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10月出版新書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以写促学:陈振林语文教学理念

書城自編碼: 416427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高中通用
作者: 陈振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521575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全彩速学低压电气电路
《 全彩速学低压电气电路 》

售價:HK$ 347
布衣壶宗:顾景舟传 一位天匠,一把壶,一生清景,一代宗师。致敬顾景舟诞辰110周年 顾景舟WEI一正
《 布衣壶宗:顾景舟传 一位天匠,一把壶,一生清景,一代宗师。致敬顾景舟诞辰110周年 顾景舟WEI一正 》

售價:HK$ 551
非虚构写作课: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 非虚构写作课: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

售價:HK$ 250
治城与治国:组织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治理
《 治城与治国:组织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治理 》

售價:HK$ 551
张爱玲 我的后半生 纪念张爱玲逝世30周年
《 张爱玲 我的后半生 纪念张爱玲逝世30周年 》

售價:HK$ 352
大局观: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思维 何帆
《 大局观: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思维 何帆 》

售價:HK$ 454
鸟类图典
《 鸟类图典 》

售價:HK$ 203
古典与文明·《周官》之制与大一统
《 古典与文明·《周官》之制与大一统 》

售價:HK$ 403

編輯推薦:
《以写促学:陈振林语文教学理念》是对陈振林30多年来语文教学理念进行系统小结之专著,由余映潮、涂秋元、肖培东等语文教育专家作序推荐。
內容簡介:
书中既有“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的产生、形成历程的介绍,也有“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特征、特色的阐释,更有“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实际运用的范例,还有他人对陈振林“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的研究与总结。文后附陈振林“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收获的成果,包括出版的图书、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进入中高考试题的文章篇目,以及陈振林由“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生发的语文教学思索短章。全书语言有叙有议,结构时松时紧,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语文脉搏的跳动。
關於作者:
陈振林,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光明日报社所办《教育家》杂志“大国良师”专栏人物,《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封面人物,《读者》等杂志签约作家。公开发表文学作品330余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等27部,曾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奖项,有《秦琼卖马》《性感的荷花》等130多篇作品进入江苏泰州、广西百色等地中考试卷原题和全国各地中高考模拟试题。公开发表教育教学文章630多篇,指导学生发表文章520多篇,个人成长经历及提出的“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录入《新世纪20年中学语文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一书。
目錄
我的语文成长之路——“以写促学”缘起
一、蓖麻绕园书香远·····002
二、当年成长“三件套”·····006
三、向着明亮那方坚定前行·····014
四、做自己的教研组长·····018
五、“写”出最美的教学之歌·····020
我的语文教学理念——“以写促学”述略
一、陈振林“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述略·····026
二、基于扎根理论的语文名师成长研究系列访谈:陈振林·····037
三、文学创作促进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落实·····044
我的语文教学观点——“以写促学”阐释
一、语文教师写作能力对语文教学的影响·····064
二、“写”出教学生活的精彩·····073
三、“写”出教育幸福·····077
四、以“写”让“读”生根·····082
五、让教学插上教研的翅膀飞行·····085
六、基于新课标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价值取向·····087
七、基于课堂教学的中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093
八、新课标背景下高考作文题命题特点与作文教学应对策略·····103
九、新课标背景下高考作文文体选择与写作应对·····115
十、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文学爱好者·····129
十一、从小说阅读中“拿来”·····131
十二、何以“浅浅”·····134
我的语文教学课堂——“以写促学”实践
一、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任务实施对策例说·····144
二、了解一般规律,学写诗歌小说·····162
三、循序建构读写支架,互动锻造写作思维·····175
四、品读文之美,试写美之文·····190
五、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探幽·····193
六、一石多鸟,深入浅出·····198
七、论文式探究,高效化课堂·····202
八、精读和笔记融合,积累与训练并举·····207
九、“写法”与“说法”·····210
十、劳动见诗情,取舍自有意·····217
十一、将情融景,以画绘心·····222
十二、“狗吠”与“犬吠”趣析·····225
附录1:“以写促学”交流探幽
一、试析陈振林“以写促教”“以写促学”教学理念·····230
二、描绘生活真善美的图画·····237
三、用文字写下魂灵·····245
四、他送我风景·····247
附录2:“以写促学”成长过程
一、“以写促学”成长过程·····252
二、出版的主要图书目录·····254
三、发表的主要论文篇目·····256
四、进入试卷或教材的文章目录·····262
后记
“振林小语”之语文教学思考·····268
內容試閱
以写为犁,深耕语文之壤
余映潮
当文字从笔端流淌,它不仅记录思想,更能重塑思维、丰盈灵魂。陈振林老师,一位辛勤耕耘于语文教学沃土的实践者与思考者,其教学探索的核心信念在于:写作是语文学习最深刻的回响,亦是撬动教学质效最有力的支点。这部《以写促学:陈振林语文教学理念》,正是他多年实践与思考的系统总结,是对语文教学本质不懈求索的真诚呈现。
回望陈振林老师的语文成长之路,弥漫着”蓖麻绕园”的质朴书香,浸润着”成长三件套”的求知热望。指引他”向着明亮那方坚定前行”的是不灭的教育理想,而”做自己的教研组长”则体现了其自觉探索的专业精神。这条成长之路最终演化成一支独特的以”写”为特征的成长之歌。正是在持续不断的书写中——记录教学得失、抒发生活感悟、投入文学创作——陈振林老师逐渐触摸到语文教学的内在律动,孕育出”以写促学”这一朴素而深刻的理念。对他而言,写作早已超越单纯的技能范畴,成为照亮教学迷途的明灯,亦是引领师生共同探索语言奥秘的航船。
本书以”以写促学”为灵魂主线,贯穿始终。
本书清晰呈现了”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揭示了陈振林老师在与文字的深度对话中实现专业成长,以及将文学创作的激情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进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的历程。写作,在此被视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更是连接课堂内外、贯通素养培育的桥梁。
”以写促学”语文教学理念阐释部分,深入剖析了”写”在语文教学生态中的核心价值。十二篇论述从不同维度展开论证:探讨语文教师写作能力对教学的深远影响,阐释”写”如何锻造教学生活的精彩与教育者的职业幸福;论述”以写让读生根”的读写共生之道,强调”让教学插上教研翅膀”的研教相长之途;结合新课标背景,探讨课堂教学的价值定位、教材文本的解读密钥、语文学习的个性化追求,以及高考作文的应对策略、课堂时间的有效延展、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养成的重要性,乃至小说阅读的借鉴智慧。其核心观点在于:写作是激活思维、深化理解、升华素养的语文学习原动力。写作绝非教学的附属品,而是驱动其高效运转的心脏与引擎。
理念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以写促学”,更注重将理论之光照进真实课堂。十二个翔实课例,生动展示了”以写促学”的落地生根: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任务的有效实施,到诗歌、小说、抒情散文等不同文体的读写结合探索;从《学写小小说》课例中读写支架的循序建构与思维锻造,到对经典课例(如《行路难》《孔乙己》《夸父逐日》)教学艺术亮点的深度品鉴,提炼出”短文长教””论文式探究”等高效课堂的方向;再到具体文本(如劳动主题课文、陶渊明归隐心路)的创意教学设计,乃至”狗吠”与”犬吠”的趣味语言辨析——这些实践无不诠释着”以写促学”如何有效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思维的深度发展与审美能力的切实提升。
愿书中关于”写”的思考与实践,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是为序。
2025年4月18日于武汉映日斋
(余映潮,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写作赋能,点亮未来
涂秋元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作文教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陈振林老师的《以写促学:陈振林语文教学理念》一书,正是对这一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学习。
陈振林老师是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更有着深厚的理论研究造诣。他的这部作品,是对语文教学的有益反思,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次系统总结,更是对新时代语文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陈老师提出的”以写促学”教学理念,体现了他对作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陈老师认为,写作不仅是语言的运用,更是思维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作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让学生通过写作更好地理解世界、表达自我,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陈老师这本书,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温度。他通过对统编教材的深入解读,提出了”以课标精神为魂,明确写作任务精细化”的教学思路。他指出,写作任务的设计应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注重任务的精细化和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明确的任务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落实层面,他主张”读写融通”,即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可以积累素材、拓宽视野,通过写作可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此外,书中还特别关注了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提供了实用的策略和建议,也切实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在书中还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书中提供了多种个性化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
作为学校领导,除了专注主责主业工作,我还与陈老师一样,也有着高中语文教师的底色,深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深知教师在其中的辛勤付出。陈老师的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他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广大教师的一次启发和激励。我相信,这本书将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帮助更多的学生在写作中找到乐趣,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我希望广大师生能够认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愿每一位教师读者都能在执教授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路径,每一位学生读者都能在执笔鉴悟中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为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懈奋斗!
2025年6月22日于羊城
(涂秋元,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广东省督学,曾任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一、蓖麻绕园书香远
1982年,我在村子里的小学上三年级。小学的条件差,除了不多的课本,是没有任何课外书的。天生偏好阅读的我,有时拿着父亲给我的那本破烂的《新华字典》也会看上老半天。这自然不能满足我阅读的欲望。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同学正阅读着的小人书,于是,我知道我想要做什么了。
小人书,我们那时管它叫”娃娃书”,因为上边全部画着大大小小的”娃娃”,”娃娃”的下边,还有小小的文字进行解说。后来,知道它的学名叫作”连环画”,但我们仍旧叫它”娃娃书”,觉得亲切,有意思。
我想要看娃娃书。这是我当时最直接的想法。乡下的孩子,能够看上一本娃娃书,那是最好的阅读享受了。可是,一本娃娃书的价格,少则三分钱,多则近二角钱。这个价格也不算高,但乡下的孩子,手中是没有零花钱的。何况,我的家中有三兄弟,父母从田地里劳作所得并不多,家庭拮据,我在父母手中肯定是拿不到买书的钱的。
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一个想要阅读的孩子的愿望。我想出了”生钱”的办法,那就是:种蓖麻。
我打听到,镇上的供销社收购蓖麻的果实。于是,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我开始了种蓖麻的计划。乡下的沟渠边,长着大大小小的植株,其间就有蓖麻。我想着要将这些野生的蓖麻收编成”正规军”,种到我家的菜园边。我将它们的果实摘下来,并不急着去售卖,而是留作明年的种子。
这些种子,我是一粒一粒认真精选的,籽粒饱满,连着那花纹,像极一个一个吃饱了肚子的小小土蛙。
春天的第一阵雨过后,是种下蓖麻的最好时间。在我家菜园的篱笆边,每隔上那么一米远,我就会用小铲挖上一个小洞口,然后放入两粒蓖麻籽。之所以放入两粒种子,是担心其中有一粒会坏掉。然后,将刚刚挖出的土轻轻地盖上。这时候种下蓖麻,是用不着浇水的,温度也适宜。只过上五六天,我就会再跑来看看。这时候,就会看到有的蓖麻籽已经冒出了青绿的芽儿。有的洞口长出的是双株,像挤着小脑袋的两个小孩子,那是两粒蓖麻籽都发芽了。不过不用急,再过上几天,它们长得更茁壮一些时,我会很自然地帮着它们”分家”的。
我的蓖麻,只种在我家菜园的四周,不占地,也便于我对它们的管理。每天中午放学,吃饭之前,我会在菜园四周巡视一周,看看那些可爱的小植株们是不是长得可爱。下午一放学,我也会到菜园四周转一转,我要看一看,看那些小可爱们有没有受伤。不到一个月,蓖麻们就会长到一米多高。这时候,是用不着去管理的。它们会一个劲儿地向上窜,开花,准备结出自己的果实。蓖麻花并不漂亮,花儿小,像那奔跑在田间地头的一个个乡下小女孩,可爱而淡雅。那叶子,就像一个个大大的手掌。有风吹过,我可以闻到蓖麻叶里散发出的略微苦涩的气味儿。
大约在夏季的六七月,早一些的蓖麻就开始结果了。蓖麻的果实,是长着刺儿的,像一个个毛茸茸的小球儿。先是青绿青绿地,慢慢地,颜色变深变黑。等到完全黑色的时候,就可以采摘果实了。采摘果实的时候,蓖麻的叶子并没有枯萎,那得特别小心叶上的毛毛虫。这种虫子,浑身长着细细的刺毛,身体上有着漂亮的花纹。可是,它是会蜇人的。我们害怕地叫它”洋辣子”,因为我亲身体验过它的厉害。只要接触到它的毛,哪怕只是轻轻地碰碰,也一定会让你的皮肤疼上一阵子,长出一团又一团的红红的小肉结。不过,要是真被蜇到,我们也不会去找医生,只是在家抹上点牙膏。这牙膏,似乎就有着清凉止痛的作用。当看到手中的小篮子里装着大大小小的蓖麻果实,那手臂上的疼痛更算不了什么了。因为,蓖麻果实是可以换钱的。那时我们就听说,蓖麻籽能够提炼成药,治疗腹泻;它也能够被提炼成蓖麻油,主要是工业用。
摘下的蓖麻果实是可以直接拿到镇上的供销社里去卖的,这样就免去剥落成籽儿这一道环节。蓖麻果实的外壳有些坚硬,如果剥落成籽儿,得用双手的大拇指使劲。不然,你就得借助嘴巴的力量来咬开了。但如果将蓖麻果实剥落成籽儿去供销社里卖,那价格当然好得多。我认真地做过计算,一小篮子五六斤的蓖麻果实,如果剥落成籽儿去卖,会比直接售卖果实多赚上二角多钱。
二角钱也算多呢,可以买上三四本娃娃书了。
就在1983年这一年的秋天,我卖蓖麻果实赚钱,买来了23本娃娃书。像《林海雪原》《隋唐演义》《鸡毛信》就是在这一年买来的。每当买来新的娃娃书,我就会坐在家里的门槛上,看上一阵子,晚饭也顾不上吃。第二年,第三年,我种蓖麻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卖出的蓖麻果实也越来越多,家中的娃娃书也就越积越多。除了种蓖麻买来娃娃书,我也和班上的同学交换娃娃书。很多的时候,我会用我认为不够好的娃娃书,换来我认为价值更好的娃娃书。每每一放学,我和同学们会迅速地做完家庭作业,然后聚会在一起,阅读娃娃书。各自看着自己喜欢的娃娃书,没有一点声响。有好几次,我们看娃娃书入了迷,直到月亮升起,家中的父母在叫着自己名字的时候,我们才回到自己的家中。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精美的娃娃书,在一个周末,我在每本书的封面外又加上了一张书皮,然后用毛笔字小心地写上书名。同时,对我手中所有的娃娃书一一编号。这是为了便于交流,也便于阅读。我希望我的同学们,我村子里的小伙伴们能够来到我的手中借阅,我们一起阅读这些娃娃书。1985年9月,我进入初中时,清点了我的娃娃书,数量达到了396本。
我不停地阅读着我手中的娃娃书,我也用我的娃娃书不断地和班上的同学交换着阅读。就在这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语文的另一个世界。那时候我们上语文课,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大多是从庄稼地里走进教室的民办老师。好几任老师,他们拿着一本教学参考书,不停地在黑板上抄着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一下课,我们什么也不记得了。但是,我的娃娃书,让我找寻到了另一个属于文学的世界。
就是这朴素的蓖麻,长满了我的中学时代。我种蓖麻换得的这一本又一本的小人书,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让我走进了我的文学王国。
我不止于阅读娃娃书了,开始不停地阅读各种书籍,一头扎进了文学名著的海洋。厚厚的《三国演义》,在初中时我已经看完了两遍。接着,进入《西游记》和《水浒传》的世界。然后,是《复活》《三个火枪手》,虽然读不大懂,但我也乐在其中。可惜的是《红楼梦》,那时我只是听说过,从没有见过,至于第一次阅读,是后来上大学时才完成的。这期间,我也开始接触《论语》,是线装书,从我的爷爷的书堆里寻到的。另外,我也阅读了大量的杂书,像话本小说《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像琼瑶的《窗外》《六个梦》,等等。
就这样,我知道了封神榜的神奇,知道了三国故事的精彩,知道了隋唐英雄、杨家将的壮烈;我开始慢慢接触外国经典文学作品,开始了解列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和泰戈尔这些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我懂得了战争的残酷,懂得了母亲的伟大,懂得了天空的辽阔。
渐渐地,我也不止于阅读了。在不断地进行阅读积累之后,我进入我的写作世界。这些年来,我写出了一些文学作品,也发表了一些教育教学文章,出版了20多部著作,算是对当年那个在菜园四周种蓖麻的乡下小男孩的美好回应吧。
我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评为特级教师时,曾有记者专门采访我:”请问,影响你阅读与写作的源泉是什么?””是我的那些娃娃书!我读书时种蓖麻换来的娃娃书。”我笑着回答。
今年春节回老家,我特意看了看我的那些娃娃书。我的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们,正酣睡在老家二楼的书箱里。它们,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无价之宝。
这只是写,还得背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