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锈色新颜:重庆三线工业遗产的重生之路

書城自編碼: 416404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作者: 王璐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88206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情结(精装)俄狄浦斯情结/该隐情结/自卑情结/救世主情结…… 在诉说与倾听中打开心灵的窗户,探索情结
《 情结(精装)俄狄浦斯情结/该隐情结/自卑情结/救世主情结…… 在诉说与倾听中打开心灵的窗户,探索情结 》

售價:HK$ 281
台湾百科全书历史篇
《 台湾百科全书历史篇 》

售價:HK$ 857
建安 英雄的绝响(214—219)
《 建安 英雄的绝响(214—219) 》

售價:HK$ 301
经纬度·何以中国·周秦之变:地理·人文·技术
《 经纬度·何以中国·周秦之变:地理·人文·技术 》

售價:HK$ 500
永劫馆超连续杀人事件:魔女决定与X赴死
《 永劫馆超连续杀人事件:魔女决定与X赴死 》

售價:HK$ 281
财富心理学:通向富足人生的50个想法
《 财富心理学:通向富足人生的50个想法 》

售價:HK$ 383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

售價:HK$ 403
思想帝国:公共外交的起源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公共外交译丛)
《 思想帝国:公共外交的起源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公共外交译丛) 》

售價:HK$ 408

內容簡介:
本书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探讨了以重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代表的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路径。全书共八章,第一章概述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并对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创新性进行论述。第二章回顾了重庆百年工业史及其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尤其聚焦三线建设背景下形成的特殊工业遗产。第三章分析了重庆三线工业遗产当前的保护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列举“816工程”、江津5057厂和32111钻井队等典型案例,展示了工业遗产活化的多样路径。第四章从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腹地和西部大开发政策角度,挖掘三线工业遗产开发面临的机遇。第五章对国内外工业遗产成功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转型经验与启示。第六章则深刻剖析了重庆三线工业遗产开发面临的产权、机制、认知等多重挑战。第七章提出重庆工业遗产保护活化的功能定位和实施对策。第八章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本书适用于多类读者:一是城市规划、文化遗产、工业历史等专业的研究人员与高校师生,可用于理论学习与研究参考;二是政策制定者和地方政府管理者,特别是从事老工业基地转型、文旅融合发展、城市更新工作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三是文化旅游、地产开发、创意产业等行业从业者,作为工业遗产转型利用的案例参考;四是关心中国三线建设历史、工业文明传承与地方发展的人文爱好者与公众读者。
關於作者:
王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著有《中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古代宗教管理研究》,编著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国脱贫攻坚精神》等。
目錄
第一章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现状 001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拟解决的问题 002
一、研究背景 002
二、拟解决的问题 005
第二节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006
一、工业遗产 006
二、工业遗产保护 007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创新性分析 009
一、研究方法 009
二、创新性分析 010
第四节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 012
一、学术价值 012
二、应用意义 012
第二章重庆百年工业史及工业遗产资源 014
第一节重庆百年工业史 015
第二节重庆工业遗产资源 020
一、机械制造工业遗产 026
二、军工产业遗产 028
三、矿业和化工工业遗产 030
四、交通运输工业遗产 032
五、电力和能源工业遗产 034
六、轻工业遗产 035
第三节重庆的三线建设 037
一、重庆三线建设的背景 037
二、重庆三线建设及“三线”企业 039
三、重庆三线建设的历史贡献 043
第三章重庆三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现状 045
第一节重庆三线工业遗产的现状评估与问题剖析 046
一、重庆部分三线工业遗产的闲置与荒废现象分析 053
二、重庆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历史背景与现状考察 055
第二节典型案例分析:“816工程”的物质资源活化与精神资源提炼 058
一、“816工程”的实施背景与历程回顾 059
二、“816工程”精神资源的当代价值探讨 063
第三节典型案例研究:江津5057厂与32111钻井队的生产与保护共生模式 064
一、江津5057厂:搬迁中的重生与二次创业 064
二、32111钻井队:奉献精神与英雄精神的传承 069
三、生产与保护的共生模式 074
第四章重庆三线工业遗产开发的时代机遇 077
第一节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078
一、技术创新谱写遗产活化新篇章 078
二、文化创新激发工业遗产时代魅力 080
三、生态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路径 082
第二节国家战略赋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协同推进 084
一、三线工业遗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084
二、三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策略构建 085
第三节西部大开发对三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多维度影响研究 087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对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基础性构建 088
二、工业遗产在西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物质空间重塑与转型机遇 089
三、大开放战略下工业遗产改造的流量效应与国际化路径的多元化探索 089
第五章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启示 091
第一节国际视野:英国曼彻斯特中央车站和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转型 092
一、英国曼彻斯特中央车站的转型升级 092
二、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转型升级 094
三、以国际视野看待国内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 098
第二节国内实践:重庆鹅岭二厂和贵州六盘水煤炭基地的活化利用 100
一、重庆鹅岭二厂文创公园的活化利用 100
二、贵州六盘水煤炭基地的演变与发展 104
第三节成功经验及启示 114
第六章重庆三线工业遗产开发面临的挑战 119
第一节重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机制有待健全 120
一、法律基础薄弱与跨部门协调难题 120
二、传统保护方式的局限 122
三、区域合作与宏观政策融合存在的挑战 124
四、三线记忆及其精神价值的淡化 125
第二节产权问题:三线调整改造中的企业搬迁与关并引发的产权复杂性及其影响 127
一、问题与挑战 128
二、解决方式与对策 129
第三节区域合作保护分工问题 131
一、行政体制障碍与利益协调难题 131
二、保护标准与认知差异的挑战 132
三、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的不足 133
第七章重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思路及对策 135
第一节重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功能定位与思路 136
一、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结合 136
二、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契机创新活化利用 138
第二节重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对策 142
一、设立统一的部门指导机构 142
二、深化三线建设遗产普查与试点开发 143
三、鼓励以改革创新带动开发利用 145
四、深化专项资金的精准投放与专家智力支持的系统构建 147
五、健全法律体系和完善管理制度 149
六、发挥市场机制和激活市场主体,引导耐心资本介入 151
七、挖掘遗产特色和打造产业链条 154
八、优化城市规划与提质配套设施 155
九、讲好讲活三线故事 158
第八章研究总结 159
参考文献 169
內容試閱
在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大量的工业遗产面临着被遗弃、破坏乃至遗忘的威胁。然而,这些工业遗产不仅是工业文明的直接见证者,更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成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议题。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国际标准和交流平台。同时,各国政府、学术界、非政府组织以及私营企业等多元主体也积极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中来,形成了多元共治、合作共赢的局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尤其是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时,对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作出重要评价。他指出:三线建设,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西部,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加强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品质,更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三线建设,是党中央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指的是自1964年起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是一次重点建设西南、西北地区且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也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间,数以百万计的三线建设者积极响应“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召唤,从工业相对发达、物资富饶的东北、华北、东南地区奔赴祖国大西南和大西北地区的崇山峻岭、大漠荒原,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对加快建成大三线后方战略基地的初心使命,对新中国繁荣富强的不懈追求,用生命和热血、科学和智慧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壮丽史诗,更留下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宝贵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具有多重价值。首先,从历史价值来看,三线建设是中国工业史上一次重要的战略调整,对于优化国家工业布局、加强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科技价值来看,三线建设时期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军工企业和民用工业基地,这些工业遗产代表了当时中国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此外,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还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困难时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历史画面,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当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正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缺乏正确的价值认知是制约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人以现代视角评价三线建设决策和现存工业遗产,认为其缺乏保护价值或与现代社会脱节。这种观念导致了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忽视和偏见,进而影响了对其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其次,大量工业遗址处于废弃或利用不足状态,这也是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许多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位于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方,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此外,部分工业遗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专业指导,导致其在利用中破坏了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另外,开发利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也是制约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工厂还在正常开展生产活动或涉及国防科工项目等敏感领域,相关档案尚未解密或涉及保密要求限制其开发利用。同时,部分工业遗址土地产权归属存在争议也制约了其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些挑战和困境,本书从价值认知、保护策略、活化利用模式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提出一套系统、全面、可行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方案。
有效地保护与活化利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需要对其时代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和认知。三线建设作为中国工业史上一次重要的战略调整和历史事件,其留下的工业遗产不仅具有物质层面的价值,如建筑、设备等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如三线精神、工业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要明确三线建设是我国工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是中国工业布局从沿海到内地的一次战略性迁移和调整,对于我国国防、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应被视为我国工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进行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其次,要明确三线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仍有时代价值。三线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力量,其秉承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以及蕴含的工业移民和民族融合特征等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深入挖掘和传承三线建设的精神内涵,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历史借鉴和精神动力。第三,要将三线精神纳入党的精神谱系之中。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将三线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当代写照,进一步丰富与深化对中国史与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将挖掘、提炼、阐述三线精神作为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为保护和利用中国工业遗产、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提供服务。
其次,要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活化利用模式。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利用方式,可以实现工业遗产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本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活化利用模式。如文化旅游业: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打造成文化旅游景点,通过展示工业遗产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可以开发工业遗址博物馆、主题文化园、旅游休闲景区等旅游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园区: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或科技创新基地,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入驻。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办公空间和创新环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培训基地: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建设成为教育培训基地或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传承工业文化和三线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城市更新项目: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纳入城市更新项目范围,通过改造升级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品质的提升。可以将其改造成商业街区、公共绿地、运动场馆等城市公共空间或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其他特色产业:根据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具体情况和地域特色,还可以探索其他特色产业,如特色农业、清洁能源、康养旅游等发展模式。通过挖掘工业遗产的潜在价值,推动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总之,本书不仅是对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理论的探索,更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工业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同时,本书也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投入到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事业中来,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书稿的完成,得益于当代中国研究所众多师长和同仁的悉心指导与持续鼓励,在此特别感谢陈东林研究员、郑有贵研究员、钟瑛研究员、龚浩副研究员,他们给予了本书很多宝贵的建议。同时,感谢重庆市涪陵区委宣传部、涪陵区党史研究室、涪陵区社科联在史料搜集整理及统筹稿件方面提供的大量帮助与支持。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敬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