但魅力非凡。因为发生了这一逸闻,电影《复仇在我》首映前夕出版的讲谈社文库版(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我也没写“后记”。
二〇〇七年四月,弦书房出版了全一册的修订版。这时附上了“后记”,是因为有必要说明为什么时过三十年又作修改。就像其中所写,我在电脑上重写了八百页(每页四百字)稿纸,并在间隙徒步探访了长崎县南松浦郡、大分县别府市、熊本县玉名市、福冈县行桥市等。
由于某杂志的“再访舞台”策划,我和摄影师一同采访过。但再次采访是我一个人进行的,平添了陷入感伤的情趣。这对将要迎来古稀的老人而言,绝对不是一次糟糕的旅行。
三十五岁时,结束了两年的冲绳生活,我逃回了首都圈。一九七二年一月,我由于准备凶器、妨碍执行公务、现住建筑物放火等嫌疑,被琉球警方逮捕。在“祖国复归协议会”组织的“无核复归”全岛大罢工中,游行队伍和警察机动队发生了冲突,机动队队员遭投掷燃烧瓶死亡,我被当作了主谋。那完全是误抓,在度过十二天拘留所生活后,我被放出。但被怀疑杀害了机动队队员的作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接到约稿。就在那时,讲谈社文艺局的渡边胜夫先生主动对我说:“想不想新写一部像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那样的长篇小说?”于是我专心致力于“西口彰连杀五人案”。
所谓新写作品,即未在杂志和报纸登载,直接作为单行本出版。当然,在完成之前不会支付书的版税。然而,出版社行了方便,向我“预付”了稿酬。原型西口彰历时七十八天纵贯日本,我追寻其行踪的采访费用全由讲谈社承担。住进埼玉县郊区无需抽签的公团公寓,我将预支的部分采访费作为生活费交给家人,然后在各地奔走。我不由得记起在那种穷游中坐公交跑在五岛列岛的中通岛辗转,也回想起当时采访中刑警说的那句话:“如今的年轻人开着私家车调查,跟我们这种磨鞋底子的走访不同,经常漏掉重要信息。”
书中榎津巖被全国通缉期间,家人就跟第22章“眼”那样,暴露在世人的好奇目光之下。他被捕后,有人提议拍电影,他父亲向电影公司总经理寄送了“请愿书”要求中止。此后过了大概十年,我因为采访四处周游,这时他父亲为了躲避追踪屡次迁移户口,在别府市内的公寓独自居住。一九七四年十月我前去拜访时,他碰巧不在。在六叠一间的木造公寓前面等候时,见一位提着购物篮的老人蹒跚下坡。看到他的那一瞬,我感到“真是有违人道”,害怕地退走了。
一九七五年三月,第一稿的校稿印出,我急忙着手修改,发现有一处空白。一九三九年春,榎津巖进入了福冈市天主教派的寄宿制初中,开始了不良行为。为什么会那样?任何记录里都没提到。连福冈地方法院小仓分院对连续杀人案件的公审中,榎津本人对那一点也是保持缄默。既然这样,只能问他父亲。我再次造访别府市的公寓,是在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七日。他因为风湿病恶化卧床不起,自然拒绝了采访。不过,这一次绝不能退步。我固执地站在大门口的水泥地上,不久他隔着拉门跟我搭话。
“从埼玉县来的?”
“是的。”
“花那么贵的火车票,什么都问不到,很为难吧。”
然后,我被叫进摆放着床的房间,老人起身,回答了我的问题。电影《复仇在我》中有一个场面:渔把头父亲由于不响应征用渔船,在众目睽睽下被海军军官痛骂,巖少年挥舞短棒,打向那名军官。“那就是不良行为的开始”,今村导演持积极的解释态度,我虽然持消极态度,但也没有异议。总之,要是当时他父亲不接受我的采访,那个故事可能就不为人知了。
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五日,我从小仓站坐日丰本线去了别府市。一九九九年八月,时隔三十二年,我从东京都杉并区区民恢复为北九州市市民,开始在临近门司港的公寓生活。而且交通便利,于是我反复“重访舞台”。这时再访别府,是因为意识到以前的采访并没去过教会,虽然我在第15章“海”中写道:“父亲卖了旅馆,搬到了海岸大道。他选择这里,是因为天主教会就在三百米处。”于是修订新版成了这样:“他选择这里,是因为离天主教教会三百米左右,教会正门石碑上刻着‘神啊,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
他父亲每天早晨五点三十分离家,拄着拐杖去做弥撒。看到这通碑文时,我莫名地感到理解了他的心境。书中,行桥警察局的巡查部长基于审讯助理记录,整理了私人版笔记。那个笔记是真实存在的。
“他父亲每天从别府市过来。去年九月,他从行桥市给妻子寄信,内容是‘想从头再来,一起在这生活吧’。他父亲反对,理由是‘混账儿子心血来潮’,他未能如愿。父亲号啕大哭:‘那时要是让儿媳去的话……’”
接受我的采访时,老人表达了那种意思。尽管这样,连续杀人案件以前,也发生过相似的事,去了长崎县佐世保市的妻子不得不徒劳而返。那件事已调查过,巡查部长的私人版也写进了校样,从公寓床上起身的他父亲的话,却被我置若罔闻。可是,我现在到了他父亲(案发当时六十四岁,采访当时七十五岁)的年纪,对“神啊,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这一文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前文已述,“重访舞台”平添了独自沉浸于感伤的情绪,绝对不是一场糟糕的旅行。
这一次,这样写着“文库版后记”,我再次觉得,能够遇到这一题材,我很幸运。我是高中毕业,十八岁到八幡钢铁(现在的新日本钢铁八幡钢铁厂)上班,二十岁办起了同人杂志,开始写职场小说和私小说,被称为工人作家,却在二十七岁时辞掉工作,三十岁来到东京,不久便得以亲聆埴谷雄高先生雅教,被告知“所谓文学就在于能够逼近人类这一不可思议生物的本来面目到何等程度”,从而对现实的犯罪表现出兴趣。
我在开头提到的对谈中,从秋山骏先生那里受到了鼓励:“我感觉你刻画出了犯罪者与其周围人之间的某种裂缝,而犯罪就在这裂缝中成形,就像走在架于深渊之上的一根钢丝那般,那正是有趣之处。”自那以来,一直仰靠秋山先生,文艺春秋文库版的解说也是请他写的。虽然还没拜读,秋山先生的心声或许是“有这本小说就足够了”。即便这样,我所希望的,仍是如弦书房版“后记”所写,完成了修订版之后,“已经无憾”。这也是真实的心境。
又,选入文春文库之际,承蒙文艺春秋出版社佐藤洋一郎先生无微不至的关照。记之并致谢。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佐木隆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